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嗎?

2021-01-12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人類技術還不能實現宇宙飛船到達太陽系之外的多數行星,但從理論上講,攜帶著休眠微生物載荷到達系外行星是可行的。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是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年早些時候,一支研究小組提出,我們應該先在火星傳播地球微生物,以培育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候,這一建議引起科學界的轟動。但該觀點不會被「反汙染」學派人士接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僅是他們從未聽過的一個模糊的理論爭議。但是考慮到未來人類的後代可能移居到火星,延伸人類文明發展,在人類殖民火星之前進行此類科學探討是至關重要的。

為此,專家就兩個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否在另一顆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

凱薩琳·丹寧,美國紐約大學人類學副教授,她擅長研究太空探索的社會和倫理方面等。

「部分商業太空公司大力倡導太空探索,例如:埃隆·馬斯克或者傑夫·貝佐斯等商業太空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指出,我們應當在太空中做X計劃或者Y任務……事實上,他們是在使用傳統說辭,鼓勵聽眾認為我們是他們太空計劃的參與者。」

我們可能這樣做;我們也可能不應該這樣做……但首先,我們有必要問:誰是「我們」?

討論太空探索和未來人類發展經常會涉及一個修辭上的「我們」,這包括「全人類」或者「我們地球物種」,但現在是時候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太空探索了。人類在太空中微不足道,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發射太空飛船或者展開太空計劃,也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修改其他生物的基因。很明顯,那一小部分人研發和升級這些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它們。

部分商業太空公司大力倡導太空探索,例如:埃隆·馬斯克或者傑夫·貝佐斯等商業太空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指出,我們應當在太空中做X計劃或者Y任務……事實上,他們是在使用傳統說辭,鼓勵聽眾認為我們是他們太空計劃的參與者。現在,在多邊主義搖搖欲墜或者崩潰之際,明確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商業行為能力正在加速發展,單邊行動的可能性也在逐漸增強。人們對太空有各種不同興趣,有多種意識形態和能力,而不是「我們」單一的探索目標。

從理論上講,部分人可以將轉基因生物帶到另一顆星球,但完全實現地球化是不太可能的,並不是所有地球生物都能在其他星球存活下來,然而有一些生物卻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人類技術還不能實現宇宙飛船到達太陽系之外的多數行星,但從理論上講,攜帶著休眠微生物載荷到達系外行星是可行的。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是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

人類應當在太陽系某顆星球上種植轉基因農作物嗎?至少目前還沒有實現,理由之一:很多人認為這樣做違背了《外層空間條約》;理由之二:很可能某些地外星球已有生命,最好先找到它們,進行徹底研究分析;理由之三:也許其他星球具有內在價值,不論是否存在活躍生命跡象,至少值得考慮這樣做。

人類是否應該在遙遠的系外行星上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答案很明確:不會!回答如此明確是因為存在一種令人不安的不對稱性:首先將有效負載的微型探測器發送到一顆系外行星可能比徹底研究該系外行星更快、更容易,此外,人類不會短期內到達該系外行星。

約翰·魯梅爾,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資深科學家。

「但我不能保證這些星球適宜轉基因生物存活,也有可能地球生物會快速佔領該星球,吞噬該星球的所有礦物質,之後出現大規模死亡,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將是非常令人討厭,並且毫無意義。」

以火星、木衛二和土衛二為例,它們都在厚厚的冰層之下隱藏著水(有的星球會以羽流形式噴發出來),我們也許可以改造一種地球生物,或者一系列生物,讓它們在該星球生存一段時間。但我不能保證這些星球適宜轉基因生物存活,也有可能地球生物會快速佔領該星球,吞噬該星球的所有礦物質,之後出現大規模死亡,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將是非常令人討厭,並且毫無意義。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能該星球原有生物會吞噬這些「轉基因食物」,然後釋放出甲烷氣體,目前我們還沒有充足的知識能在任何地外星球上對轉基因生物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因為一些微生物學家掌握最新技術而失去耐心探索地外生命,我們在進行太空探索的過程中無法走捷徑,否則就會失去科學探索的真實意義。同時,在地外星球培育轉基因生物很可能對最佳探索區域造成汙染。

德克·舒爾茨·馬庫奇,德國柏林科技大學宜居行星理論專家、天體生物學教授,《宇宙動物園:星球上的複雜生命》一書的合著作者。

「即便從技術上我們能做到,我也不認為應該這樣做,我們應當採納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策略方法,相反,我們應該積極嘗試探索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多樣性。」

我認為我們當前還不需要在地外星球培育轉基因生物,這從兩個方面來說。客觀地講,我們對其他行星的環境條件並不了解,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優化有機生物的遺傳密碼,使其適宜外星環境茁壯成長。就我而言,在不久的將來,唯一有可能實現該目標的星球就是火星,在太陽系所有行星和衛星當中,我們對火星的了解最多。

即便從技術上我們能做到,我也不認為應該這樣做,我們應當採納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策略方法,相反,我們應該積極嘗試探索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多樣性。對於火星而言,這意味著探索是否存在原生生命(包括微生物),如果存在,研究它與地球生命有何不同,即使它們擁有共同起源,在不同行星環境中進化仍然會導致重大有機體突變。

火星(以及任何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或者衛星)擁有許多可能孕育生命的微環境,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當前對宇宙生命認知的匱乏,畢竟我們僅知道地球生命形式,要證明火星上根本沒有原生生命是幾乎不可能的。只要不排除原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在火星或者任何其他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發現一顆宜居星球,並且確定該星球未發現任何生命跡象,這個問題就變得更難回答了,在該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培育轉基因生物,但伴隨著人類深入探索,相信不久會在宜居星球上發現某些未知神秘生命形式。

納撒尼爾·斯澤維茲克,英國諾丁漢大學太空生物學名譽教授。

「如果我們不想對微生物進行消毒或者故意將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這是很容易做到的。」

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地外星球培育轉基因生物,目前我們可以讓機器人在其他星球登陸,首先對機器人進行消毒,防止地球微生物意外汙染其他星球,如果我們不想對微生物進行消毒或者故意將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同樣地,地球上的實驗室也經常製造和使用轉基因微觀生命形式,因此,將轉基因微生物送到其他星球上也相對容易實現。

我們是否需要在地外星球培育轉基因生物?是比較難回答的問題,誰將從中受益,誰會受到損失?利大於弊嗎?如果這樣做是為了允許人類在另一顆星球定居,那麼潛在的全部人類都將受益,而那些想要/需要研究星球屬性的行星科學實驗將受益不大,但如果這樣做是為了少數人獲得商業經濟利益,其產生的外星球汙染等不利因素是否會大於其科學價值?

貝圖爾·卡查爾,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天文學副教授。

「據我們所知,即使再多的基因工程支持也不能確保陸地生物在冰凍溫度和極端土壤氧化條件下生存,例如火星環境。」

在地外星球上培育轉基因生物主要取決於該星球,以當前人類的技術,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這樣的候選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例如火星,或許可以培育轉基因生物。但這將產生新的問題:你願意提供多長時間、多少技術援助,在地外星球上建造一個宜居空間?這些轉基因生物很可能在其生存範圍內受到嚴格限制,據我們所知,即使再多的基因工程支持也不能確保陸地生物在冰凍溫度和極端土壤氧化條件下生存,例如火星環境。

土衛二和木衛二的地下海洋世界可能具備培育轉基因生物的條件,但當前科學家還沒有確定這些衛星具體的生命宜居性,而且很難預測在幾千米厚的冰層,這些生物如何被送到冰層之下。

話雖如此,轉基因生物將在不同環境下不斷進化,可使我們深入理解地球生物的極限性。(葉傾城)

相關焦點

  • 我們可以在另一個星球植入轉基因生物嗎?
    今年早些時候,一個研究小組建議我們應該在火星上植入地球上的微生物,以期做出前期準備,以在火星上營造一種宜居人類的氣候。對於「反汙染」天體思想學派來說,這是異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大膽理論。不過,考慮到我們的後代很可能移居火星上,因此,在他們移居之前,有必要對此進行辯論,從而辨析出在外星世界植入轉基因生物的利與弊。
  • 轉基因有害是食品界最大假新聞?!
    大家都知道進化論,其實生物本身就是基因自然篩選的過程,而在農業上,上千年以來,我們為了獲得最好的糧食和牲畜,其實也都在經過人工選擇來進行育種,達到優化品種的目的,把人類喜歡的特徵可以發揚光大,而我們不太看得上的特徵會慢慢消失。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上述玉米品種申報單位控股股東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北農」,002385)此前發布公告稱,DBN9858性狀產品能耐受標籤推薦中劑量4倍的草甘膦和2倍的草銨膦,主要作為前期獲批玉米性狀產品DBN9936及後續升級產品的配套庇護所,為抗性昆蟲治理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保障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 如果人類發現了一顆擁有地等生物的宜居星球,人類會怎麼辦?
    這是個腦洞大開的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人類沒有找到任何一個星球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因此,能夠找到一顆宜居星球,一定能夠佔據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而且許多國家一定會摩拳擦掌的準備大展拳腳。那麼,假如人們發現了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外星球,且存在低級生物,人們會消滅它們嗎?
  • 漫談轉基因的本來面目和安全性
    不論人類、動植物還是其他生物,大部分生物個體是由成千上萬個細胞組成,而細胞內有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而我們的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布。基因隨著染色體進行複製、轉錄、翻譯等過程從而控制生物體的一切行為。
  • 奶油紅富士是轉基因水果嗎?人吃了轉基因食品會怎樣?
    那麼這種蘋果是不是轉基因的?它又是如何生長出來的?以及轉基因食品是怎樣生產的?它真的危害健康嗎?我們分別探討。 奶油富士是如何產生的? 奶油富士和紅富士當然有關係,紅富士原本是日本農林水產省對國光和元帥兩種蘋果品種進行雜交後,選育出的品種,於80年代引入我國。
  • 轉基因發展歷程:希望與詛咒
    從結果來看,雜交和轉基因兩種途徑最終培育出來的C物種是一樣的。從原理來看,轉基因是一種比傳統雜交技術更為精準、快捷和安全的新一代生物技術。通信技術從4G到5G大家拍手稱快,而生物技術從雜交到轉基因卻被「妖魔化「。
  • 轉基因抗蟲棉那些事兒
    用生物技術手段防治棉鈴蟲成了打贏這場棉田保衛戰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美國孟山都公司從蘇雲金芽孢桿菌中克隆到Bt殺蟲基因,利用轉基因技術將其轉化到棉花中,培育出了轉Bt基因抗蟲棉。當轉Bt基因的抗蟲棉被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取食後,Bt伴胞晶體會在害蟲中腸蛋白酶的作用下溶解並激活,釋放出毒素核心肽段,作用於中腸上皮細胞,造成害蟲腸道麻痺和穿孔,最終導致其死亡。
  • 科學Fans|空間跳躍之後 ——「另一顆星球Con」手記
    內心激動萬分,因為在過去不久的5月底,貓哥代表《科學Fans》編輯部前往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體驗了一把空間跳躍的科幻之旅——2019科幻大會「另一顆星球」。    在這場科幻迷的盛會上,貓哥不僅感受了科幻大咖雲集的震撼,還在未來集市上見識了各種有趣好玩的產品。貓哥還特別邀請到這次活動的演講分會場「夢之海」的主持晏晏,讓我們跟隨她穿越到「另一顆星球」,共同分享這次歡樂之行吧。
  • 警惕轉基因怪物豬,肌肉像綠巨人,網友憤怒譴責飼養者
    事實上這種豬最早由韓國和中國科學家聯合培育,利用靶向基因敲除技術去掉了豬體內的肌肉生長抑制基因,然後植入胚胎細胞,讓母豬生下了32頭小豬。由於這些豬的肌肉細胞能夠不受控制地生長,可以長成綠巨人似的「肌肉豬」,體型巨大。但這些豬的命運很悲慘,8個月後只有13頭存活,最後僅存兩頭,只有一頭被評估為健康。由於不清楚轉基因豬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很多國家並不允許這種豬肉銷售。
  • 他們因為這樣而向轉基因說不,這科學嗎?
    其實,反對新科技或產品(的風險),同時就是拒絕其優點或福祉;濫用預警原則,就是「注意某些風險,而忽視其他風險」,這不就表示我們無法適應風險嗎?濫用預警原則者認為不實施新科技,就能撇除風險嗎?害怕轉基因者謝絕轉基因,以為這樣就無食品風險嗎?
  • 甄選非轉基因品種,熱沐吧雨林仙木瓜已上市
    但鮮為人知的是,消費者在商超、水果店處看到的木瓜多為轉基因木瓜,這也是木瓜種植產業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1948年夏威夷的瓦胡島發現的「木瓜環斑病毒」導致全球木瓜大面積減產,於是育種家培育出可免疫病毒的轉基因木瓜大受市場歡迎,以至於當前市面上非轉基因木瓜一瓜難求。
  • 科普:小番茄和大番茄 究竟誰才是轉基因?
    小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由於個頭小、味道甜而深受人們喜歡,但關於它卻有著許多爭議,網上也一直流傳著小番茄是轉基因產物,那麼真相是否如此呢?
  • 「市農業農村局」六盤水市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有序開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要求,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工作要求,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我市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各項安全管理工作,促進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應用健康有序發展。印發《關於印發〈2020年六盤水市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監管內容與環節,強化屬地管理,層層傳遞管理責任,各縣(市、特區、區)制定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切實落實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確保我市不發生非法轉基因農作物試驗和種植案件。
  • 崔永元調查轉基因食品 細說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崔永元解釋稱,自己沒有辦法阻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種植,但是他建議在商場設置轉基因食品專櫃,剩下的商品保證不含轉基因,那麼誰願意吃轉基因食品就誰買。     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有大部分人還不願意吃轉基因食品,但轉基因食品已無處不在,我們無法預測這項技術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但我們清楚這種毀壞將是不可逆的。
  • 轉基因食品品牌大清單——必須迅速擴散周邊!
    JUICY、雀巢仙美高NESTLECHAMYTO、雀巢達能鮮乳酪產品NESTLEDANONE、百福豆漿PAK FOOK SOYAPRODUCT、羅拔臣ROBERTSONS奶粉:安怡ANLENE、安滿ANMUM、雀巢克寧NESTLE KLIM、雀巢即溶奶粉NESTLE NESPRAY、雀巢三花NESTLE CARNATION、雀巢能因NESTLE NAN
  • UFO揭密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和外星生物!
    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和外星生物大揭密,太嚇人了!在諾大的宇宙中,存在很多未知的星球與神秘的外星生物,在這些星球中存在最恐怖的星球中,除了殭屍行星之外還有很多未知的驚天秘密,簡直太嚇人了,下面小編帶你看。該星球之所以備受爭議是因為有研究稱該行星位於Gliese581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但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科學家稱那裡沒有探測到行星信號。
  • 轉基因食品品牌大清單,看到好多熟悉名字
    即使忽略轉基因食物的生物有害性問題,若大量引進外來轉基因農作物,則將威脅中國全體國民賴以為生的長遠食物和種植業的國家安全。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轉基因作物有三個主要生物特點:一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逐滅作用,一旦大規模種植了轉基因作物,當地原始野生農作物將被驅逐絕滅,這一點已被國內外大量種植地的實踐證明,不再屬於理論問題;二是大多數轉基因產品都是絕育產品,就象騾子,不能複製繁殖。無法像原來農作物那樣,可以用打下的糧食作為來年的種子,而只能每年都購買新種子。
  • 從進化的角度看《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潘多拉星球上的這些奇異的生物,它們可不是隨隨便便拍腦袋畫出來的。星球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顆幻想出來的星球,潘多拉(Pandora)。首先它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顆衛星。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兩種掠食動物為什麼會進化掉一對眼睛,個人的猜測可能是它們需要適應叢林複雜的光線環境,多出的一對眼睛不但沒用還耗費更多的能量。對了,還記得那隻擬態的孔雀鹿嗎,它模擬掠食動物的扇形膜上的眼睛也只有一對,這種細節你不服不行啊!
  • 我有一顆小星球
    在著名小說《小王子》中,主角小王子住在B-612星球上,他是那個星球唯一的居民,陪伴他的只有玫瑰花。假如你也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星球,你會怎樣設計規劃它?星球上都有哪些生物? 請以「我有一顆小星球」為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