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各大電影節上,總能誕生一兩部爆款影片。
毫無疑問,今年的爆款就是日本新片——《我們是小殭屍》。
年初,它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媒體人紛紛盛讚影像的驚豔;它從聖丹斯火到了柏林,被新生代單元青少年評審團特別提及。國外口碑的飆紅,使其在上海電影節中一票難求,國內首映嗨翻全場。
這部爆款到底有什麼魔力?容小萬慢慢道來。
電影的臺灣地區譯名是《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精準地概括了影片前半段的內容。
小光、石井、竹村和鬱子,四位青少年相識於殯儀館。他們的父母分別死於車禍、爆炸、自殺和他殺。
四人的共同點是:面對著即將被火化的父母,他們卻流不出一滴眼淚。他們自詡為「小殭屍」,對待萬事萬物都是冷漠疏離的態度。
他們一拍即合,決定遠離親友,結伴前行。
四人一起離家、逃學、偷竊、遊蕩……做了很多無意義的事情,藉此宣洩著自己的情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效仿流浪漢組建了一支樂隊,並迅速紅遍全國。
父母雙亡、身世複雜的四人,給媒體提供了很多可挖掘的素材,也博取了更多關注。
但隨著網絡輿論的發酵,局勢開始變得不可逆轉……
《我們是小殭屍》的導演是新人長久允,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在涉獵電影業之前,長久允是一位充滿奇思妙想的廣告導演。生活中,他蓄了一頭長髮,在正式場合習慣扎辮子。
嗯,果然是怪咖風格。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拍廣告出身的導演,在影像風格上都比較有衝擊力。例如,上一屆跨界成功的導演中島哲也。
無論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還是《下妻物語》,中島哲也均展現了他驚人的視聽建構能力。
高飽和度的色彩、MV式的快速剪輯、舞臺感濃厚的服道化、多而不雜的配樂,共同打造了亦夢亦幻的光影世界。
而長久允同樣在短片處女作《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中就展露了獨特的風格化標籤。
這部短片,圍繞四個高中少女的日常而展開。她們百無聊賴地逛街、唱K、告白,試圖用「放金魚」這一事件來抵抗虛無的生活。
為了展現這種虛無感,長久允用上了豐富多彩的視聽語言:打破第四面牆、千奇百怪的拍攝視角、拼貼在一起的二次元素材……
《我們是小殭屍》就是這部短片的PLUS版本。
這一次,導演放出了更多大招,影像風格更為多姿多彩。
《我們是小殭屍》最大的亮點是採取了古早紅白機的遊戲闖關模式,把稀鬆平常的畫面變為遊戲中的世界。
眾人來到小光家的一段充滿了遊戲感,在俯拍鏡頭下,他們依次沿直線前進,仿佛是遊戲中的小人。
小光偷偷取物離家的一段,也顯得格外驚心動魄。親戚化身為製造障礙的NPC,小光成為收集線索完成任務的PC玩家。
主角們時而是三次元人物,時而化身為像素遊戲中的圖標。
為了配合遊戲闖關模式,影片還特地以小標題劃分了段落。每個小標題都暗含著一次關卡任務,如「巴別塔公寓」、「垃圾處理場」等等。
有別於傳統電影,《我們是小殭屍》還不斷改變拍攝視角。
有時,是棺材裡的倒置視角;
有時,是吸管中的小圓孔視角;
有時,又是變形了的貓眼視角……
靈活多變的視角,增添了影片的活潑感,讓觀眾應接不暇,感受了視覺的轟炸。
《我們是小殭屍》還在快速剪輯中,融入了大量拼貼的元素:骨灰和義大利麵的雜燴、穿行在空中的巨大金魚、波普風格的貼畫……
不得不感慨一句:導演的想像力真是太天馬行空了。
這些繁雜的元素,被統一收納在後現代主義的影像中。作為觀眾,感知到的是:反常的情節、打破的秩序、MV式的橋段。
倘若只有風格化的視聽,那麼影片就會走向極端的形式主義。
所幸,《我們是小殭屍》既有花哨的表現形式,又有深刻的內在涵義。視聽語言,僅僅作為輔助,是為了更好地呈現片中人物的空虛狀態。
四位少年,遭遇了喪親之痛,卻用冷漠的外殼把自己包裹了起來。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加繆的小說《局外人》,主人公默爾索對於母親的死毫無觸動,他用這種方式對抗著荒誕的社會。
《我們是小殭屍》同理,四人戲謔地自稱為麻木不仁的殭屍,以局外人的姿態對抗著不想接受的現實和愈發糟糕的社會。
影片後半段,四位少年人開始尋找旅行的目的地。
漫無目的的徵途又像是卡夫卡小說《城堡》的情節。孤獨的主人公K至死也進不了城堡,正如四人到不了的烏託邦。
四人在父母喪生後經歷的種種遭遇,實則串起了當代日本的社會問題。
他們以「殭屍」作為面具,憑本真感受著這個有解或無解的社會。
有的問題有解,譬如他們和父母的關係。
電影花了極大篇幅來塑造四人不合格的父母。
小光的父母忙於工作,他生活中唯一的陪伴就是父母送的遊戲機;
石井的父母生活渾噩,從未想過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竹村的父親家暴他的母親,狠起來連他都一起毆打;
鬱子的父母習慣性對她施壓,且苦心維持著完美家庭的假象。
但當四人坐車通過隧道時,再現了在母親子宮裡和初臨人世的時光。
原來在遙遠的過去,他們也曾被溫柔愛過。這些柔情蜜意的過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親子關係。
但有的問題始終無解,譬如變態兇手、網絡暴力。
僅僅因為鬱子的牢騷,她的鋼琴老師就殺害了她的父母。這甚至算不上病態的示愛,而是變態兇手的情緒宣洩。
無意造成車禍的大巴司機,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無盡的揣度和惡意向他砸來,最終釀成了另一個悲劇。
這些惡劣的社會問題能夠解決嗎?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能逐漸變好嗎?相信導演和少年們一樣,心中暫且沒有答案。
但已知的是:經過了災難、厄運、磨礪之後,四位少年都在摸爬滾打中成長了。
結尾,像素世界變成了現實世界,人生也如同遊戲闖關一般,四人也篤定地走向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即使是遊戲人間,也有GAME OVER的時候。
喪過之後,還是要努力生活。
就像導演長久允在採訪中大聲呼籲的一樣:
「年輕人,不要絕望啊喂!」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勾勾手指 下載萬達電影app
為什麼你買的電影票比別人貴?
因為你沒有下載萬達電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