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慶秀 編輯/紅拂女
來源: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
「TVB那邊好吵,那麼多人。」「沒辦法,這是他們的主場。」
在今年的香港電影節上,上海一家文化上市公司展臺,工作人員看著隔壁TVB與優酷的合作會說。
對於前來參加香港電影節的其他影視製作公司而言,這場盛會是為作品找到投資的好機會;不過,對於TVB而言,他們並不缺錢,香港電影節更多是一種對外宣傳場合,往外賣作品。
但這些都不能掩蓋,過去的三年,TVB走得很辛苦。
網際網路視頻的崛起,讓包括TVB在內的全球電視臺大量流失觀眾;連續三年業績一再下滑,管理層承受巨大壓力;輿論層面,「TVB已死」的言論屢登頭條。
連自己員工也調侃:「有生意做就不錯啦,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但TVB的高層們並不這樣認為:「從出生到47歲,TVB一直比較保守,但過去三年,想得更多是怎麼改變。」在3月19日上午,在TVB電視城總部,執行董事李寶安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表示。
為了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TVB確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引入內地資本華人文化,與優愛騰等三大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投入重金打造OTT平臺myTVsuper ,以及社交平臺BigBigchannel。
改革的同時也改變了TVB原有的盈利模式。儘管電視製作發行還是TVB主要收入來源,但新媒體業務已經成為TVB收入增長最快的版塊。
「在改革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走了2/3,並且慢慢看到成效,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包括金融界和傳媒行業都在改變對TVB的看法。」李寶安說。
任何一場變革都意味著觸動原有利益結構,更何況是一家已經有50年歷史,內部利益集團已經固化的TVB。如何頂住壓力,在三年內窮追猛趕,更在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
平衡新舊矛盾,用股權激勵開拓新領域
改革最大的難點是,新產品與舊思維之間怎麼磨合,各種利益結構之間如何平衡。「主要就是努力處理好新舊部門之間的矛盾,無論是財務上的,戰略運作方面,人事方面等等。」
舉個很現實的案例。在最近3年中,TVB組建了一個新的100多人的工程部,主要負責新媒體,superTV和Bigbigchannel。因為發展新業務,承擔新風險,就要賦予他們一些權力,甚至是一些股權激勵,但是舊的同事會說,為什麼他有,我沒有?
除了需要平衡內部矛盾以外,TVB還需要在找回流失觀眾的同時,保證現有的觀眾群體基數不變。「TVB的觀眾是看它的劇長大的一批鐵粉,可以做新東西,但是不能犧牲他們。如果以前這部分觀眾流失了,就再也回不來了。」SY (TVB企業傳訊總監譚錫揚)說。
事實上,TVB也做了一些年輕觀眾內容的探索,比如專門開放了J2頻道。這個頻道類似於一個專門探索新電視內容的窗口,如果不受歡迎就修改。
在李寶安看來,一邊維持舊業務,一邊開拓新的,本身就有矛盾,怎麼應付是關鍵。「想嘗試新業務就需要花錢,就會影響業績;想要一直保持好業績,新業務發展方面就會束手束腳。」
尤其是這次42億港幣回購事件,充分表明了TVB內部利益結構的複雜。
作為一家自產自銷,沒有項目融資和銷售壓力的電視臺,TVB有極其豐富的現金流。此前傳統電視臺股價低迷,以英國基金Scilchester為首的二股東(持有TVB14.2%)認為,應該將多餘的錢對股東進行派息,以提高股東收益。
但以Younglion為首的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認為,派息並不是最好的方式,那會無法保證公司後續發展,最終決定以42億港幣對股權進行回購,即便每年盈利沒有太大增長,但會調高每股收益。
在雪球上,有港股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短期持有TVB的股票,要看有沒有爆發股權爭奪戰;如果是長線持有,TVB的價值明顯被低估,兩三年後將逐步釋放。
有資料顯示,不止一家基金在悄悄增持TVB,Scilchester就是其中之一。截至2017年12月1日,Scilchester連同同系基金Edgbaston investmet Partners 合計共持有TVB16.73%的權益。
押注新媒體和海外,繞開香港本土監管
TVB的廣播電視業務佔據整體業務65%左右。主要營收模式是靠廣告,但受到新媒體衝擊之後,廣告流失嚴重。
在香港,廣告投放比我們想像的更難。受當地廣播電視條例的約束,一部60分鐘的電視劇中,只能有10分鐘廣告,而是拍攝中所有用品均不得露出品牌商標。
「所以,我們的電視劇中,沒有王老吉。」SY在一旁開玩笑說。這在已經將影視植入玩出花的內地是不可思議的。像《深夜食堂》《歡樂頌2》等電視劇中有30多個廣告植入。
因此,TVB在繼續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從財報來看,2017年上半年,TVB的新媒體業務收入1.22億港元,雖然尚未盈利,但同比增長46%,是TVB近兩年中唯一不斷增長的業務版塊。
除了電視臺以外,目前TVB已經有承載OTT內容的第二平臺MyTVsuper,以及作為社交直播平臺的第三大平臺BigBigchannel。
講到這兩個新平臺的時候,李寶安顯得很興奮。其中,2016年花費1億港元打造的MyTVsuper旨在抓住流失的電視觀眾,並且,匯集了亞視以及TVB將近1000部黑白電視版權。
「香港總人口700多萬,MyTVsuper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580萬了。在電視上,手機上,電腦上都可以看到TVB的內容。」
他舉了一個例子。
以前,香港人節假日喜歡去新馬,以及內地旅遊。因此,每到這種時候,TVB的收視率就會下滑。但有了OTT業務之後,出去旅遊的人回港之後會回看,沒有出去旅遊的人假期無事也看TVB,反而假期播出的內容收視率會比較高。
在香港購買一個OTT盒子一年的費用大概需要780元港幣。目前雖未盈利,但這部分業務可以給TVB帶來新的收入,而BigBigchannel的出現更彰顯了TVB進行內部變革以及適應當下市場環境的決心。
也許在內地,直播已經是過氣的行業,但在香港才剛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就比如現在香港街頭零售店很多會要求必須支付現金,而在內地,微信和支付寶早已讓無紙化支付成為現實。(當然八達通也非常方便)
TVB邀請不少自家明星和藝人入駐BigBigchannel,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分享短視頻、直播,並且跟觀眾進行互動。
之所以對BigBigchannel給予厚望也因為,香港政府目前並沒有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品牌廣告進行嚴格監管,而TVB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分帳,以及跟電商打通等變現形式。
TVB變革的兩個關鍵因素:華人文化和李寶安
在TVB的改革過程中,華人文化的角色至關重要。
華人與TVB之間的關係,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雙方一起做了TVBC。這個APP更類似於廣告,相當於TVB在內地的內容通道。
雖然黎瑞剛在剛入股的時候的一場飯局上說,香港市場太小了,TVB管理得很好,不需要我。但自從2017年,成為TVB的大股東以來,他與華人文化,一直在幫助TVB適應新變化。
由於內地網際網路內容的發展速度遠超過香港,CMC作為大股東之後,可以在新媒體方面提供很多借鑑。
2017年,TVB聯手內地的騰訊視頻打造了經典IP續集《使徒行者2》,2018年,在華人文化牽線的情況下,TVB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並聯手打造了《再創世紀》等網劇(此次香港影視展上也發布了該劇的最新片花),同時,TVB本土創作的《盲俠大律師》也獨家分銷給了愛奇藝。
在2017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透露,TVB與騰訊、愛奇藝合作拍攝的兩部劇集已經完成交付。不久前,由TVBC授權的粵語社區app「埋堆堆」已經上線。而且內地觀眾不需要翻牆即可使用。
更重要的幫助,可能來自於華人文化精神上的支持。
2016年TVB淨利潤由2015年的13.31億港元降低至5億港元;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轉播權讓TVB狂撒1.5億港元,卻並未如預期回本;新業務MyTVsuper導致運營成本增加………
「嘗試新變化就意味著有風險,需要花錢,有可能虧損。但不變是不行的。傳統電視臺股價上不去,我們業績過去幾年一直下滑。華人文化對我們的支持就是,跟我們一起承受業績的壓力,並且支持管理層的決定。」
除了華人文化以外,TVB改革中的關鍵人物是李寶安。
他曾經是亞視的總裁。大概20年前,他第一次將87集的《三國演義》電視劇從內地引進到亞視,也正是他入主亞視之後,該電視臺才扭虧為盈;2010年前後來到TVB做財務副總,現在在做TVB的執行董事。
他被稱為TVB改革的「Driver」。其他高層對評價是,他腦子很活,願意擁抱變化。「每一場改革實際推行過程中都會很難,是李先生(李寶安)幫我們頂住壓力。」分管影視製作的副總裁杜之克說。
未來開拓大陸和海外市場,不單拍港劇,更多拍合拍劇
跟其他電視臺不同的是,TVB有大量製作資源,並跟700多位藝人合作,還有很多自己的拍攝廠房。
「主要因為TVB這家公司出現得太早了,當時其他細分工種都沒有公司來做,只能自己做。可以說,TVB就是香港影視行業。」杜之克說。
它每年大概製作700個小時的電視劇內容。如果按照2個小時一部電影計算,相當於TVB一家公司,一年就能生產350部電影。
這些電視劇很少跟其他公司聯合出品或者發行,一般都是TVB獨攬。但伴隨著外部環境和TVB內部的變化,整體項目製作在變得越來越開放,尤其是跟香港以外的影視公司合拍片越來越多,並跟內地的大平臺合作。
「如今香港面臨的不僅僅是本土幾家電視臺的競爭,還有像Netflix這樣的外國公司。要怎麼解決這種困境?當然是跟大平臺合作,而最大的平臺就在內地。」李寶安認為。
騰訊和愛奇藝會有足夠的預算來投資TVB的港劇。這樣可以給TVB帶來三大好處。第一是,能給港劇帶來更豐富的拍攝資源支持;第二,能讓TVB的內容有更廣闊的觀眾;第三,內地有眾多OTT用戶,觀眾可以點播OTT裡面的TVB付費內容。
TVB與上述內地兩家平臺的合作,並不是之前的「長官」意志之間的合作。
「很早之前,跟內地的公司也有過合拍的經歷,但後來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當時合拍更多還停留在概念上,很多實際落地工作做得並不好。而我們跟愛奇藝、騰訊之間的合作,是兩家公司在生意上的實際落地。」杜之克說。
舉個例子。
杜之克認為,TVB跟騰訊之間合拍的《衝上雲霄2020》,是一部實際意義上的合拍劇,兩家團隊變成一家團隊來做,雙方協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內地定製,TVB製作的港劇。「這部劇的總投資一定會超過2億港幣。」
除了內地以外,TVB也不斷在全世界的華人地區推廣OTT內容APP,TVBanywhere,還開設了海外唯一的普通話頻道——翡翠普通話臺。目前負責這塊海外業務的是陳樹鴻。
他表示,海外的OTT內容雖然目前來看帶來的收益有限,但確是很重要的布局。TVB在海外推廣方式,主要是跟當地最大的電訊運營商進行綁定銷售,目前,澳門推廣得最好。
「目前,海外推廣最頭疼的是盜版問題。一旦當地居民接受OTT的方式,對公司還是能地很大收益。」未來的TVB會走向何方?一場一年一度的影視展當然還看不出來,重要的是,事情已經在發生變化。
投稿:artoptougao@qq.com
泰娛樂基地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新浪微博 | 紅板報Flipboard | 搜狐號 | 百家號 | 大魚號 | 第一彈
Thai Happy Zone
中泰娛樂的橋梁
藝鼎ARTOP
@泰娛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