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品相差,果實口感差,甜度低是這些因素作祟,現在知道還不遲。
為什麼在市面上購買的同種葡萄有的外觀好看,但食用後,發現味道淡,不甜?而有的品相好,而且口感好,甜度正常?是不是採摘過早,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造成的?
其實引起葡萄品質下降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1、 營養不足或失衡。
葡萄的生長發育需要各種元素參與才能順利的開花結果。而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不同數量和品種的元素,過多或是多少,都會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在生長期,氮促進枝條新梢生長,以及果實的膨大,而在生長後期氮肥過多,會延長果實的著色和成熟。氮肥過量,還會抑制果實對鈣的吸收,容易出現裂果,同時缺鈣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果實中糖分的形成與積累。再者,鈣素過多會影響鐵的吸收。
磷在花前、著色期,能促進花芽的分化和幼嫩組織的生長,降低葡萄中酸的含量,從而增加糖度。由於磷肥施用後,很快容易被固定,在土壤中移動很慢,因此除了根施,還需要葉面噴施來進行快速補充。
進入果實膨大期,果實對鉀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鉀能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提高果實的甜度。而鉀肥過多會造成果實缺鎂和缺氮,鎂的缺少,會影響糖的合成與轉化。在對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時,也容易導致土壤缺鎂。另外,連續下暴雨的沙質土也容易出現缺鎂。開始出現缺鎂時,葉面噴1.5%的硫酸鎂。
花期和坐果期,硼對果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缺硼時,會降低果實的光合產物總量,直接導致果實糖含量降低。而沙土地,酸性土壤硼元素比較容易流失。開花前2-3周對葉面噴0.2%-0.3%的硼砂。
葡萄缺鋅會導致產生大量無核小果,降低植物的抗逆性。沙土地、鹼性土壤、鹽鹼地及肥力極差的山地鋅含量低,要在葡萄開花期或開花期過的半個月左右噴0.1%-0.3%的硫酸鋅。
鐵含量少時,果實的著色淺,口感差。一般土壤含鐵量豐富,除了鹽鹼地和濱海附近的土壤。
錳的缺乏使果實的維生素C的含量降低,不利於糖分的累積,轉化等。
2、 修剪不當。
修剪不當也會導致葡萄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平衡,使其相互爭奪各自所需的營養元素,影響果粒生長,導致果粒大小不一,果形不整齊,不著色或著色困難,成熟期不一致,品質下降,而且易造成樹勢早衰。比如修剪過重,過度疏果,導致營養枝旺長,加劇與果實爭奪養分,而使果實缺少養分而發育不足。
3、 外界因子。
在種植管理中,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也會影響葡萄生長發育。
(1)、溫度。
葡萄在不同生長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氣溫在7-10℃時,根系開始生長;10-12℃時,芽開始生長;新梢的生長適溫是25-30℃;開花的適溫是20-28℃,果實成熟的適溫是28-32℃,溫度低於16℃和超過38℃會影響果實的發育和成熟,降低品質,當晝夜溫差大於10℃時,有利於糖分的積累和品質的提高。
(2)、光照。
葡萄是喜光果樹。光照充足時,植株健壯,光合作用強,光合產物多,花芽分化充分,果實著色好,產量高,品質好。而長時間的陰雨會降低果實的甜度,果實著色差,著色不均勻,果實小,落花落果,品質差。
(3)、水分。
水分不足,新株生長量少,枝條細弱,開花和結果量低。但開花期水分過多或者長時間陰雨天氣,新梢生長旺盛,與生殖器官爭奪養分,容易造成落花落果。但如果土壤過於乾旱也會引起落花落果。
(4)、土壤。
雖然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沼澤地和重鹽鹼土不宜生長外,其餘各類型土壤都可以栽培。但黏土的透氣性差,導熱性不良,不利於根系生長。壤土的透氣性、導熱性、排水能力也較差,沙土容易漏水和漏肥,夏季容易燒根,冬季又容易受凍害,同時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肥力差。最理想的栽培土壤是壤土,有很好的保肥、保水、導熱、透氣等性能。
4、 肥料使用不當。
在葡萄的各個生長階段對肥料種類,使用量合理為宜。太高,不僅僅會浪費肥料,產生肥害,更重要的是會打破元素之間的平衡關係,過多的元素也會影響其它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詳情可見本文中的「營養不足或失衡」出現的症狀。
5、 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
由於外界氣象多變,在葡萄的各個生長發育階段使用合適的生長調節劑能糾正其生長,但如果使用不當,過高的濃度會使其落葉,甚至落果。例如乙烯利的濃度不當,使用時間不對,會造成果實與果柄之間產生離層而脫落。
6、 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病蟲危害會導致葡萄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甚至造成植株的死亡。
7、 果實套袋時間過長。
套袋時間過長,果實的透氣狀況偏低,袋內溼度、溫度偏高,光照不足,會抑制果實的蒸騰和光合作用,不利於果實的著色和成熟。
那如何才能提高葡萄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得從下面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 肥料管理。
1、基肥。
基肥過早施用會使葉片因蒸騰過大而乾枯,過遲使氮肥在植株內積累會造成來年生長期時枝條的旺長,而影響結果率和果實的品質。應當在秋季葡萄落葉前施入土壤肥為宜。此時是根系第二次生長高峰期,能促進根系的生長。讓採果後衰弱的樹勢得以恢復。基肥的用量應隨樹齡的增加、樹冠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不斷增加。一般定植當年每畝施有機肥8噸,並加入過磷酸鈣200千克;結果後的樹按結果量計算基肥的用量,一般每結果100千克,基肥用量為腐熟的有機肥200千克,過磷酸鈣3~5千克,硫酸鉀0.2~0.3千克。也可以每畝施用氮磷鉀復混肥100千克。
注意:施肥時一般採用穴施或開條溝施入,以距離根系50cm開溝最適宜,儘量使肥料分散開來,防止肥料集中和離根系太近產生的肥害。
2、追肥。
(1)、幼樹的追肥。
對於當年栽種的幼樹,當年應追肥5次,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
第一次:在幼苗3~5片葉時進行,每株追尿素15克;
第二次:在第一次追肥後10天進行,每株施尿素25克;
第三次:在第二次追肥後10天進行,每株施尿素50克;
第四次:在第三次追肥後10天進行,每株施尿素50克;
第五次:在第四次追肥後10天進行,每株施硫酸鉀25克、磷酸二銨50克。
注意:每次施肥時要距離植株30釐米處施入,且每次穴施或者溝施的位置宜選擇不同的地方,可以按順時針方向施入,施入後立即澆水。
(2)、成年結果樹的追肥。
對進入結果期的葡萄1年可追肥3次。
第一次:開花前,在植株南北兩側各30~40釐米處,挖深10釐米、長60釐米的半環狀溝,每株施尿素100克、過磷酸鈣50克、硫酸鉀20克,將肥與表土混合施入溝內後覆土澆水;
第二次:果實生長期,在東西兩側挖溝,每株施尿素125克、過磷酸鈣25克、硫酸鉀25克,施後覆土澆水;
第三次:果實成熟前1個月,每株施硫酸鉀50~100克、磷酸二銨100~150克,施後覆土澆水。
3、葉面噴施。
(1)、尿素。
在開花前7~10天,謝花後、果實膨大期、著色期各期噴2~4次,使用濃度0.1-0.3%。具體濃度視植株的長勢而定,如果出現莖上部明顯增粗,葉片過大,植株徒長時,就不能再施用。
(2)、硫酸鉀。
在謝花後至採收前使用2~4次,濃度1%。
(3)、硫酸亞鐵。
在謝花後至採收前噴施2~3次,濃度0.5%。
(4)、過磷酸鈣。
在謝花後至採收前使用3~4次,使用過磷酸鈣溶液的浸出液,濃度1%~2%。
(5)、硫酸鎂。
在謝花至採收前噴施2~4次,濃度為1%~2%。
(6)、硫酸鋅。
在開花前、採收後施用1~2次,濃度為0.05%~0.10%。
(7)、硼砂。
在開花前7天、謝花後各1次,濃度0.3%。
注意:上述除了氮、磷和鉀是植物必須的營養元素外,其它葉面肥不一定每個都要噴施,在種植葡萄時,可以對種植的土壤中的各種元素含量進行測定,如果土壤缺失時可以做相應的補充,由於硼和鈣元素移動性差,植株容易缺乏,因此可以在相應生長時期給予適當的補充,具體的噴施方法及使用濃度可以參照上面使用。
二、修剪合理。
冬剪以中、長梢修剪為主,夏剪不宜過重,否則會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疏果每穗留50—80粒,保證每條新梢留葉25張左右,在花穗上留6片葉後打頂,頂端以下每個副梢留1張葉片後摘心,保持葡萄體內鈣營養平衡,葉與果的比率合適。
三、水分管理。
在萌芽、新梢生長期、幼果膨大期每隔70-10天灌一次水,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在70%左右,而果實成熟期,要控制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採前20天停止灌水,有利於提高果實的硬度和甜度。雨後應及時排乾,防止葡萄成熟期裂果和甜度的降低。
四、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
葡萄枝蔓生長過旺時,使用抑制生長的調節劑,應該針對不同的品種,不同樹齡、樹體的壯弱及自然條件,使用不同的濃度。如矮壯素的濃度不高於1000毫克/千克,否則葉片邊緣會褪綠髮黃。
使用含有生長素,如赤黴素等成分的生長調節劑時,最好先做小面積試驗後再全面噴施。生長素使用過量同樣會產生藥害,使葉片捲縮,果粒變小,果皮粗糙,成熟期推遲,品質下降,甚至落果。
因此,使用生長調節劑要慎重,先試驗再施用。
五、病蟲害防治。
葡萄在萌芽至展葉期常見病蟲害:黑痘病、白粉病、炭疽病、越冬害蟲。
開花坐果期常見病蟲害:霜黴病、黑痘病、白腐病、灰黴病、綠盲蝽。
幼果膨大期:霜黴病、黑痘病、白腐病、灰黴病、綠盲蝽、紅蜘蛛。
果實著色期:褐斑病、白腐病、霜黴病、紅蜘蛛、透翅蛾。
果實成熟至採收期:炭疽病、褐斑病、白腐病。
雨後積水:根腐病。
病蟲害要加強預防,在雨前,雨後,大風過後等要及時噴施廣譜殺菌劑和殺菌劑,因不少病害是隨風雨傳播的,同時溫度升高有利於病蟲害的加重。而溫度降低同樣會造成植株的生理性病害。
六、合理使用套袋。
葡萄果穗套袋一般在花謝後15-25天後,即果粒如黃豆大小時進行套袋。葡萄套袋是為了提高果穗和果實的新鮮度,防止病蟲危害,減少外界物理傷害,減少農藥汙染與殘留。但也會使果實的透氣性降低,增加袋內溼度和溫度,不利於果實的蒸騰,也容易引起果實缺鈣,並產生致病病菌擴散,出現侵染性斑點和果肉軟腐,因此必須在果實成熟前10—15天解袋,並於解袋前15天灌一次水保證土壤溼潤,促進鈣在葡萄體內運送,促進果實品質的提升。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不當,請多包涵。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