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男人的生理構造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從原始社會開始女人和男人的生活狀況就大不相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含蓄,在明面上羞於討論關於生理的問題。甚至在現代社會,初、高中生的生物課上,老師還讓學生們自己自習描述男女生理構造那一章。
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所以關於此類方面的信息沒有過多的文字記述。古代的女人來了姨媽該怎麼辦呢?一直到1975年,福建發現的一處貴族墓出現了重要物證。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此墓的主人是趙匡胤第11世孫的媳婦黃晟,在她去世當天正處於月經期,所以她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月經帶」。
這一發現我們可以推測出從古至今衛生巾的演變史。在原始社會,女子來了月經沒有任何能處理的辦法,只能用曬乾的草枝或者樹葉擦開血跡;到奴隸社會,她們學會提前在褲子裡墊上一些乾燥物(乾草)來吸收血跡;直到進入封建社會,中國發明了織布。
在發明造紙術之前,女人們都是自己縫製長長的布條,將草木灰裝進裡面吸血用,兩頭用細繩系在腰上,這就是最初的「月經帶」。更換下來的月經條倒掉草木灰,清洗過後可以重複使用。等到紙張被發明出來之後,草紙、棉花等就代替了草木灰。
有錢的人家甚至用白紙來製作月經帶,而窮人家的女人用不起月經帶,只能用原始的擦拭辦法來保持乾淨,甚至有很多女人,一輩子都沒用過一次月經帶。在古人的觀念裡,來姨媽是一件很難以啟齒的事情,所以市面上並沒有出售月經帶的,幾乎都是家裡的長輩傳授或者自己動手做。
小編整理完衛生巾的發展史不經感慨,古代的女人可太苦了!衛生巾的發明真的造福了全世界的女人,相比古代的月經帶,更加的衛生和使用便捷。科技的進步帶來的不僅是社會和歷史的變遷,更是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