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母約母欽雪山腳,廣袤無垠的吉汝草場。
西藏崗巴縣吉汝村牧民次仁巴桑恬適地坐在草地上喝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不時望著滿山坡的羊群,黑色的臉龐綻放出會心的笑容。
「金珠瑪米,呀古都!(藏語意為解放軍好!)」
次仁巴桑的喜悅來自西藏日喀則軍分區2020年啟動的總投入45萬餘元崗巴羊養殖項目。
翻開該軍分區黨委助力脫貧攻堅的文案,崗巴縣吉汝村只是一個縮影。
「這兩年,託了底,暖了心,見了金,群眾生活有滋有味!」剛從崗巴縣扶貧一線回來的軍分區政治委員杜永紅感慨地說。
杜政委說的這兩年,是該軍分區聚力幫助駐地群眾,加快藏區脫貧致富步伐的兩年。自2018年以來,該軍分區立足自身實際,主動配合駐地黨委政府,整合軍地支援力量,創新集產業扶貧、思想扶貧、組織扶貧、教育扶貧、鄉風文明扶貧、健康扶貧「六位一體」的扶貧共建模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扶貧答卷」。
藏區脫貧,實屬不易。困難擺到了眼前:日喀則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發育程度低、資源分區不均、產業發展滯後、群眾增收渠道窄,是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三大主戰場之一。
困難大,決心更大。「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扶業」,軍分區黨委凝成共識,著力抓住以駐地政府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為引領,發揮部隊優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扶持特色扶貧項目,積極參與貧困村(居、街道)基礎設施建設。
在距離日喀則480公裡的薩嘎縣傑村,村民次旺普尺正在田間抓緊春種作業,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的耕牛變成了農用拖拉機。
「解放軍送來的拖拉機,頂得上過去10頭耕牛!」次旺普尺向筆者豎起了大拇指,臉上笑開了花。2018年軍分區某邊防團出資24500元為普尺一家購買了這臺拖拉機,極大緩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困難。
授人以漁,效果立竿見影。一組數據令人欣喜:2018以來,該軍分區先後投入56萬元為崗巴縣吉汝村、江孜縣努馬村修建溫室大棚,投入75.5萬餘元用於定結縣芒熱村肉鴨飼養基地建設、崗巴縣崗巴羊養殖項目,投入近30萬元用於援建江孜縣玉村農田灌溉水利設施、糧食加工坊……
「崗巴羊在西藏已經家喻戶曉,正逐步走向全國。」崗巴縣縣長扎西旺堆喜笑顏開,「崗巴邊防營結對幫扶的貧困對象年均收入已經突破4000元。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已經把自己武裝了起來,信心很足,釋放出越來越強勁的脫貧致富能量。」
攻堅脫貧,教育先行。長期以來,教育資源不足,教育水平落後等因素嚴重製約藏區的長足發展。
傑村村民多吉卓瑪的女兒洛桑拉姆就讀於河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高昂的學費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捉襟見肘,正在全家人為學費犯愁的時候,一筆5000元的助學金從駐地部隊送到了洛桑拉姆的手上。
「感謝金珠瑪米無私的幫助,我一定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拿到助學金的洛桑拉姆感激涕零。
「持續開展教育扶貧,我們把捐資助學作為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僅去年一年,我們已經成功把12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孩子送進了大學校園。」該軍分區政治工作部主任張俊波介紹說。
在軍分區,教育扶貧的「成績單」讓筆者眼前一亮:甲措雄鄉希望小學修建國防教育館,48.9萬元;50餘名貧困學生列入軍分區團以上領導結對幫扶名單,個人出資每年不少於3000元資助,「1+1」結對助學持續推進……
望著可喜的脫貧成績運籌帷幄,軍分區馬贇司令員面對筆者底氣十足:「軍分區共結對幫扶37個貧困村196戶貧困戶,2019年底已經全部『摘帽』,我們將持續用力,鞏固扶貧」。
有決心,更在見行動。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軍分區共計出動官兵1155人次、車輛機械141臺,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建立了20餘個扶貧項目,用於宣傳教育、環境整治、技術培訓、產業扶貧、義務巡診、捐資助學、共建黨支部等,受益貧困人口達1200餘人。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 宋小理、羅凱、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