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尼·斯基基》——普契尼唯一的喜歌劇

2021-02-13 歌劇雜誌

正如正歌劇的衰落一樣,在19世紀,喜歌劇也逐漸也淡出了舞臺。威爾第只為義大利貢獻了兩部喜歌劇作品,早期的《一日之王》是羅西尼風格的,晚年最後一部喜歌劇《法爾斯塔夫》,有點受華格納歌劇的影響,雖然威爾第自己並不承認。總之,《法爾斯塔夫》已經不是傳統的義大利喜歌劇了。而威爾第的繼承者普契尼,同樣在喜歌劇領域沒什麼建樹,他唯一的一部喜歌劇《賈尼·斯基基》是一出獨幕劇,從分量上來說,只是一個「小玩意」;風格同樣也不是傳統的,它糅合了威爾第的戲劇性和普契尼特有的抒情風格,尤其是那首廣為人知的「我親愛的爸爸」,是標誌性的普契尼風格的抒情詠嘆調。

在歌劇史上有兩套著名的聯劇,一部是大家熟悉的華格納的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另一部就是普契尼以三部獨幕劇《外套》《修女安傑莉卡》和《賈尼·斯基基》串聯而成的三聯劇。對於前者,知道的人很多,影響力巨大;而普契尼的這套,由於分量較小,影響力並不大。從歌劇本身來說,華格納的這套堪稱歌劇史上絕無僅有的龐大的作品,集中表現了華格納帶有晦澀灰暗氣息的哲學思想,是研究華格納音樂思想的重要的文獻,且四聯劇雖然相對獨立,故事卻是完整的。相比之下,普契尼的這套歌劇只能算是一個小玩意,且每部歌劇獨立成篇,在情節上並無關聯。只是因為都是獨幕劇,才使得它們連成了一個整體。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三聯劇」其實並不成立,完全可以分開。事實上,在三聯劇首演以後,它們曾經被拆開單獨演出,只是後來才恢復了普契尼的初衷。

或許是因為這套三聯劇的創作在時間上比較連貫,從1913年創作的第一部《外套》到1918年完成的《賈尼·斯基基》,普契尼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這三部「小品」歌劇的創作中。或許是普契尼不允許別人將三劇分開演出,而且寫三個獨幕歌劇是普契尼最初的願望——之所以它們沒有在短時期內完成,是因為普契尼並不是一個有計劃、嚴謹刻板的人,當他寫《外套》的時候,另外兩部歌劇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只是一個隨隨便便的想法——所以三聯劇的寫作完全是沒有邏輯關聯的,它只是一個衝動,一種仿佛不經意的、閒聊的時候對朋友說:「哎!你看我寫三個獨幕劇怎麼樣?」的興致所致。

多明戈飾演的賈尼·斯基基

有意思的是,或許普契尼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的三聯劇創造了他歌劇創作的三個唯一:《外套》是普契尼唯一的真實主義歌劇(如果較真的話《西部女郎》勉強也算);《修女安傑莉卡》是唯一一部完全由女聲演唱的歌劇;《賈尼·斯基基》是普契尼唯一的一部喜歌劇。

說起普契尼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南宋詞人柳永。「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柳永的詞因為既通俗易懂,又婉約優美,故此深受當時人的喜歡。但在趣味正統的士大夫那裡,柳永顯然是個傷風敗俗、沒有品位的暴發戶,其所作的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宋王灼《碧雞漫志》)貶一句,再褒一句,又打擊一大片,尤其是「不知書者尤好之」的評語,似乎已是蓋棺論定了,就是一個沒文化的市井之徒的寵兒。而柳永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和普契尼非常的相似。在很多人眼裡,普契尼多少也是一個沒有品位的、專以吸引市井之徒眼球的庸俗作曲家。布裡頓甚至聲稱自己聽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時,這種音樂的廉價和空虛讓他噁心極了。有意思的是,貶低者都是來自同行,只不過,王灼未見有詞傳世,布裡頓卻是20世紀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只是受歡迎的程度遠不能和普契尼相提並論。所以,這種誇張的非難或許可以看作是同行的嫉妒。

2015年洛杉磯歌劇院推出的《賈尼·斯基基》

普契尼真有那麼不堪嗎!斯特拉文斯基給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波希米亞人》是普契尼傷感的天才和劇情完美的結合。同樣,身處現代派音樂包圍中的普契尼,雖然對這種時尚的作曲手法不聞不問,卻認為德彪西的歌劇《佩利亞斯和梅麗桑德》和勳伯格的聲樂套曲《月光下的皮埃羅》是現代派音樂的傑作,由此可見普契尼對音樂的鑑別能力,只是他不願去創作這類作品罷了。普契尼清楚地知道他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音樂,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們喜歡並追逐毫無意義、缺乏邏輯的音樂。沒有人再重視旋律的創作,即使創作了旋律,也只是俗套而已。人們認為交響樂應在歌劇中佔支配地位,我恰恰相反,認為這正是歌劇的終結。」正是這種簡單又不浮誇的認識,使得普契尼成為威爾第衣缽的唯一繼承人。

普契尼不是聖人,不是學究,他寫音樂是為了能讓人感動的,不是讓人去裝模作樣地琢磨、去寫論文的,這或許是普契尼的明智之處。當然,義大利人生來不會去寫枯燥乏味的音樂,理查·施特勞斯可以繼承華格納,普契尼同樣可以繼承威爾第。歌劇永遠是義大利的,它屬於一個充滿陽光、情愛、激情和憂傷的民族。普契尼這套三聯劇和華格納相比起來,雖然只是一個小玩意,一個和大型悲劇《託斯卡》相比起來的消閒之作,仍然充滿著普契尼式的抒情甘美的旋律,讓人愛不釋手。

2015年洛杉磯歌劇院推出的《賈尼·斯基基》

三幕劇的腳本前者由詩人阿達米編劇,他也是普契尼的歌劇《燕子》的腳本作者。後兩部由福扎諾撰寫。三聯劇於1918年12月14日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舉行了首演。由於「一戰」以後混亂的局面,普契尼沒能親自去參加首演,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總監加蒂-卡薩扎給他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聲稱:「大獲成功,每部歌劇結束時都是喝彩聲,總共有40次謝幕,特別是對《賈尼·斯基基》很狂熱。」由於《賈尼·斯基基》的大獲成功,使得人們單獨把它抽出來演出,後來又把它和《外套》放在一起,唯獨冷淡了神秘哀傷的《修女安傑莉卡》,這使得普契尼非常憤怒,在他的心目中,其實最偏愛的是這部被他稱為「心愛的小修女」的《修女安傑莉卡》。有趣的是,這套三聯劇在德國演出的時候,德國觀眾最喜歡的卻是這部《修女安傑莉卡》,這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對音樂不同的選擇,德國人熱情的崇拜華格納冗長乏味的所謂「樂劇」,而義大利人更容易為一首美妙的詠嘆調所陶醉!

大都會歌劇院首演了《賈尼·斯基基》

就像我們上面說過三聯劇是普契尼歌劇創作的三個唯一那樣,這三部歌劇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外套》在粗俗陰鬱的氛圍中,表達了真實生活的嚴酷和可怕,這部歌劇的劇情有點類似列昂卡瓦洛的《丑角》,也是一個關於情殺的故事,是巴黎紙醉金迷的側面。在浪漫的塞納河畔,一樁家庭的悲劇使人們在夜幕下戰慄。歌劇的音樂是普契尼歌劇中很少見的那種沉鬱和灰暗,往日的抒情和浪漫在這裡一掃而空。《修女安傑莉卡》是一部唯美中帶有憂傷的神秘劇,音樂纖細華美。而三聯劇中至今最受人們歡迎的喜歌劇《賈尼·斯基基》則是一出近乎鬧劇的喜劇,音樂風格也是普契尼少有的那種幽默輕鬆的氣息。

《外套》的故事發生在巴黎塞納河畔的一艘駁船上,這部歌劇充滿了一種陰暗的色彩。從米凱萊暗示焦爾傑塔:「人都有外套,它可以包藏愛情和喜悅,但也能包藏悲傷。」便能說明歌劇基調的陰沉。這部歌劇使人詫異的是,似乎很難和普契尼一貫的抒情氣息聯繫起來。正如普契尼並不擅長寫喜歌劇那樣,這種題材的歌劇是普契尼歌劇中僅有的一部,但也有人認為這部歌劇其實表達了真實的普契尼。普契尼生於音樂世家,不過在成名前他卻曾經歷過潦倒的生活,或許正是這段經歷促使了他對人生的理解。如果說《波希米亞人》多少還是浪漫主義的產物,《外套》則完全是令人不抱有任何幻想的、殘酷的現實。正如普契尼的朋友馬格拉夫所說的:「在《外套》中,工人第一次出現在舞臺上,更確切地說,他們完全不是被描寫成無名的大眾,而是作為具有自己特徵的個人,每個人對壓迫的反應都不同,或許麻木地屈從於不幸的生存,如在酒精中尋求慰藉。」

2015年洛杉磯歌劇院推出的《賈尼·斯基基》

《修女安傑莉卡》是一個有關修道院修女的故事。這是一部風格唯美,但題材仍然是讓人心碎的歌劇。如果說《外套》所反映的是現實生活中無奈的悲劇的話,這部歌劇則反映了人性無處不在的惡,人們在道德的外衣掩護下,可以隨意摧殘一個無辜人的生命和感情。或許,我們不難理解普契尼對這部歌劇的偏愛,聖潔的情感只能在幻想中出現,在社會普遍「惡」的現狀下,普契尼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寄託於聖母的寬恕。這部歌劇中的音樂非常優美,尤其是安傑莉卡所唱的詠嘆調「沒有了媽媽」,旋律之美,可比《賈尼·斯基基》中的「我親愛的爸爸」。

人們對於《賈尼·斯基基》的了解,基本上還是得益於歌劇中的那首甘美的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這首詠嘆調把普契尼式的旋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誇張地說,這是歌劇史上最美的詠嘆調。關於這首詠嘆調,很多評論家認為這純粹是普契尼為了滿足大眾需求而特意譜寫的。但這就是普契尼,他不是為一個虛幻的理想而寫作,他是為了票房和取悅觀眾。這並沒有什麼不可以,普契尼不會浪費自己的才華去寫那些觀眾不知所云的音樂,正如華格納不會為取悅觀眾而寫他認為無聊的音樂。

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喜劇,故事發生在中世紀的佛羅倫斯。富商博索·多納蒂死後將所有遺產捐獻給了教會,這使得前來弔唁的眾親友大怒。這時有一個青年裡努奇奧提議,讓賈尼·斯基基來假扮垂危的多納蒂,並邀請公證人前來重新訂立遺囑,讓遺產和眾親友均分。賈尼·斯基基不肯,但他的女兒勞蕾塔正和裡努奇奧熱戀,她央求父親,賈尼·斯基基只能答應。

公證人到場,賈尼·斯基基假扮多納蒂躺在了床上,卻將大宗遺產留給了自己。等公證人走後,眾親友大怒,卻被賈尼·斯基基趕出了家門,賈尼·斯基基說,這是為了女兒的幸福才將遺產留給了自己,但自己一定會妥善處理老友的遺產,這時一對戀人幸福地擁抱在了一起。

2015年洛杉磯歌劇院推出的《賈尼·斯基基》

這部喜歌劇是三聯劇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部,一般認為這部歌劇的題材是來自但丁的《神曲·地獄篇》中的第30章,其實和但丁的原詩並不相干,普契尼只是取用了但丁原詩中的人物和偽造遺囑這一事件,劇情則完全是杜撰出來的。但在普契尼創作這部歌劇的時候,遭到出版商裡科爾迪的反對,因為他想像不出普契尼能創作喜歌劇。同樣的是,熟悉普契尼的觀眾也不敢相信普契尼的喜劇才能。所以,當歌劇在義大利各地上演的時候,激起觀眾強烈的反響是難免的,人們除了工作生活之外,最熟悉和喜愛的便是普契尼了。《賈尼·斯基基》出人意料的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羅西尼、多尼採蒂等人滑稽、戲謔式的喜劇風格,它有著普契尼式的抒情性,這種濃烈熱情的抒情性,即使是威爾第也是望塵莫及的。

喜歌劇到普契尼時代,基本可以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20世紀基本沒有出現有重大影響的喜歌劇作品,不但是喜歌劇,即使是歌劇,這個曾經在歐洲產生巨大影響的劇種,也逐漸式微。現代派歌劇趕走了大量聽眾,普契尼可以說是義大利歌劇的終結者,即使和普契尼同時代、但比之活得更久的奇萊亞,和普契尼相比,其影響力也是微乎其微。

——本文選自《歌劇》雜誌

相關焦點

  • 《賈尼·斯基基》最強演員陣容大揭秘!來自佛羅倫斯的夢幻喜歌劇
    歌劇《賈尼·斯基基》取自義大利詩人但丁的長詩——《神曲·地獄篇》此為普契尼所作三合一歌劇的最後一出這部舉世聞名的喜歌劇,除了所有精彩看點之外,它還幾乎是一部旅遊歌劇:但丁、梅迪契、大教堂、老橋、阿爾諾河、提箱、最後的晚餐,甚至還有城外的奧特萊斯。伴隨普契尼的音樂,幾乎將佛羅倫斯的文化、名勝、歷史一覽無餘,甚至還能聽到地道的佛羅倫斯方言。
  • 《賈尼·斯基基》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賈尼·斯基基》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哭天喊地?!
  • 豐馬IN.新古典歌劇節《賈尼·斯基基》最強演員陣容大揭秘!洪之光來啦!
    歌劇《賈尼·斯基基》取自義大利詩人但丁的長詩——《神曲·地獄篇》此為普契尼所作三合一歌劇的最後一出這部舉世聞名的喜歌劇,除了所有精彩看點之外,它還幾乎是一部旅遊歌劇:但丁、梅迪契、大教堂、老橋、阿爾諾河、提箱、最後的晚餐,甚至還有城外的奧特萊斯。
  • 〔經典音樂〕我親愛的爸爸-普契尼
    >我親愛的爸爸詞曲:普契尼〔義大利〕出處:獨幕歌劇《賈尼·斯基基》  義大利語:O mio babbino caro,mi piace è bello, bello;vo'andare in Porta Rossaa comperar
  • 普契尼《我親愛的爸爸》大提琴曲 豪瑟 2086
    賈科莫·普契尼是19世紀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出生在義大利託斯卡納盧卡的一個音樂世家。普契尼的父親在他5歲時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圖納託(Fortunato Magi)那裡來學習音樂,但是福圖納託卻認為普契尼是個沒有修養且粗俗的學生。後來普契尼成為盧卡教堂的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但是直到觀賞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之後,普契尼才決定當一位歌劇作曲家,而為了欣賞這次歌劇演出,他與朋友徒步18.5英裡(30公裡)前往比薩。
  • 普契尼,一位「女主角不死不罷休」的歌劇作曲家
    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就有如今耳熟能詳的《賈尼·斯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圖蘭朵》中的《今夜無人入眠》。賈科莫·普契尼出生在義大利託斯卡納盧卡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個唱詩班指揮和管風琴手,祖父和曾祖父都是音樂家。
  • 普契尼《不要忘記我》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0612
    普契尼《不要忘記我》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 歌劇皇后—苔巴爾迪《我親愛的爸爸》
    《我親愛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獨幕歌劇《賈尼·斯基基》中的一首詠嘆調,內容是女子懇求父親答應自己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旋律極為優美,深情而動人。
  • BBC紀錄片丨《義大利歌劇》(全三集)
    儘管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但他的喜歌劇還是用義大利語譜寫,義大利人的藝術感滲透到這門藝術的每個層面。四百年來的義大利歌劇,究竟是怎樣從1.0版升級到2.0版再升級到3.0版的呢?還是請出一位義大利音樂家帶你遊覽這段輝煌的藝術史吧!
  • BBC紀錄片《義大利歌劇》(1-3集全),收藏學習!
    這部歌劇的誕生,標誌著西方音樂史中巴洛克時期的開端。無論是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還是羅西尼的《塞維亞的理髮師》,主角都是同一個名為「費加羅」的理髮師。儘管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但他的喜歌劇還是用義大利語譜寫,義大利人的藝術感滲透到這門藝術的每個層面。四百年來的義大利歌劇,究竟是怎樣從1.0版升級到2.0版再升級到3.0版的呢?
  • 芮妮.弗萊明《我親愛的爸爸》2020年8月1日大都會歌劇院線上音樂會
    《我親愛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獨幕歌劇《賈尼·斯基基》中的一首詠嘆調,內容是女子懇求父親答應自己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旋律極為優美,深情而動人。
  • 歌劇的靈魂,情感的宣洩,欣賞十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歌劇詠嘆調嘆的正是生命的無奈和悽美的愛,唱出了不知多少的悲歡離合,它把歌劇的思想高度集中起來,呈現出整部歌劇的靈魂,並深深地感染著人們……今天,「影音新生活」與大家欣賞十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歌劇《圖蘭朵(Turandot)》中最著名的一段詠嘆調,劇情背景是韃靼王子卡拉夫在要求公主圖蘭朵猜其身份。
  • 「走進歌劇」系列音樂會之十四--《冬之旅》經典歌劇選段音樂會完美收官
    」系列音樂會之十四——《冬之旅》外國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在中華劇院上演。來自中、韓、俄、美四國的藝術家,用一首首經典歌劇的序曲、選曲、詠嘆調、重唱,帶領觀眾在星光璀璨的歌劇世界中遨遊。 音樂會由特邀中央歌劇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王立民和天津歌舞劇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李洋共同主持。引經據典,妙語連珠。
  • Andrea D'amelio先生為您範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漫步街上》選自歌劇《波西米亞入》普契尼
    義大利歌劇是西方歌劇藝術的一種形式,以義大利語言和美聲唱法演唱,並有一定格式規範的歌劇藝術。
  • 一生必聽的10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歌劇都離不開格魯克、莫扎特、多尼採蒂、貝裡尼、華格納、比才、威爾第、普契尼、羅西尼、德彪西等等偉大作曲家們精心的創作,而歌劇中的那些優美動聽的詠嘆調,更是讓人過耳難忘,傳唱至今……今天,中國少兒音樂培訓將與大家共賞十首一生必聽的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 他的離世讓歌劇界陷入一片悲傷,一生主演過150多部歌劇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角色多位喜劇類,包括:歌劇《法爾斯塔夫》中的福特(他的標誌性角色)、賈尼•斯基基、《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費加羅、《唐•喬萬尼》中的萊波雷洛、《女人心》中的古列爾摩和阿方索、《塞維亞的理髮師》中的費加羅、《愛之甘醇》中的貝爾科爾和杜爾卡馬拉、《唐•帕斯誇萊》中的馬拉特斯塔醫生和唐•帕斯誇萊等等。
  • 普契尼 | 義大利歌劇最後的藝術生涯
    當然,任何一位過著這樣奢侈逸樂生活的人——普契尼喜歡高速汽車和摩託艇——其作品又深受民眾歡迎,都不可能如其支持者宣稱的那樣,成為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威爾第繼承者嗎?1909年,也是普契尼作曲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從那時到1924年去世,普契尼的創作與他年輕時所獲得的成功已無法相提並論了。當國王喬治五世被問起最喜歡哪部歌劇時,他的回答是「《藝術家的生涯》,因為這是我知道的最短的一部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