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家丨中國版小森林 ——我的歸田園居(春夏篇)

2021-02-17 半杯故事咖啡館

第一次聽說王梓天,是在李白鹿的微博裡。

兩個把小日子過得比女人精緻的暖男,讓人毫無抵抗力。

今天分享的是王梓天的田園夢生活,也作為半杯故事【慢生活家】的開篇。

如果你身邊也有同路人,歡迎推薦給我們。

謝謝你。


一部來自大洋彼岸的片子《小森林》近端時間比較風靡,可見我們都是喜歡這樣的田園生活的,很多人會覺得我的生活和電影中描述的差不多,是差不多,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就是我的生活,而不是拍電影。

我嚮往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幻想過著和塔莎奶奶一樣寧靜安詳的生活,然而我更想做我自己。

每一天收穫鮮花與蔬菜香草是最開心的時刻

所有的事情並不是突然就會發生,很多事情當我們在幻想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心裡埋上了一顆種子,然後就等待合適的時機去讓它萌發。我不敢說所有夢想的種子都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但是我足夠的幸運,這般的「幸運」也來自於我破釜沉舟的勇氣。

用新鮮的香草來烤麵包

對於園藝的喜愛似乎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了,只是當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我就會對植物特別的感興趣,小學時和同學去偷別人家的櫻桃,拿竹竿打棗兒,還有就是偷偷把人家種的剛結出來的小葫蘆摘下來……類似的事情幹了不少,每每被家人發現總也免不了被訓斥一番。後來稍稍大了一點,不會再去偷別人的果實了,於是開始自己種。那還得從自我的中時代說起,現在想來那真是一個極美好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奮鬥激情的年代,為了舒緩高三的學習壓力,我試著養了一些植物,從一粒種子開始,我還記得我買的第一份種子就是薄荷,雖然之前我從未養過,但是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就在那麼多種子群中選擇了它,後來我看到種子上的信息明白原來薄荷是射手座的守護香草,其實我是一個不太信星座的人,我只是覺得我喜歡它,為什麼呢?Who knows!或許是因為我喜歡薄荷味口香糖的味道吧,反正從那以後我就從這一盆薄荷開始了我的園藝之旅,我不知道這將為我今後的人生帶來多麼大的困惑,我更不知道這會改變我的一生。

最好吃的西紅柿一定是產自於自己花園裡的

我家裡正好有一個院子,可以供我施展手腳,在看了一些國外的園藝書籍後,深深的被他們的那種園藝生活所吸引,我也想把我家的院子打造成一個小花園。剛開始的收家裡人對於我購買植物以及園藝資材也不置可否,等到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家裡到處都是盆盆罐罐,衛生間的泥土永遠弄不乾淨的時候似乎意識的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家父三天兩頭的開始說我,意思無非是人家種花是美化家居的,而我種花養草卻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這樣的說辭很快在一年後就說不通了,因為隨之技術增長和經驗的累計我也可以種出美麗的花兒來了,每次種完花之後也會把戰場打掃乾淨。

三月紫藤花開,用來炒雞蛋吧,如同很多豆科植物一樣,紫藤花必須要加熱才可以破壞其中的毒素,所以不要生食。

三月會很忙,因為這幾乎一整個月都是在忙碌著各種播種和育苗。

稍微空閒的時候出去踏青,此時還算是早春。

秋播的紫色花椰菜迎來了收穫。

另外有一種羅馬花椰菜,味道更甜,非常喜歡。

洋水仙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球根植物。

秋播的各種沙拉菜都可以食用了,它們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四月山裡的青梅熟了,摘下加老冰糖做成青梅酒,待到冬季約上三五好友,圍坐爐邊,賞窗外雪景,屋內青梅煮酒,何等樂事。

四月裡的主角是香豌豆,這種不是豌豆的花朵芳香撲鼻,令人很難去抗拒它。花毛茛也會集中開放。

荷包牡丹那麼的水靈,看上去就要用心去呵護。

友人從新疆寄來了香梨,用香草烤了後淋上奶油,很好吃。

四月裏海棠花開,把它插在瓶子裡仿佛將春天帶入了家中。

這一個月還有鬱金香,它們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是不要浪費,一定要插起來。

去了兩次西湖,算是踏青。

拜謁了嶽王墳,我喜歡有人文歷史的地方。

當然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我的那些植物們,所以每次外出時間都不會太久。

我想如果用香豌豆做藝術手捧花一定非常的美麗。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人開始念叨別人家的孩子都出去,我卻天天在家裡做一些老年人的事情,其實呢以我當時的收入也不算低,我自己開了兩家鋼琴培訓班,雖然有幾十個學生但是還是會比固定工作者在時間上要來的自由,閒暇的時候我就喜歡賞花弄草。我學生的年齡從最小的三歲半小孩兒到最大的五十七歲一位阿姨,因材施教的同時我也會給他們講一些植物的故事,給小孩子看美麗的花兒,而成年人呢就帶著他們一起品香草茶,聞玫瑰花香,吃用薰衣草製作的餅乾,到了夏天還有花草冰激凌和布丁……於是在我的影響下,這些從二十歲出頭小姑娘到年近花甲的老人都開始養花了,也喝上了自己種的香草茶。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家中原有的小院並不能滿足我對於花園的渴望與需求,我崇尚自然,也喜歡與植物相處,所以放棄音樂方面工作,離開市中心的家,搬到城郊鄉村的森林中過起「只為心活」的生活,笑稱自己是「都市隱客」。經過簡單的改造和布置,從舊貨市場花了40塊買來幾塊木板,用人家不要的樓梯欄杆做成了一張木桌,也就是我的工作檯,大部分的美食拍攝都是在這裡完成的。自己開始打造一個心目中的花園,我開墾土地,種上各種蔬菜和花草,地裡生長的蔬菜自己自足,家裡的四季插花也來自於自己的種植,冬天沒有鮮花就用一種甘藍替代鮮花。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每天打理植物,製作美食,拍照,練琴、寫作是必須做的事情。

我以前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急躁的人,通過這些年的園藝生活,植物讓我變得沉靜,在處理生活中各方面事情的時候會更容易冷靜下來去思考。其中一個意外收穫就是作為一個男生卻擁有很好的皮膚,很多人問我皮膚為什麼會這麼好,我想說這些真的是植物的功勞,每天喝著具有不同功效的香草,用的是自己做的植物護膚品,這些天然的東西用在身上怎麼會不好呢?

我也會經常同我的植物說話,也正因為如此我的植物生長的都很好,後來當我學習了靈修,我才明白這原來就是一個「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情況,如果你想讓你的植物生長的更好,那麼請多多和它說話吧,要知道,萬物皆有靈。

五月夢幻的薰衣草開始登場

同是這個月,我最愛的玫瑰也迎來黃金時期。

我聞到晨光中的百裡香,如同中世紀的詩人所描述的一般那是「天堂的破曉」。

香豌豆的味道也是如此的曼妙,淡淡的香氣卻迷人得很。

豌豆成熟,我會種植一種紫色豆莢的豌豆,讓它豐富我的餐桌。

五月的天氣還不算太熱,可以去到附近的小河邊去走走看看。

不必羨慕別人的小森林,我也有,其實大家都有,只要你願意就把它們當成是自家的吧~

這個月向日葵會初步開放,可以將先開的花朵剪下來做插花,這樣也可以為植物節約養分,以便後面的爆發式開放。

百合也即將迎來它的季節。

剪下來做插花吧,不要浪費。

母親節插了一盤玫瑰送給媽媽。

忙累了就坐在香豌豆花叢下休憩片刻。

風鈴草也開了,總之有太多的美好在這一個月。

六月,夏天的威力開始顯現,但是不怕,收割的檸檬香茅做成天然的驅蚊水噴在身上,持續幾個小時都不會被蚊子打擾。

這個月可以收穫冬季種下的大蒜,連根拔起就好了,晾乾後可以保存幾個月。

繼續剪下香豌豆,插花瓶裡欣賞。

特別喜歡這種顏色的香豌豆。

扦插的繡球也會開花。

每天都是滿滿的收穫,帶著幸福勞作,再辛苦也不怕。

最震撼的還是向日葵吧,各色的向日葵分分開放,在夕陽中,分外美麗。

黃瓜吃不完可以用香草醃起來。

加大蒜、泡椒、蒔蘿與醋,糖一起泡。

最早成熟的黑莓也可以摘下來吃了,今年黑莓的量不大,所以基本上我是摘下來以後立刻送到嘴裡,洗也不要洗,我非常享受這種直接往嘴裡送的感覺。

小胡瓜成熟後切成片,然後淋上橄欖油稍微考片刻、磨點胡椒和巖鹽,味道一般般,但是絕對健康。

六月也是傳統的雨季,連綿的陰雨讓人不願踏出家門,但是劍蘭卻在這時候悄然開放,甚至在我還沒有完全注意到的時候就已經完全開了。

它高挑、優雅、美麗,完全符合我心中擇偶的標準。

六月裡最不能少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梔子花,即便是不喜歡園藝的人也不會說不喜歡梔子花的吧,就我身邊的朋友而言,還沒有發現有誰排斥它們的。梔子花總是開在六月裡,六月恰逢畢業的月份,所以多少還是帶著一點傷感的氣息,我喜歡梔子花的味道,保存它的氣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蒸餾獲得精油和花水,花水平日裡加到飲用水中,喝上一口仿佛漫遊在梔子花海中,這種感覺非常的美妙絕倫。另外一種仿佛就有利用油脂吸附它的香味,因為沒有經過高溫的緣故,所以對於花香的還原度非常之高,幾乎就是和鮮花兒一模一樣的味道,保存下來的味道就可以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聞到梔子花的香氣了。

薄荷長的太快,怎麼用都用不完,乾脆哪來炸天婦羅吧。

曾經有媒體採訪問過我的生活理念和園藝理念是什麼?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我來說這兩者幾乎是等同的,生活離不開園藝,園藝讓我更好的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珍惜生活。從08年起我一直在推廣「園藝生活」的理念,什麼叫做園藝生活?每天早晨採下新鮮的香草然後泡上一杯香草茶,而晚餐中所使用的香料也是自己種植的,迷迭香烤羊排,百裡香烤雞,羅勒意面,這些平時只有在西餐廳吃到的美味在自家都可以製作了,晚上用洋甘菊來蒸臉或者做一個天然植物spa獲得身心的放鬆,植物的種種相關於生活就是我說的園藝生活。園藝其實表明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我們崇尚的是自然美好,養花種草一直以來在我國大家都以為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我們年輕人也可以去通過種植獲得一個愉悅的心情,尤其是現在的城市裡的人,每天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我們個體與大自然的連接幾乎斷裂,但是說到底我們還是自然中的一員,既然無法回歸大自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布置打造自己的花園來營造一個小自然。這個花園不一定非要多大的場地,在喜歡園藝的人心中可能就是一方小小的陽臺或者是一個飄窗,只要有心,有家的地方就有一座花園。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居住在小森林中,但是每個人的心中都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森林,晚安。

於2015 7.28 32:25

半杯故事

說不完的,還給時光

咖啡丨甜品丨故事丨攝影丨荒島圖書館丨慢生活

微信:半杯故事咖啡館 微博:@半杯故事咖啡館

廣州黃埔區長洲島長洲人渡碼頭右轉30米

地鐵:魚珠/大學城北

電話:13138677211

相關焦點

  • 中國版小森林 ——我的歸田園居(春夏篇)
    一部來自大洋彼岸的片子《小森林》近端時間比較風靡,可見我們都是喜歡這樣的田園生活的,很多人會覺得我的生活和電影中描述的差不多,是差不多,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就是我的生活,而不是拍電影。我家裡正好有一個院子,可以供我施展手腳,在看了一些國外的園藝書籍後,深深的被他們的那種園藝生活所吸引,我也想把我家的院子打造成一個小花園。
  • 《小森林夏秋篇》:美好的田園生活下蘊含著對人生的另一種感悟
    《小森林夏秋篇》還有個同系列的《小森林冬春篇》,如果說夏秋篇講述的是尋找心靈的寧靜,回歸自我。那冬春篇講述的則是找尋自我,獲得成長的故事。《小森林夏秋篇》全片以全片以大自然環繞的日本東北的一個小山村為舞臺,這個小山村有著一個很美的名字小森,從大都市回到鄉村的主人公市子,在小森中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而電影則通過描述市子一個人的鄉生活和製作美食的過程,配上優雅清新的音樂,向我們展示了如詩如畫版的田園生活。有人說這是《舌尖上的日本》,但我卻覺得除了美食電影還能看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 《小森林》夏秋篇·理想中的牧野田園;都市人的精神原野
    導語:你喜歡的鄉村,田園都在這裡!這些年美食類的紀錄片,田園類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如《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嚮往的生活》、《哈哈農夫》。這些節目也代表了大家心中所嚮往的那種生活也可以說是哪一種精神境界,現在的社會太浮躁,太嘈雜,找一個能讓心靜下來的地方實屬不易。
  • 森林民宿、河邊咖啡館……閔行黃浦江畔,有你嚮往的生活!
    都市節奏之下「快」似乎已成了一種必然但在內心深處人們嚮往的卻是「慢生活」的回歸……森林民宿、輕怡咖啡、藝術書店、藝墅……在閔行,就將有這麼一個地方能夠讓人作為閔行鄉村振興戰略「主戰場」之一的浦錦街道,抓住鄉村振興發展機遇,近年來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歸園居田園文旅綜合體」已在這裡悄然生根發芽。日前,從歸園居一期示範區內傳來好消息!
  • 雲稼慢鄉 | 歸隱田園,找尋我們回得去的故鄉
    回到鄉村,生活在自然田園間,我們可以親手栽種糧食,呼吸新鮮的田野空氣,與父母愛人孩子無憂生活玩耍。雲稼慢鄉,致力於尋找國內最適合健康生活的自然「秘境」,根據各處「秘境」的獨特氣質以打造農旅融合型的主題康養社區。
  •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誰 歸園田居是誰寫的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誰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陶淵明。陶淵明自號為「五柳先生」,世人稱之為靖節先生。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詩人,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經擔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古文賞析:古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中國古代文人喜歡的是和山水相伴,與林木為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不得不住在城裡,他們就老琢磨著逃離城市,就像小鳥逃脫籠子一樣。(見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今天我們來讀一封古人的簡訊:城不如郊,郊不如山,徙之西林誠善也。山靜日長,維君自愛。
  • 看這50條江蘇春夏鄉村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就夠了
    交匯點訊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近日發布50條全省春夏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包括高淳區春季農家慢生活之旅二日遊、金壇茅山最美鄉村踏青休閒二日遊等。  交匯點記者 吳瓊  附:具體線路  南京市  1、高淳區春季農家慢生活之旅二日遊  線路圖:南京市區→椏溪國際慢城(距離100公裡)→淳青茶園(距離10公裡)→ 武家嘴現代農業科技園(距離5公裡) →花聯山莊(距離10公裡)→固城湖水漫城景區(距離10公裡)  推介詞:品味慢生活,共享淳幸福
  • 楊雨: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他的老家在潯陽柴桑,在今天江西九江廬山的附近。這一年十一月份,陶淵明從彭澤縣令的任上掛冠歸隱,他在彭澤縣令任上只呆了短短的80多天,而且這也是他一生當中最後一次出仕。從此之後陶淵明再也不接受官府的任何徵召,他從此成了一名真正的田園詩人。
  • 網綜丨2.25-3.3周報:《哈哈農夫》《這就是原創》首播,田園生活是...
    節目篇《哈哈農夫》讓明星上山下鄉,為何慢綜藝的目的地總是鄉野《哈哈農夫》和其他絕大部分慢綜藝一樣,將明星下放到農村去生活,只不過體驗項目和模式略有不同,但從節目畫風看,和《嚮往的生活》《野生廚房》並沒有太大區別。而關於慢綜藝的一個討論也再次浮出水面:為什麼慢綜藝裡都是田園牧歌?換句話說,很多人也在質疑,難道只有「田園牧歌」才能稱之為慢節奏生活嗎?
  • 夏日百憂解-《小森林》影評
    每當煩惱超過負荷,我就打開《小森林·春夏篇》。這個習慣從大學開始,只要看到水汽氤氳的小森,和做出一道道食物的市子(橋本愛 飾),當她說:我才不會被連綿不絕的雨天打敗時,我也會認為:我才不會被連綿不絕的煩惱打敗。
  • 觀《小森林 冬春篇》
    2014年《小森林 夏秋篇》和2015年《小森林 冬春篇》被很多人稱讚為「治癒清新文藝美食四部曲」。
  • 莊園經濟造就魏晉政權,也是士族歸田園居的載體
    莊園的規模有的極其宏大,有的很小,它們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一是莊園主家族的居住聚落;二是農業耕作的田園;三是副業生產的場地和設施;四是莊客、部曲的住地。這類莊園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因為當時人口密度低,隨處可以找到充滿自然美的幽靜的世外桃源,為士人「歸田園居」的隱逸生活提供了優越條件。
  • 《小森林》居場所
    看完《小森林》,變得想要在食物中尋找治癒。市子在小森林裡,耕耘收穫料理,品味四季帶來的變換。在每一份料理中回憶與母親的回憶,把每一個食材變的好吃。仿佛那個廚房裡就剩下她和食材,廚具的對話。電影裡的配樂太適合一個人靜靜的看了。
  • 2020,「田園詩人」陶淵明pk「田園女神」李子柒,誰更略勝一籌?
    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公元417年,「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的鼻祖「陶淵明創作了這首耳熟能詳的田園詩,他創造了一個愜意的精神世界和世外桃源。他安於「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日常生活;熱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風光。對於陶淵明來說,隱居不僅是逃避混沌的官場、黑暗的世界,更是讓自己還是保持自己。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高中古詩詞,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錯誤的陷落到仕途羅網,轉眼間遠離田園已十餘年。籠子裡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裡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我願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樹柳樹成蔭遮蓋了後屋簷,桃樹李樹整齊的栽種在屋前。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著嫋嫋炊煙。
  • 《小森林冬春篇》:孤獨是生活常態,哪怕獨自一人也要享受
    文|淺月小島「小森是位於東北地區某個村莊的小村落,這裡沒有商鋪,只是購買必需品的話,可以去公務所所在的村中心,那裡有農協開的小超市還有幾家商鋪,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自行車大概要半個小時……」看完《小森林春夏篇》再來看冬春篇,每一次電影的開頭都有這樣的開場白。
  • 我為什麼要拍中國版小森林?
    想起冬天和我媽一起去家旁邊的市場買菜,我覺得我的耳朵要凍掉了。我媽說,你不適應家裡的冷了。可我是東北人啊!我的老家樺甸冬天最低溫度可是零下三十六度啊!可我還是東北人嗎?我在北京四年,在澳大利亞半年,在天津、鎮江小半年。我現有生命中的五分之一,是在鄉土之外度過的。
  • 【龍視新聞聯播】這裡有你嚮往的生活!黑龍江省發布19個鄉居旅遊...
    其中,鄉居生活遊主題推薦黑龍江省19個鄉居旅遊目的地:哈爾濱市賓縣賓州鎮友聯村、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扎龍鎮查罕諾村、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哈拉新村、牡丹江市寧安市渤海鎮小朱家村、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鄉中興村、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環湖鎮南崗村、大慶市龍鳳區鐵東村、大慶市瑞鶴田園自然教育培訓基地、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鄉四排赫哲族村、雙鴨山市饒河縣林子鄉小南河村、伊春市新青區松林林場
  • 中國與其翻拍日版《小森林》,不如拍電影版的「李子柒」
    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討論一個話題:如果中國翻拍日本《小森林》,選哪個演員合適?那麼,《小森林》到底有什麼魔力,值得大家討論?《小森林》根據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原作改編,該漫畫此前也已被翻拍成兩部日本電影《小森林 夏秋篇》和《小森林 冬春篇》,女主人公市子由橋本愛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