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記憶裡,有沒有哪一部電影,讓你久久不能忘懷?
不管是電影中精彩的故事情節,還是超炫的特效,或是深刻的人性,甚至是驚天的大反轉,都無所謂,只要它能印在你腦海中。
對影綜人而言,電影《一級恐懼》就是這樣的存在,它僅僅用一個眼神就讓我記住了它,加上電影結尾的驚天大逆轉成功驚豔到我了,致使我至今都對它難以忘懷。
僅用一個眼神就讓人記住它的電影其實不少,比如《唐人街探案》中張子楓最後的那個眼神,應該不少人會被嚇到吧?她最後的一個黑化眼神,直接就讓整部電影的驚悚感、懸疑感提升了一個層次,簡直是整部劇的點睛之筆啊!這樣的大反轉不僅能升華電影,還能留下多懸念給觀眾猜想。
可你或許不知道,《唐人街探案》中張子楓那一笑是在模仿《一級恐懼》中愛德華·諾頓的經典演繹橋段,不僅如此,前者的人物形象也是參考後者的,都是柔軟的受害者形象,讓人心生憐憫。
《一級恐懼》是一部1996年的懸疑老電影,主要講述了在芝加哥發生的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主教被殘忍殺害,嫌疑人艾倫(愛德華·諾頓 飾)鋃鐺入獄,面對即將到來的死刑宣判,辯護律師馬丁·威爾(理查·基爾 飾)在絞盡腦汁為無辜的艾倫辯護,卻在深入了解中發現其人格分裂真相的故事。
說實話,這部電影雖然8.5分,並且劇情也相對出色,可對我而言還不夠吸引,之所以對它難以忘懷,純粹是因為愛德華·諾頓的精彩演繹,黑化只需一個眼神。
因此,這裡不談論劇情,只針對愛德華·諾頓的角色艾倫進行分析。艾倫19歲,有兩個人格,第一人格叫艾倫,老實巴交、靦腆內向,說話結巴;第二人格叫洛伊,暴躁、衝動,如野獸一般。
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說被洛伊欺騙了,根本沒有人格分裂,一切都是洛伊的陰謀,都是假的。結合劇情來看,這個說法的確讓人信服,可影綜人不這麼認為。
的確,洛伊很聰明,他在殺害主教之後,就留下了足夠多的線索給警察,所有關鍵的線索都對他有利,他還有意誘導律師去懷疑自己有精神分裂,並且如願得到精神評估的機會,最終甚至靠精神分裂脫罪,一切就像計算好一樣,真的是演出來的?
影綜人不覺得,因為有幾個疑點:
1、假如洛伊沒有精神分裂,他那麼高的智商,那麼暴躁的性格,有可能從小被虐待嗎?
從洛伊殺害主教的手段來看,他很兇殘,對於施加己身的暴力,洛伊第一反應是報復,這跟他從小被虐待的遭遇不符。由此看來,人格分裂應該是真的,那個從小被虐待,性格懦弱的人是第一人格艾倫。
艾倫一直是主要人格,直到他被主教強迫錄像,和女友玩起三人遊戲之後,心靈受到暴擊的他才誕生了報復性超強的第二人格洛伊。
2、洛伊最後說道,「我得幹掉琳達,那婊子死了活該」。
從這裡看得出來,洛伊非常厭惡這個女友琳達,甚至還殺害了她。可警察並沒有發現琳達的死,一切似乎也被洛伊掩埋了,由此看出洛伊真的很聰明,難怪之前律師問他女友在哪裡時,他說不知道。
我們有理由懷疑,在錄像事件之後,洛伊通過殺害女友,成功壓制或消滅了艾倫,成為主導人格,因此才有後面的殺害主教的案件。
要知道,艾倫受父親虐待卻沒有反抗,主教對於艾倫就是父親那樣的存在,他逼迫艾倫拍錄像,當時艾倫也沒有反抗,所以如果艾倫一直是主導人格,很可能琳達和主教都不會死。
3、洛伊在最後說道「艾倫或者是洛伊,不管由誰說,說法都一樣」。
表面意思就是,艾倫和洛伊是同一個人。但換個理解就是,艾倫和洛伊已經合為一體。很可能在兇案發生的時候,洛伊就已經消滅艾倫成為主導了。
4、洛伊和馬丁對話,
「這麼說從來就沒有...沒有洛伊?」
「天啊,你如果這麼想,我就太失望了,老實說,從來就沒有艾倫,律師。」
洛伊說從來沒有艾倫,有兩層意思:
第一,艾倫是虛構的。這個懦弱的人,純粹是洛伊編出來的,為了更逼真,還一直演戲。
第二,艾倫是存在的,但早已經被洛伊取代,犯下所有罪行的一直是洛伊。
再看律師的疑問,「這麼說從來就沒有...沒有洛伊?」
律師原以為是艾倫在假裝人格分裂脫罪,可洛伊否認了。
「天啊,你如果這麼想,我就太失望了,老實說,從來就沒有艾倫,律師。」
這似乎在告訴律師,艾倫都是我演給你看的,從來就沒有艾倫。
可更深層次的意思卻是說:律師,你竟然認為我沒有人格分裂,你太讓我失望了。老實說,人格分裂是有的,只是我贏了,從錄像之後就一直是洛伊,犯罪的人從來就沒有艾倫。
綜上所述,影綜人認為我們不是被洛伊騙了,而是那個可憐的艾倫不見了,而取代他的是在殘酷的現實壓迫下催生的洛伊。
更多精彩,請關注【影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