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目前所知,宇宙是浩瀚無限的,每逢夜晚,星星的光芒點點,殊不知這些光芒是耗費了多少時間才到達我們地球,而小編一直對太空充滿嚮往和憧憬,今天你們就和小編一起研究吧!
隨著「旅行者2號」航天探測器(Voyager 2)於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發射升空,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學探索任務拉開了帷幕。兩周後,「旅行者2號」的姐妹探測器「旅行者1號」(Voyager 1)也衝向了蒼穹。 兩年後,「旅行者1號」到達了它的第一個目的地——木星。在這裡,它先是完成了對木星這個巨型氣態行星的拍照任務,得到了木星上空翻騰盤旋的氣流和著名的木星大紅斑照片,隨後,又從冰雪覆蓋的木衛三上空飛過,之後,「旅行者1號」還見證了木星的另外一顆衛星木衛一上的一次火山噴發。
與此同時,「旅行者2號」正在另外一條不同的軌道上飛行,它於1981年8月抵達土星附近,開始傳送回一系列美得令人驚豔的土星環照片。通過這些照片可以發現,這些像一條精心編織的項鍊一樣的土星環,其實是由數以百萬計的小巖石和小衛星構成的。大約又一個十年後,「旅行者1號」於1990年2月14日拍下了有史以來最引人注目的照片:在一片帶著顆粒感的灰色背景中,地球只是一個極其微小的小藍點。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旅行者探空計劃和其他太空探測器讓人類得以在月球上漫步,遙控式地探索火星上的峽谷,窺視金星上荒涼的大漠,甚至還目睹了一顆彗星猛烈地撞入木星的大氣層。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探測器發現的只是巖石——許許多多的巖石。事實上,我們可以認為,對姐妹星球的探索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巖石的研究。無論是「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從月球上帶回的一噸左右的礦物質,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星塵」任務中發現的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彗星碎片,無論是於2014年與一顆彗星直接接觸的「羅塞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還是分析火星表面情況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Curiosity Rover),其實都是在研究各種各樣的巖石。
宇宙空間中的巖石當然是非常有趣的東西,因為它們的結構和組成將為解答諸如太陽系的起源、各個行星的形成以及太陽系形成之前的宇宙事件等問題提供線索。但是,對於大多數非地質學家而言,一塊火星上的球粒隕石(一種石質的非金屬隕石)和一塊來自月球的橄長巖(一種鐵質的富含磁性物質的隕石)並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然而,在太陽系中卻有這樣一個地方——在這裡所有構成巖石和石頭的基本元素以多樣化的形態、功能和化學反應結合在了一起,僅僅一克這樣的物質就足以超越已知的宇宙空間中所有其他地方的物質多樣性。這個地方就是「旅行者1號」拍到的那個暗淡的藍色小點,而我們把它叫作「地球」。最令人驚奇的是,那些讓我們的星球表面變得如此與眾不同的形形色色的原材料,還共同創造了生命。
怎麼樣,學到了不少知識吧,小編通過認真觀察可是學了不少東西呢,不知道你有沒有收藏關注,沒有的話可是要牢牢記住哦,畢竟是知識乾貨,價值不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