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10月21日,巴黎奧組委發布了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及帕運會會徽。
這個會徽由奧運金牌、奧運聖火和法國國家的象徵——瑪麗安娜Marianne共同組成。我們都知道金牌和聖火的重要性,而瑪麗安娜又為什麼能夠出現在奧運會徽上?
當然,提到法國的象徵,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藍白紅三色相間的法國國旗,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這正是法蘭西共和國及其座右銘所包含的價值觀。而實際上,法蘭西共和國的徽標中也包含了Marianne這一形象。
Logo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法蘭西共和國徽標
瑪麗安娜從何而來?她又代表著什麼?今天,跟隨小編一起來揭開Marianne的神秘面紗。
要探討瑪麗安娜的形象來源,我們要回到遙遠的古羅馬時期尋找答案。
羅馬神話中的自由女神 Libertas
在古代,人們常常會用神衹、女神或富有寓意的人格化形象來代表某種品格。而在古羅馬的神話中,便有著自由女神Libertas這一形象,她代表了最初的自由,也為Marianne的形象提供了基礎。
(實際上,在18世紀產生的liberté一詞正是來自於自由女神的名字Libertas,並且法國贈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的形象也來自於這位羅馬自由女神)
Statue de la liberté 自由女神像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
而同樣在羅馬、希臘時期,重獲自由的奴隸會戴一種特別的帽子——le bonnet phrygien弗裡吉亞帽,因此這頂帽子在被解放的羅馬帝國奴隸當中深受歡迎,也成為了自由的象徵。
Prisonnier au bonnet phrygien
戴弗裡吉亞帽的囚徒
Musée du Louvre
因此,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時,一系列分別象徵著自由與理性的、富有寓意的人格化形象紛紛湧現。自由女神Libertas的記憶被喚醒,一個戴著弗裡吉亞帽的女性,就好比從君主制中解放出來的法國一樣,象徵著自由也最為深入人心。因此,共和制度的象徵就落在在了瑪麗安娜的形象上,Marianne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自由的意義。1792年9月,國民公會(Convention nationale)頒布政令,宣布國家機關的印章上將會出現一名手持頂著弗裡吉亞帽的長槍的女性形象——這就是Marianne。Marianne, c'est la liberté.
Mariana portant un bonnet phrygien
戴著弗裡吉亞帽的瑪麗安娜
而為什麼要用一位女性來代表共和制度呢?其實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共和國」一詞的法語「république」一詞也是陰性的。
歷史學家莫裡斯·阿居隆(Maurice Agulhon)認為,女性化的寓意形象恰恰能夠象徵對於男性主導的「舊制度」的破壞。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蘭西王國就常常表現為男性的人物形象,因此瑪麗安娜以女性的形象象徵自由與共和國,與過去的舊制度徹底分割。
最經典的瑪麗安娜形象
這位歷史學家也認為存在兩種類型的Marianne,la Marianne révolutionnaire et la Marianne sage(革命的瑪麗安娜與明智的瑪麗安娜)。兩種形象分別存在於戰爭與和平時期,後者的存在也為瑪麗安娜帶來更多的理性色彩,讓Marianne成為自由與理性結合的象徵。
la Marianne sage 明智的瑪麗安娜
而關於瑪麗安娜Marianne這一名字的由來,實際上還沒有確切的依據,但我們可以從這個名字中輕易地分辨出「Marie」和「Anne」這兩個女性名字。這兩個姓名在十八世紀的法國特別常見,尤其是在農村和那些貴族、資產階級的僕人中。而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最普通的民眾都紛紛起來為自己的權利而鬥爭。
而在1792年10月,法蘭西共和國成立僅10天的時候,一位鞋匠詩人創作了革命歌曲la Guérison de Marianne,這也是有記載的,Marianne這一名字作為共和國的象徵第一次出現。(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猜測,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索研究噢!)
Marianne的形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最初也最經典的瑪麗安娜形象要數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在1830年創作的、歌頌七月革命的名作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自由引導人民》了,畫中的Marianne一手持長槍,一手舉藍白紅三色國旗,頭戴弗裡吉亞帽,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熱情奔放,給人十足的力量感,同時也讓瑪麗安娜的形象深入人心。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自由引導人民
Eugène Delacroix, 1830
在巴黎共和廣場上,也樹立著一座瑪麗安娜的雕像,由雕塑家Léopold Morice(利奧波德·莫裡斯)創作。
La Marianne de Léopold Morice
Place de la République
這一形象也不斷在法國各地出現,例如法國政府的官方文件中、法國的硬幣與郵票上,等等。因此,作為自由的象徵,瑪麗安娜的形象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與帕運會的會標當中。
Portrait de Marianne sur une pièce de franc
法郎硬幣上的瑪麗安娜的肖像
長期以來,官方版本的瑪麗安娜胸像為了代表廣大女性,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模特。而從1970年開始,法國人開始選擇瑪麗安娜的「代表模特」,通常是著名的女演員或歌手。第一位瑪麗安娜的真人模特是影星布裡吉特·巴鐸(Brigitte Bardot),而2012年起,蘇菲·瑪索正式出任第七任瑪麗安娜真人模特。
Sophie Marceau dans le film La Boum
電影《初吻》中的蘇菲·瑪索
象徵著自由與理性的瑪麗安娜,正攜帶著法蘭西共和國的精神,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與形象引導著法蘭西民族走向未來。
Ref:
https://fr.wikipedia.org/wiki/Libertas_(mythologie)
https://fr.wikipedia.org/wiki/Marianne
Exposé de Marianne, Valentine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9B%E4%B8%BD%E5%AE%89%E5%A8%9C/82545
https://www.elysee.fr/la-presidence/marianne
http://www.francesoir.fr/culture-art-expo/pourquoi-marianne-est-elle-la-figure-allegorique-de-la-france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