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方式的演變史,你知曉嗎?

2020-12-27 雲集尚品

茶始於神農,興於唐宋。距今大概有五千年的歷史了。除了藥飲、湯飲、食飲、品飲之外,茶還當過祭天祀神的貢物。

南北朝時期,佛教興起,僧侶提倡坐禪飲茶,以除睡意,利於清心修行,從而使飲茶之風日益普及,當時,不僅上層統治者把飲茶作為一種高尚的生活享受,而且一些文人墨客以茶益思,用茶助文,品茶消遣。隋唐時期,飲茶之風開始普及全國。茶葉已不再是士大夫和貴族階層的專有品;也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飲料。即使在一些邊疆地區,諸如新疆、西藏等地,兄弟民族在領略了飲茶對食用奶、肉後有助消化的特殊作用以及茶的風味之後,也視茶為珍品。

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唐代還出現了茶道、茶宴、茶會等諸多的飲茶形式。始於南北朝、興於唐代的茶宴,宋代被推向盛期。茶宴主要在上層社會和禪林僧侶間進行,被看作是帝王對近臣的一種恩施。所以場面濃重,氣氛肅穆,禮儀嚴格。茶要貢品,水要玉液,具要玩珍,茶宴進行時,先由近侍施禮布茶,群臣面對皇上三呼萬歲,坐定後再聞茶香、品茶味、贊茶感恩,互相慶賀。這一情景在蔡京的《太清樓特宴計》、《保和殿曲宴計》、《延福宮曲宴計》都有記述。而文人茶宴多是在知己好友間進行,大都選在風景秀麗、環境宜人、裝飾優雅的場所進行。一般從相互致意開始,然後品茗嘗點,論書吟詩。

至於禪林茶宴,通常是在寺院內進行,參加的多為高僧及當地知名的文人學士。茶宴開始時,眾人團團圍坐,主持按程序衝沏香茗,依次遞給大家品嘗。對衝茶、、接遞、加水、品飲等都按教義進行。在稱讚茶美之後,也少不了談論道德修身。

元代,飲茶的形式和方法基本上延續了宋人的習俗,除了請飲雅賞外,待客用茶提倡清茗伴茶點、茶食。

明代,隨著茶葉加工方式的改革,成品已由唐代的茶餅、宋代的團茶改為炒青條散茶,人們不再需要將茶研成細末,而是將散茶放入壺或盞內,直接用沸水衝泡。

當今,普洱茶仍是保留了餅團的形態,還有小團狀,名曰「龍珠」,紅茶有塔狀的,張先生洺禎名其為「金葉寶塔紅」。

清代,飲茶盛況空前,不僅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茶,而且辦事、送禮、議事、慶典也同樣離不開茶。此時,我國的飲茶之風不但傳遍歐洲,而且還傳送到了美洲新大陸。

近代,茶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每個階層。已成為老少皆宜、男女皆愛的舉國之飲。至於飲茶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簡便快捷的,有民族的,有遵從傳統的,有表演形式的,有待客的,有注重精神內涵的等等。

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詩酒茶,那麼為什麼大家愛喝茶呢,一是因為茶葉裡的內含物質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二是因為它的歷史底蘊,三是因為幾千年來的習慣。

總之,茶與我們有著不解之緣。

相關焦點

  • 宋代飲茶制茶的方式,中國再沒人傳承,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回顧飲茶發展史,宋代的品飲方式最優雅,也最講究,這同宋代以程朱理學為主導的審美取向有著密切的關係。宋徽宗《大觀茶論》我們現代人的飲茶方式與宋代時期有很大的區別。朱元璋提出的"廢團改散」制(廢棄團餅茶改為散茶),徹底顛覆了我們與古人之間的飲茶習慣。飲茶方式的改變,伴隨而來的是飲茶器具的變革,以及品鑑方式的變化。
  • 得閒,我請你飲茶.
    香港雖不產茶,卻是中國飲茶之風最盛行、也最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南方人見面打招呼喜歡問:「吃了嗎?」而香港人遇到親朋好友打招呼時,常說:「得閒,我請你飲茶。」香港人不中意那些慢悠悠的小日子,但仍能保留著吃早茶、吃宴茶、吃晚茶的習慣,到了假期,或是親朋好友相聚,喜歡上茶樓、進酒店,圍上一桌,舒暢地享受茶水點心,只是他們增進感情、放鬆自己的一種方式。
  • 春茶飄香,你真的會健康飲茶嗎?
    「飲茶一分鐘,解渴;飲茶一小時,休閒;飲茶一個月,健康;飲茶一輩子,長壽。」這是茶界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的一句名言。的確,喝茶養生是中國人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抗癌、保護心血管、防輻射、抗過敏、防老年痴呆……近年來,關於茶葉健康功效的研究越來越多,似乎人們許多健康問題都可以靠一杯茶來化解。
  • 得閒飲茶
    你這麼馬虎只能一直在上環做audit。K教育我。你沒有暗戀過,不會明白的。我被K慫恿得不耐煩了。我暗戀過很久的好嗎!K立刻反駁我。K第一次暗戀在初三的時候。暗戀了四年直到高中畢業要來香港才表白。很美好啊。我說。我也準備,過幾年我離開香港的時候,跟梁醫生告白。屁,K說,這個太蠢了好嗎!我來香港之後就變聰明了。
  • 飲茶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飲茶的忌諱你知道多少?飲茶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可謂是一項傳統的飲食文化了。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對於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忌諱,你有沒有犯這些忌諱呢?1、忌飲燙茶:一般認為茶以熱飲或溫飲為好,飲的茶湯以25℃~50℃度為佳。太燙會對人的咽喉、食道、胃產生強烈剌激。
  • 中國人飲茶文化歷史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相當久,約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為什麼飲茶能夠成為取代飲酒的生活方式?
    隨後,他們不僅倡導在家飲茶的風氣,而且他們開咖啡館和禁酒酒店,主持和參加後來被稱為「mass meals」的聚會模式。「mass meals」後來逐漸被作為一種禁酒茶會所熟知。此外,歐文派社會主義者、憲章派、自由主義者、福音派和傳教士還會在社交晚會、義賣會和茶會上提供茶和咖啡。這些各種形式的大眾茶會既豐富了英國人被禁酒後的娛樂方式,又緩和了英國日益嚴重的酗酒問題。
  • 關於飲茶待客的細節,您注意了嗎
    飲茶在我國,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客來賓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風塵、敘友情、示情愛、重儉樸、棄虛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高尚禮節和純潔美德。       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自成一體。
  • 飲茶,開心就好
    就好像飲茶似的,有的人飲茶,不管茶是苦是甜,皆欣然品味。而有的則是愁眉苦臉,努力下咽,若是後者的態度,不如不飲茶。還是跟飲茶相似,開始喝茶的時候,會覺得茶苦。可喝的多了,就不以為苦,反而會覺得香甜無比。
  • 圖說毒品演變史,人生不「毒」行
    我們都知道毒品是碰不得的東西但小夥伴們知道毒品是從什麼演變而來又是從何而來的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毒品的演變史吧~↓↓↓「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已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行動起來積極宣傳毒品危害,識破毒品偽裝自覺與吸毒、販毒等不法行為做鬥爭真正築牢全民抵禦毒品的堅固防線來源:成都青白江、韶關市禁毒協會
  • 迪迦奧特曼演變史
    但是說到迪迦奧特曼的形態,以及迪迦奧特曼的演變史,就有很多人不知道整個過程,那麼今天,徐說就跟大家科普下迪迦奧特曼的形態演變史。共經歷了5段演變歷程,從黑暗迪迦-龍捲型-爆裂形態-光明迪迦(複合型、強力型、空中型)-閃耀迪迦共7個形態。黑暗迪迦。
  • 飲茶,不必究境
    是否飲茶必有其境,才能得識茶好茶之名?答否也。盞茶的時間,是閒時的清趣,忙時的小憩。它於人解渴,清心,醒神,覓閒。是靜,是境,也是鏡。皆由飲茶者心生。謀靜心寧神者,齋中清友多如茶,如書如畫,如清供雅玩。求一盞茶的時間,於時光中慢品,於浮華中守平常心。飲茶,得靜,得24小時之外,忙碌奔走中心靜的時間。
  • 2020年終飲茶總結:這一年,你在茶裡看見了什麼
    在這樣的日子裡,手捧一杯熱茶,體會日常的小溫暖,這一年來的飲茶年終總結,便沁潤入茶湯中,在茶湯的倒影裡,你看見了什麼?茶湯拭去浮華後存留的真實與質樸,人間草木源於自然,不管何種茶文化,亦是要「返璞歸真」的。
  • 微博頭像演變史暴露性格,TFboys記錄成長新更新畫風清奇
    但是這些愛豆們的頭像演變史你們了解麼?從頭像就能暴露一個愛豆的性格和喜好哦!TFboys的頭像演變史簡直就是他們的成長變遷史呀!王俊凱的頭像基本上選取的都是自己的寫真,從小到大帥氣不減。圈姐還發現咱們的小凱有些強迫症哦,頭像的大小會進行一定的調整!王源的頭像也是同樣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可愛帥氣!
  • 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利用China-PAR項目數據開展,在排除基線患心臟病、卒中或腫瘤,或無飲茶信息的人群後,共納入100902名18歲以上研究對象。根據飲茶習慣,他們將研究對象分為經常飲茶者(每周至少3次)和無飲茶習慣者(從不飲茶或每周少於3次)。China-PAR人群中約有50%男性、20%女性經常飲茶,約半數飲茶者習慣飲用綠茶,約8%習慣飲用紅茶,其餘選擇花茶等種類。
  • 閒飲茶
    《閒飲茶》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生性好舊,唯喝茶貪新,當然說的是綠茶。普洱、黑茶之類,越陳越好。都說酒也是陳的香,奈何肚無別腸,飲不得那物。偶有所感,遇則記之,得文若干篇,非醉非醒,或實或虛,連同以前寫過的有關茶的隨筆,新篇舊作,醉醒虛實,團圓在此一冊叫《閒飲茶》的小書裡。  書中文字,皆由茶生長發芽。清水淡茶,一杯水,一團香,一片葉,以記實、回憶、想像、幻覺交織而成,與茶有關也與茶無關。  袁於令給《西遊記》題詞,開端即說:「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幻極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
  • 空腹不宜飲茶還是喝早茶好處多?
    但是,「空腹不宜飲茶」似乎也已是一種共識。古人有云:「不飲空心茶」。「空心」即是「空腹」,古人認為,茶性寒涼,「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李時珍《本草綱目》),而脾胃和腎也偏向於陰寒,早上起來喝茶,腸胃空空,茶氣就會直入脾臟和腎臟,即等於是寒上加寒,對人體健康不利。
  • 包子、餃子、燒麥擬人化的飲茶功夫學園,你還有沒有印象?
    包子、餃子、燒麥擬人化的飲茶之功夫學園,你還有沒有印象?提到《飲茶功之夫學園》這個動畫,你有沒有印象?就是那一群包子、餃子、燒麥、油條等吃食和動物們主演的動畫。我覺得這個動畫算是比較經典的動畫了,首播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
  • 四季飲茶小指南,看看你適合喝哪種?但這幾類人不宜喝!
    春天和秋天適合喝的茶一樣嗎?不同的茶有什麼不同的功效?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四季飲茶小指南 不同季節,喝不同的茶
  • 衛生巾的演變史:古代的女人可太苦了!
    這一發現我們可以推測出從古至今衛生巾的演變史。在原始社會,女子來了月經沒有任何能處理的辦法,只能用曬乾的草枝或者樹葉擦開血跡;到奴隸社會,她們學會提前在褲子裡墊上一些乾燥物(乾草)來吸收血跡;直到進入封建社會,中國發明了織布。在發明造紙術之前,女人們都是自己縫製長長的布條,將草木灰裝進裡面吸血用,兩頭用細繩系在腰上,這就是最初的「月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