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空公司於2018年5月14日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在平穩飛行至9000高度時遭遇世界級險情。
駕駛艙擋風玻璃突然爆裂,在生死關頭,船員們沉著應對危險,正確處理。
最終,119名乘客倖存下來。
川航3U8633航班機組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如今這件事被拍成電影
《中國機長》
2019.9.30
劉傳健《中國機長》的現實原型,畢業後,他在軍校飛行,2006年轉業到四川航空,他已經飛了幾十年,再危險發生的這條航線也飛了幾百次。
是一位專業知識紮實、經驗豐富的資深飛行員。
左為現實原型,右為《中國機長》劉傳健飾演者張涵予
2018年5月14日,北京時間6:27。
機長劉傳健駕駛川航3U8633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飛機上有柳傳健在內的9名機組人員和119名乘客。
北京時間6點42分。
飛機進入成都地區後,地面管制雷達對飛機進行了識別,並與之建立了雙向通信。
當時飛機飛行高度9800米,機外溫度零下40多度(已到達青藏高原山區)。
北京時間7:08。
機長劉傳建和副機長徐瑞辰聽到一聲巨響,發現駕駛艙右側的玻璃碎了。
劉傳建立即抓起話筒,向地面控制科報告:「防風罩裂了,我們決定在成都降落。」
同時,對副駕駛「7」手勢進行對比,表明讓他向地面發送A7700遇險信號。
之後不到一秒鐘,擋風玻璃就被吸出了窗外。
當時的情況非常糟糕。
在零下40度以下的氣溫下,駕駛員穿短袖,飛機以每小時830公裡的速度飛行。
普通人可能體會不到那種痛苦。劉傳健打了個比方,比在零下45度的哈爾濱街以每小時200公裡的速度開車,然後把手伸出窗外更令人刺激。
手疼得像刀,衣服被吹成絲。
副駕駛雖然系好了安全帶,但身體一半還是飛了出去,還有一半吊在窗外。
駕駛艙儀錶板被掀開,噪音很大,什麼也沒聽到,無線電也壞了。飛機搖晃得厲害,機長的身體劇烈地搖晃。
柳傳健的有效反應時間只有十幾秒。
他只能用視覺水平儀來操作。他試著左手拿著操縱杆準備備用著陸,右手去拿著左側的氧氣面罩。
當天值班的地面指揮員是羅天宇。
根據川航的電話記錄和後來曝光的地面情況,機長說「預備降落成都」後,羅天宇指揮飛機右轉,下降至8400米,以防撞山。
但沒有得到回應。他又下達了指示,仍然沒有答覆。羅天宇開始緊張起來。
在通話記錄中,您可以聽到管制員在所有頻率撥打四川航空8633。
管制員顯然經驗豐富,很快做出初步推斷:飛機通信故障、機上非法幹擾、駕駛艙減壓、機組錯誤操作。
北京時間7時10分,收到遇險代碼A7700,所有管制員立即進入緊急工作狀態。
各部門通力合作,為飛機安全著陸做好充分準備。
在客艙裡,飛機突然震動和墜毀,乘客們驚慌失措,哭喊不止。
安全著陸後的飛機一片狼藉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乘務長畢楠沒有時間害怕,只想到了專業流程。
她帶領另外四名乘務員安撫大家的情緒,並大聲喊道:
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訓練,我們有能力把你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飛機從9800米下降到6600米,從6600米到3900米。
當機組人員看到跑道時,他們心裡是踏實了。
北京時間7點42分。
川航3u8633航班安全降落。
包括機長在內的128人全部安全。
劉傳建機長在高空、低溫、低壓、缺氧等極端條件下,設法人工駕駛飛機,度過了他生命中最艱難的5分鐘。
這是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航空故事了,到現在還是難以置信的。
川航3u8633航班緊急備降成都本身就足夠的震撼,但要把它拍成電影並不容易。
在電影中很難展示打破擋風玻璃、釋放機艙壓力和失去飛機連接的整個過程,以及機長力挽狂瀾的努力。
因此,電影《中國機長》的最大任務就是接近現實,儘可能的真實還原。
影片中,備降時的跑道用的是春節最繁忙的成都雙流機場。
此外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對劇組給予了大力支持。
有關部門甚至將當時無法投入使用的原機轉讓拍攝。
備降後,地勤保障、救護車、消防車和警察都配合劇組人員拍攝。
影片得以真實還原備降後那場專業有序的救援行動。
此外本片陣容很強。
有劉偉強導演(無間道),演員方面除了前面說的張涵予、袁泉外,還有副機長杜江、副駕駛歐豪、乘務員李沁、張天愛、管制員李現,還有黃志忠、朱亞文、陳數、闞清子等。
為了呈現空難現場,演員們吃了不少苦頭。
開機前的專業訓練是基本的操作。
演員們每天都坐在模擬艙裡咆哮、搖晃、轉彎,就像他們每天坐過山車和跳樓機一樣。
張涵予說,在駕駛艙拍攝過程中,有七八個風扇和風筒在吹,讓眼睛睜不開。可以想像,當時的機長和副駕駛得忍受怎樣的煎熬和痛苦。
此外,為了達到更逼真的視覺效果,中國機長的劇組人員斥資3000萬元建造了一架1:1還原A319的模擬飛機。
組織超過100名工程師和計算師,使模擬器實現整體動作,誤差不超過0.1度。
可以說最大可能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了,其他的也不多說,明天大家自行去觀看。
本文首發自原創微信公眾號:影視攻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