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棟:俠之大者——《十俠》的寫作經驗

2020-12-23 人民文學出版社

活動主題

俠之大者

——《十俠》的寫作經驗

活動時間

2020年12月26日(周六)

上午10:00—11:00

活動地點

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

三樓報告廳

活動嘉賓

作 家丨邱華棟

報名連結

直播連結

請屆時在噹噹app裡打開觀看

嘉賓介紹

邱華棟

作家,評論家,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

一九六九年生於新疆,祖籍河南。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躁動》《正午的供詞》《花兒與黎明》《教授的黃昏》《單筒望遠鏡》《騎飛魚的人》《賈奈達之城》《時間的囚徒》等十二部。發表中短篇小說兩百多篇,出版小說集、電影和建築評論、散文隨筆集、遊記、詩集等一百多種單行本。多篇作品被翻譯成日文、韓文、英文、德文、義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發表和出版。曾獲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上海文學》小說獎等。

【活動介紹】

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十俠》插圖展

《史記遊俠列傳》曰:「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十俠》就是關於俠客的故事。

《十俠》是邱華棟的短篇歷史武俠小說系列,包括《擊衣》《聽功》《繩技》等十篇。從春秋戰國到明清,講述了十位各具特點的俠客故事。這些故事的敘述各有腔調,或活潑,或蒼涼,或清逸,或悲壯,寫出了俠的不同側面。小說把刺客和俠士放在著名的歷史事件中,想像歷史的細節,賦予人物以溫度,復活了俠的精神。

小說集篇目按照小說所涉及的年代,由遠到近排序。從春秋晚期刺客豫讓的故事到清中期的《劍笈》,這麼一組十篇小說,就梳理出一條綿延兩千多年的俠義精神脈絡。一個個刺客、俠士放在著名的歷史事件中,對歷史情景進行重新想像和結構。

本書插圖,由作者從晚清任熊所繪的《劍俠傳》中挑選,另有洪應明、上官周等人的版畫。也有當代畫家趙明鈞的《武俠人物百圖》中的幾幅。插圖和內文之間雖非一一對應,卻與小說形成意趣上的審美呼應。

從文學寫作的審美層面看,其敘述語言通俗平易,敘述節奏舒緩有致,文字推進克制,文體結構和格局大氣、灑脫、從容不迫,敘述注重情節、故事邏輯的嚴謹,細部修辭不拘一格。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不僅個性鮮明,許多人物堪稱是「武俠小說」人物畫廊鮮見的角色。小說的文體,格調優雅,沒有傳統「類型小說」那種固化、粗鄙和輕浮炫耀之氣。具體按著文本敘事內容的年代,兩千餘年的歷史煙塵,帝王平民的存在軌跡,恰如空谷足音,穿越時空,依次飄然而至。作家抵抗著貫穿於時空「黑洞」裡的歷史邏輯,凌厲地追問人性的偏執和偏狹,洞悉和勘察存在的秩序,以及人在失去自我時歷史的症候。

相關焦點

  • 邱華棟《十俠》:會武功的作家是怎樣寫古代俠客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歷史短篇小說集《十俠》,頗為受人關注,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該書作者邱華棟本身就是一個會武功的作家。在中國當代文壇,邱華棟屬於精力旺盛的高產作家,也是各大文學獎的「獲獎專業戶」。《十俠》的出版,揭開了邱華棟「文武雙全」的真正面孔。偶爾會在朋友圈曬一下舞刀、揮拳畫面的邱華棟,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學武的?擅長純文學創作的他,寫的武俠小說有何特點?
  • ​薦讀 | 邱華棟:俠之大者,重新訴說
    俠之大者,重新訴說我的《十俠》寫作經驗文 | 邱華棟所以練武術跟我寫作之間有一種奇妙的關係,因為練武術能夠讓人不斷體會到自強不息的韌勁,寫作又能放飛一個人的想像力,放飛創造、塑造一個新奇文學世界的能力,所以我覺得是特別美妙的事情。說回我寫《十俠》這本書。《碧血俠情錄》當時投到一些雜誌,沒有發表,所以武俠夢就中斷了,後來我寫了一些當代題材、都市題材的作品。最近幾年,我突然又萌發了寫武俠小說的念頭。為什麼?
  • ​品讀 | 孔立文:邱華棟的俠義精神和人性本真 / ​葉克飛:俠影何處覓——新武俠小說集《十俠》讀後
    近日,由著名作家邱華棟創作的歷史武俠系列短篇小說集《十俠》(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把俠義精神放在中華民族綿延兩千多年關鍵節點的歷史事件中,以富有藝術張力和哲學意蘊的細膩筆觸,通過個人化敘事和純文學書寫,為我們呈現了多個隸屬於不同朝代的基於「正義」、「道義」以及「情義」之上的俠客英雄。捨身取義,回歸俠之本色。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
  • 邱華棟尋俠:從中國文化青春期開始
    開疆拓土,在文學的天地裡,邱華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小說創作關注當代題材,他的文學譯介既關注經典大家又關注後起之秀;新近出版的《北京傳》和《十俠》,則旁枝逸出,前者從建築出發以非虛構筆法為北京城立傳,後者是一次向武俠小說的破圈書寫。寫武俠是邱華棟的一個舊夢,早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嘗試過,但最終沒能完成。三十年後,這個夢續上了。
  • 短篇小說集《十俠》出版:梳理俠義精神脈絡,挖掘其當代意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十俠》是當代著名作家邱華棟的最新歷史短篇小說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20年11月出版。《十俠》將俠客們置身於著名的歷史事件中,浮現出中華民族綿延兩千多年的俠義精神脈絡。
  • 我們時代的焦慮 | 彼得·漢德克、邱華棟、戴錦華對談實錄
    首先非常感謝邱華棟先生您剛才做一個非常精彩的引子,您今天發著低燒還來主持我們的活動。能夠來到中國,我心懷感激之情,今天主要是想來回答大家的問題,希望能夠跟大家有一個對話。在上海的時候有一個人跟我說,中國觀眾可能最想了解的事情就是一本書是如何產生的,所以我其實做好了準備把所有的一切或者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告訴大家。我就站著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 從「俠以武犯禁」到「俠之大者」,如何理解「俠」的對立敘事?
    每每人們提起俠客的時候,往往會想起兩句話:或是帶著幾分稱讚地引用金庸借郭靖之口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要麼是搖搖頭說「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有趣的是,「俠」在前半句裡被描述成了心懷天下的義士,在後一句卻被定義成了類似於黑社會一樣的社會秩序破壞者。
  • 何為「俠之大者」?
    金庸構築的武俠夢裡,江湖中人的最高境界,並非武林盟主、天下無敵,而乃「俠之大者」。何為「俠之大者」,答曰「為國為民」!《神鵰俠侶》中,蒙古鐵騎兵鋒壓境,大宋江山危如累卵。英雄遲暮的郭靖,拼將一死扛起孤守襄陽的重任,他說: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
  • 俠之大者!
    俠之大者!
  • 溫瑞安:若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必先「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在溫瑞安看來,只要他寫一次,就可以讓很多很多人為之忙碌,「那何樂而不為呢?」  溫瑞安還 反駁了金庸筆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語,他告誡年輕人:「我很希望年輕人的想法不要太大了,不要一下子就『為國為民』,這會很辛苦,很累人的。」
  • 江湖評跋 | 俠之大者
    西漢開國之初,任俠成風,司馬遷深受俠義精神影響,反韓非之道而行之,在《史記》中大舉為俠客、刺客一類人物作傳,讚美其不圖報答見義勇為的精神。 在司馬遷心目中,「俠」指的是人的一種性格和品質。《史記·遊俠列傳》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儘管在武俠小說裡,人們對俠的武藝加入了很多超自然的想像,甚至還出現了玄幻與仙俠題材,但總體來看,人們對俠的道德觀念的關注還是要大於對其武藝高低的關注。金庸先生曾借郭靖之口定義「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種個人英雄式的救世者,就是經典的、中國人所推崇的大俠形象。
  • 寬窄之道·名家專欄(4)|邱華棟:窄門與寬闊的人生
    邱華棟文/邱華棟人生之路,有時候的確是需要從一道窄門進去,然後,才能看到寬闊的天地。但這道窄門,卻是你最難逾越的地方。而通過窄門的時候,機遇、意志和才能都是缺一不可的。想起我自己,假如當年沒有在千軍萬馬之中跨過了上大學這道窄門,文學之路能走多遠還很難說。很多人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今後有發展的某種才能。
  • 寧肯、邱華棟、徐則臣、陳惜惜談北京:一座城市的心靈史
    無論什麼,作為一個作家,北京給予我的我都照單全收,一切都在我的寫作範圍之內。」日前,寧肯再次推出了散文力作《北京:城與年》,以小說家之筆捕捉北京的流年碎影,從歷史與人性的深處,回顧了北京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變遷的滄桑回憶。
  • 俠之大者遠江湖
    本文作者:深圳都市報總編輯郭紅飛深圳達人說授權發布飛雪連天射白鹿,已不見射鹿人,笑書神俠倚碧鴛,已不見俠之大者
  • 潮生紀錄片 | 青蜂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潮生紀錄片 | 青蜂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2020-07-03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弟子圖鑑】俠之大者——郭靖
    覺醒後的降龍內傷特效更是將他推上了戰略弟子的寶座,不愧是俠之大者,傷你無形。還有一點,他是縹緲的最愛。一、滄海一粟如果要評金庸世界的愚者,那郭靖是毫無懸念的第一候選人。這個四歲才會說話的小小夥子,濃眉大眼,呆、傻、蠢、木訥不足一論。但正是這種愚,這種不善機變在歷練江湖後逐漸改變了形態,演變成以不變應萬變的質樸本質。
  • 俠之大者
    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郭大俠,力守襄陽,為民搏命,最終也只有死而後已。這是武俠中的故事,今天講個歷史中的真實人物,一個原本前程似錦有為青年,卻「一時糊塗」身敗名裂的故事。請注意,這個一時糊塗,我加了引號。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大亂,各地草莽紛紛揭竿而起,我們懂歷史的童鞋知道,最後漢光武帝劉秀一統天下,雲臺二十八將成為一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