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2020-12-24 東方網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時間:2020/12/19 0:40:17

來源:同濟大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12月15日,教育部在南京大學舉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發言中介紹了學校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培育時代新人的相關舉措。

陳杰校長發言原文來啦!

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同濟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以系統觀全面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深化「育人」和「質量」內涵,取得明顯成效。

抓好「導向」這個全局變量

一是班子成員帶頭推動。這學期,學校主要領導領銜推動「中國道路」品牌課程升級,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學科專業,講授中國在道路交通、人工智慧、城鄉建設、醫學健康等領域的發展成就,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中國道路的優越性,以身示範推動全校課程思政改革守正創新。

二是與時俱進因勢而新。學校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手抓、兩手硬」,既同向同行,也貼近實際、富有時代氣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發揮學科特色高度契合的優勢,開展理論研究,加快理論成果向教學內容轉化,建設「兩城」概論課程,積極服務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建設。

三是以「網際網路+」賦能。學校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鼓勵教師用新技術、新媒體吸引數位化生存的大學生,提升教學導向性、親和力。汪品先院士等一批專家教授示範引領,帶頭主講《科學、文化與海洋》《橋梁工程科技與文化》等慕課,選課人數破萬,獲得校內外學生的一致好評,增強了學校課程思政輻射影響力。

抓牢「質量」這個核心變量

一是以教改促質量。投入專項經費促進課程思政改革,堅持學生中心,探索激發能動性為導向的主體性教學模式、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提高綜合素質為導向的實踐型教學模式。重點建設5個課程思政領航學院,形成6個示範專業、13支特色改革領航團隊;遴選資助134項課程思政教改項目,打造31個示範專業「課程鏈」,包括93門精品課程和244門示範課程,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教改典型案例和教學成果。

二是以名師提質量。在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的聯動機制下,邀請200多位高層次領軍人才走進課堂,發揮大類導論課作用,既傳授學科基礎和專業前沿,也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在學生社區全覆蓋建設駐樓導師工作站,知名教授帶動專業育人力量和育人資源有機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線。每周二下午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每月組織「教師沙龍」、邀請名師分享課程思政心得,提升教師思政覺悟和育人水平。

三是以實踐促質量。打造品牌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書本、走近社會。積極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持續打造「夢想教室」「使命與擔當——社會實踐創新競賽」等精品項目,每年過萬人次參與,使青年學生將個人發展自覺融入偉大復興進程。

抓實「範圍」這個增值變量

一是課程上全覆蓋。以教學大綱修訂為抓手,要求所有課程教師結合中央精神、國家戰略、紅色傳承等進行「立德樹人」內涵設計,推進課程思政全面落地,構建橫向覆蓋所有專業的課程思政群、縱向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課程思政鏈,形成完整體系。

二是學段上重貫通。通過課程思政資源共享、融合延展,構建本研一體的課程思政課程體系,貫通人才培養主渠道。土木工程學院在面向本科生開設的《工程倫理》綜合素養課程中,融入哲學辨識等,升級為面向工程專業碩士的素養課程,讓學生獲益匪淺。全面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新模式,主動前移大學教育資源,形成同濟特色的家國、人文、科學系列貫通培養的通識課程體系。

三是發展中樹標準。推動課程思政向「專業思政」「學科思政」延伸,由點到線及面拓展建設。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編制完成國內首部《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制定每門課程立德樹人達成指標,融入學業要求。聯合36所高校院系成立了「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聯盟」,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下一步,同濟大學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做實各類課程課程思政要求,做深各專業課程思政指南,總結成果、形成範式,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相關焦點

  • 同濟交通,同濟驕傲!
    ,重慶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唐伯明,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劉林芽,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副校長呂培明、校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副校長顧祥林,原副校長金正基、楊東援等出席慶祝活動。希望「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聯盟」在今後的工作中,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優質資源在不同區域、類型的高校間共享共用;加強示範引領,面向不同高校、不同類型課程,持續深入抓典型、樹標杆、推經驗,形成規模、形成範式、形成體系。
  • 同濟大學交通學科迎來創立106周年、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成立20周年...
    11月14日,以「百餘載風雨同路,二十年時代同行」為主題的交通發展高峰論壇暨同濟大學交通學科創立106周年、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成立20周年慶祝活動,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舉行。當日,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發起的「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聯盟」成立。
  • 以系統觀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同濟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系統觀全面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深化「育人」和「質量」內涵,取得明顯成效。一、抓好「導向」這個全局變量。一是班子成員帶頭推動。這學期,學校主要領導領銜推動「中國道路」品牌課程升級,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學科專業,以身示範推動全校課程思政改革守正創新。二是與時俱進因勢而新。學校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手抓、兩手硬」,既同向同行,也貼近實際、富有時代氣息。三是以「網際網路+」賦能。學校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鼓勵教師用新技術、新媒體吸引大學生,提升教學導向性、親和力。
  • 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 書寫滿意答卷
    為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強化樣板建設,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強化質量保障,讓所有課堂都綻放
  • 鄭州大學堅持守正創新 努力辦好思政課程
    鄭州大學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始終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守正創新、紮實推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政協同,共創思政課程建設格局。加強黨委統一領導,努力構建黨政各部門協同配合的思政育人格局。
  • 聚焦課程思政 共話立德樹人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在京成立
    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儀式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教授在歡迎辭中特別指出,在此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即,在編制謀劃「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時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組織召開「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就是希望匯聚更多的力量,聚焦課程思政主題,共話立德樹人,為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深厚愛國主義情懷
  • 「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上海外國語大學課程思政所有專業全...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光明日報通訊員 錢俊妮  如何讓課程思政從「乾巴巴的說教」變成「熱乎乎的認同」?上海外國語大學努力將教師「我要告訴你」向學生「我想學什麼」轉變,讓教學更加有情、有義、有溫度。2017年起,上外連續三年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於2018年年底實現全校所有外語語種專業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覆蓋,2019年實現課程思政課程在所有院系、所有專業全覆蓋。  周力凡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塞爾維亞語專業大一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與11名同學一起用塞爾維亞語錄製視頻,向當地人民傳播防疫小貼士。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課程思政是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從發展維度看,課程思政是對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深化和拓展。課程思政要求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從理論維度看,課程思政是對教育理念的發展。
  • 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
    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在京舉行。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30餘所財經類高校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負責人、一線專業教師等100餘人參會。
  • 課程思政④|思行合一,大道行遠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課程思政...
    編制國內首部《交通運輸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成立國內首個交通學科思政教育研究中心;首次構建橫向覆蓋全專業的課程思政群、縱向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課程思政鏈,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體系;率先制定每門課程立德樹人達成指標;首次系統提出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勝任力提升路徑和工作機制……定標準,建平臺,繪藍圖,出「施工方案」,自去年年底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以來,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育人潤物細無聲,上海高校首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如何講好思政課?上海高校作出了成功探索。2018年6月19日,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為2018屆畢業生上最後一堂思政課,以「四問四答」形式對「復旦人如何答新時代的考卷」做了詮釋:「奉獻使人生突破自我的小格局,融入時代的大洪流。以奉獻為落腳點,實幹、求索、奮鬥才有意義和價值。」
  • 浙江大學以一流教育教學造就時代新人
    全面創新,是新時代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加速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最關鍵的品格是要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十三五」期間,浙江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和對浙江大學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使命,以開環回應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
  • 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經濟學院院長論壇在滬召開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及上海財經大學等滬上10餘所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以下簡稱「領航計劃」)的高校專家學者相聚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共同交流、分享「領航計劃」實施一年多來的成功經驗與典型做法。
  • 以課程思政重塑大數據與智能時代的數據科學思維體系
    本文探討在大數據與智能時代如何引導學生構建數據科學思維體系,以重塑數據科學思維體系的「心」「腦」「體」為著力點,實現專業課教學向理想信念教育、學術能力培養、社會責任培育等多向度的延伸。[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數據科學思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  印發實施《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招。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
  •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
  • 探索教文衛體發展新路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部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世代更替、新人輩出的發展史,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時代使命和培養時代新人的標準和規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以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
  • 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的。
  • 物理科學學院首屆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順利召開
    新聞網訊 12月3日上午,物理科學學院召開首屆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山東大學線上線下融合的國家一流課程《醫用物理》負責人劉鳳芹教授、聊城大學線下國家一流課程《光學》負責人王文軍教授、教育部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霞教授、山東物理學會秘書長張承琚教授、山東科技大學教學督導委員會課程思政負責人張魯殷教授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學院院長滕冰教授主持,學院全體教師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