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聯合遺址:罕見龍繞鳳圖形布局 展現3000年前的「龍鳳呈祥」

2020-12-2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戴竺芯

龍鳳呈祥,寓意吉祥喜慶。國內出土的文物中,最早發現的「龍鳳呈祥」是商周時期殷墟婦好墓的龍鳳並行飾物。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院發布廣漢聯合遺址考古成果,在這片距離三星堆古城約8公裡的遺址裡,也發現了一件有「龍鳳呈祥」圖像的器物。這件龍鳳紋陶蓋與婦好墓出土的龍鳳飾物時代十分相近,可以說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龍鳳紋器物,其龍繞鳳的圖案布局亦極其罕見。

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龍鳳紋器物 龍繞鳳布局極為罕見

廣漢聯合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器物,其中包括一陰線刻龍鳳紋陶蓋,是這一時期罕見的精品之作。

在這件被考古工作人員拼接還原後的陶蓋上,一隻帶有羽冠的鳳鳥昂首挺立,蓋頂邊緣清晰可見一條遊龍盤旋在鳥的周圍。「這個圖像上的龍是很飄逸、成熟的,以往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銅器上龍的形象還沒有它成熟。」辛中華說,這種「龍配鳳」的布局清晰詮釋了中華文明「龍鳳呈祥」的寓意及源遠流長的歷史。

辛中華介紹,國內出土的文物中,最早出現龍的形象,一般是指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紅山文化玉豬龍,鳳鳥的形象則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龍鳳出現在一起比較晚了,目前看來是商周時期殷墟婦好墓中,是最早的龍鳳並行飾物。」他說,龍鳳作為當時人們崇拜的對象,在商周時期結合在一起,表達了良好的寓意。

此次出土的龍鳳紋陶蓋,和婦好墓出土的龍鳳飾物時代十分相近,算得上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龍鳳紋器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龍鳳紋陶蓋,其龍繞鳳的圖案布局極為罕見。

「龍鳳」還是「虎鳳」?有待進一步研究

龍鳳紋盤一出,獲得了考古學者的極大關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仁湘先生提出,龍鳳圖案上,那一條長龍般的身軀背面,出現了虎形圖案上習見的雙鉤叉。龍頭也並不很典型,沒有看到新聞稿中明確提到的龍角,而龍口中的長信又是古蜀圖案中常見的虎口的固定圖形,所以很可能這是一條虎,並不是一條龍。「對於古蜀人而言,龍鳳呈祥與虎鳳共舞,帶來的是同樣的吉祥。只是虎對於當時的蜀人,也許是更普遍信仰。」

對此,考古現場負責人辛中華說,考古材料比較多,並且器物剛剛出土,可以再關注一下。他認為,從圖案的形態來看,推測為龍的可能性更大,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這隻3200年前的豬一出土就衝上熱搜
    聯合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豐鎮聯合村1組,南距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廣漢聯合遺址考古成果。在這片三星堆東北側小型聚落中,發現了距今約3200年前的「龍鳳呈祥」的圖案:鳳鳥振翅欲飛,蛟龍環遊其間。
  • 這隻3200年前的豬一出土就衝上熱搜!網友:憤怒的小鳥豬,別裝了!
    聯合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豐鎮聯合村1組,南距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 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廣漢聯合遺址考古成果。在這片三星堆東北側小型聚落中,發現了距今約3200年前的「龍鳳呈祥」的圖案:鳳鳥振翅欲飛,蛟龍環遊其間。
  • 四川又一重大考古發現,中國人的這個成語,將能追溯到3200年前
    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成語,我們卻沒有史料或者確切的考古發現,來說明他們的起源,比如說龍鳳呈祥,就是一個這樣的成語。我們都知道龍和鳳在中國的文化中,都有吉祥的意思,但是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時候把龍鳳呈祥變成我們文化當中的一部分。或者說,這個成語的根在哪裡,就是一個很難考究的問題了。
  • 三星堆遺址外8公裡再現重要遺址 為周邊一重要聚落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近日,在距離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處,考古人員發現一處綿延近5000年的遺址。  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這座被命名為廣漢聯合遺址的地方,發現了極其豐富的新石器、商周、秦漢、魏晉、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遺存,堪稱成都平原通史型遺址。
  • 成都天府大道北延線廣漢三星堆文化廣漢高新區介紹
    四川著名的歷史學家譚繼和認為,這條中軸線與歷史上曾經的金牛道高度重合,與3000多年來古蜀文明發展的中軸線高度重合,它串接起三星堆、金沙、馬家大墓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遺址    天府大道北延線將縮短廣漢與成都的距離,讓廣漢與成都融為一體,更給廣漢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    在成都半小時經濟圈的輻射下,廣漢抓住成都「東進、北改」機遇,加快路網對接,借勢「一帶一路」戰略,依託自貿區國際化窗口的機遇,積極做好道路連接規劃。
  • 有鳳求凰,還有龍鳳呈祥,傳統文化裡鳳跟龍是一對還是跟凰一對
    在古代傳說中,鳳是雄鳥,凰是雌鳥,「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然天地間的鳥類眾多,除了鳳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鳥能與凰匹對成雙……既然鳳與凰如此恩愛,為什麼人們還常說「龍鳳呈祥」,這明擺著是說——龍和鳳是一對啊。那麼,鳳到底跟龍是一對還是跟凰一對呢?
  • 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人物造型藝術初探
    錄像機、照相機不斷攝入這精彩而又罕見的鏡頭。1986年7至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廣漢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兩座商代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人像、頭像、面具,為我們研究廣漢古蜀文化人物造型藝術提供了極為珍費的實物史料。我國遠古的人體造型藝術,萌發於人類尚處於幼年的史前時期,帶著原始宗教、巫術、魔法等神秘的色彩。
  • 神秘三星堆遺址文化
    自從上世紀我國發現三星堆古遺址,才挖了不到一半,就不敢再挖了,外界也不再流傳關於三星堆古遺址的考古消息了。考古學家是在掩飾什麼?還是刻意隱瞞什麼?還是在挖掘三星堆的過程中發生了詭異事件?據說發現外星人在7000年前曾入侵地球的證據。
  • 四川廣漢著名學者、文物研究專家敖天照逝世,享年92歲 曾徵集很多...
    12月19日,來自三星堆博物館消息: 廣漢市著名學者、文物研究與保護專家敖天照先生於19日2時5分於廣漢家中仙逝,享年92歲。「他是廣漢文物的活字典,老先生幾十年為廣漢文物奔走,留存很多寶貴的信息。「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達自己內心的遺憾。
  • 四川廣漢文物研究與保護專家敖天照逝世 曾於民間搜集三星堆文物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12月19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廣漢市著名學者、文物研究與保護專家敖天照先生,於2020年12月19日2時5分於廣漢家中逝世,享年92歲。據介紹,敖天照生於1928年十月初十,四川廣漢和興人,是廣漢歷史上第一位文物調查員。自20世紀50年代初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鬥在文博戰線工作,歷70餘載。在文物保護和研究方面,敖天照取得了豐碩成果,被譽為「保護廣漢文化遺產的忠誠衛士」。敖天照曾在廣漢文化館工作。
  • 2020年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攝影 楊濤9月6日上午,「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2020)啟動儀式」在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大棚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量級考古學專家齊聚廣漢,在34年前出土大量青銅器的三星堆一號「祭祀坑」、二號「祭祀坑」所在的土地上,為三星堆三號「祭祀坑」拉開帷幕。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三星堆開展考古工作80餘年來,葛維漢、馮漢驥等學者為三星堆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三星堆作為古蜀王都所在地為學術界公認。
  • 廣漢旅遊新業態:將航空旅遊打造成新的金字招牌!
    近日,遊客張先生帶著兒子在四川廣漢ACC飛街「青少年航空科普基地」模擬駕駛室盡情體驗一番後非常開心。ACC飛街「青少年航空科普基地」是由一架龐巴迪CRJ700退役客機打造而成。廣漢市在積極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過程中,高水平、高質量打造文化和旅遊特色品牌,精心設計推出通航體驗遊等精品線路,以及舉辦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等特色活動,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供給,不斷完善和發展低空旅遊、會展旅遊等航空旅遊新業態。
  • 龍鳳白描、素描、線描圖譜大全 | 中國龍、鳳文化
    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素材摘錄自《傳統畫譜精選》,劉長江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 撩起秦國雍城遺址的神秘面紗
    一點生春流齒頰,十年飛夢繞江湖。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反覆提到雍城,嬴政在這裡舉行冠禮,秦國宗廟也在這裡,這個地方對秦人為什麼如此重要?雍城是一座什麼城?秦雍城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郊,總面積約31.56平方千米,始建於秦德公年間(前677—前676年)。
  • 2017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等你來
    廣漢的天空 吸引世界的目光  作為四川首次舉辦、德陽廣漢首次主辦的國際性綜合航展——2017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簡稱「四川航展」),將於9月29日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機場正式拉開帷幕,其中,29日、30日為飛行表演專業觀展日,10月1日-3日為觀眾觀展日。
  • 四川廣漢中學110歲了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漢中學勵精圖治、砥礪前行,與時俱進、開拓未來,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持續攀升,百年名校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贏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百十年風雨浸潤,積澱下堅實履步;百十年滄桑砥礪,書寫出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