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廠的軍隊屬性,體現在八一廠工作人員擁有藝術家和軍人雙重身份,這就使得出品電影,充滿正能量。八一廠隸屬於解放軍總政治部,於1952年8 月1日正式建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老一輩的人對於八一廠出品的電影大都有著濃厚的感情和記憶。現在很多經典電影也是回味無窮,百看不厭。60年代的《地雷戰》、《地道站》、《東方紅》等。
70年代的《閃閃的紅星》、《紅燈記》、《歸心似箭》等。
80年代的《今夜星光燦爛》、《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
2014年八一廠出品《我不是王毛》這部「抗日片」憑藉毫無賣相的導演和演員,成功贏得了一眾好評。
當年片子一上映,就有神評說:「看海報像二次元,看簡介像喜劇,看劇照像主旋律,看演員像網絡劇。」導演趙小溪,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沒聽說過。
這部成本僅270萬的小成本電影,最後卻頻頻獲獎,豆瓣評分7.9。
有人說這部影片像黑白戰爭版的《活著》,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喜劇版的《鬼子來了》,實際上呢,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狗剩的二傻子為了娶媳婦而拼命的故事。
依照「取名寶典」上寫的老傳統,王大治演得這個二百五狗剩該是出生在3月3日。
影片開場青年屌絲狗剩就爬在牆上偷看杏兒蹲茅房,被王毛髮現了一頓好抽。
抗日戰爭片的主人公不是個高大上,而是個偷看姑娘上廁所的混蛋,這個設置倒是頭一回,挺新鮮。
狗剩這次回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娶杏兒當老婆。
當初他乾爹說了:你只要能建三間瓦房,我就把杏兒許配給你。
村裡那些個資深吃瓜群眾,一聽狗剩回來了,趕忙擺了桌酒準備拿個第一手資料。
結果呢,狗剩在群眾的再三吆喝之下,打了一套不倫不類的「挑水拳」,備受嘲笑。
實際上,狗剩這十年裡就沒學啥功夫,只做了一件事:挑水。
以及跟在師傅後面透過三道山門,三點成一線,看對面尼姑庵的姑子晾衣服……
不過只有師傅看,狗剩負責望風。
就在吃瓜群眾敗興而歸開始冷嘲熱諷的時候,狗剩一個巴掌就把桌子拍成了兩半。
他上戰場,根本不是為了什麼民族大義、國家生死存亡之類的宏偉目標,就是為了錢,為了娶媳婦。
三次冒名頂替參軍,分別加入了國民黨、日偽軍和新四軍,可見毫無原則。
影片的結局並不歡快。
當了漢奸的楊三本想把日本頭子帶去嚇唬嚇唬乾爹一家,讓他們把杏兒嫁給她。
可是那個日本人追問著他們關於狗剩的下落,在被拒絕後,將杏兒一家全部殺死了。
其實滑頭楊三一開始只是想狗仗人勢嚇唬一下他們,在目睹了接二連三的死亡之後,他開始慌了。
楊三用手攔住了「鬼子」砍向杏兒的刀,一瞬間雙手鮮血淋漓,下一秒他就被開槍打死。
這」空手接白刃「的情節並不是空穴來風,影片不斷在故事發展中強調楊三對「人品」二字的執念,也有「我和狗剩打小就愛鬥,但從來沒動過真格的」作為伏筆。
楊三看錯了日本人,日本侵略者和中國人之間,絕不是像他和狗剩之間那樣無傷大雅的小打小鬧,而是毫無人性、血腥殘忍的屠殺。
在加入新四軍後,隊裡的指導員頗像《大話西遊》裡的唐僧,囉裡囉嗦,時刻想做別人的思想工作。
在看出狗剩的猶豫之後,他放狗剩回去了,解決好問題再回來,同時要及時匯報村裡鬼子的情況。
可當狗剩滿心歡喜,飛奔著回村,眼看著就要和杏兒成親了的時候,他見到的是滿地的鮮血和屍體。
影片開頭的剪切中,一個手執風車的女孩對著狗剩微笑。這應該是童年時的杏兒,純真善良美好。
片中一共出現過五次月亮的鏡頭,都暗示著狗剩的心理狀態以及命運抉擇。
《我不是王毛》抗日英雄們也有欲望、私心、困惑,甚至是姑娘的舔狗,窮得叮噹響的屌絲。它還原了真實的人性,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大家看過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