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有致的房子,乾淨的街道,整潔的老屋。放眼望去泛著白色浪花的大海,坐落於海邊的安靜城市,在淡藍天空的映襯下,美得很舒服。
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人氣少女漫畫《海街diary》,電影《海街日記》就真的像漫畫一樣,給人一種溫暖的、愜意的美感,叫人喜歡。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很多人看過,但《海街日記》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了,豆瓣評分8.8分。
而我更喜歡這部電影,故事的感覺,像時間久了包漿的家具,沉澱出夕陽紅的日子,有一種明度不高,灰度極雅的安撫感,有種既真又假的懸浮感。
深刻的電影往往講一個簡單的故事。
三姐妹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古都鎌倉,從小相依為命,大姐幸子既當爸又當媽,一路辛苦帶大兩個妹妹。爸爸早些年離家和情人又生了一個女孩,後來不願承擔責任的母親也放棄了這個家庭。
她們三個在父親的葬禮上第一次見到同父異母的妹妹小玲。小玲身世可憐,乖巧懂事,分別的時候,大姐正式邀請小鈴希望能搬到鎌倉和四姐妹一起生活。
抱著對姐姐們的憧憬,小玲邁入了父親曾經生活過的房子。四季流轉,姐妹們的故事悄然上演……
沒有太多的震撼,如同一杯陳年酒,剛喝下去感覺普通,但絕對不能小瞧它的後勁,是一部越想越感動的電影。
1、美景、美女、美食讓人賞心悅目
典型的日式大海、沙灘、山林與建築,表現得乾淨、簡潔、精緻,每一個場景都如同一幅畫。
春天的落櫻,夏季的煙火,秋日的梅酒,冬日的風景,鎌倉古都的美麗都浸漬在這個叫海街的小鎮裡。
是枝裕和這部電影刻畫了四個性格不同的女孩,清爽幹練的大姐、俏麗逗比的二姐、個性另類的三姐,以及少女小妹,同是身材姣好與顏值過人,每個都很美好;娶大姐為妻,和二姐談戀愛,把三妹當妹妹,生一個四妹這樣的女兒。
女孩們一直在吃美食,談論美食,做美食;竹莢飯、青梅酒、魚卷卡裡等點綴其中,貓魚食堂也多次出現。
不論人與風景,哪怕是電影音樂,也是恬靜、柔和而美好的,樂曲不僅十分好聽,而且十分應景。
導演讓陽光、樹影、海浪甚至於風也成為電影的一部分,完美渲染了劇中人的情緒變化,無需更多語言我們就能體會到。
美無處不在,看完不僅僅止於感動,而是獲得了更多的力量。
2、原諒了,想去愛
影片是從父親的葬禮開始的,在三姐妹人生中始終缺席的父親,是故事的重要暗線也是唯一主線。
四妹和三個姐姐擁有同一個父親,但她的母親當初卻搶走了三個姐姐的父親,就是所謂的「小三」。
四妹從小父母離異,母親拋下自己,父親離世,小玲失去唯一的依靠,成為父親現任妻子身邊尷尬的存在,心裡默默討厭繼母卻又不得不和她生活在一起。
看到無依無靠的玲可以離開陰晴難料的後母,與有親緣關係的姐姐們一起生活,我也輕輕舒了一口氣。
可與此同時,又感到無法理解大姐的決定。畢竟,玲是當年出軌父親與那個人的孩子,對於父親,她難道沒有怨恨嗎?對於那個人的孩子,她有什麼理由如此憐惜?
身為長女,父親出軌,母親又離家出走,她早早擔負起撫養三個妹妹的重大責任。
在父親的葬禮上,大姐說:「沒有比剝奪孩子身為孩子的權利更悲哀的事了."
在海邊,大姐與情人最後一次見面,那個如父如兄的男人默默看著她,輕聲說:「被往事奪走童年的不止是小玲,還有你啊,你又何嘗不是被身邊的大人奪走了童年,請慢慢地把它們找回來,雖然我不能為你做什麼。」
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大姐邀約玲同住,她不僅心疼的是玲,還有從玲身上看到的自己。作為不完整家庭的小孩,她身為孩子的權利早被剝奪,所以才能有這麼深切的感同身受。
人最大的勇敢不是去愛,而是去原諒。幾個姐妹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邀請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同住。
看似不合理又不合情,她們四個人卻開始生活在一起。她們抱團取暖唯一的理由就是原諒了,想去愛。
原本非常痛苦的故事展現得如此輕盈美好,你以為要打來一個巨浪,結果四兩撥千斤,巨浪變成雨點。儘管小曲折不斷,但生活的日記會一直延續下去。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約翰.肖爾斯《許願樹》。
3、光陰的故事,變和不變
影片將主觀視角放在了四姐妹中最小的四妹淺野玲身上,從眼中的三位姐姐,到老屋宅院,到海街小鎮,再到鎌倉的大海,在漸漸擴展的周遭和慢慢延伸的時光中,我們感受到了光陰的流動,四季的腳步,親情的點滴。
導演通過鏡頭中四姐妹的生活點滴,傳遞著光陰的故事。
春天,兩旁開滿印花的道路構成了櫻花四道,風捲起片片花瓣,少女坐在少年的自行車上,張開雙手,髮絲飛揚………
夏天,微風拂過,蟬鳴聲聲,房簷下的風鈴叮叮噹噹響個不停;秋天,小妹匆匆跑過街道,遠處電車來了,噹噹當的警鈴唱著熟悉的節奏;冬天,大姐打開門,還沒來得及脫去外套,就趕緊鑽進被爐,妹妹們早已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雖然隨著時光的變遷,海貓食堂的女主人病逝,食堂關閉,但是四姐妹的記憶中,永遠都有炸魚套餐的味道和女主人熱情的款待,這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回憶。
是枝裕和說:生活像是一個循環,一切美好悲傷盡在其中,而他總是能在匆匆時光中,抓住這樣的或美好,或痛苦的瞬間。
從怨恨到原諒,從悲傷到淡忘,其中理解與原諒的過程,這是時間的發酵作用,讓愛更深,令傷更淡。
四姐妹的情感,在似水流年的光陰中,化解了悲傷,充滿了笑顏。
影片不急不慢,平平淡淡,似乎有一種時光在靜靜流淌的感覺,是枝裕和用這樣的鏡頭語言,傳遞著生活中的變和不變。
4、梅酒,道出愛與親情的可貴
一開始,四妹在新家相當拘謹、不知所措,像客人一樣。好在三個姐姐都很體貼善解人意,放下戒備,因一小杯梅酒而醉倒的四妹,吐露出討厭繼母的真言。
醒來後發現自己窗前就有一株梅樹。於是四姐妹一起站在窗前看梅樹,此時的梅樹光禿禿的,但四位佳人都露出了喜悅的神情。那份喜悅是因為一切都值得期待,期待梅花開,期待梅子熟、期待泡梅酒。
半年後,梅子終於熟了,四妹身手矯健的爬樹摘梅子,其他三位姐姐或坐或倚或躺悠然地說笑著。
摘完梅子,四姐妹一起做梅酒,很普通的日子,因為有了季節性的活動,也好像值得盼望與記錄。
在自製梅酒的過程中,一家人聚齊其樂融融,這一切透著家的美好。
春去秋來,四季更迭,院子裡的梅子花開了又謝,舊的梅子酒被喝掉,新的梅子酒又釀在罐子裡,循環往復著……
大姐送別母親前,諒解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但她冒雨回家把外祖母留下的最後一點梅酒給了母親,所剩不多的梅酒卻化解了她和母親之前所有的恩恩怨怨。
這部電影沒有商業大片那種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大場面,只有品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正是在平淡的生活中,透過一些生活的細節,以一種細膩而溫暖的方式,道出愛與親情的可貴。
結語
很難想像,這樣溫情的故事中,有著三場喪事的場面,父親、外婆和小鎮最好的鄰居。這樣年輕的姐妹們,在青春年少的時光裡,不斷經歷著失去和傷痛,他們在自我獨立和相互扶持的成長中,學會了樂觀和感恩。
或許父親的離開,是對彼此最好的解脫。影片最終將一切心結都化解在鎌倉的大海裡,海浪反覆衝刷著沙灘,令四姐妹心情變得明朗,正因為父親,她們才有了彼此,這份感激讓她們原諒了父親,理解了母親,也意識到當下最彌足珍貴的姐妹情。
生活就是一路向前的旅程,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