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裡唯一的大Bug居然是……

2021-01-16 電影志

來源:格瓦拉生活網 作者:八朔


說《火星救援》是科幻片,不如說它是一部「太空科技」電影。原著小說作者本身是個技術宅,電影又得到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鼎力相助,從修改劇本到提供參考設計,可以說是NASA的「親兒子」。有全地球最頂尖的太空專家們的坐鎮,它還有「錯」可挑嗎?嘻嘻,你要以為沒有可就太NAIVE啦!那麼,你分得清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構的嗎?


*劇透警告


1. 火星真的是電影裡的樣子嗎?

YES


電影裡的火星就像一個充滿紅色沙土、巖石的荒漠。攝製組主要在約旦取景,加上CG後期合成。




整體環境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非常相似。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到的火星照片


火星基本上是一顆沙漠行星,與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火星表面以紅色土壤為主,就像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天空總是像地球上的黃昏。


不過,電影裡太空人們基地所在的阿西達利亞平原,實際上並不是平的。NASA公布的照片顯示,那裡被巨石覆蓋,地面上也有裂縫,還有許多二次撞擊隕石坑,駕駛登陸車前行將非常困難。



HiRISE相機拍攝的阿西達利亞平原真實照片


與此相反,阿瑞斯4號計劃的升空器所在地、沃特尼駕車3200公裡到達的斯基亞帕雷利隕石坑,在電影中布滿巖石,實際上被灰塵覆蓋,相對平緩。


斯基亞帕雷利隕石坑被火星塵土覆蓋


2. 火星上有能吹飛人的大風暴嗎?

NO


電影開場時的大風暴,是《火星救援》所有故事的起因,也是整部電影最不科學的地方。


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大氣壓力也比地球小多了,沒法產生電影裡那樣劇烈的風暴。火星上的確常刮沙塵暴,但風力大概只相當於地球上的微風等級。小說作者安迪•威爾當然也知道這個問題,但為了把馬特•達蒙一個人丟在火星,只能「不真實」一次了。



勇氣號探測器拍到的火星沙塵暴


有趣的是,這場風暴的閃電效果是NASA 的行星科學總監詹姆斯•格林建議加上的。因為他認為,火星上吹到20~30千米高的沙塵暴包含閃電比強大的風力更真實。不過,最後電影既增加了雷電效果,又保留了超級大風。


電影開場的大風暴


另外,因為大氣稀薄,火星上的輻射特別強。根據好奇號火星車搭載的一臺輻射評估探測器(RAD)的數據,航天員在火星上接受的累計輻射劑量,相當於每星期接受一次全身CT掃描。但電影中對火星輻射基本沒有描述,大概因為至今還沒有研發出有效的防護手段吧。



現有的太空衣材料還不能解決防輻射問題,也許2035年可以?


3. 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安營紮寨嗎?

YES


電影一開始,太空人們已經在火星待了18個太陽日了,居住艙Hab是他們的大本營。



《火星救援》中的居住艙Hab


這個居住艙並不是虛構的,它的原型是NASA的「人類探索研究模擬裝置」(HERA),太空人們已經在使用該設施用於模擬國際空間站的各種任務。



詹森航天中心的「HERA」是電影中居住艙「Hab」的原型



太空人在HERA裡進行模擬任務


火星上空氣稀薄,含氧度也很低(少於0.15%)。電影中,Hab裡有氧氣發生器,可以使用電力把二氧化碳變成氧氣。


在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也擁有一個氧氣製造系統。這個系統通過電解反應生產氧氣,把水分子分解成氧分子和氫原子。氧氣被釋放進空氣中,氫氣被排進太空或輸入Sabatier反應系統——這個系統利用大氣的剩餘副產品來生產水。




詹姆斯•格林說,NASA打算2020年把裝有氧氣發生器的探測器送到火星,來驗證它能產生可供呼吸的空氣。


4. 火星上可以種植食物嗎?

YES


如果沒有成功種出土豆,馬克•沃特尼肯定餓死在火星了。




從機遇號、好奇號所測量到的火星土壤成分來看,有足夠的鈉、鎂、鋁、磷、鈣、鐵等元素,唯一缺乏的氮,可以通過人類的大小便補充。所以理論上,有水、空氣、養分,完全可能種出土豆。


不過即使土豆實驗還沒成功,人類至少已經能在太空中種生菜了。


太空人收穫紅生菜


2014年,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使用新鮮食物生產系統Veggie成功種出了紅生菜。這個系統使用紅、藍、綠光,幫助植物在一個類似枕頭的袋子裡生長,裡面有肥料和溼潤的環境。


5. 一定得燃燒氫氣取水嗎?

NO


前段時間NASA說了,火星部份地區的土表下埋藏著鹽度極高的液態水,南北極底下更有冰川,可惜馬特•達蒙當時不知道(其實是導演來不及改劇本了)。


NASA公布火星發現液態水


電影裡沃特尼為了有大量的水來種土豆,用聯氨(常用火箭燃料)分解出氮氣和氫氣,再小心地把氫氣燒掉來提取水。這不是不可能,不過就像電影裡表現的,在密封的環境裡這麼做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爆炸。




如果下次馬特•達蒙再去火星,他應該會選擇挖水吧。


6. 鈽真的可以用來取暖嗎?

YES


火星上非常冷,晝夜溫差在100℃左右,表面平均溫度在-60℃左右。


為了解決溫度問題,沃特尼挖出了核電池——放射性同位素熱發電機(RTG),利用人造同位素鈽-238衰變產生的熱來取暖。


鈽238能產生出穩定的熱量,從而轉化為電能。通過鈽238製造的核電池可以持續供電長達數十年,多個土星、火星探測器都是使用這種能源。



好奇號火星車的MMRTG


不過鈽一直有劇毒的流言,電影裡也說NASA讓太空人一落地立即埋了它。雖然現在證明鈽的毒性並沒有立即致死那麼可怕,但還是要注意輻射的危險。


7. 探路者號可以與地球通訊嗎?

YES


電影裡探路者號(Pathfinder)可是沃特尼的救命恩人,全靠找到了它才能與地球取得聯繫。沒錯,這個小飛船和它攜帶的旅居者號火星探測車現實中的確是1997年NASA送上去的。



1997年攜帶探測車登陸火星的探路者號



探路者號攜帶的旅居者號探測車


NASA說,這個探測器的確有相應的接口供可以連接電腦,並加以改造用來和地球通訊。電影裡這個探測器的位置也和真實世界一致:




不過,如果你真的去火星上尋找探路者號,看到的可不是電影裡平坦的沙地,而是怪石場。



探路者號傳回的登陸地阿瑞斯谷實地影像


說到探路者號,不得不提下它的創造者,就是電影裡存在感很高那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JPL。




乍一聽JPL可能有點陌生,但說到是「謝耳朵」謝爾頓•庫珀工作的地方,應該想起來了吧。




JPL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1930年由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西奧多•馮•卡門創建,聯合創建人包括美國火箭科學家傑克•帕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看電影的時候,你們有覺得那個小探測車眼熟嗎?皮克斯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的主角瓦力,就是以JPL的火星探測器為原型的!動畫導演安德魯•斯坦頓也去JPL取了不少經。



鳳凰號火星探測器與瓦力


JPL 對人類的貢獻真的不只是發射火箭和科技創新而已。


8. 開「敞篷車」可以上太空嗎?

YES


終於到了全片最「不可思議」,可能也是大家覺得最「不科學」的部分了。


片尾,沃特尼要乘坐升空器離開火星,與赫爾密斯號對接。為了減輕升空器的重量,JPL的天才們甚至讓沃特尼扔掉了升空器的窗戶和頂蓋,坐著「敞篷車」上了宇宙!



沃特尼找到阿瑞斯4計劃的升空器


多少人看到這裡的內心反應是「這也行??」理論上,這真的可行。


再次感謝火星稀薄的大氣,升空器有可能趕在加速度對人體產生致命的威脅之前,到達足夠的高度,所以他們選擇減輕重量是正確的。




地球上,戰鬥機飛行員經過訓練至可承受至9~10G的重力加速度,影片裡沃特尼承受了12G,斷了幾根肋骨。只能說不是不可能,但還是很危險。



赫爾密斯號


當然,糾結每一個細節的話,影片還有不少誇張的地方。不過,《火星救援》的故事發生在2035年,我們還20年的時間來實現它呢。



相關焦點

  • 【熱映影片】《火星救援》裡唯一的大Bug居然是……
    火星真的是電影裡的樣子嗎?YES電影裡的火星就像一個充滿紅色沙土、巖石的荒漠。攝製組主要在約旦取景,加上CG後期合成。整體環境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非常相似。斯基亞帕雷利隕石坑被火星塵土覆蓋2. 火星上有能吹飛人的大風暴嗎?
  • 《火星救援》裡的 凱特·瑪拉居然這麼美!
    《火星救援》裡的 凱特·瑪拉居然這麼美!影片《火星救援》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片中梅麗莎·劉易斯是火星探測組指揮官,領導的任務小組成員與NASA成員分別在太空與地球上竭盡全力,拼死營救被拋棄在火星的馬可·瓦特尼。塞巴斯蒂安·斯坦飾演 克裡斯·貝克塞巴斯蒂安·斯坦,出生於羅馬尼亞康斯坦察,代表作有《美國隊長》、《黑天鵝》等。片中克裡斯·貝克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醫療官,擔任醫生負責每一個成員擁有良好的素質去面對與應付孤獨。
  • 原創《火星救援》書評+影評
    《打包去火星》是一部逗逼的嚴謹科普作品,《火星救援》是一部嚴謹的逗逼科幻小說。這麼說應該不算錯。我是衝著網上看到的一句電影評論去看《火星救援》原著的——這裡(指電影)居然沒有渲染家庭親情的戲份!我素來厭煩美國片無論什麼題材都要扯上老婆孩子等主人公回家,好像不這樣就三觀不正。所以毫不猶豫去美亞上買了原著來看,看完正好去看電影。
  • 《火星救援》科學的魅力
    這兩天所謂的NASA"立掃把挑戰"突然刷爆網絡,一些用戶甚至在社交網絡上喊出了:「NASA說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2月11日是唯一可以讓『立掃把』伎倆奏效的一天。」而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小官這裡先賣個關子,答案在文末揭曉!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部《火星救援》由執導過《銀翼殺手》《異形》系列等多部科幻片的雷德利·斯科特導演,家喻戶曉的人氣男星馬特·達蒙主演。
  • 《火星救援》這9大科技是真的-火星救援,火星,NASA,天文...
    NASA的太空人被滯留火星的科幻故事,被拍攝成《火星救援》,將於明天在中國大陸上映,本文將向你講述其中NASA的9項真實科技。數千年來,火星都處在人類想像和文化的核心位置。它的紅色外表和周而復始的亮度變化讓古人感到震驚不已。通過望遠鏡的早期觀察,一些人推測這個星球被運河網絡所覆蓋,並被該星球的居民用於運輸和商業活動。
  • 《火星救援》:I will survive
    《火星救援》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火星救援》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由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主演。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中國大陸上映的譯名就已經劇透了一大半:講述的就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火星風暴,被獨自一人困在火星上,並等待救援的「太空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
  • 《火星救援》,溫暖的新魯濱孫故事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火星對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火星表面與地球表面差別不大,但溫度低溫差大,即便在夏天,氣溫也會在―153~22攝氏度之間浮動。火星的空氣中95%都是二氧化碳,呼吸會是更大的問題。土壤中缺乏種植作物所需的細菌。有水,但僅以冰的形態存在。對於人類的生存需要而言,這裡什麼都沒有。
  • 《火星救援》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高分電影
    大家好,我是Mandarin,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電影——《火星救援》。男主馬特呆萌跟隊友在火星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了風暴,呆萌被一個類似鍋蓋一樣的衛星天線給撞飛了,醒來以後發現火星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納尼,隊友不會被火星的怪獸給吃了吧?
  • 《火星救援》揭深層寓意:宇宙大團結,we are 伐木累!
    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在一次登陸火星的任務中遇到大風暴,緊急撤離時受傷昏迷,被隊友們誤以為已經身亡,忍痛拋下他離去。馬克醒來,整個星球已經只剩下他一個人,故事由此開始。中文片名其實不太準確,電影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英文原名為「火星人(the Martian)」,意指馬克孤零零地一個人呆在火星上,成了所謂的「火星人」。
  • 拯救NASA的《火星救援》
    2009年,他開始連載《火星救援》。因為以前的寫作,他有一小群讀者。安迪認為自己不是為主流觀眾寫這個故事的,「科學頭腦的書呆子喜歡我」,「科幻小說的讀者是很難欺騙的」。所以,你能在原著裡看到大量的數學、科學或者闡述事物運行原理的內容,他的讀者就喜歡這些。
  • 《火星救援》:看地球人如何在火星生存一千天
    《火星救援》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拍攝,上映一周就輕鬆登頂北美電影票房冠軍,上映後的同期票房業績與2013年的《地心引力》(5579萬美元)相當,比去年上映的《星際穿越》(4751萬美元)高出16%,並於近日正式登陸中國大陸院線。由於《火星救援》中加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可以預見上映後將在寒冷冬日掀起觀影熱潮。
  • 《火星救援》:看地球人如何火星生存一千天
    《火星救援》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拍攝,上映一周就輕鬆登頂北美電影票房冠軍,上映後的同期票房業績與2013年的《地心引力》(5579萬美元)相當,比去年上映的《星際穿越》(4751萬美元)高出16%,並於25日正式登陸中國大陸院線。由於《火星救援》中加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可以預見上映後將在寒冷冬日掀起觀影熱潮。
  • 《火星救援》這是一篇偽影評
    諸位在電影院哭得稀裡譁啦的孩子們一定是被之前國產青春片的粗製濫造帶低了眼光現在看到一部正常的片流下的都是感動的淚水。。。一定是這樣。。。btw言承旭是真帥啊。。。讓我們來好好說一說《火星救援》, 太空題材的片子看的太多了,從《星際迷航》到桑德拉布洛克的《地心引力》再到《星際穿越》,所以在進電影院之前看到這一次的海報的時候,我就私心裡想著這肯定又是一部炫特效炫感情線的科幻大片了(然而特效還是炫了的),無非是一個被丟棄在火星上孤獨的太空人戰勝孤獨的漫長心路歷程。
  • 電影搶票《火星救援》啦!
    看點介紹《火星救援》目前已經是眾多引進片排行榜的期待值no.1,好評無數,爛番茄上新鮮度一度達到96%。著名中國作家馬伯庸在看過《火星救援》後就曾發微博表示:「《火星救援》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裡幻想的成分很少,故事的設定和探索火星的手段都是根據現實中NASA的火星計劃來創作的,這部電影劇本有50頁的內容是有關NASA的細節,影片總共拍攝70天,其中拍攝NASA就用了21天,揭秘NASA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之一。看點二:馬特·達蒙繼《星際穿越》後再上太空 上演火星版《荒島求生》; 距好萊塢著名明星馬特·達蒙上一次「上太空」並沒有過去多久的時間。
  • 刷十遍你也找不齊這些《火星救援》的彩蛋
    不過細心的影迷們也發現了劇照中的一個小bug:火星上居然有植被。好在成片裡都去掉啦。《火星救援》Vincent給火星救援行動瞎編了一個名字,就叫「埃爾隆德計劃」,發言人妹子完全不明就裡。然而宅男們都因為這個名字熱血沸騰。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火星救援》,可能真的被高估了
    類型片裡,極限生存或極限救援二者具其一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好故事。這類影片要求過程巧妙和衝突合理,極其考驗導演對影片的戲劇化處理能力。與原著作者Andy Weir相比,Scott當然更擅長通過鏡頭剪接和畫面切換來抓住觀眾的情緒。 一面是生存的歡樂逗逼,一面是救援的有驚無險,Scott處理得太流暢,而且很討巧的地方在於Matt Damon。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今天,書評君為大家分享一篇《火星救援》電影主創的專訪文章:導演表示「這部片子裡沒有怪物,拍起來很輕鬆耶」(😂),製片人說「NASA的人都是原著的鐵桿粉絲,所以電影還沒開拍他們就已經入夥了」(😏),馬特·達蒙說「我愛科學本身,和科學所代表的一切」(😍)……「我要用科學幹出一條生路」:科學人專訪《火星救援》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