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場旨在「反歧視」、「反種族主義」的抗議來勢洶洶,但如今呈現的,似乎是一個更加分裂、更加歇斯底裡的美國。
如今抗議持續十幾天,已經從簡單粗暴的打砸搶燒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哥倫布」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亂世佳人」們一部接一部下架;就連老牌精英媒體《紐約時報》們也小心「站隊」,一步踏錯就會遭到口誅筆伐……
但另一邊,政府高官則仍在「粉飾太平」,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10日在採訪中堅稱「美國沒有系統性的種族歧視」。保守派人士和媒體們則一邊批評這種現象一邊大呼「文化革命已經來到美國」。
福克斯主播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在6月5日的節目中就直呼,「文化革命已經來到美國,洗腦正在進行」。
節目中播放了一些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比如一個女孩表演對著自己的父母大吼大叫,認為父母對「黑人的命很重要」這項運動不夠忠誠:
還有一個15歲的女孩因為父母為殺死弗洛伊德的警察辯護,在鏡頭中哭著稱父母為「種族主義者」,說「我簡直太討厭自己的家人了」:
卡爾森將這些稱為「邪教」,還說「許多當權者正在極力推動種族分裂……這種衝突摧毀國家的速度比任何瘟疫都快。」
除了福克斯,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也在6月9日發了這麼一篇文章:《歡迎來到美國的文化革命》。文章一開始就寫道:「我們正在一場高科技的,不流血的文化革命的黎明。靠恐嚇和公開羞辱來決定哪些言論和想法是可以發表的。」
該文主要以《紐約時報》因為發表科頓支持派兵的文章而「站錯隊」,評論版編輯最終辭職的事為例批評美國現在「扼殺言論和開放話語」的現象,稱《紐約時報》的編輯們沒有反駁那種「認為參與辯論是暴力行為的刻薄觀點」,批評他們「向內部暴民鞠躬,請求寬恕。」
《國家評論》截圖
文章裡有一句話則十分耐人尋味:說錯話是暴力,不說話也是暴力,不按照進步主義者們的意願說話還是暴力。這就是為什麼你家門口不關心政治的除草公司也要發個郵件,承諾支持「黑人的命很重要」運動。
這也難怪前幾天的美國出現這麼荒誕的一幕:那位無視75歲老人被推倒流血,要求同事繼續行進的警察,前一天正陪著示威者「單膝跪地」以示支持。
近來,這一「跪」似乎已經成了標榜「政治正確」的工具。《紐約時報》10日的專欄將這種行為稱為「感覺良好的姿勢」。作者認為,儘管很多警察跪了,佩洛西等議員也跪了,但「所有這些都是感覺良好的姿勢,不花費任何代價,不轉移任何權力。他們不創造正義,不提供公平。」
文章認為解決美國社會的這些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改革,甚至不是參眾兩院通過幾個法案那麼簡單,更不用說只是靠「單膝跪地」這樣的表面功夫。
作者提出,如果真的要在公共場合而不僅僅是在警察隊伍中打擊種族不平等,需要的就是一個新的民權法案,《2020年的民權法案》。
因為要意識到,問題所在是貧困,是財富不平等,所有導致和涉及貧窮和財富不平等的事情都是問題。而警察的暴行,是美國「制度的工具和社會的表現」(instruments of the system and manifestations of society)。
警察「對黑人暴力是因為美國對黑人暴力,警察壓迫黑人是因為美國壓迫黑人……美國的暴力和不人道造就了他們。」
《紐約時報》截圖
不過,縱觀美國這持續十多天的抗議,雖說表面轟轟烈烈,但根本性的訴求卻逐漸模糊。人們用幾乎「推倒一切」的態度宣洩憤怒,得到的並不是這個國家為此有所改變,而是另一部分反對者的情緒反彈,以及更加割裂的社會。
在推特上,已經有不少人像上述保守派媒體一樣,將這場運動稱為美國式的「文化革命」:
推特截圖
美國國內近日的一些事件的確已經引起不小的爭議,「推翻一切」到底是反對歧視還是矯枉過正尚值得商榷。
6月9日,由於被指美化種族歧視與奴隸制度,華納旗下的HBO Max將經典影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從平臺上下架。HBO Max發言人對《亂世佳人》下架作出回應,表示本片會重新上架,屆時會對影片中的歷史背景進行討論,並對種族主義方面的描述進行抨擊。
值得注意的是,《亂世佳人》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指種族主義了。2017年種族矛盾激烈時,美國老牌的奧芬大劇院(Orpheum Theatre)曾「順應民意」,結束一年一度重映《亂世佳人》的傳統,引起美國社會的激烈爭論。但儘管《亂世佳人》一次一次被批評被「撤」,美國社會,還是什麼也沒有改變。
《亂世佳人》視頻截圖
同樣在6月9日,派拉蒙電視網宣布永久停播長期播出的真人秀節目《警察》(Cops)。隨著抗議者對警察的反對愈演愈烈,該節目曾在上月底停播。
《警察》宣傳圖
此外,經典美劇《老友記》的製片人考夫曼6月8日在一次論壇中眼含熱淚地說「對不起」,稱自己在鼓勵使用不同膚色的員工上面「做得還不夠」。而最近,《老友記》正因主演陣容缺乏種族多樣性而遭致批評,考夫曼這一番話被普遍認為是在回應此事。
影視作品之外,曾經屹立在美國的一座座雕像,更是難逃被推翻的命運。
一開始,先是南方邦聯軍雕像被推到。其實類似《亂世佳人》下架,美國民眾以「反歧視」之名摧毀南方邦聯軍雕像,這幾乎已成為該國種族矛盾激化中的「傳統項目」。
到了10日,美國各地的「哥倫布」也一個個倒下,有的被「斬首」,有的被燒,有的被扔進水裡……
人們圍著這位15世紀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的雕像鼓掌、跳舞、拍照,場面頗為魔幻。
視頻截圖
這一邊,支持者們正享受著「推倒」的狂歡,另一邊,反對者們卻在疾呼「很快,美國就一無所有了」。
推特截圖
而受美國抗議的影響,推倒雕像的行動在殖民歷史悠久的英國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不少英國人要求拆除象徵殖民主義與奴隸貿易歷史的雕像,比如既是慈善家同時也是奴隸販子的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西印度碼頭外矗立的奴隸主羅伯特·米利根(Robert Milligan)……
在英國的遊行隊伍中,很多人舉著「英國不是無辜的」標語牌,認為英國的奴役剝削歷史與美國是相連的。而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類似,這也並不是英國第一次爆發要求清算殖民主義殘留運動。
藝術史學家艾琳·湯普森11日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當前對雕塑的攻擊表明,我們所質疑的不僅是我們的未來,還有我們的過去……這些攻擊表明,白人至上在我們的國家結構中根深蒂固,我們需要質疑我們理解世界的一切方式,甚至是過去,以實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但是,對這些雕像的和平抗議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其中很多甚至在這些雕像被豎立起來之前就已經發生了——但最終都變成了泡影。因此,如果人們對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失去希望,他們將尋找其他途徑。」
但也正如《衛報》11日的文章所說,社會需要的,是比簡單推倒雕像走得更遠。
來源:觀察者網
她給士兵送花,卻被警察當場逮捕。
這一幕發生在6月6日費城抗議現場。
據《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當地時間6日報導,當日費城的抗議者們聚集在班傑明·富蘭克林公園大道和市政廳附近,進行和平集會和抗議遊行。
一位名叫佐伊·斯特吉斯(Zoe Sturges)的幼兒園老師越過路障,將雛菊遞給國民警衛隊士兵。隨後,她被警察逮捕了。佐伊被要求跪在地上,雙手高高舉過頭頂。這一幕被攝影師查爾斯·福克斯(Charles Fox)拍下。
(圖源:inquirer@Charles Fox )
也有現場的網民記錄下佐伊從送花到被逮捕的全程,並發送到網際網路上:
(圖源:Twitter@𝖘𝖕𝖆𝖈𝖊𝖖𝖚𝖊𝖊𝖓𝕺𝕲)
當地網友@Vinny Vella7日表示,佐伊在不久後被釋放:
(圖源:Twitter@Vinny Vella7)
Reddit網友@komugiSGV表示,佐伊被捕的原因不是她向國民警衛隊隊員分發鮮花,而是她越過了路障,違背了警方的驅逐令。被釋放後,她再一次回到了抗議人群之中。
(圖源:Reddit@komugiSGV)
(圖源:Twitter@𝖘𝖕𝖆𝖈𝖊𝖖𝖚𝖊𝖊𝖓𝕺𝕲)
有網友諷刺說:如果佐伊不是給國民警衛隊送花,而是給警察送飲料,她經歷的可能就會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此事諷刺的是2017年4月4日百事可樂發布的一則廣告:
由不同膚色的民眾組成的遊行隊伍行進到警方封鎖線前時,一名警員從這名白人女子手中接過一罐可樂並喝掉。廣告最後用文字強調:Live for Now。
該廣告上架後引發廣泛譴責,隨後被下架。輿論指責其簡化美國內部矛盾、美化弱勢群體實際境遇。
佐伊給士兵送花,卻被警察當場逮捕。有網友認為這是警察在濫用職權:
有網友說,佐伊只是想證明不管你有多和平,警察都會用武力來回應你,而事實的確如此。
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掀起Flower Power運動。該運動提倡抗議者把「鮮花」交給警察,用和平方式和暴力做鬥爭。有網友放出當年舊照,表示如果民眾依然看不清美國社會的真相,那麼歷史仍會重演:
(1967年10月21日,一位反對越戰的抗議者將康乃馨放進士兵的槍管裡)
網友說,他們(美國警察)不想要和平的抗議者。他們想要抗議者暴力而有攻擊性,這樣就可以把抗議者描述成暴徒。
佐伊手持鮮花下跪的一幕觸動了很多外國網友:
「她無言,但是她手邊的花卻勝過千言萬語。」
來源:搬運工Tom
全球5000多名科學家罷工一天聲援黑人,
《自然》《科學》也響應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延燒至學術界。
6月10日,全球各地有超5000名科學家及組織展開為期一天的罷工活動,他們高喊「關停學術界」、「關停STEM(理工領域)」的口號,來抗議學術界存在的種族歧視現象。
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科學》雜誌也響應了此次罷工活動。《自然》當天前所未有的延後發表新研究報告,之後還發文承認《自然》是存在種族偏見的「白人機構之一」,他們承諾將為此作出改變。
罷工活動官網截圖
「為黑人生命罷工」活動是由兩個科學小組策劃的,他們呼籲學術界集體在6月10日這天進行罷工,並為活動打上「關停學術界」、「關停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標籤,以聲援「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示威行動。
活動的官網上寫著,參加罷工的團體當天應停止包括教學、研究、服務等日常學術工作;罷工者應採取實際行動,促進社區在種族問題上作出改變;參與當地的抗議行動,了解反種族主義的歷史等等。而若罷工者是黑人學者,可在這一天做任何能滋養心靈的事情。
罷工活動得到了廣泛支持。10日這天,有超過5000多名科學家、科學團體、大學、出版商紛紛響應號召。
夏威夷土著、活動發起人之一、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物理學家布列塔尼(Brittany Kamai)表示,許多學術實驗室當天都承諾暫停小組會議,她自己的研究小組也取消實驗來參與罷工。
全球最大論文預印本伺服器arXiv於8日宣布參與罷工,並稱活動期間將暫停發布新提交上來的論文。他們建議學者不要在這天提交論文,而是花時間研究和討論種族主義,並計劃如何在自己的社區解決種族歧視問題。
擁有超5.5萬名會員的美國物理學會(APS)在推特上發文宣布,他們將於10日停止工作。其旗下的包括《物理評論快報》在內的期刊都承諾當天不發表論文。另外,位於倫敦的英國物理學會也都響應了罷工號召。
《自然》、《科學》兩大期刊也響應罷工
罷工活動還得到了兩大頂級期刊《自然》和《科學》的支持。
當天,《自然》前所未有地推遲了原定於當天發表的研究報告。稱他們將利用10日這天研究未來如何改變種族主義現象。
《自然》在一篇社論中還承認,他們是在研究和學術上存在種族偏見的白人機構之一。「科學界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制度性種族主義的共犯;科學界必須更加努力糾正這些不公現象,並放大被邊緣化的聲音」。《自然》承諾將建立相關程序,為必須做出的改變而負責。
此外,《自然》還表示將推出一期特刊,探討科研和出版中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包括調查《自然》本身應當承擔的責任。
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科學》雜誌也響應罷工,稱要傾聽組織成員的分享,討論消除種族主義的方法,讓STEM對黑人更加包容。該組織還邀請了12萬名成員參與這項工作。
此外《科學》雜誌還特意選出一組無需訂閱或註冊即可閱讀的有關種族主義的文章,稱「希望這能對那些尋求有關信息的人有所幫助」。其官方推特還發布並轉發了多篇有關種族主義的文章。
法新社報導稱,在全球科研研究領域黑人的比例長期偏低。非營利組織美國物理協會上個月公布的報告指出,美國獲得物理學士學位的非裔學生僅有不到5%。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