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深圳都市報總編輯郭紅飛
深圳達人說授權發布
飛雪連天射白鹿,已不見射鹿人,笑書神俠倚碧鴛,已不見俠之大者。
金庸先生走了,金大俠走了,一代人的青春變得更加遠了。
許多年以前,站在哈爾濱的街頭書攤等待《射鵰英雄傳》,等待《神鵰俠侶》。當時還是一冊一冊地出,只看了第一冊,便急著看第二冊。賣書的書攤有六七公裡,一周要去兩三趟。
臨近高考前幾天,實在太累了,就躲著父母,偷偷摸摸地看盜版的《笑傲江湖》,坐在地上,一直看到天明,這幾乎成了習慣。上了大學上了班之後,好多年裡,每當考試前,或者忙一件大活的時候,就會突然暫停一下,瘋狂地看金庸武俠,看得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記》。
三聯第一次出金庸武俠作品全集,我就買了下來,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每每夜半,捧書讚嘆。斯時,曾有過一次中國作家的排行榜,金庸先生名列第四位,曾在文化圈裡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意見兩分,有人說對於金庸小說的評價過高了,金庸先生還很謙遜地回應過此事;另一意見,則認為如此評價恰如其分,我亦深以為然。
記憶深刻的是,曾經有緣與金庸先生見過一面。一次採訪,先生和藹可親,談報業舊史、武俠鉤沉,緩緩道來,平和中正,如沐春風。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看似武俠入筆,但是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社會、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早已經跳出了武俠的範疇、跳出了通俗小說的範疇,已經成為可以列入中國文學史,並列入優秀作品之列,專章介紹的。諸多文藝評論家也這樣認為,並就此著書立說。那場爭論之後,一門有關金庸的「金學」也漸漸興起,直至今天,還興起了很多寫金庸武俠的公眾號,以六神磊磊為著。
愛金庸的人,太多,從60後、70後、80後,甚至今天的00後,可以說三代同堂地愛金庸,並影響至深。我只是其中的一個,其中的精神與文化已經融入血脈。我感謝他,今生讓我能閱讀到這麼好的可以一直讀下去作品——後來,給愛讀書的小夥伴們開的書單裡,總是有金庸作品全集;後來,我對兒子說:「你一定要讀金庸。」
我最愛的作品是《笑傲江湖》,最愛的人物是令狐衝和韋小寶,今天最愛的金庸走了。我合十祈願:江湖已遠,大俠走好。
圖片來源 | 攝圖網、網絡等
轉載請申請授權,否則視為侵權
商務合作
159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