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展直擊 | 2018TVB重大新變革 ,開拓海外市場欲拍合拍劇

2021-02-13 泰娛樂基地


作者/高慶秀  編輯/紅拂女

來源: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


「TVB那邊好吵,那麼多人。」「沒辦法,這是他們的主場。」

在今年的香港電影節上,上海一家文化上市公司展臺,工作人員看著隔壁TVB與優酷的合作會說。

對於前來參加香港電影節的其他影視製作公司而言,這場盛會是為作品找到投資的好機會;不過,對於TVB而言,他們並不缺錢,香港電影節更多是一種對外宣傳場合,往外賣作品。

但這些都不能掩蓋,過去的三年,TVB走得很辛苦。

網際網路視頻的崛起,讓包括TVB在內的全球電視臺大量流失觀眾;連續三年業績一再下滑,管理層承受巨大壓力;輿論層面,「TVB已死」的言論屢登頭條。

連自己員工也調侃:「有生意做就不錯啦,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但TVB的高層們並不這樣認為:「從出生到47歲,TVB一直比較保守,但過去三年,想得更多是怎麼改變。」在3月19日上午,在TVB電視城總部,執行董事李寶安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表示。

為了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TVB確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引入內地資本華人文化,與優愛騰等三大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投入重金打造OTT平臺myTVsuper ,以及社交平臺BigBigchannel。

改革的同時也改變了TVB原有的盈利模式。儘管電視製作發行還是TVB主要收入來源,但新媒體業務已經成為TVB收入增長最快的版塊。

「在改革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走了2/3,並且慢慢看到成效,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包括金融界和傳媒行業都在改變對TVB的看法。」李寶安說。

任何一場變革都意味著觸動原有利益結構,更何況是一家已經有50年歷史,內部利益集團已經固化的TVB。如何頂住壓力,在三年內窮追猛趕,更在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

平衡新舊矛盾,用股權激勵開拓新領域

改革最大的難點是,新產品與舊思維之間怎麼磨合,各種利益結構之間如何平衡。「主要就是努力處理好新舊部門之間的矛盾,無論是財務上的,戰略運作方面,人事方面等等。」

舉個很現實的案例。在最近3年中,TVB組建了一個新的100多人的工程部,主要負責新媒體,superTV和Bigbigchannel。因為發展新業務,承擔新風險,就要賦予他們一些權力,甚至是一些股權激勵,但是舊的同事會說,為什麼他有,我沒有?

除了需要平衡內部矛盾以外,TVB還需要在找回流失觀眾的同時,保證現有的觀眾群體基數不變。「TVB的觀眾是看它的劇長大的一批鐵粉,可以做新東西,但是不能犧牲他們。如果以前這部分觀眾流失了,就再也回不來了。」SY (TVB企業傳訊總監譚錫揚)說。

事實上,TVB也做了一些年輕觀眾內容的探索,比如專門開放了J2頻道。這個頻道類似於一個專門探索新電視內容的窗口,如果不受歡迎就修改。

在李寶安看來,一邊維持舊業務,一邊開拓新的,本身就有矛盾,怎麼應付是關鍵。「想嘗試新業務就需要花錢,就會影響業績;想要一直保持好業績,新業務發展方面就會束手束腳。」

尤其是這次42億港幣回購事件,充分表明了TVB內部利益結構的複雜。

作為一家自產自銷,沒有項目融資和銷售壓力的電視臺,TVB有極其豐富的現金流。此前傳統電視臺股價低迷,以英國基金Scilchester為首的二股東(持有TVB14.2%)認為,應該將多餘的錢對股東進行派息,以提高股東收益。

但以Younglion為首的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認為,派息並不是最好的方式,那會無法保證公司後續發展,最終決定以42億港幣對股權進行回購,即便每年盈利沒有太大增長,但會調高每股收益。

在雪球上,有港股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短期持有TVB的股票,要看有沒有爆發股權爭奪戰;如果是長線持有,TVB的價值明顯被低估,兩三年後將逐步釋放。

有資料顯示,不止一家基金在悄悄增持TVB,Scilchester就是其中之一。截至2017年12月1日,Scilchester連同同系基金Edgbaston investmet  Partners 合計共持有TVB16.73%的權益。

押注新媒體和海外,繞開香港本土監管

TVB的廣播電視業務佔據整體業務65%左右。主要營收模式是靠廣告,但受到新媒體衝擊之後,廣告流失嚴重。

在香港,廣告投放比我們想像的更難。受當地廣播電視條例的約束,一部60分鐘的電視劇中,只能有10分鐘廣告,而是拍攝中所有用品均不得露出品牌商標。

「所以,我們的電視劇中,沒有王老吉。」SY在一旁開玩笑說。這在已經將影視植入玩出花的內地是不可思議的。像《深夜食堂》《歡樂頌2》等電視劇中有30多個廣告植入。

因此,TVB在繼續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從財報來看,2017年上半年,TVB的新媒體業務收入1.22億港元,雖然尚未盈利,但同比增長46%,是TVB近兩年中唯一不斷增長的業務版塊。

除了電視臺以外,目前TVB已經有承載OTT內容的第二平臺MyTVsuper,以及作為社交直播平臺的第三大平臺BigBigchannel。

講到這兩個新平臺的時候,李寶安顯得很興奮。其中,2016年花費1億港元打造的MyTVsuper旨在抓住流失的電視觀眾,並且,匯集了亞視以及TVB將近1000部黑白電視版權。

「香港總人口700多萬,MyTVsuper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580萬了。在電視上,手機上,電腦上都可以看到TVB的內容。」

他舉了一個例子。

以前,香港人節假日喜歡去新馬,以及內地旅遊。因此,每到這種時候,TVB的收視率就會下滑。但有了OTT業務之後,出去旅遊的人回港之後會回看,沒有出去旅遊的人假期無事也看TVB,反而假期播出的內容收視率會比較高。

在香港購買一個OTT盒子一年的費用大概需要780元港幣。目前雖未盈利,但這部分業務可以給TVB帶來新的收入,而BigBigchannel的出現更彰顯了TVB進行內部變革以及適應當下市場環境的決心。

也許在內地,直播已經是過氣的行業,但在香港才剛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就比如現在香港街頭零售店很多會要求必須支付現金,而在內地,微信和支付寶早已讓無紙化支付成為現實。(當然八達通也非常方便)

TVB邀請不少自家明星和藝人入駐BigBigchannel,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分享短視頻、直播,並且跟觀眾進行互動。

之所以對BigBigchannel給予厚望也因為,香港政府目前並沒有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品牌廣告進行嚴格監管,而TVB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分帳,以及跟電商打通等變現形式。

TVB變革的兩個關鍵因素:華人文化和李寶安

在TVB的改革過程中,華人文化的角色至關重要。

華人與TVB之間的關係,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雙方一起做了TVBC。這個APP更類似於廣告,相當於TVB在內地的內容通道。

雖然黎瑞剛在剛入股的時候的一場飯局上說,香港市場太小了,TVB管理得很好,不需要我。但自從2017年,成為TVB的大股東以來,他與華人文化,一直在幫助TVB適應新變化。

由於內地網際網路內容的發展速度遠超過香港,CMC作為大股東之後,可以在新媒體方面提供很多借鑑。

2017年,TVB聯手內地的騰訊視頻打造了經典IP續集《使徒行者2》,2018年,在華人文化牽線的情況下,TVB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並聯手打造了《再創世紀》等網劇(此次香港影視展上也發布了該劇的最新片花),同時,TVB本土創作的《盲俠大律師》也獨家分銷給了愛奇藝。

在2017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透露,TVB與騰訊、愛奇藝合作拍攝的兩部劇集已經完成交付。不久前,由TVBC授權的粵語社區app「埋堆堆」已經上線。而且內地觀眾不需要翻牆即可使用。

更重要的幫助,可能來自於華人文化精神上的支持。

2016年TVB淨利潤由2015年的13.31億港元降低至5億港元;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轉播權讓TVB狂撒1.5億港元,卻並未如預期回本;新業務MyTVsuper導致運營成本增加………

「嘗試新變化就意味著有風險,需要花錢,有可能虧損。但不變是不行的。傳統電視臺股價上不去,我們業績過去幾年一直下滑。華人文化對我們的支持就是,跟我們一起承受業績的壓力,並且支持管理層的決定。」

除了華人文化以外,TVB改革中的關鍵人物是李寶安。

他曾經是亞視的總裁。大概20年前,他第一次將87集的《三國演義》電視劇從內地引進到亞視,也正是他入主亞視之後,該電視臺才扭虧為盈;2010年前後來到TVB做財務副總,現在在做TVB的執行董事。

他被稱為TVB改革的「Driver」。其他高層對評價是,他腦子很活,願意擁抱變化。「每一場改革實際推行過程中都會很難,是李先生(李寶安)幫我們頂住壓力。」分管影視製作的副總裁杜之克說。

未來開拓大陸和海外市場,不單拍港劇,更多拍合拍劇

跟其他電視臺不同的是,TVB有大量製作資源,並跟700多位藝人合作,還有很多自己的拍攝廠房。

「主要因為TVB這家公司出現得太早了,當時其他細分工種都沒有公司來做,只能自己做。可以說,TVB就是香港影視行業。」杜之克說。

它每年大概製作700個小時的電視劇內容。如果按照2個小時一部電影計算,相當於TVB一家公司,一年就能生產350部電影。

這些電視劇很少跟其他公司聯合出品或者發行,一般都是TVB獨攬。但伴隨著外部環境和TVB內部的變化,整體項目製作在變得越來越開放,尤其是跟香港以外的影視公司合拍片越來越多,並跟內地的大平臺合作。

「如今香港面臨的不僅僅是本土幾家電視臺的競爭,還有像Netflix這樣的外國公司。要怎麼解決這種困境?當然是跟大平臺合作,而最大的平臺就在內地。」李寶安認為。

騰訊和愛奇藝會有足夠的預算來投資TVB的港劇。這樣可以給TVB帶來三大好處。第一是,能給港劇帶來更豐富的拍攝資源支持;第二,能讓TVB的內容有更廣闊的觀眾;第三,內地有眾多OTT用戶,觀眾可以點播OTT裡面的TVB付費內容。

TVB與上述內地兩家平臺的合作,並不是之前的「長官」意志之間的合作。

「很早之前,跟內地的公司也有過合拍的經歷,但後來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當時合拍更多還停留在概念上,很多實際落地工作做得並不好。而我們跟愛奇藝、騰訊之間的合作,是兩家公司在生意上的實際落地。」杜之克說。

舉個例子。

杜之克認為,TVB跟騰訊之間合拍的《衝上雲霄2020》,是一部實際意義上的合拍劇,兩家團隊變成一家團隊來做,雙方協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內地定製,TVB製作的港劇。「這部劇的總投資一定會超過2億港幣。」

除了內地以外,TVB也不斷在全世界的華人地區推廣OTT內容APP,TVBanywhere,還開設了海外唯一的普通話頻道——翡翠普通話臺。目前負責這塊海外業務的是陳樹鴻。

他表示,海外的OTT內容雖然目前來看帶來的收益有限,但確是很重要的布局。TVB在海外推廣方式,主要是跟當地最大的電訊運營商進行綁定銷售,目前,澳門推廣得最好。

「目前,海外推廣最頭疼的是盜版問題。一旦當地居民接受OTT的方式,對公司還是能地很大收益。」未來的TVB會走向何方?一場一年一度的影視展當然還看不出來,重要的是,事情已經在發生變化。

投稿:artoptougao@qq.com

泰娛樂基地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新浪微博 | 紅板報Flipboard | 搜狐號 | 百家號 | 大魚號 | 第一彈

Thai Happy Zone

中泰娛樂的橋梁

藝鼎ARTOP

@泰娛樂基地

相關焦點

  • 愛奇藝與TVB合拍網劇《再創世紀》獻禮香港回歸20年
    此番愛奇藝與TVB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正是看中了香港TVB的商戰題材優勢,除了要為觀眾奉獻一部經典之作外,愛奇藝也希望能夠在網劇的商戰題材作品中打開新天地,與TVB強強聯手,引領超級網劇的新方向,也開啟港劇合拍的全新時代,給觀眾一個更加豐富的觀劇市場。
  • TVB和優酷搞戰略合作 《降魔的2.0》成功突圍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TVB) 日前與內地三大視頻平臺之一優酷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影視、綜藝、藝人、電子商貿、串流媒體平臺等五大方向全力發展,建立具廣泛影響力的「新港味泛粵娛樂」產業和市場陣地。TVB董事局主席許濤表示:「是次合作是基於雙方長久以來在合拍劇及發行的成功。在內容開發、藝人栽培、市場開拓、新商業模式探索等方面,雙方均具重大優勢及發揮互補作用。
  • 受「合拍劇」帶動 港劇能否重拾影響力?
    近年廣播行業不濟,開發內地市場無可避免,製作「合拍劇」更非萬惡,但TVB不應放棄主導的角色,應積極培訓人才,如編劇和導演,製作高水準劇集,堅持製作具香港特式的劇集。TVB日前頻頻「瘦身」,裁減人手、重整業務,主要原因是近年生意大減,有幾個季度更以虧蝕作結,但集團在本周三(22日)帶來好消息。
  • 中外合拍不僅要「文化合拍」丨直擊北影節
    立足本土化題材的國際表達要「文化合拍」考慮到中國的受眾和市場,中外合拍片往往會採用「套層模式」,在影片中通過穿插中國文化元素鏡頭、主要劇情之外的中國演員戲份,以及中方場景然而,這部於2018年上映的中日合拍電影,儘管在當年有著7.7分的豆瓣好評,截至目前該電影在中國的總票房仍未過億。
  • 黃軒陳赫展開生死狙擊 《瞄準》開拓獻禮劇新方向
    從一開始,導演五百就有意識地讓《瞄準》往年輕化的表達方向靠攏:「我想要主旋律歷史大劇不再只是拍給爸爸媽媽看的劇,而是讓年輕人也能看,也喜歡的劇。」開拓獻禮劇新方向《瞄準》開拓著獻禮劇新方向。 從2018年至今,廣電總局公布了以《大江大河》、《飛行少年》、《外交風雲》、《老酒館》、《冬奧一家人》等為代表的三批約300部重點影片。從片單中不難看出,職業、歷史、甚至是運動,獻禮劇題材正在「多點開花」。迄今為止,百餘部獻禮劇已經上線,它們在年輕市場上的拓展也早已開始。
  • 中外合拍不僅要「文化合拍」,還需「借船出海」丨直擊北影節
    然而,這部於2018年上映的中日合拍電影,儘管在當年有著7.7分的豆瓣好評,截至目前該電影在中國的總票房仍未過億。不僅如此,這條巨鯊在海外市場同樣表現亮眼,最終獲得5.3億美金的全球票房,這讓《巨齒鯊》成為全球影史票房最高的合拍片。
  • TVB2018年好戲如雲,王晶稱TVB是娘家,更透露要重拍倚天屠龍記
    本周一(十九日)舉行的「香港國際影視展2018」,無線派百名藝人出席,展示劇集及綜藝節目,幾齣大劇均是與內地單位合作;至於姊妹公司的邵氏兄弟國際影業在周三(二十一日)也舉行發布會,獲圈中不少製作公司的老闆出席撐場,邵氏宣布與王晶、王祖藍及鄭丹瑞的公司合作,藉以擴大彼此的人脈,令 TVB 的藝人走入電影的世界
  • TVB籌謀「北上」 將全力開拓內地市場(圖)
    他們都想「北上」  內地拍劇關鍵看檔期  拍過不少內地劇的胡杏兒表示,接拍內地劇首先得看檔期是否合適,目前都是以TVB劇集為先,「TVB的安排都會預先知道,一般前一年就知道今年要拍哪些劇,拍完之後如有檔期,才會接拍內地劇。」
  • 合拍劇沒有市場,TVB重拾職業劇,熟悉的港味回來了!
    TVB只得和大陸一起合拍電視劇以謀出路,但是這幾年的成品都不盡如人意,合拍劇失去了「港味」,港劇不港,也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觀眾自然不會買帳。即使TVB搬出經典IP,和大陸合拍《再創世紀》,郭晉安、林文龍兩位演技派坐鎮,楊怡、鍾嘉欣兩位TVB前當家花旦加盟。也挽救不了合拍劇沒有市場的事實,《創世紀》曾是央視八套的收視冠軍,《再創世紀》收視卻很低迷。
  • 奧映新片《活寶》《北愛2》亮相香港影展
    3月14日,第20屆香港國際影視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由奧映集團出品的《活寶》、《北愛2—全民情聖》、《科幻2046》、《水鎮蝴蝶飛》、《大時代之狂潮》等新作同時亮相影展。而計劃暑期檔上映的勵誌喜劇《活寶》更是吸引了現場各界人士的目光,並收到了各方投來的合作帖。
  • TVB與優酷達成戰略合作,協同發力內地市場
    本次合作是基於雙方長久以來在影視劇發行合拍的成功協作,雙方的能力和資源,在內容開發、藝人培養、市場開拓、新商業模式探索等有很好的互補性。本次戰略合作,目標是共同創造一個優勢能力模塊組合機體,TVB的內容生產和區域市場發展都將從中獲得新的增長動力。」2019年11月,TVB臺慶52年來首次由直播改為錄播。
  • 合拍劇是港劇未來?TVB2021年四部合拍劇值得你期待
    港劇格局太小,合拍劇是港劇的未來嗎?其實合拍劇有一點好處,即是在製作上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幫助,製作方可以力邀昔日一眾熟面孔回巢拍劇但同時合拍劇也帶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即是為了實現兩地同步,在劇情或是臺詞等方面作出相應改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劇本身的質量。
  • 誰說TVB已死,「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而最重要的支持則是戰略性的幫助,包括和內地的合作、全球市場的優質合作夥伴、網際網路業務的開拓,同時也接受為了提升長期價值的變革會帶來短期利潤的降低。在股東的支持下,TVB積極求變,堅持原有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開闢新媒體陣地;堅持本港地區收視霸主地位的同時,積極走向內地和海外市場;堅持傳統經濟模式的同時,拓展新業務和創造新贏利點。「不能為了新而犧牲舊,不能為了獲取新觀眾而流失老觀眾。」
  • TVB與優酷達成戰略合作 5大方向發力內地市場
    本次合作是基於雙方長久以來在影視劇發行合拍的成功協作,雙方的能力和資源,在內容開發、藝人培養、市場開拓、新商業模式探索等有很好的互補性。本次戰略合作,目標是共同創造一個優勢能力模塊組合機體,TVB的內容生產和區域市場發展都將從中獲得新的增長動力。」TVB不僅是香港影視娛樂業界當仁不讓的實力強手,也是整個華語娛樂業的先驅。
  • 《使徒行者3》內地早香港播34日 其實不是最遲播的合拍劇
    《使徒行者3》內地早香港播34日有套合拍劇本地觀眾遲8個月先睇到(微博照片)其實香港觀眾跑輸大巿已經不再是「新聞」。過去幾年,TVB與內地的影視製作公司合作緊密,而所謂的「合拍片」幾乎都會率先在內地首播。而事實上,《使徒行者3》較內地遲34日已經不算最遲,最誇張的一套足足遲播8個月。睇睇有以下呢幾部劇邊套最遲:
  • 原來拍TVB劇好舒服 黃翠如呻拍韓劇更累!
    《走出韓妝教室》(Get It Beauty on the Road)被問到會否想過攻入韓國市場,黃翠如就馬上表示本身覺得香港拍劇很辛苦,但經過上次拍攝《7日羅曼史》後才知道自己原來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
  • 2018年至少6部新TVB港劇,內地有獨家播放權,都不用看盜版了……
    不然大部分的TVB劇迷,不是從網盤追劇,就是從什麼港劇網這類盜版網站追劇……但,以後可能都不用啦!TVB一直都還有想打開內地市場的野心,這幾年因為種種原因所以很多在翡翠臺播出的新TVB港劇,大多時候都只是提供給香港觀眾、海外市場觀看。不過前幾年,TVB找到了一個渠道,那就是和騰訊、愛奇藝、優酷多個視頻平臺合作,以合拍劇形式闖進內地市場。
  • 漂洋過海走出去,國產劇如何開拓海外市場?骨朵告訴你
    文 │ 骨朵總是聽說國產劇爆紅海外,俘獲了大批歪果仁。那麼到底是哪些國產劇?在哪國市場?收視率如何?
  • 8.8分tvb新劇《香港愛情故事》,能否讓「北上」的港劇重回巔峰?
    這部劇的一個核心話題元素,就是香港民眾的住房問題。並非黃金檔的這部12集短劇,不僅節奏明快,尺度也稍顯寬泛,劇中講述了一些與「情事」「性事」息息相關的「房事」,但也凸顯出了這些本能需求不滿足背後更深層次的現實衝突。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生活在遍地精英的tvb劇裡,就如公開資料所說「現時香港一半居民均居於公屋」。
  • TVB全面推出內地合拍劇、同步劇 港劇迷有福了
    近日,TVB公布了2018年度的劇集計劃,其中既有能讓內地觀眾同步收看、原汁原味的港劇,也有與內地影業合作的經典IP,題材更涵蓋醫療、律政、商戰、警匪、傳奇、科幻等類型,演員陣容和製作規模也有所提升。 《飛虎》《宮心計2》回歸 TVB與內地的合拍劇漸增,將於4月6日在優酷上線的超級網劇《飛虎之潛行極戰》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