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三談教育
當人的世界觀統帥著他的思維、感覺、意志、活動等一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造性勞動中培養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憑藉這種技巧,教養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說到高中階段大家都有所感受,絕對是學習生涯最難熬的時期,每天都需要面臨很大的學習壓力,每天都需要早出晚歸,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拼盡了全力,就是想要金榜題名,考上好大學就可以擁有一份好的學歷,將來尋找工作也更加輕鬆。
每一位父母也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龍,不過他們也理解學習確實不容易,尤其是高中階段最容易拉開差距,學霸和學渣也是兩極分化,學霸的成績會扶搖直上,至於學渣則會越來越懶惰。
高一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還富有激情,但是到了高二就顯得後勁不足,尤其是會出現「偏科」的現象,這也非常常見,畢竟學生們的精力有限,就算是學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高中偏科哪一門最難補救?
很多人都會想到英語和數學,這也是最主要的兩門學科,佔據的分值都很高,英語需要日積月累背單詞,數學則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這兩門課都不是什麼簡單的科目。
對於學渣而言,英語和數學簡直就像是天文一樣,剛開始接觸的時候非常喜歡,但是一到了難點就顯得不會了,隨著數學和英語的深入了解,不少同學都會感覺好陌生,不再是以前的學習的感覺了。
其實筆者諮詢過很多學霸,數學和英語雖然比較難學,但也容易補救,最難補救的學科竟然是「語文」,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不少的學霸都說出同一個答案,那就是語文,也就是我們的母語。
在高中階段,不少學霸都可以拿到數學和英語的滿分,但是能夠拿到語文滿分幾乎不可能,也可以說是不現實,拿到140多分數學和英語非常簡單,但想要拿到130分以上的語文卻顯得格外難。
這一切還要怪我們自己,都認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習起來比較簡單,而且補課很少有補語文的,基本上都是數理化和英語,語文雖然是一門主科,但是對比數學和英語就顯得很輕了,其實語文才是需要日積月累的,英語還能夠臨時抱佛腳背背單詞,但是語文就不一樣了,需要從小積累和樹立觀念。
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嗎?我們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