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每座城市都有一張美食名片。
來到一座城市,總會有一種美食的味道,慢慢流入你的鼻腔。這種味道好像附有一種魔力,滋潤了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讓人流連忘返。同時,這種味道背後又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當地人的生活習慣緊密聯繫著。
那麼,對於濟南這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來說,她的美食名片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第一次來到濟南都會感覺,濟南是一個神奇且神秘的地方,甜沫怎麼不是甜的???把子肉是什麼肉???
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地道的濟南美食
1、把子肉
如果說濟南的早飯是甜沫油旋煎餅果子的天下,那麼濟南的午飯和晚飯必然有把子肉的一席之地。
濟南的把子肉是把五花肉用蒲草捆成一把進行製作的,不少人也說這是「把子肉」名字的緣由。
無論是在家,還是星級酒店,還是路邊攤,濟南人最愛吃的永遠是那一塊塊「香氣四溢、肥而不膩、美味入喉」的把子肉。
就連「情歌王子」張信哲到了咱大濟南後吃的第一頓飯,就有把子肉!你說,濟南的把子肉是不是很知名呢?
外表讓不少人以為這就是沒切成方塊的「紅燒肉」,但是吃過的人才知道它和紅燒肉是完全不一樣。
以鹹為主的把子肉一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濃香的醬汁裡帶有一點醬油的甜味,滿滿的包圍著每一塊把子肉。
把子肉上的那塊肥皮才能吃出地道的手藝,真正的把子肉完美的將肥肉做到肥而不膩,恰到好處的增加了口感。
大米乾飯把子肉才是對把子肉最美好的詮釋。
2、甜沫
甜沫是著名的濟南美食,在當地甜沫到處都可以看到,很多知名的甜沫店,門外面都會排著很長的隊,甜沫其實並不是甜的,而是鹹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沫使用小米麵做成,甜沫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美食,食材豐富。
第一次聽到甜沫卻未曾品嘗過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碗清甜的早餐,看這熱氣騰騰的碗裡還有菠菜、花生米不少配菜,想必一定都是甜軟入味。
但是——誰能想到第一口就是反轉,一股霸道的鹹香直接侵佔了口腔,可以,這很甜沫!
甜沫不甜,甚至還是純鹹口的味道。為什麼這麼鹹的食物卻被濟南人稱呼為「甜沫」?
對於甜沫的命名有多種來源,魚餅從小聽到大的就是在《濟南美食》書裡對甜沫的描述——甜沫最初的叫法就是「添末兒」
濟南方言裡習慣把「什麼」說成「麼」、「末」,濟南話十級選手上線:添末兒=添點東西
久而久之,「添末兒」就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甜沫,比起單純意義上的歷史故事,魚餅更喜歡這個結合了濟南方言版本的說法。
做一碗甜沫就要先把「末兒」都添進去,按照食材的易熟程度,把花生豆腐皮兒粉絲青菜等都加進去,各種胡椒粉、五香粉、食鹽調料也要趕緊加進去調味。
待配料基本都熬熟之後,再加入已經磨成末狀的小米麵、玉米面,用勺子不斷的攪動。
等到熬好糊糊,趕緊起鍋,熱油,混合蔥姜蒜,等油開一股腦加到甜沫裡,最後攪勻完成了一碗五香口味的菜粥。
清晨的早餐攤上,老闆給你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甜沫,裡邊加滿了豐富又美味的配菜,還熱情地問你「還添點麼兒?」如此甜沫,是濟南人離不開的早餐熨帖好味道。
3、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大家知道嗎?這是金娜特色小吃之一,是用豬大腸製作而成,雖然是很知名的魯菜,但是並不是誰都可以接受的。
在豬大腸裡面加入香料,開水煮開之後切段,然後撈起加入醬油、糖和調味料等等,將豬大腸如果炸,滋味獨特。
作為魯菜的「扛把子」,九轉大腸來歷不凡。只看名字,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把豬大腸轉了九次做成的菜餚。
但是有說法稱這個「九轉」是為了稱讚當時大廚手藝高超像「九鍊金丹」一般精工細作,所以廣泛的被人們叫做九轉大腸。
並不是把大腸轉了九次!但是九轉大腸的製作極其精細,煎炸燉熬都上陣,更是集合了湯汁的甜糯和酸甜,還帶有濃濃的醬香。
有不少人不吃大腸,但見到這極具藝術氣息的九轉大腸也抵擋不住,大腸烹飪的色澤晶瑩,一層一層的相疊在一起,但其中也有間隙。
九轉大腸是山東濟南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
一些文人雅士吃了之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讚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當然了,濟南的特色美食還有很多,比如草包包子、黃家烤肉、孟家扒蹄……可是,到底哪一種是濟南的美食名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