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獻給被楊穎的《美版Vogue》封面噁心到的所有女士們。
━━━━━
花帽應該怎麼拍?
近年來頻被時尚大刊們拿出來致敬的"花帽"造型,常見於追求無限浪漫與精緻的五/六十年代,2018年《美版Vogue》九月刊Beyoncé的版本得到了其中精髓:繁花似錦覓安寧。畫面上花朵雖多,圖片卻不"吵"。
Vogue給了封面女郎Beyoncé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度,她也絲毫沒有浪費:請來23歲的Tyler Mitchell掌鏡,後者由此成為Vogue一百二十六年歷史上首位作品上封面的黑人攝影師。
▲ 圖右為1949年Vogue封面
Beyoncé的造型顯然在致敬1950年代
▲ Vogue曾經是極度優雅和精緻的象徵
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花帽"造型的全盛時期,所用的花朵越來越大色彩也越來越濃烈,極盡豔麗繁盛之能事。
▲ 鮮花帽在60年代蔚然生風
▲ 超模Jean Shrimpton(左)和Sunny Harnett
━━━━━
群像應該怎麼拍?
Vogue群像裡最著名的是下面這張1990年《英版Vogue》一月刊封面,這張照片宣告了supermodel時代的到來,攝影師Peter Lindbergh現在已經是祖師爺級的人物,其詩意浪漫又深具人文情懷的攝影視角全球熟知。
▲ Lindbergh慣常的黑白人像
1992年,《美版Vogue》四月刊的封面把當年如日中天的十位supermodel"一網打盡",以慶祝Vogue創刊一百周年,這一期也是Vogue史上銷售量最高的一期。時任主編正是上任剛四年的溫圖鵝女士(Anna Wintour)。
▲ Vogue史上銷量最高的一期
2011年《義大利版》七月刊,三位大碼(plus-size)模特前所未有地登臨封面,Tara Lynn,Candice Huffine和Robyn Lawley嫵媚的姿態裡帶著一絲對膜拜「瘦骨仙」的時尚圈的嘲諷。
▲ 三位大碼模特
有人問Peter Lindbergh為什麼把女性人像都拍得很strong,他答因為她們本來就很Strong。2016年《義大利版Vogue》十月刊這一期被認為Lindbergh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事業摯友Franca Sozzani致敬和道別,兩個月後這位傳奇女主編便駕鶴西去了。
▲ "現代繆斯"們
━━━━━
神秘和風情應該怎麼拍?
《阿拉伯版Vogue》(Vogue Arabia) 是Vogue在國際上的第22個國家/地區版本,2017年的陽春三月才發行第一期,創刊號的封面女郎是一半巴勒斯坦一半荷蘭血統的95後超模Gigi Hadid,以濃烈的眼妝和華麗精緻的頭紗為中東的時尚和風情定調。
▲ Gigi戴了Hijab, 穆斯林婦女專用面紗/頭巾
《阿拉伯版Vogue》封面是Gigi Hadid的第十八本Vogue封面,但鑑於這是創刊號以及她血管中奔湧的巴勒斯坦血液,這個封面對Gigi本人來說仍然意義重大。但雜誌出街後,不少人出來挑刺說她"沒能充分呈現這個地區的女性的精神傳承"。
反正網紅超模賺的一半錢都是挨罵的錢,所以挨罵歸挨罵,照片一樣拍恩愛一樣秀。不到半年Gigi就攜男友Zayn Malik 登上了《美版Vogue》2017年八月刊,一舉讓自己的男人成為全球首位登上Vogue封面的穆斯林男性。
▲ Gigi和Zayn
挑中Gigi Hadid 上《阿拉伯版Vogue》封面的是時任主編Princess Deena Aljuhani Abdulaziz,「王妃/Princess」頭銜源於她的沙特王子老公。
Princess Deena出生在加州,父親是前沙特電信部部長,之後在美國多所大學擔任教授,母親是時髦闊太。成年後Princess Deena在沙特開設了會員制的買手店,迅速籠絡了阿拉伯貴婦的心,而她本人也成了全球各地設計師們了解中東女性時尚偏好的關鍵性人物。2014年她還被《Harper's Bazaar》評為年度最具風格的100位人物的第23名。
▲《阿拉伯版Vogue》首任主編
Deena Aljuhani Abdulaziz
按說這樣一位學貫中("中東"的"中")西的美麗女人是《阿拉伯版Vogue》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然而主編位子她只坐了兩個月就被迫下臺,繼任者是一個男人,可見在阿拉伯世界裡做女性相關的意識形態工作可沒那麼容易。
另一件事也說明了這一點。2017年9月沙特王儲(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頒布法令,首次允許該國女性自己開車出行,九個月後的2018年6月5日,沙特十位女司機領駕照的新聞刷爆外媒頭條,世界上從此再也沒有禁止婦女駕車的國家。
▲沙特海法公主
▲ 2018年《阿拉伯版Vogue》的女司機
vs 1935年 《美國版Vogue》的女司機
這個消息讓世界歡欣鼓舞,時尚界也不例外。創刊剛兩年的《阿拉伯版Vogue》馬上安排已故沙特國王的女兒海法公主(Princess Hayfa bint Abdullah al-Saud)登上封面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她帶著皮手套、踩著恨天高,優雅地坐在紅色敞篷跑車的駕駛員座位。
然而此番美意沒多少人領情,《阿拉伯版Vogue》馬上被批"沒能真正為那些爭取駕駛權的女性發出聲音": 把一位從未在駕駛禁令上掙扎過的公主放在封面上,而正是她的家族先輩發布了駕駛禁令,把這麼多的女性因為開車而關進了監獄,呵呵呵。
▲ 沙特海法公主(左)和美國知名歌手Ciara
《阿拉伯版Vogue》英阿雙語,目前在Saudi Arabia(沙特), Bahrain(巴林), Qatar(卡達), Kuwait(科威特), Oman(阿曼), United Arab Emirates(阿聯), Jordan(約旦)和Lebanon(黎巴嫩)都能買到,而其鮮明而與眾不同的時尚風情也早就"出圈",成功吸引到中東之外的眾多目光。
▲95後超模Imaan和55後超模Iman
其實Vogue的所有者康泰納仕集團(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的"中東大夢"已經做了十年,但那時候阿拉伯社會對時尚乃至西方語境中的女性話題特別牴觸,現在雖然算是「美夢成真」,卻怎麼總有點兒如履薄冰的感覺?
▲ 日日登上2017年十月刊
━━━━━
怎麼做女主編?
1892年創刊時,Vogue將目光明確聚焦在紐約的新興上流階層,報導他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動和衣食住行:每個人都想看起來像這些新貴一樣、都想進入他們的社交圈。
七年後創始人Arthur Baldwin Turnure離世,Condé Nast(康泰納士集團的創辦者)買下了這個紐約小眾報紙,並一步步把它打造成今天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全球性時尚刊物,整個過程中一男四女主編功不可沒。
▲ 1930年代的Vogue
1963年Diana Vreeland 以60歲高齡接任《美版Vogue》主編並創造了這本雜誌的黃金時代,除了大幅提升這本時尚雜誌的藝術性和現代性,還響應時代的變遷,大膽回應性話題。
"在位"《美國版Vogue》不到十年,Vreeland挖掘的名模和捧紅的品牌及設計師無數,隨便摞摞就有一大碟子:Suzy Parker、Twiggy、Jean Shrimpton、Veruschka、Marisa Berenson、Penelope Tree、Diane von Furstenberg、Manolo Blahnik...
▲ 1965年的《美版Vogue》封面
▲ Jean Shrimpton(左)和Marisa Berenson
1982年,33歲的Anne Wintour跑去《美國版Vogue》面試,當時的女主編問她:「你來《Vogue》最想做什麼工作?」 Wintour答:「你的工作。」 她用六年時間做到了這一點,而被她替換掉的這位女主編叫Grace Mirabella,掌管《美國版Vogue》十七年,讓Vogue從上流社會白富美"下凡"進入"尋常"女人的"尋常"生活。
下面兩位Grace Mirabella執掌《美版Vogue》期間的封面女郎,一位是首位黑人cover girl Beverly Johnson, 另一位是最多Vogue封面記錄保持者Lauren Hutton。
▲ 《美版Vogue》封面的首位黑人女郎(右)
Beverly Johnson,1974年八月刊
八十年代末,後起之秀elle來勢洶洶,以「三歲幼齡」硬撼有近百年基業的Vogue並且一路攻城略地,時年38歲的溫圖鵝(Anna Wintour)臨危受命坐上editor-in-chief這把交椅,以摧枯拉朽的力量進行年輕化改革,"讓普通女人也覺得夠得著「,儘可能地擴大讀者範圍。
▲ 90年代超模領軍人物Claudia Schiffer
和Cindy Crawford(右)
▲ Kate Moss(左)個人首個
Vogue封面,1993年3月刊
溫圖鵝(Anna Wintour)和《義大利版Vogue》的Franca Sozzani是說到Vogue史必被提及的兩位人物,她們不光是摯友閨蜜、兒女親家(Anna的女兒Bee Shaffer和Franca的兒子Francesco Carrozzini去年夏天已完婚),連作為主編入職的時間都是同一年(1988)。
▲ 溫圖鵝和Franca都在1988年上任
Wintour上任後的第一張Vogue封面上,以色列籍模特Michaela Bercu青春洋溢、表情親民,上身是珠寶裝飾的Christian Lacroix名貴外套,下身則是接地氣的牛仔褲。Wintour摒棄了前輩主編們慣用的"大頭像"比例,讓模特露出完整的上半身,畫面的重點從一個(也就"臉")變成了三個:臉、身體、服裝。
▲ 溫圖鵝的首個Vogue封面
━━━━━
怎麼用圖片敘事?
2016年因病離世的Franca Sozzani掌管《義大利版Vogue》28年,把義大利版Vogue打造成Vogue家族裡公認藝(逼)術(格)造詣最高的版本,層出不窮的新畫風在其他版Vogue上很難看到。
▲ 2012年《義大利版Vogue》
▲2015年《義大利版Vogue》
對Franca Sozzani來說,圖片比文字重要得多,她喜歡利用圖片呈現和表達問題,因此對圖片要求極高:"讓《義大利版Vogue與眾不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說自己的故事。我認為,它所長之處是創意與畫面。"
▲ 《義大利版Vogue》的封面總是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非常重視攝影師和模特,在任期間發覺了大批才俊:Steven Meisel、Bruce Weber、Peter Lindbergh、Mario Sorrenti、Tim Walker...這些如今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是她一手栽培的,她還喜歡啟用新人上封面,比如第一個登上《意版Vogue》的中國超模孫菲菲就是無數個受益者之一。
▲ 菲菲上過《義大利版Vogue》封面
讓Franca Sozzani成為傳奇女主編的原因還包括她直面社會問題的熱情與勇氣:環境汙染、整形醫美熱、自拍風潮、家暴、種族歧視、身材歧視等等, 等等,她都冒著被東家炒魷魚的威脅,通過極富張力的圖片語言來呈現和"提問",用二十八年裡的300多個封面樹立起《義大利版Vogue》充滿敘事感的標誌性視覺風格。
▲ 超模Carolyn Murphy
▲ 巨乳超模Kate Upton(左)和
74歲依然寶刀不老的Lauren Hutton
被老佛爺Karl Lagerfeld誇讚"就是腿上打著石膏也能走好秀"的超模Kristen McMenamy泡在原油裡登上2012年《義大利版Vogue》封面,演繹以英國BP石油公司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為靈感的環境汙染專題"Oil & Water"。
而這位百變超模換上小洋裝(下圖左)後,則完全是另一副樣子。
▲Kristen McMenamy 兩張截然不同
的《義大利Vogue》封面
━━━━━
怎麼引起爭議?
2014年《美版Vogue》四月刊奉獻了Vogue史上最具爭議的封面,不僅頭一次出現真人秀明星(Kim Kardashian),還頭一次出現說唱歌手(Kanye West),仿佛這還不夠,兩人合體後還是Vogue封面上的首對跨種族夫婦。
不過"這對CP為什麼能登上Vogue這種高大上時尚期刊的封面"才是真正的爭議性話題。早在四月刊出街前,關於卡戴珊和老公要上封面的消息就已在業界傳了很久並且回應都很負能量,大家紛紛猜測是不是溫圖鵝女士在康泰納士的地位不保、前途堪憂了才要這樣豁出老臉、奮力一搏。
▲ 這期封面的攝影和造型分別是大名鼎鼎
的Annie Leibovitz和Grace Coddington
2008年《美版Vogue》四月刊的"問題"則是疑似種族歧視:批評者認為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摟住超模Gisele Bundchen的姿態是在模仿舊版《金剛/King Kong》的海報,當時輿論甚囂塵上,逼得LeBron本人不得不出來含冤:"拍攝時我真的真的真的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啊~~~"
▲ 確實容易引起不當聯想
2012年《男版Vogue》(Vogue Hommes International) 秋季刊封面也曾引起巨大爭議,"壞孩子"攝影師Terry Richardson拍攝的這張照片上,巴西男模Marlon Teixeira用手輕輕勒住九十年代超模Stephanie Seymour的脖子,被批"浪漫化和美化家庭暴力"。
▲
━━━━━
怎麼"致敬"?
Vogue歷史上首張彩色攝影照片封面出現在1932年的《美版Vogue》七月刊,而1983年的封面對它做了回望和致敬。
▲ 1932 vs 1983
自1932年的首長彩色攝影圖片後,Vogue有近二十年沒有用過黑白封面,直到1950年《美版Vogue》四月刊。這張封面出自時尚攝影大師Irving Penn之手,模特是當年的超模Jean Patchett,它也是Penn個人首張黑白封面。
這張黑白經典後來被無數後輩變著花樣致敬,比如下圖右的陳漫 x 李冰冰和2017年《法國版Vogue》十月刊上的Cara Delevingne。
▲ Jean Patchett (左)和李冰冰
▲ Cara Delevingne
歷史名人也是Vogue常見的致敬主題,比如超模Vittoria Ceretti和好萊塢女星 Michelle Williams就都以經典的"脆弱金髮夢露"形象分別登上過2016年《義大利版Vogue》七月刊和《德國版Vogue》。夢露的迷妹Madonna女士也很努力。
▲ Vittoria Ceretti (左) 和Michelle Williams
▲ Madonna的夢露式Vogue封面
超模Kate Moss的拿手好戲則是模仿殿堂級搖滾偶像David Bowie (大衛·鮑伊),2003年她化上後者著名的"閃電妝"登上《英國版Vogue》5月刊封面,2011年又在《法國版Vogue》封面以Ziggy Stardust妝發亮相,致敬Bowie在70年代事業如日中天的紅髮時期。
▲ Kate Moss vs David Bowie
▲ Ziggy Stardustvs Kate Moss
━━━━━
"迷人光芒背後
才是真正的生活"
1998年,Hillary Clinton (希拉蕊柯林頓)登上《美版Vogue》十二月刊,成為第一位出現在該雜誌封面的第一夫人,時年51歲的她長裙優雅、金髮幹練,神情一派新時代女性的歡欣昂揚,而差不多半個世紀前同一本雜誌的封面女郎Toto Koopman,則代表了當時深受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之苦的美國女性夢中投射的自我:美麗優雅卻脆弱哀傷,安全感匱乏。
▲ 1998年《美版Vogue》十二月刊
好在Toto Koopman本人的性格和精神和她在1933年《美版Vogue》九月刊封面上表現的截然相反,現實生活中的她是一個絲毫不懼時代變遷和命運折磨的傳奇(有空我會寫寫她的)。
所以再默念一遍《義大利版Vogue》女主編Franca Sozzani前留給我們的話吧:迷人光芒的背後,才是真正的生活,這一點,年輕人千萬要記得。
▲ 1933年《美版Vogue》九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