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連鎖餐飲老闆內參(lscylbnc888),轉載已獲得授權。
火鍋,是四川人的浪漫:辣増味,麻調情,不是紅湯不得行;麻辣火鍋是四川人真性情的淋漓展現,微辣火鍋是四川人待客的心理底線。
火鍋,是根植四川土地與人心的飲食文化,更是徵服全國人民口胃的舌尖GDP強力支柱。
大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全年餐飲總收入達39644億元,其中火鍋品類總收入為8721億元,佔比高達整個餐飲行業的22%,火鍋已然成為國內餐飲業第一大品類。
而縱觀整個火鍋界,名頭最響覆蓋最廣的,當屬海底撈、大龍燚、等發源四川走向全國的川系火鍋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川系火鍋為何能紅火至此?在強牌林立的火鍋品類中,後來者要如何自處甚至彎道超車呢?
無論是海底撈還是大龍燚小龍坎,不管經營模式細分方向如何不同,他們的火鍋都離不開一個字,辣。根據美團數據顯示,近20年來,最受國人喜愛的口味,就是辣,川系也成為了全國門店最多的系別。
易標準化=快速擴張
川菜,本是門檻高、難複製的菜系,之所以川系能成為門店第一,就是川系火鍋的功勞了。
一家川菜館想要開啟連鎖加盟並保證標準化品控,需要將全部菜式進行標準化制定,工作量龐大繁瑣且很難技術上執行。
但火鍋則不同,只需打通供應鏈即可保證原材料品質,唯一的技術問題就是將火鍋底料標準化、量產化,而這一問題已經是很容易解決的了。
例如,你能在大型超市看到海底撈、呷哺呷哺的鍋底料售賣,甚至還能買到海底撈的便攜小火鍋。
鍋底+原材就是火鍋了,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的川系火鍋,自然可以快速展開店面覆蓋,搶奪市場。如此一來,四川出家的火鍋們,不僅辣的透徹,還能快速擴張,自然也就火起來了。
四川的火鍋發展至今,已經遠離了「一辣降十會」的時代,變得十分多元化了,相關基礎設施以及技術發展也都十分全面,相對其他行業來講,創業門檻更低,但若想真正盈利,還是需要有些思考的。
身為火鍋界後來者的大龍燚在創業之初,憑藉創始人柳鷙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影響力,靠一手微博營銷,將大龍燚打造成了還未開業就有粉絲的網紅店,依此一炮而紅。
後續發展中,柳鷙制定了「嗜辣」的產品風格,讓所有消費者都知道,大龍燚辣的很,吃辣就找大龍燚。
巴奴進京時,也更改了進攻策略,將力量集中於「毛肚菌湯」之上,為京城消費者建立了「吃毛肚找巴奴」的理念,強勢搶奪了「毛肚最愛」的消費者。
這些大牌能衝出重圍,均是因其「強勢進攻」的姿態給消費者建立了深刻印象。
當今傳統火鍋市場已是紅海,新品牌想出人頭地,定要做好市場細分,想盡辦法進攻消費者心智,讓消費者記住,才能謀求發展與崛起。
傳統火鍋店,均為大鍋大桌,團團圍坐,但也存在一個問題:湊不夠人,就沒辦法吃,只能滿足多人聚餐場景。
這一問題的第一參透者是呷哺呷哺,通過吧檯式一人一鍋的形式,解決了嘴饞想吃火鍋,又湊不到足夠小夥伴的窘境。
同時,小火鍋相比傳統火鍋最大的優勢在於,更具可塑性,例如「皇城老媽」打造「迴轉火鍋buffet」小館,小清新風格的1人1㎡格擋空間,滿足單人消費者清淨享受的需求的同時,迴轉火鍋的輸送鏈也提供了交互途徑,滿足小規模聚餐需求,這都是傳統川式火鍋無法覆蓋的。
所以,與其搶奪傳統火鍋市場,趁一人火鍋還未普及四川,搶先進入不失明智之選。
在四川,火鍋品類不乏強者,但也依舊存在很大發展空間,有許多優秀品牌不斷浮現,若你也看好這一市場,不妨開家火鍋店,實現創業夢想的同時,體驗熱辣的川湘風情吧。
你覺得吃一人鍋會尷尬嗎?
在評論區嘮嘮唄!
END
合作 轉載 投稿聯繫
微信:pupuwa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