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選夢象入詩,表現出了唐人重視夢象解釋的習俗!

2020-12-21 娜娜的旅行

一、唐代夢佔的興盛對《夢遊天姥吟留別》創作的影響

古人認為夢是靈魂的行走與出遊,通過夢能達到溝通天人、獲得啟示、預言未來的目的。夢可以以預言的形式告知人們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災難,一旦這些災難在日後得到應驗,人們對夢的預示作用就更加深信不疑。為了抓住這條通往神秘世界的便捷之路,早在殷商,人們就已有了成系統的戰盟活動,比如如何致夢、如何佔夢、佔夢結果的記載,等等。殷商之後,各朝統治者都重視佔夢這項活動,上行下效,民間的佔夢行為很多,並漸成習氣,代代流傳。

有唐一代,關於佔卜的記載,數量最多的是夢佔,並且有「眾佔非一,唯夢為大」[1](5)的說法。據新舊唐志載,唐代佔夢書共有三部,分別是不著撰者二卷本《佔夢書》、周宣撰三卷本《佔夢書》、盧重玄撰四卷本《夢書》。夢佔之所以興盛,和其易於操作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夢「向智者解之,惡夢即吉,向愚人說之,好夢見變為兇」[2](1),不管佔夢人水平高低,都自有一套解夢說辭,並能夠自圓其說。據《因話錄》所載:「柳員外宗元,自永州司馬徵至京,意望錄用。」[3](41)一日,遇一卜者,向其問夢曰:「餘柳姓也,昨夢柳樹僕地,其不吉乎?」[3](41)卜者答曰:「無苦,但憂為遠官耳。」

[3](41)後柳宗元果赴柳州出任刺史,如佔者所言。由此可知,佔夢這一行為不僅廣泛存在於市井平民之中,而且為地位較尊、知識水平較高的士族階層所接受。由於受眾較多,佔夢者的隊伍逐步龐大,依照黃正建先生的研究,唐代的佔夢者可分為三類,即掛牌營業的專業佔者、善佔者和周邊的熟人。唐人積極進取,大多對官職十分嚮往,希望在為官之路上有所作為,他們佔夢大多是用來卜測仕途狀況的。唐人堅信夢可以反映自己的仕途狀況,依夢兆行事就可以禳災除禍、仕途順利。如豆盧署少年旅於衢州,夢老者言其二十年後必牧此州,後果為衢州牧,豆氏便將當年休憩的亭子改為夢徵亭,此故事表明的正是唐人對夢預言仕途作用的深信不疑。

李白於天寶元年(742)至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知章以「謫仙人」稱之,吳筠推薦於朝廷,得玄宗優待,命為翰林院供奉。天寶二年(743),李白逐漸厭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縱酒以自昏穢,天子呼之不朝,舉足令力士脫靴,宮中之人多嫉恨之,毀謗李白於玄宗前,玄宗疏之。天寶三載(744),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長安而去。第二年,他在魯東(今山東)準備南遊吳越,寫下《夢遊天姥吟留別》,把它送給在魯東的朋友。李白本來就有佔夢的習慣,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小故事,記於《開元天寶遺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5](8),問於師,其師認為他的文章將聞名天下,後果「天才贍逸,聞名天下」[5](8)。

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不僅僅應當作為一首遊仙詩,更應當是一首記載夢徵的詩。詩中所選的意象,並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李白精挑細選出的、具有固定象徵意義的夢象。李白用這些夢象構建了一個奇雄瑰麗、五彩繽紛、離奇變換的夢境,這夢境與其長安三年的經歷,以及心中理想的、神仙似的生活狀態相符。李白選夢象入詩,不僅委婉地表明了長安三年的生活狀況並非自己所想所求,而且與自己理想的神仙差距甚遠,也表現出了唐人重視夢象解釋的習俗。

相關焦點

  • 讀詩 |五言古詩-《夢李白》
    見浮雲而念遊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雲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 杜甫-夢李白
    (見《杜少陵集詳註》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託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瀰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 中國書法的情象美
    書法作品中國書法的情象美什麼是情象美呢?情象,是書法中重要的審美因素。情象可解釋為抒情的意象或有情意的形象。情象「屬於「意象」範疇。與「意象」比較,「情象」更注意抒情成分。「意象」中還會有理則、道義、教化等因素。從西晉開始,意象開始由人文之象發展為具有審美功能。魏晉之際,個性的覺醒和個體生命價值的肯定,促使文人將寫作視為保持自己生命不朽的手段,於是普遍重視在作品裡抒述個人的情懷與感受,不再強調其政教內涵。
  • 故人入我夢
    常惻惻,時時刻刻地深深地牽動著人的心,擔憂、焦慮、難捱…… 那麼,杜甫確定李白還活著嗎?他確定他們是生離而不是死別嗎?不確定。這種不確定貫穿全篇,所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們決不能把後面的情境只看做是杜甫的一個夢,對杜甫而言,他覺得自己看到的可能就是李白的鬼魂,是李白的鬼魂路遠迢迢來看他;但一定是鬼魂嗎?同樣不確定,可能只是一個夢。
  • 唐詩三百首|夢李白·其一
    【講解】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遠在北方,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夢李白》一共兩首,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註》卷七。
  • 《跳舞的小人》【第一話】象廠與夢
    【今晚の故事】夢,最讓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不論哪一次,我們都會認為夢在當時是完全合理的,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醒來後,卻又不記得太多。今晚的故事也是從一個夢開始的。村上先生讓讀者佩服的是,他的夢從來不會被認為是夢,不會有質疑,當然,也不願醒來。故事中的「我」夢到了跳舞的小人,小人跳的那麼盡興,跳的那麼由衷,仿佛生下來就是為了跳舞。他從北方而來,卻發現南方的人不跳舞。他的皇帝被革了命之後,他被人們放逐到了森林之中,並在夢中告訴「我」,這個夢醒來之後,一定會在未來再相見,並且會住在這森林之中,也會把舞跳的有模有樣。
  • 象齋書法專場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 【文學】杜甫《夢李白兩首》(其二)賞析
    遊子:此指李白。(2)冠蓋:指代達官。(3)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賞析】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起:「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雲可見,而遊子 (李白) 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 中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 夢李白 二首 其二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10首
    賞析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起:「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雲可見,而遊子 (李白) 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 中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由此引出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裡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 蒙曼:李白《長相思·其一》
    中國古代有聽蟲鳴而知時令的傳統,比方說《詩經.七月》不就講「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麼。「絡緯秋啼金井闌」大概就相當於蟋蟀的「八月在宇」吧。但是『八月在宇』多麼質樸啊,而「絡緯秋啼金井闌」就不一樣了,一個『金』字馬上整句詩都華麗起來了。這一方面是表現了相思者高貴的身份,另外一方面,也是李白文字的特點。
  • 李白的相思,原來在長安!
    李白孤獨時,暫伴月將影;李白欣喜時,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失落時,與爾同銷萬古愁。那李白的相思在哪兒呢?在長安。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李白的兩首詩。感受李白的思長安!01長相思唐·李白長相思,在長安。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有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
  • 名句 |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 人這一生有六年是在做夢,夢暗示了我們什麼,聊聊唐朝的佔夢文化
    這是話出自《夢的解析》,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心裡學家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被認為是一本撼動世界的巨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從心理學,宗教,文學以及人類學角度,提出著名的「夢是欲望的滿足」的看法,再解釋「夢的外顯內容」和「夢的內隱內容。」夢書「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做。」
  • 論「象」:漢字圖象與漢字美學
    中國文化中,正如王夫之在《周易外傳》所說:「盈天下而皆象矣,《詩》之比興,《書》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禮》之儀,《樂》之律,莫非象也。」確實,中國文化中萬「象」充盈,論天體,說天象;論人體,說脈象;談思維,則有想像、意象,以及佔卜之兆象,乃至冶鑄、探礦之觀象等等,均需依靠「象」思考。有人將此字提升到「象思維」的高度,也說明它在中國思想中的重要性。
  • 晚安曲丨黃安《 新鴛鴦蝴蝶夢》背後的故事!
    這首黃安創作的《新鴛鴦蝴蝶夢》更是經久不衰,哈哈哈!!!小編PS:那天走在路上接到姐姐電話說爸喜歡這個可以放來聽聽,所以這裡就和大家一起回憶下父輩們的最愛之一!來說說這背後的故事!創作來源:1991年,黃安剛出道時加盟了天際唱片公司,在公司破產後轉投上格星馬分公司。
  •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夢李白二首·其一》【唐】
  • 八字十神組合信息之象
    在命局中有兩個或三個十神都旺,沒有被制服的情況下,兩象或三象共存,會組合一種特定的信息之象,我們通過這多種組合更透徹了解此人的真實心性。傷官與正財相組合:傷官愛求名追利,好吹奉自己;正財心性是重視錢財,由此可推導出此人好名利、貪財。
  • 唐宋說夢 | 引子
    有趣的是,人類發展到今天,依然無法解釋夢形成的機制原理。不過,這不影響人類繼續夢,也一直很重視夢的內容。一本不知成書於何時的《周公解夢》,將夢賦予能夠解析未來禍福的能力,讓人將信將疑。直到弗洛伊德寫出《夢的解析》,才發現夢並不能預測禍福。弗洛伊德的發現太晚了。古人沒少做夢,也沒少說夢,更沒少盼夢。在漢字裡,「夢」的本義為睡眠中的幻象,也就是說,夢是可見的。
  • 李白罵人最狠的一首詩,文化人罵人就是不一樣,不帶髒字還很高雅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李白便是其中之一。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於唐中宗元年(701年)生於四川廣漢(今彰明)青蓮鄉,此地原名清廉鄉,後因李白號「青蓮居士」而改名為「青蓮鄉」。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李白是「太白星精」,範傳正後來為李白撰寫碑文時,亦用這一說法:「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 李白的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裡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破空而來的發端,重疊復沓的語言(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以及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