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同行 青島科技大學推進思政育人新探索

2020-12-23 每日看法

12月4日,一次莊嚴的「憲法晨讀」活動,為冬日的青島科技大學帶來了別樣的火熱與生機,也拉開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的序幕。這次特殊的晨讀活動由青島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策劃,以「憲法宣傳周」為契機,以精神為引領,多渠道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為學校思政育人探索開闢了嶄新道路。

憲法晨讀,聚力精神領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2月4日,明德樓402教室傳來了鏗鏘的朗讀聲。這是法學院的於晉老師在帶領2020級學生進行憲法晨讀。他們選擇了序言及正文中的個別章節、條款,進行集體朗讀。法學院的師生們以聲音致敬憲法,表達自己對憲法的敬意,認真學習憲法,自覺維護憲法權威。無獨有偶,環境學院各黨支部也開展了憲法誦讀活動,學生們手持憲法,肅穆站立,在儀式感中感受憲法莊嚴。這是青島科技大學「憲法宣傳周」特別活動,也是學校思政育人體系的重要探索,以聲音為媒介,讓精神由耳入心,讓思想聲入人心。

宣傳互動,創新育人渠道

在「憲法宣傳周」活動開展之際,青島科技大學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各學院圍繞憲法宣傳主題,開展各類特色活動。高密校區通過「寢室小課堂」開展「國家憲法日」專題教育,打造思政教育新陣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雙管齊下,營造濃厚學「憲」氛圍;組建榜樣宣講團,觀身邊人揚正能量。環境學院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憲法法治課程,推動憲法教育全覆蓋;舉辦「學憲法、講憲法」演講、辯論賽,於唇槍舌戰中碰撞法治思維。在多渠道拓展下,這些活動成為學校內師生共建、互動和諧的思政育人課,也生動詮釋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不忘育人初心,走進學生的話語體系。

實踐育人,彰顯青年擔當

探索思政育人的工作成效,需要實踐來檢驗,需要學生進行象牙塔內外的角色轉換。「憲法宣傳周」期間,青科大學子走出校門,擁抱社會。12月4日,法學院副院長李鑫帶領普法志願者十餘人在大拇指廣場參加了嶗山區2020年「12.4」國家憲法日啟動儀式。普法志願者們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發放《憲法》《繼承法》《婚姻法》等貼近群眾生活的普法宣傳手冊,向人們普及法律知識,為居民依法依規解決矛盾糾紛保駕護航。此外,法學院學生會還和希望小屋幫扶團支部在南苑餐廳東門舉辦了「一元錢,一法條」義賣活動,以裝有法律知識的錦囊換取善心捐款,為幫扶兒童送去溫暖。這些活動連接了校內與校外、打通了理論與實踐,更是思政精神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學校以「憲法宣傳周」作為重要契機,凝聚憲法共識,聚力思想引領。與法同行,青島科技大學推動思政育人體系不斷完善,充分發揮育人工作的精神供給作用,號召廣大學子在尊法、守法、學法中投身國家建設,做「有精神、有文化、有責任、有活力、有特色」的「五有」科大人,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貢獻新時代青年人應有的力量。(劉富玉 曲明 王文豔 )

相關焦點

  • 北京林業大學「三個強化」有序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全覆蓋
    北京林業大學「三個強化」有序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全覆蓋 2020-12-28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20〕第31期  北京林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 育人潤物細無聲,上海高校首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如何講好思政課?上海高校作出了成功探索。2018年6月19日,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為2018屆畢業生上最後一堂思政課,以「四問四答」形式對「復旦人如何答新時代的考卷」做了詮釋:「奉獻使人生突破自我的小格局,融入時代的大洪流。以奉獻為落腳點,實幹、求索、奮鬥才有意義和價值。」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 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同濟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以系統觀全面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深化「育人」和「質量」內涵,取得明顯成效。
  • 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樣板!「思政育人基地」正式揭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3日訊 (記者 寇亞群 通訊員 張徵徵 李誠) 近日,山東東泰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與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就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在東泰科技苑辦公樓二樓會議室舉行了思政育人基地共建籤約揭牌儀式,開啟了校企共同育人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格局。
  • 鄭州大學堅持守正創新 努力辦好思政課程
    鄭州大學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始終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守正創新、紮實推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政協同,共創思政課程建設格局。加強黨委統一領導,努力構建黨政各部門協同配合的思政育人格局。
  • 北京聯合大學辦展覽,呈現4年課程思政探索之路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召開四周年之際,北京聯合大學以一個展覽、一本手冊和一個現場會來總結四年來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展示「三全育人」的生動實踐。目前,該校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已初步形成了「全員參與、全程貫穿、全方位協同」的育人格局。
  • 突出「三個注重」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南京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建設「第一個南大」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堅持突出「三個注重」,全方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注重頂層設計,構建課程思政新格局。
  • 以系統觀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同濟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系統觀全面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深化「育人」和「質量」內涵,取得明顯成效。一、抓好「導向」這個全局變量。一是班子成員帶頭推動。這學期,學校主要領導領銜推動「中國道路」品牌課程升級,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學科專業,以身示範推動全校課程思政改革守正創新。二是與時俱進因勢而新。學校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手抓、兩手硬」,既同向同行,也貼近實際、富有時代氣息。三是以「網際網路+」賦能。學校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鼓勵教師用新技術、新媒體吸引大學生,提升教學導向性、親和力。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負責人,《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的時候說。她認為,最成功的專業課堂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做好「經師」,更要當好「人師」。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探索實施「典禮思政」
    近年來,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不斷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系統策劃、創新舉辦了學生三大典禮——開學典禮、學生年度頒獎典禮、畢業典禮,取得了教育實效。
  • 河南啟動八大行動加快推進新農科建設
    新型人才培養行動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實施涉農高校課程思政「雙百」工程,未來5年建設1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100名左右課程思政優秀教師,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 國防科技大學:辦直通戰場的教育
    在湘江之畔的國防科技大學,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號角已經吹響,一系列舉措正穩步推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軍隊院校是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國防科技大學黨委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主席在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講話精神作為學校工作的主線,圍繞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組織專題議教議訓,深入研究完善辦學定位與目標,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研究論證,形成學校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藍圖。
  • 福建農林大學:「一主三輔」模式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十年磨一劍,不斷改革創新,探索思政課「一主三輔」教學模式。「一主」即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建設,「三輔」即以系列人文選修課程、系列讀書活動、網絡學習平臺等三種模式拓展思政課的時間和空間。 「主渠道」以三結合把握課堂育人主渠道 在思政課主渠道建設中,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做到三結合。
  •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近年來,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堅持思政課是第一課、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第一學院、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政治素質是教師考核第一標準,深刻把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時代要求,紮實推進以「教師團隊結構化、授課內容融合化、教學環節模塊化、教學實踐體驗化」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
    濰坊醫學院強化德醫相融特色 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德醫相融 課程思政打造新「配方」9月新學期,第一堂解剖課的教室裡,師生們面向「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致敬。這是每個學期人體解剖第一課前,師生們都會舉行的感恩「無語良師」祭奠儀式。實驗課老師將醫學專業課蘊涵的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 將「課程思政」嵌入法學研究生課程
    課程思政正是在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探索下形成的綜合教育理念,是高校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標的具體要求。思政課程是指系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是課程德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與思政課程相對應,課程思政則是指以專業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等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的傳授為載體,將思政的內涵與要求分散至各類課程中,體現思政味道,凸顯育人價值。
  • 課程思政:鍛造中國未來金融人
    在當前黨和國家大力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從小處看,怎樣才能使專業課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捍衛金融職業倫理?從大處看,如何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體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自2018年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黨委深入挖掘專業課「課程思政」元素,從21項課題入手,半數以上教師積極參與,開啟了探索之路。
  • 索爾科技丨2020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圓滿成功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教高廳 〔2020〕1 號),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做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落地實施工作,11月21日,由西安索爾軟體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在高新區軟體新城軟體研發基地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