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十八號,外灘唯一帶三角形山牆的建築,現在是著名的文化遺產

2020-12-28 荷小衣的分享

在中國的上海外灘,位於中山東一路18號的渣打銀行大樓,又叫麥加利銀行大樓,是一棟非常復古華麗的大樓。

這棟大樓之所以較麥加利銀行大樓,是以這家銀行的第一任經理麥加利的名字命名的,這裡原為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

當時外灘18號還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英國式建築,1922年開始重建,重建的大樓外形具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整棟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希臘復興古典主義風格。立面三段式劃分,底部基座為花崗巖砌築,水平凹槽線條;

立面採用橫三段和縱三段的構圖,嚴謹對稱。二至三層中間採用愛奧尼克巨柱式。中部設一對通貫三層的愛奧尼式巨柱,兩側一對窗楣為希臘式簷飾;上部有兩道簡潔的簷口線腳。

兩邊各挑出一個小陽臺,其門框上除有垂花雕飾外,還採用了三角形的眉構,並飾有典型的希臘式葉形花飾。四層上下設簡潔的簷口線,立面正中五層頂部有三角形山牆,是外灘唯一帶有三角形山牆的建築。

這棟大樓是外灘唯一帶有三角形山牆的建築。從雙色青銅大門進入,門廳內有4根愛奧尼克式大理石圓柱。

據說來自200年前義大利的託斯尼卡克教堂,後來教堂廢棄了,它們便由英國人輾轉運到了上海。

2002年,外灘18號採用全新的古建築修復模式,將現代設計元素與傳統風貌進行無縫對接,完整的融合到一起。

對其進行裡裡外外的徹底整修後,修復後,獲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變身為集國際時尚品牌旗艦店、餐廳、酒吧以及藝術展館為一身的商業綜合大樓,成為歷史記憶與現代消費時尚的完美結合,上海的網紅地標。

相關焦點

  • 外灘十八號,22歲新掌門
    臺灣出生、香港長大的陳廷,在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長大,後來到英國學習戲劇,藝術表演是他最大的興趣,畢業後做音樂劇,表演魔術,在義大利、新加坡、日本、英國、美國等地巡演,走的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一條路,儘管他現在還秘密地以另外的方式進行著自己的魔術表演。外灘那一列著名建築中,外灘十八號顯得格外引人矚目。
  • 讓我陪你,從外灘1號吃到外灘33號
    1845年起「外灘」被劃為英國租界,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上海近代城市史的開端。直至1943年收復租界後,百年外灘租界史告一段落。作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和象徵,「外灘」百年來匯集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國家的建築,最終奠定如今獨具魅力的「萬國建築博覽群」,承載了豐富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
  • 帶上我,從外灘1號吃到外灘32號
    轉載請註明:痴飯糰(chigefantuan)住在上海這麼多年,你知道外灘從1號到32號都有啥歷史保護建築嗎?當然,外灘N號並不是每個號都有,也不是每個號都好吃,好吃的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3、5、6、18、22、27。1916年建成,樓高7層,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人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風格,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 走,外灘十八號「四大名媛」喊你嘗菜·約會·八卦啦!
    外灘十八號,這座有著93年歷史的建築,幾乎成了外灘一姐,從前,無數地產大亨,黑道扛把,身著旗袍的上海大小姐都愛去這裡玩,譜出一段段佳話
  • 外灘十八號的12歲生日來了一群超大咖,胡歌竟然都要往後站!
    走進那扇外灘最美的銅門,一個同時擁有東西方文化精髓的舞臺就在眼前展開。英式混合主義建築加上摩登室內裝修,有序地把歷史、文化、時尚和藝術融合為一體。展覽將倫敦的泰晤士河岸與上海的黃浦江畔融合到了一起,通過影像藝術傳遞著兩城的友誼,推動外灘十八號加速轉型成為上海生活、文化和藝術的地標型建築。
  • 搞得清外灘的前世今生嗎?
    1966年前,英國殼牌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長期租用這幢大樓的底層。1996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入駐至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總會被關閉。敵偽時期曾為日均海軍武官府。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幢大樓,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大門上加裝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
  • 外灘1號至33號的頂尖餐廳你知道有哪些?
    外灘的景色常常引得人們流連忘返,不少人就喜歡坐在隱藏在外灘樓宇間的頂級餐廳裡,一邊品味美食,一邊欣賞美景。而我們今天就來尋找外灘1號至33號當中頂尖而又有名的餐廳吧!日清大樓→招商局辦公大樓→華夏銀行上海分行→高級餐廳   1925年建成,舊稱「日清大樓」,由著名的日資航運企業日清汽船株式會社和一個猶太商人合資建造,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 外灘十八號HAKKASAN今日宣布永久歇業……
    我們剛剛得知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位於外灘十八號的Hakkasan於4月13日(今天),決定永久歇業、退出中國市場。就在剛剛,我們遺憾地得知,受全球疫情影響,位於外灘十八號的粵菜餐廳Hakkasan於今天臨時決定永久停業,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上海外灘1-15號那些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裡。東臨黃浦江,西面為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自19世紀四十年代上海被闢為商埠後,就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雲集於此。聯合哥德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眾多經典交匯成一道上海乃至世界獨特的風景。
  • 中國第一座外灘,不在上海而在浙江,外灘建築猶如秘密花園
    上海外灘是我們都熟知的地方,很多人去了上海都必然會去打卡外灘,東方明珠,畢竟東方明珠是最標誌性的景點,而在外灘可以遊覽到整個東方明珠。但中國的外灘不僅只有上海有,而另一座外灘的大街小巷,都有著小洋樓和教堂,這裡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民國時期,走在路上你都會覺得這裡會不會是拍電視劇的場地,這裡就是浙江寧波。
  • 盤點藏在外灘1至33號的頂級餐廳,人均沒那麼嚇人
    外灘十八號  外灘十八號建於1923年,原名麥加利銀行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其標誌性的銅門也被譽為是「外灘沿線最美的銅門」,如今這裡已成為集頂級奢侈品專賣店、頂級餐廳、頂級酒吧和藝術畫廊於一身的時尚地標
  • 憶說:外灘9號輪船招商局的前世今生
    外灘中山東一路上的6號、7號、9號三幢樓,都是輪船招商局先後從外商手裡買下的房產。6號、7號分別由輪船招商局屬下的中國通商銀行和上海電報局所用。當輪船招商局買下旗昌洋行9號樓時,輪船招商局總部即由6號、7號遷入到9號樓。
  • 外灘浮華季 最新餐廳酒吧地圖
    本身,外灘最新浮華季,只準備盤點已開業的餐廳酒吧,但這幾家即將在外灘十八號開業的餐廳太過牛氣沖天,實在有必要提前給大家做個預告!量身定製的家具與天花板上的深色鏡面共同映襯出由著名電影攝影師/藝術家/作家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為Glam獨家設計的一系列藝術裝置,時尚摩登又不乏復古風情。
  • 128塊,從外灘1號吃到外灘32號,只在這一周!
    帶上我,從外灘1號吃到外灘32號,沒看過的點擊藍字就能看到哦。當時,小糰子羅列了從外灘1號一直到32號的頂級美食,足足30多家。BTW,9月21號上海米其林就將公布,等著瞧吧,這30家裡起碼有N家掛星。不過,吃這些飯店卻不必等到921,而是就趁現在!為什麼?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上海外灘美術館 供圖其中,上海外灘美術館所在的亞洲文會大樓(RAS,建築竣工於1932年),在2007年由著名英籍建築設計師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改造為美術館,2010年5月正式開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上海外灘美術館是外灘地區唯一的公益性專業藝術機構。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在外灘,經典之展不僅是莫奈與蒙克
    上海外灘美術館 供圖其中,上海外灘美術館所在的亞洲文會大樓(RAS,建築竣工於1932年),在2007年由著名英籍建築設計師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改造為美術館,2010年5月正式開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上海外灘美術館是外灘地區唯一的公益性專業藝術機構。上海外灘美術館內部空間,圖為馬克·布拉德福德展覽期間。
  • 外灘故事,願你走遍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這條路上,和所有曾經成為過租界的地方一樣,外國的石頭建築宏偉輝煌,現在懸掛的牌子不是某某銀行,就是一個高檔酒店抑或是奢侈品店,這讓外灘成為遊人如織的景點的同時,又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面紗。這些建築見證了上海外灘從泥地變成金融中心的全部過程,如果去了外灘卻沒有讀到故事,外灘的趣味就大大減少了。外灘十八號,位於外灘南京路口。它是世界聞名的時尚品牌旗艦店匯聚之地,富麗堂皇、紙醉金迷。
  • 英國米其林決定從上海外灘18號徹底撤出……
    4月14日,各英語媒體開始報導上海外灘一系列外國高檔餐館的消失,其中很著名的英國米其林餐廳也從外灘18號永久「撤離」了!
  • 上海外灘源壹號,經典歷史建築,免費開放預約超火
    之前有小夥伴留言說上海沒有什麼歷史,那今天來說一說大家都熟悉的外灘,但小夥伴們一定不了解其中的各個建築的故事,其實它們也有一段讓人聞之心酸的歷史,就像外灘源一號中山東一路33號,它原來是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始建於1849年,但在1870年12月毀於火災,1873年完成重建。
  • 外灘1號到32號的美食和故事……
    說起上海外灘,你一定不陌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外灘從1號到32號有哪些建築和好吃的!藝咖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