庫布裡克和《大開眼戒》

2021-02-15 瓦爾登湖和博物館

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 1928-1999)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生於紐約。20世紀前半葉紐約的城市氛圍、街景藝術,旁聽哥大等大學課程的自由,大量的攝影實踐,觀影、聽戲劇的積累,為未接受大學教育的庫布裡克成長為一個自學成才的多面手提供了可能性。庫布裡克是出了名的完美主義者,偏執狂,對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他會花好幾年的時間為每一部電影做研究,這也是他每隔數年才產出一部影片的原因,但這也保證了其作品的質量,奠定了其在電影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生命的最後幾十年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居於倫敦,因為他認為英國的審查制度比美國寬鬆,適合他拍一些自己想拍的電影。

庫布裡克自認為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是他的巔峰之作,「最滿意的作品」,而拍完剪完這部耗時最久的電影幾天後,他就離世了。該片改自奧地利嚴重被低估的作家史尼玆勒(Schnitzler)的小說Traumnovelle (Dream Story)。臺灣翻譯出版了該小說,名為《綺色春夢》,評價頗高。庫布裡克欣賞史尼玆勒對19世紀末(fin-de-siècle)的人性鞭辟入裡的描寫,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把這個故事搬上了大銀幕。這部電影不僅是庫布裡克對自己電影生涯的總結,也是對他喜歡的導演的致敬。筆者並未看完庫布裡克的所有電影(尚未看《2001太空漫遊》),也不喜歡他拍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除了那個趴在床上、出場幾分鐘、僅著片縷的女性讓人眼前一亮之外,其餘情節有點兒令人瞌睡,但是這個《大開眼戒》,目前看了五遍,正如電影理論學者評論的那樣,庫布裡克的最後一部電影,每看一遍都會有一遍的收穫,鼓勵多看。本文主要分析庫布裡克在《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裡所探討的主題和內涵,並結合該導演的其他電影,下面就其中經常出現的階級、父權、婚姻家庭關係等主題展開。

庫布裡克 1999 《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 舞會狂歡前「紅衣主教」主持的儀式。圖片:網絡

一、階級

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問題,社會學家做了很多研究,藝術史學者也從上層階級(upper class)的自我呈現(self-presentation)上來論述他們如何通過藝術品等重要物品來表現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無論是在所居住的室內、室外裝飾上還是在墓葬裡。只有上流社會才能參加的紐約狂歡舞會(Orgy)其實也已在上層階級和中產階級之間劃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這些上層的男性是美國的財富金字塔尖的那1%的人,掌握了社會絕大部分財富。這一狂歡晚會發生在紐約郊外一個類似於城堡的地方,內部的空間結構和柱廊等元素營造出復古、高級的氣氛。有資格參加這一狂歡的茨格勒(Victor Zeigler)的家無疑是上層的社會的代表,寬敞奢華,頗似出自馬蒂斯筆下的油畫掛滿了牆壁。而服務於這1%的醫生如比爾(Bill),也可以輕易地成為中產階級的上層(upper middle class, 在美國,醫生、律師和大學教授大都屬於這一階層),住在中央公園旁的上西區。比爾的家雖然也看起來溫馨雅致漂亮,但和茨格勒的不可同日而語。研究者指出,比爾需要在茨格勒和Marion這樣的家庭兼職做家庭醫生獲得更多收入,妻子愛麗絲(Alice)以前是在畫廊工作,他們只有外出時才會找保姆看孩子,而且無法提供保姆過夜必需的房間。不僅如此,比爾竟然不知道保姆的名字,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他們沒有想像的那麼富裕。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相對美滿,這體現在愛麗絲在遇到匈牙利男子的誘惑時能夠毫不猶豫地拒絕。故事發生在聖誕前,比爾和愛麗絲被茨格勒邀請參加聖誕晚會,但其實或許更多的只是幫助茨格勒善後,尤其是遇到突發情況時——「嗑藥」的曼迪(Mandy)情況不妙,需要比爾幫忙恢復神智。而站街女多米諾(Domino)的房間,顯得分外侷促,牆上的一些類似於墨西哥風格的面具,暗示了接下來的重頭戲——戴面具的狂歡晚會。鏡頭裡的比爾在多米諾的書架附近,其中一本書《社會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給了三次特寫。這可能既表明女孩的學生身份、所學專業,也透露其經濟上的窘境——因為紐約高昂的生活費和不菲的學費,她才不得不通過出賣身體來活下來的事實。庫布裡克想通過這幾個重要的空間,來突出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態。即便比爾在比他地位低的人(站街女,計程車司機,出租衣服店的老闆)面前出手大方(動輒拿出五十、一百美元的鈔票),但是,他依然不屬於那個上流社會,因此即使偶然獲得了晚會的入場密碼和地址,也一眼被發現,並被嚴詞警告,強制退出。不僅如此,這一類似於中世紀宗教性質的「儀式」,紅衣主教站在中心位置,口中念念有詞,借著音樂旋律來「溝通上帝」,靈魂得以「升華」。這意味著這些男性參與者內部形成了一個有關自我認同的默契約定,需要事先約定的暗號,也意味著沒有遵守「儀式」規定的人要自願接受最嚴厲的懲罰。因為比爾不屬於這個小圈子,就是「僭越」,那麼透露給他信息的鋼琴師朋友,以及他自己都要受到懲罰。就像宗教裡的懲罰一樣,有罪的人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贖罪,而願意為比爾贖罪的那個神秘女子,極可能就是之前比爾救的曼迪(雖然片中是另一個女演員演的)。這一切都蒙上了宗教的外衣。狂歡晚會被驅逐之後的比爾,不僅了解到鋼琴師的突然消失,自己也被跟蹤。比爾擺脫追蹤者後,在報攤上買了報紙,得知曼迪的死訊(原因很可能不是報導中所寫的嗑藥過量,而是因為在狂歡晚會裡,曼迪為了感謝比爾聖誕晚會時的救命之恩,主動替比爾扛起了僭越階級的懲罰——死亡),看到活著是幸運的(Lucky to be alive)這幾個字。或許,比爾的中產階級上層的地位,對茨格勒是有用的(作為家庭醫生,業務水平可以,並且幾乎可以隨叫隨到),所以,他會活著,沒有真正受到懲罰。

Henri Matisse 1908 The Dessert: Harmony in Red (The Red Room) . 現藏於俄羅斯Hermitage Museum. 圖片:官網

二、婚姻家庭關係

 

(1)忠誠和背叛。

庫布裡克關於這個主題的表現比較隱晦且分散。在茨格勒的聖誕晚會,愛麗絲和一個匈牙利男子跳舞,在這期間,匈牙利男子對愛麗絲進行了一些暗示,但是愛麗絲經常提到她的丈夫,並亮出婚戒,意味著她是遵守婚姻契約的人,不是匈牙利男子想的那樣。也是在跳舞時,愛麗絲看到比爾很受歡迎,左右各有一個美女陪伴,有說有笑。他們回家後,愛麗絲吸了大麻,神志有些恍惚,質問作為醫生的丈夫對女病人有沒有過非分之想,並跟比爾說出了自己的一次精神出軌的行為——心裡願意為了那個海軍軍官放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比爾聽後有些震驚,離家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夜遊,腦海中不時回想著妻子所說之事的可能場景。在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這個村是庫布裡克和他第二任妻子的居住地),他險些跟一個站街女發生關係,之後去見了在茨格勒的聖誕晚會上偶遇的大學同學鋼琴師。就這樣,他知道了那個狂歡晚會,以及當晚的密碼Fidelio.這是個義大利語單詞,也是貝多芬的同名歌劇,意為忠誠(fidelity)。第二次夜遊時,比爾背後出現了Verona飯店。Verona是莎士比亞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裡面出現的義大利城市名字。這些看似碎片的、不起眼的安排,串在一起的隱喻不言自明。不僅如此,上流社會參與狂歡的那些人,像美國的有些白人看不到有色人種的膚色一樣,看不到忠誠,並視之為無物。茨格勒,無疑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

(2)父權。

比爾去還衣服時,鏡頭聚焦著店老闆摟著女兒所傳遞給比爾的眼神,暗示比爾可以在父親的默許下享用這個女兒,是關於父權最明顯的表現。此外,作為上層的茨格勒對作為中產的比爾的權威—也是庫布裡克所化身的茨格勒—尤其體現在桌遊房間裡茨格勒對比爾的那番話,其中電影語言的使用,仿佛茨格勒是一個巨人,高高地俯視著不知所措、有些沮喪的微小的比爾。在本文第三部分,將結合庫布裡克的其他電影對此進行更為深入的闡述。

(3)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或許國內的很多「直男們」知道《大開眼戒》是因為裡面饕餮盛宴一般的鏡頭,進而把它簡單地劃分為物化女性、滿足男性慾望的電影。或許狂歡面具舞會裡的女人們是滿足男人慾望的「物品」,但是這其中曼迪的挺身而出,又讓人能看到即使是下層人的人性光輝。女性作為獨立的人,可以有獨立的思考和見解。這體現在愛麗絲和比爾討論男性的身體出軌和精神出軌問題時清晰的分析,也表現在愛麗絲在比爾的困惑之後,卻給出了解決他們婚姻的答案——在選擇原諒、和解之後,做夫妻之間應該做的事(f*ck)。電影以此結束。電影理論學者的解讀是,這說明愛麗絲在婚姻裡起到引導作用,能夠解決比爾的性困惑,並且因為一通電話救了比爾免於疾病。這說明女性在婚姻中的重要角色,絕對不是物化這麼簡單的標籤就可以概括的。或許庫布裡克的幾部較早作品也有類似主題,不再詳述。而反觀比爾,他在電影裡的唯一一次英雄救美是為模特看眼睛,之後,他無法救曼迪,無法阻止彩虹服裝店老闆的女兒的沉淪,無法滿足Marion(她是比爾患者的女兒,這個富家女主動對比爾示愛,表示願意為了他放棄她的未婚夫——數學系教授),也無法決定多米諾的命運。這些不僅說明極大地削弱了他的男子氣概,也表明他所處的階級的局限。

三、庫布裡克其他電影裡的相似主題分析

(1)《巴裡林登》裡的階級問題。

該片背景設定在1750-1780年代的西歐,出身低微的愛爾蘭人巴裡想要躋身於上層社會,經歷戰爭,被迫成為間諜,在賭博時幫了林登夫人。在巴裡把林登夫人的丈夫氣得心臟病發作而亡之後,娶了她,成功地進入上流社會,可惜一直沒得到林登夫人的爵位。他在得到很多財富之後又做一些違背婚姻道德的事情,最終在和繼子的決鬥中腿被打斷,墜入下層,窮困潦倒。電影的每個畫面都雕琢得美不勝收,具體呈現了上層階級的審美趣味,家庭內部的裝飾——希臘愛奧尼克柱廊,寬敞的書房和精裝版的圖書,和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博物館裡摩根的私人藏書頗為接近,男裝則和《亂世佳人》(改編自筆者最喜歡的小說之一《飄》Gone with the Wind)裡瑞德(Rhett)的衣服風格相似。另外,幾隻點亮的蠟燭作為拍攝的所有光源。影片裡巴裡和林登夫人的關係,導演可能從William Hogarth的組畫裡汲取了非常多的靈感。此外,17、18世紀西歐很多油畫裡的紙牌遊戲、作弊、權力、兩性關係,或許也滋養、啟發了導演。或許,庫布裡克也受到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著名的社會學、文化學學者皮埃爾·布迪厄(Bourdieu)的影響。雖然庫布裡克在此片中傳達的似乎是階級的不可超越性及下層人的宿命,但在筆者看來,如果聰明的巴裡在獲得上層社會的入場券之後,用心經營,約束自己,或許不會是那個下場。改變命運、階級的機會很多,為什麼非得通過娶個富婆、嫁個富翁這些方式呢?即使在巴裡生活的18世紀後期,英國的工業化剛起步不久,晉升的機會不如現在之多,但是這也不是走捷徑、自甘墮落的理由。通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正正噹噹地進步,是值得肯定的。在現代,寒窗苦讀十年不是為了去爭別人三代打下的基業,只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這難道不是我們身處的文明社會裡每個人的權利嗎?

庫布裡克 1975 電影 Barry Lyndon 場景之一 。圖片:網絡

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內部,金融大亨J. P. Morgan於1906年建成,現為收藏兩河流域印章、基督教藝術品等的重要地點。圖片:官網

William Horgarth 約1743-44 Marriage A-la-Mode 2. The Tête à Tête (Shortly after the Wedding),現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圖片:artstor.org;此畫家以創作諷刺主題的六組畫著稱,油畫、版畫皆有。

(2)致敬及其他。

比爾去彩虹服裝店(Rainbow)租衣服參加那個上流社會的狂歡晚會,店名容易讓觀眾想到導演弗萊明(Victor Fleming)的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裡面的主題曲Over the Rainbow,這是對已逝導演弗萊明的追憶。弗萊明只拍了兩部電影,另一部是上面提到的《亂世佳人》。兩個日本男人和老闆的女兒(由當時14歲的女孩扮演)的三人世界,不僅指日本國有蘿莉和正太的傳統,揭露有些男人特殊的癖好,對「多人運動」點到為止,也是庫布裡克對他自己1962年拍的《洛麗塔》的總結、回顧。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洛麗塔》(Lolita),是美國小說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美國已逝大法官Ruth Ginsburg在康奈爾大學寫作課的老師)的著名作品。

(3)父權的削弱。

恐怖片電影《閃靈》(The Shining)是庫布裡克對電影題材的一個優秀嘗試。本段主要分析傑克(Jack)作為一個未被承認的作家為了維持生計臨時接受一個位於山中酒店(取景地在美國中西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的鍋爐工職位後所遭遇的離奇事件。他妻子是家庭主婦,也作為這一工作的下手,兒子大約五六歲,具有超感能力,而酒店裡的黑人管事也有此能力,並和小男孩彼此「確認」過這一信息。寒冬無人來度假,酒店職員均已休假,只有傑克一家人在此居住並保證酒店一切正常。妻子賢惠,也未質疑他的權威,但是當她看到他費時頗久的寫作只是變換著字體列印出來的「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會變笨」;值得玩味的是,本文主角名即為Jack,和這個著名的英語諺語裡的人名一樣)時,意識到她的丈夫有些不對勁。當傑克的那種事業無成、內心受挫,發展為變態進而轉化為對妻子和孩子的屠戮時,劇情頗為緊張。正在妻子和兒子恐懼不已、不知該往何處躲避和逃跑時,黑人管事因為和小男孩的感應,從炎熱的邁阿密乘機來一看究竟。面對大雪封山,硬是開著借來的拖拉機從機場到達酒店,卻被傑克一斧頭砍死。最終,妻子和孩子成功逃脫傑克的魔爪,開著黑人管事留下的拖拉機離開了雪山裡的酒店。而鏡頭裡的傑克,是第二天凍死在雪地裡的場景。這部片的每一幀畫面都值得仔細研究和學習。導演揭示的除了人與人之間的超自然心靈感應,美國社會裡的印第安等土著居民和來自歐洲開發新大陸的移民之間的微妙關係外,更重要的是家庭關係裡丈夫生存能力的缺失所導致的悲劇,以及對父權的挑戰——傑克不可能被救走,家庭關係破裂。與此主題接近的還有庫布裡克的《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前半段或許展現的也是父權的作用和反作用。軍事學員因為教官的嚴苛管教而堆積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最終導致前者開槍殺死後者,矛盾得以解決。

四、尾聲

需特別指出的是,《大開眼戒》的故事設定雖然在紐約,但不是在紐約拍的。出現的有些場景是用紐約曼哈頓的格林尼治村的大量照片組成的背景,通過演員克魯茲(Tom Cruise)在跑步機上走路產生的背景後移,給人以紐約聖誕前夕的感覺。有些則是選擇了倫敦某些和紐約比較接近的街道作為背景。道具大都是從紐約運來的,但所有拍攝都在倫敦及其周邊地區完成。這些以假亂真的功夫,真的非常了得,也是很多導演都習得的能力。這部片本身可以看成比爾的一個夢,所以是雙眼緊閉,也可以看為部分的事實。總之,夢與現實的界限非常模糊,存在很大的詮釋空間。筆者對庫布裡克這最後一部大片的解讀不可能僅僅通過本文來窮盡,也不可能完全寫出這部電影的所有精彩。唯有多看幾遍、多留意才能品出其豐富的內涵和深意。本文參考了2019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的Eyes Wide Shut: Kubrick and his Final Film.該書先回顧了庫布裡克的攝影經歷和拍電影經歷,之後圍繞導演如何把奧地利的小說改編為劇本,選角,製作道具和場地,拍攝過程和其中遇到的問題,殺青之後的後期製作,電影接受史(主要是如何為大眾文化所消費),和主要片段的解析進行。具體而言,敲定當時在現實中是夫妻的大明星克魯茲和基德曼(Nicole Kidman)來演電影裡的夫妻。為節約成本,使用了一些長相比較一般或嚇人(因為要戴面具所以無關緊要)、身材真實的女模特。此外,也是出於成本考慮,片裡的很多群眾演員,都是庫布裡克的熟人。《大開眼戒》的開場音樂為蕭士塔高維奇(Shostakovich)的華爾茲爵士樂,與電影主題完美結合,這些對於電影的成功都很關鍵。最後,如何對電影進行評級——這會決定受眾範圍,非常影響票房。通讀該書以及觀賞庫布裡克的電影,我們不難發現庫布裡克對電影的極度痴迷(他為電影所做的功課,他的博學多才,電影裡的很多構圖靈感來源於與施尼茨勒大致同時代的Klimt等奧地利畫家),解決拍攝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以及他和其他電影人的交往。這些不僅展示給我們拍攝電影的困難以及樂趣,也傳遞了人生本身的奧義。電影是夢境,也是人生。

Gustave Klimt 1907 Adele Bloch Bauer I. 圖片:紐約新畫廊(Neue Galerie)網站。此畫廊離大都會博物館僅一街之遙,主要展覽德國、奧地利現當代畫作。2019年夏天筆者在其對面無數次地等公車時,看到複製版的此畫置於樓前)。本文封面照片為Gustave Klimt 1912 Adele Bloch Bauer II.私人收藏,圖片:artstor.org

PS: 剛開始嘗試微信推送,請讀者朋友們多留言提寶貴建議。接下來將會推出李安、王家衛、希區柯克等導演的電影賞析。

 



相關焦點

  • 《大開眼戒》,庫布裡克的「色戒」
    好吧,就讓我們回顧一部1999年同樣是阿湯哥主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劇情片《大開眼戒》。重溫時值盛年的阿湯哥的瀟灑身姿,而且那時,他和妮可.基德曼仍然是好萊塢令人豔羨的一對佳侶。好萊塢的傳奇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一生只執導拍攝了16部片子,卻是經典多多,比如《2001太空漫遊》《奇異博士》《發條橙》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 電影推薦:庫布裡克總是讓人《大開眼戒》
    甚至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大開眼戒》!小編乃電影發燒友一枚,像庫布裡克,大衛林奇,昆丁這些電影奇人,在小編心裡都奉若神明。總是忍不住向周圍的朋友推薦他們的電影,因為小編覺得錯過了這些高品質精神食糧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 阿湯哥主演,庫布裡克的遺作《大開眼戒》備受爭議
    頂著庫布裡克最後一部影片,和阿湯哥與妮可婚前最後一部影片的兩個光環,這部《大開眼戒》被影迷們廣受矚目,但在電影問世時卻出現了兩極反差。一方面是認為本片空有噱頭,卻沒有好好表達出「庫布裡克」影片的內容所在,另一方面是認為本片暗諷社會、婚姻和人性缺點,表達得十分有內涵。
  • 庫布裡克的絕唱:這部懸疑驚悚情色電影,是大開眼戒還是緊閉雙眼
    在這電影中,毫無疑問我最喜歡這部庫布裡克的遺作:《大開眼戒》。《大開眼戒》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驚悚劇情片。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湯姆·克魯斯、妮可·基德曼聯合主演。影片於1999年7月13日在美國上映,庫布裡克在1999年3月7日去世。關於庫布裡克的去世跟這部電影有陰謀論,我在文章結尾再說。電影中阿湯哥是個高級私人醫生,經常出入上流社會。
  • 《大開眼戒》何時在魔都放過大銀幕?
    前幾天,電影山海經的文章裡提到北京國際電影節今年將推出,焦點在於是否會有《大開眼戒》這部影片。當然,奇愛博士葛格已經在文章下留言,給想要北上的觀眾澆了一盆冷水。上海觀眾還是記著4月20日星期六和4月21日星期天參加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的吧。
  • 《大開眼戒》是一部純庫布裡克式「情色驚悚片」
    前兩天,《大開眼戒》發布了20周年重映的預告,這也意味著,庫布裡克去世,都已經20年了。這時候來說說庫布裡克和他的這部電影,就很合適。《大開眼戒》應該是庫布裡克的所有作品中最為特殊的一部,這個特殊是從好幾個層面上而言的。首先,它是庫布裡克的最後一部作品,在把《大開眼戒》的最終剪輯版交到華納片方手裡之後六天,庫布裡克就去世了。
  • 妮可·基德曼回憶,《大開眼戒》中的裸露鏡頭
    作為一名女演員,妮可基德曼也曾遇過讓她意外的超大尺度裸露戲,比如《大開眼戒》中的正面全裸鏡頭。▲《大開眼戒》當庫布裡克導演和她說這場戲希望可以拍攝她的正面全裸時,她也曾非常猶豫。她回憶道:「我當時很不確定,但後來我們做了個約定,為了讓我有安全感,在剪輯完成成片前,導演答應會先給我看這場戲的效果」。
  • 「麥迷影」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大開眼戒!
    今天少爺要向大家推薦的影片其實就在文章的標題中——《大開眼戒》,該片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是少爺最喜歡的導演,《發條橙》也是少爺最喜愛的影片,《大開眼戒》是庫布裡克最後的作品。影片講述醫生威廉(湯姆·克魯斯飾)因為和妻子(妮可·基德曼飾)參加一個晚宴,逐漸地走向一個秘密組織,混進了該組織舉辦的面具舞會,最終被舉辦者發現並恐嚇驅逐。威廉受到愛情和生活的多重打擊,最終抵擋不住壓力將一切跟妻子和盤託出。該片雖然已經是接近千禧年的電影,但仍舊自始至終環繞著庫布裡克特有的風格,低沉冰冷的背景音樂時不時夾雜著雜亂的鋼琴,畫面色彩鮮豔亮麗。
  • 《大開眼戒》 面具下的本性
    一方面是認為本片空有「性」的噱頭,卻沒有好好表達出「庫布裡克」影片的內容所在,另一方面是認為本片暗諷社會、婚姻和人性缺點,表達地十分有內涵。  而就影片的表現手法來說,確實為庫布裡克作品中較為節奏緩慢的。但也在這個外在的「面具」下表達出一種庫布裡克作品常有的「性」和「暴力」,同時也涉及了面具實質下的人本性。
  • Hot 《大開眼戒》一部有色的電影,有色的畫面
    今天星際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1999年由阿湯哥主演的影片《大開眼戒》【後臺回覆:開眼 影片的導演庫布裡克是位好萊塢鬼才導演,這位好萊塢鬼才導演,能將R級電影都拍出經典!他的野心之大在此片中又一次體現。對社會階級、男女兩性的影喻處處可見。觀看影片時,不要被有色的眼睛蒙蔽,有很多的細節值得我們回味!
  • 好萊塢經典電影《大開眼戒》,表面講婚姻故事,神秘內涵細思極恐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影片,是殿堂級大師庫布裡克的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戒》。本片由庫布裡克編劇和導演,主演是好萊塢超級巨星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本片豆瓣評分7.9,IMDB評分7.4,是一部水準以上的作品。
  • 電影 | 《大開眼戒》:阿湯哥和前妻妮可·基德曼竟拍過如此大尺度電影?
    《大開眼戒》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驚悚劇情片,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湯姆·克魯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聯合主演。影片於1999年7月1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主要講述醫生威廉姆(湯姆·克魯斯飾)攜太太(妮可·基德曼飾)參加他的一位主顧――當地一個名流――家裡舉行的晚會時,巧遇了他的一位大學同學--在晚會上擔任鋼琴師的尼克。
  • 庫布裡克的奴隸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導演託尼·齊鐵拉作為庫布裡克鐵粉,早就開始著手為偶像遺作《大開眼戒》拍一部紀錄片,名為《SK13》,就是庫布裡克第13部電影的意思。曾因《斯巴達克斯》的製作發誓再也不跟大片場合作的庫布裡克,在1998年開始籌拍《大開眼戒》。這是他時隔39年再次和好萊塢大片場合作,合作對象是華納兄弟。
  • 大開眼戒|情色系列電影盤點之五
    一:虛擬與現實本片於1999年上映,那年阿湯哥37歲,妮可·基德曼32歲,當時他們還是夫妻,「大開眼戒」中他們飾演的也是一對夫妻。兩年後也就是阿湯哥與妮可結婚十周年之際,這對金童玉女,在真實世界中離婚,電影劇情中兩夫妻的懷疑、猜忌與爭吵,仿佛為他們的離婚埋下了伏筆。
  • 大開眼戒
    宗教 性 婚姻電影《大開眼戒》由導演庫布裡克執導,於1996年拍攝,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 做愛是原配的好《大開眼戒》—大師的遺作
    開門見山,《大開眼戒》,影如其名。
  • 阿湯哥離婚是因為庫布裡克的這部電影嗎?——《大開眼戒》
    中年人的婚姻似乎很多電影都有涉及,基本上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避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出軌。中年人為什麼會出軌?夫妻為什麼會同床異夢?婚姻當中的七年之癢到底是什麼邏輯?這部電影就是《大開眼戒》,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比爾的青年醫生,他有著英俊的外表和高明的醫術,因為醫術精湛,他成為了一個名流的私人醫生,也因此可以有機會參加很多知名的晚宴。
  • 電影資源推薦:大開眼戒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大開眼戒導演: 喬·拜爾德編劇: 傑夫·波普
  • 《大開眼戒》:導演二十年搜集證據,證明「性並非本能」
    106期讀書會,我們談電影《大開眼戒》,然而在談這部電影之前,要先談談另外三本書。出版於1981年的科普讀物《健美與長壽》,其第十二章《健康的性生活》這樣論述性: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所以對絕大多數夫婦來說,只要聽其自然,一般就可以有健康的性生活。
  • 有片阿湯哥的這部高分R級電影《大開眼戒》真的很讓人大開眼界
    想觀看本片的小夥伴們 對話框中輸入:大開眼戒,即可今天票友君要給大家推薦的是1999年由阿湯哥主演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