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屠喲喲那些事~
前一段時間,屠喲喲和黃曉明霸佔了新聞界的頭條。
說起黃曉明,你們肯定如小編一般,能夠細數其身高血型星座八卦,甚至是詳細羅列其出道史~嘿嘿。。。
然而說起屠喲喲,除了「那個諾貝爾獲獎者」之外,你還知道什麼呢?
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真正走進這位醫學界的「老奶奶」~
屠呦呦今年85歲,寧波人。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她的團隊發現了青蒿素,全球數億人因此而受益。
2011年,獲得拉斯克獎中的臨床醫學獎。
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喲喲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
偷偷告訴你,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一、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
二、首先發現雙氫青蒿素
三、完成「青蒿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
四、機理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五、研製青蒿素類和吖啶類抗瘧藥組成的「複方雙氫青蒿素」
六、根據臨床需要,研究多種劑型
七、擴展藥效至免疫領域
青蒿,不是一個植物,是一類植物。分為香蒿,黃花蒿,臭蒿~
青蒿素的研發過程與傳統中藥的」煎煮熬「完全不同。青蒿素的提取遵循了現代藥理學和化學的方法,經歷了提純—再試驗—測定化學結構—分析毒性藥效—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等嚴格的製藥流程,這和傳統方法有很大區別。
簡單地說,青蒿素到人體內會變成一種不穩定的物質,他會千方百計找其他物質結合。當瘧原蟲體內的蛋白質被它粘上之後,立刻就失去了活性,就沒有了蛋白質功能了,於是瘧原蟲就掛了~
屠呦呦的名字源於《詩經》。據考證,詩句中的「蒿」即為青蒿。
為她命名的父親,或許從未想到女兒會與那株小草結下不解之緣,繼而讓傳統中醫藥在抗擊瘧疾方面大放異彩。
「能夠獲獎感到意外嗎?」
「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據老同學回憶,別看她現在是個慈祥的老太太,當年長得還蠻清秀,梳著麻花辮,安靜而又認真,普通的跟個鄰家小妹妹一樣。
這麼一說,小編忍不住去搜了搜照片。。。
這位女科學家生活上是個粗線條,這是校友陳效中對她的印象:不太會照顧自己,比如有一次身份證沒了,我幫她找,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同學們都笑話她。成家以後,家務活也不太擅長,她的先生分擔較多。
「她還有點馬虎。」他回憶說:還有一次,我們幾個人來寧波開會,她因為有事單獨回北京,結果火車停靠途中站點時,她下車走走時,火車卻開走了。
儘管在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但工作中,屠呦呦卻是十分嚴謹,兢兢業業呢。
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那麼,他們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幽默:奶奶的名字好萌,太可愛了~
祝賀:太難得了,值得祝賀。
自豪:中國人的驕傲!
學習:我們醫學院的榜樣!要好好向她學習努力!
感覺屠奶奶萌萌噠呢~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更了解和喜歡這位慈祥的老奶奶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