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幾條關於動物的新聞讓大家很感慨,一隻小熊奮力往上爬、十幾條鮭魚拼命穿遊公路,雖然其中有些小爭議,但那種不顧一切求生、向前的勁頭讓人側目,很多人自嘆不如。這世上本沒有開掛的人生,要想在危險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唯有拼命努力而已。雖然可能會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雖然有時候明知道成功的概率可能不會很高,但多堅持一下,多拼一下,結果很可能就大不同,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奇蹟。人很難說註定不凡,但持續的堅持和努力會成就非凡。
剛看沒幾頁書,
就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用;
堅持跑步不到一周,
就抱怨體重並沒有下降打算放棄
……
沒有什麼捷徑能一蹴而就,
這世上本沒有開掛的人生,
不過是拼命努力而已。
沉住氣,走好每一步,
想要的一切,終將如期而至。
近日,
暴雨天氣致美國華盛頓一些道路被淹,
十幾條鮭魚被拍到飛快地
從公路一側遊向另一側,
「它們急匆匆地過馬路,
是為了去小溪中繁衍後代。
如果幸運的話,
它們會在路的另一側遇到小溪,
不過也有另一種可能是被困住。」
不畏懼前路,出發!
才能開拓未來。
金牌選手不會從天而降,你必須用熱愛、刻苦和投入來澆灌他們。
今年的印尼雅加達亞運會,
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比賽,
印度選手維內什奪得冠軍,
而她就是電影《摔跤吧!爸爸》原型、
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的侄女。
電影中,
摔跤手馬哈維亞打破傳統,
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培養成為摔跤冠軍。
現實中,
除了女兒,馬哈維亞還培養了自己的侄女。
維內什從小就進行艱苦摔跤訓練,
正如電影裡所說的,
「正面迎戰吧,這正是你生來的目的!」
北京時間今年5月14日10:41,
69歲「無腿勇士」夏伯渝,
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成為世界登頂珠峰中
年齡最大的殘障人士。
1975年登珠峰時,
他因將自己的睡袋
讓給一名隊友凍傷雙腳,
最終截肢。
但他並沒放棄,
4次挑戰,
4次失敗,
終於迎來成功!
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即使眼下經歷坎坷,
也請不要放棄。
天會晴、雨會停,
扛到風開雲散,捱過暗流窒息,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
生活就不會放棄你。
《人永遠不要絕望》
作者/史蒂芬·霍金
節選自《霍金講演錄》
人們經常問我:運動神經細胞病對你有多大的影響?我的回答是,不很大。我儘量地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的病況或者為這種病阻礙我實現的事情懊喪,這樣的事情不怎麼多。
我被發現患了運動神經細胞病,這對我無疑是晴天霹靂。我在童年時動作一直不能自如。我對球類都不行,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在乎體育運動。但是,我進牛津後情形似乎有所改變。我參與掌舵和划船。我雖然沒有達到賽船的標準,但是達到了學院間比賽的水平。
∆ 8歲的史蒂芬·霍金
但是在牛津上第三年時,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無緣無故地跌倒。直到第二年到劍橋後,我母親才注意到並把我送到家庭醫生那裡去。他又把我介紹給一名專家,在我的21歲生日後不久即入院檢查。我住了兩周醫院,其間進行各式各樣的檢查。
意識到我得了不治之症並很可能在幾年內要結束我的性命,對我真是致命打擊。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呢?為什麼我要這樣地夭折呢?然而,住院期間我目睹在我對面床上一個我稍微認識的男孩死於肺炎。這是個令人傷心的場合。很清楚,有些人比我還更悲慘。每當我覺得自哀自憐,就會想到那個男孩。
∆1962年,史蒂芬·霍金的牛津大學畢業照。
不知什麼災難還在前頭,也不知病情惡化的速率,我不知所措。醫生告訴我回劍橋去繼續我剛開始的在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方面的研究。但是,由於我的數學背景不夠,所以進展緩慢,而且無論如何,我也許活不到完成博士論文。我感到十分倒黴。
那時我老做噩夢。在我的病況診斷之前,我就已經對生活非常厭倦了。似乎沒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我出院後不久,即做了一場自己被處死的夢。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被赦免的話,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另一場我做了好幾次的夢是,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他人。畢竟,如果我就要死了,做點善事也是值得的。
但是,我沒死。事實上,雖然我的將來總是籠罩在陰雲之下,但我驚訝地發現,我現在比過去更加享受生活。我在研究上取得進展。我訂婚並且結婚,我還從劍橋的凱爾斯學院得到一份研究獎金。
凱爾斯學院的研究獎金及時解決了我的生計問題。選擇理論物理作為研究領域是我的好運氣,因為這是我的病情不會成為很嚴重阻礙的少數領域之一。而且幸運的是,在我的殘疾越來越嚴重的同時,我的科學聲望越來越高。這意味著人們準備給我一系列職務,我只要作研究,不必講課。
直到1974年我還能自己吃飯並且上下床。簡(編者註:簡·懷爾德,霍金第一任妻子)設法幫助我並在沒有外助的情形下帶大兩個孩子。然而此後情形變得更困難,這樣我們開始讓我的一名研究生和我們同住。我讓他們免費食宿,關注他們的研究,他們幫助我起床和上床。1980年我們變成一個小團體,其中私人護士早晚來照應一兩小時。這樣子一直持續到1985年我得了肺炎為止。我必須採取穿氣管手術,從此我便需要全天候護理。能夠做到這樣是受惠於好幾種基金。
∆1984年,史蒂芬·霍金在哈佛大學與研究生助理科林·p·威廉士交談。
我的言語在手術前已經越來越不清楚,只有少數熟悉我的人能理解。但是我至少能夠交流。我依靠對秘書口授來寫論文,我通過一名翻譯來作學術報告,他能更清楚地重複我的話。然而,穿氣管手術一下子把我的講話能力全部剝奪了。有一陣子我唯一的交流手段是,當有人在我面前指對拼寫板上我所要的字母時,我就揚起眉毛,就這樣把詞彙拼寫出來。這樣交流十分困難後,不用說寫科學論文了。
還好,加利福尼亞的一位名叫瓦特·沃爾託茲的電腦專家聽說我的困境。他寄給我他寫的一段叫做平等器的電腦程式。這就使我可以從屏幕上一系列的目錄中選擇詞彙,只要我按手中的開關即可。這個程序也可以由頭部或眼睛的動作來控制。當我積累夠了我要說的,就可以把它送到語言合成器中去。
我實際上在運動神經細胞病中度過了整個成年。但是它並未能夠阻礙我有個非常溫暖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我要十分感謝從我的妻子、孩子以及大量的朋友和組織中得到的幫助。很幸運的是,我的病況比通常情形惡化得更緩慢。這表明一個人永遠不要絕望。
∆約1987年,史蒂芬·霍金和妻子簡及他們8歲的兒子蒂姆。
圖/視覺中國等
點擊「寫留言」,
分享你的故事。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 編輯/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