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兒到了一定年齡,每個月大姨媽這位親戚都會來拜訪。現代女人可以用衛生巾防側漏,可是古時候的女孩來了月經會怎麼辦呢?說實話,這真的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況且古時候的人又相對保守,這種問題,大多難以啟齒,那麼當時的女性在生理期是如何應付令人驚喜參半的「大姨媽」的呢?
月事布
古代女性身邊有兩條「布」至關重要,一條是「裹腳布」,另一條便是「月事布」。古人在發明布匹和絲綢之後,用一根長布條摺疊起來,叫做「月事布」。
「月事布」和衛生巾類似,都是放在下衣和身體之間、專門用來吸收經血的,只不過它是布塊,而且不會是新布,一般是用舊衣物改制而成的。不過一塊布是吸收不了多少的,很快就會漏出,所以要準備多層「月布」,方便替換,但是換的太頻繁就非常不方便,所幸古代的社會環境女性都不怎麼出門,老實待在家,方便不方便的也就不會怎樣。
因此這種辦法廣泛適用於平民百姓,但它不僅不衛生,還有點妨礙走路。但沒辦法,它最經濟最實惠。這就難怪古時候的女性這麼容易得病,年紀輕輕的就病入膏肓了。在這樣的衛生條件下,提高了患婦科病的機率。
同一時期,一些富貴人家的女眷就比較講究了。雖然方法相同,但是她們用絲綢縫製類似內褲的東西。每次用完可能就不要或是使用的次數少,相對普通百姓來說,更衛生,更方便。
月經帶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偶然發現了吸附性更好的東西——草木灰!
而後,古代的女性朋友們將布條縫製成條狀口袋並裝入草木灰,口袋的兩端用粗線連接起來,拴在腰間,做成類似衛生帶的形狀。此舉大大增強了吸附效果,而且還能栓在腰間,不容易位移,使用效果要比「月事布」便利很多。但它仍有弊端,那就是用過之後需將草木灰倒掉,清洗乾淨後重新裝入吸附物。
並且,在我國中醫上講中草木灰實際上是一種中藥,它可以散寒消腫,消症破積,還可以治大骨節病,蝕癰疽惡肉。
《綱目》:「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也。專指作蒿藜之灰,亦未必然。原本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澤,殊為不通。此灰既不當言川澤,又豈獨方谷乃有耶。今人以灰淋汁,取鹼浣衣,發麵令晰,治瘡蝕惡肉。」
此舉,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衛生問題。
但是當時一般只有窮苦人家才用草木灰做這種衛生巾,有些富貴人家的小姐因為嫌草木灰太髒,她們會用棉花取代草木灰放進布袋裡,特別是在宋朝以後棉花大面積種植推廣,以棉花代替草木灰的趨勢已成,月經帶也越來越像如今的衛生巾靠近。
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國仍廣泛存在,即便九十年代衛生巾普及後,也指不定一些邊遠地區還有人使用。
衛生巾的發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服役的美國女護士用藥用棉花和繃帶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衛生巾,這個發明給女性的衛生狀況帶來了本質的提升,女性生理衛生發生革命性改變,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十大發明」之一。
現在的衛生巾花樣層出不窮,越來越乾淨,越來越衛生,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實用,花樣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完善,不僅有其最基本的功能,還有一定的情趣。可以說衛生巾的發展見證了女性地位革命性提升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