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距離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開幕,還有不到3周的時間。8月17日,服貿會30個室外場館在完成搭建後首次「亮相」,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成硯表示,以奧林匹克公園為背景搭建室外場館,是2020年服貿會的一大亮點。這也是自2008年奧林匹克公園建成以來,首次搭建如此大規模的臨時建築,給設計團隊提出多方面挑戰。
距離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開幕,還有不到3周的時間。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色彩即語言,凸顯國際展會形象
2020年服貿會室外場館由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組建設計團隊,日夜奮戰,攻堅克難,高標準完成設計任務,體現「中國設計服務業」的水平。
室外場館西臨水立方、東毗鳥巢,北接森林公園,為服貿會樹立較好的國際形象和較強的公眾吸引力。然而,在這種環境烘託下,怎樣能夠凸顯國際級展會的形象,又不與環境衝突,也成為設計團隊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由於鄰近的鳥巢、水立方等建築色彩為偏灰色系,這為服貿會臨時室外場館的創作留了空間,即可以通過色彩語言,強調服貿會場館的整體形象。」成硯說,往屆服貿會的主題色是橙黃色,本屆服貿會場館依然以橙黃為基礎色彩。場館體量更大,單一色彩會顯得單調。為此,曾經參與過奧運會形象景觀設計的清華美院團隊為本屆服貿會設計了全色漸變體系,其中以紅黃暖色作為主色系,代表積極開放的服貿會主題意向;以藍綠冷色為輔色系,代表科技推動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參照全色漸變體系,本屆服貿會8個室外專題展區沿景觀大道布展,自南向北分別安排文化服務、冬季運動、金融服務、體育服務、服務機器人、國別和省區市、教育服務、5G通信服務8個專題展。各專題展區也設計出自己的主題色,比如文化服務是橙色、冬季運動是藍色、金融服務是黃色。室外場館的篷房立面和頂面,敷以色彩紛呈的裝飾布,在景觀大道上形成「碧雲飛處彩虹垂」的美景,實現了服貿會場館與周邊景觀的對比與對話。
迎賓門一道一景,將兩側場館連成一體
根據預製篷房尺寸和展區面積要求,需要搭建30個篷房。如何統籌考慮這些篷房的空間布局,突出整體性和特色化,給各國觀眾留下難忘印象,是設計團隊需要面臨的第二個難題。
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是北京中軸線北部重要節點,以景觀大道為主軸布局場館是必然選擇。用地南北長1.9公裡,以國家體育場北路和大屯路為界,分為南區、中區、北區三個區域。其中南區景觀大道寬150米,場館沿景觀大道兩側布置,中間為觀眾通道;中區和北區景觀大道寬60米,場館只能布置在中間,兩側預留觀眾通道。
南區景觀大道較寬,沿東西向布置了5道「迎賓門」,將景觀大道兩側的場館連成一體。迎賓門採用「山形」輪廓線,與北部森林公園的奧海、仰山遙相呼應。天氣晴好的時候,透過一道道迎賓門,仰山的天際線以「框景」的手法被邀入視線,尊重自然、生態友好,營造了此次服貿會最有特色的景觀。同時,在展館面向景觀大道一側,設計了風雨連廊,將分散的篷房有機整合起來。迎賓門、連廊,將景觀大道圍合為若干個「院落」,讓觀眾體驗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空間序列。
利用景觀布置,烘託展會氛圍
如何在室外場館區域內打造標誌性的景觀節點,烘託服貿會熱烈開放的展會氛圍,也是場館設計團隊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成硯介紹,在景觀大道中區的主要入口搭建「服貿環」。服貿環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中國勘察設計大師邵韋平親自操刀。「服貿環」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本屆服貿會「全球服務,互惠共享」主題,以「圓環」象徵同心聚合,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設計團隊也對玲瓏塔進行景觀布置。作為制高點,玲瓏塔可以起到控制室外場館區天際線的作用。選取8個專題展區主題色作為玲瓏塔外圍護結構裝飾,與景觀大道的展館色彩交相呼應,創造「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氣勢。
此外,2020年服貿會場館設計中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室外展館嚴格遵守防疫通風要求,並在入口處安排防疫檢查和清潔物資;在景觀大道兩側設置風雨連廊,總長度達到900米,連廊內安排座椅,供觀眾休息使用;在安檢口附近設置噴霧裝置,既可降溫,又能起到降塵和清新空氣的作用。
按照觀眾容量,在南、中、北三個區布置醫療急救、商亭、衛生間,結合奧林匹克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樹陣間布置水吧、在龍 形水系湖邊布置快餐區,這也將成為本屆服貿會最亮眼的去處。在觀眾服務區搭建「光立方」,藉助光伏發電玻璃儲能,作為手機充電站,這也是「科技辦會」的具體體現。此外,考慮到室外場館範圍較大,分設三個電瓶線路,為行動不便的觀眾提供服務。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協作記者 吳寧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