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晚8點,《經典詠流傳》第八期如約播出,為廣大的觀眾朋友們奉獻了一道饕餮文化盛宴,讓人們在美妙的歌聲中記住了古詩詞,更對古詩詞背後精彩的故事產生了興趣。
老朋友霍尊再一次站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這一次他唱起了蘇軾的經典詞作《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蘇軾和他的這首《浣溪沙》。
蘇軾可以說是北宋時期最傑出的文人,他的一生創作了數不清的經典名作,但凡一個中國人便能隨口說出」大江東去,浪淘盡」或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但是蘇軾的命運卻又是出奇的坎坷,尤其是在他的後半生。
在元豐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這是蘇軾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被關進監獄幾乎要被殺頭。後來經過幾番周折,終於保住了一條小命,最終被貶黃州。
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黃州的定慧院,雖然遠離了是非之地,心中依舊惶恐不安,他仿佛是一隻受傷的驚鴻,但他始終揀盡寒枝不肯棲,只得忍受這寂寞的沙洲。
蘇軾在黃州的這段歲月,讓他的心性變得更加豁達和樂觀,也活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宋神宗元豐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的一個春天,蘇軾疾病初愈,心情大好,到蘄水清泉寺遊玩,寺廟的旁邊便是蘭溪,這裡的水極為甘甜,更奇怪的是溪水是從東向西流。
我們知道,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河水一般都是從西向東流,而蘭溪的倒流讓蘇軾詩興大發,又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感慨地寫下了這首《浣溪沙》。
詞的前三句描寫了清泉寺迷人而幽靜的田園風光。
在陽春三月,山腳下溪水潺潺,新抽出的蘭芽浸泡在溪水中,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一場春雨滋潤了萬物,到處瀰漫著雨水、泥土與青草的清香,雨水也讓松林間的小路一塵不染。
傍晚時分,又下起了綿綿細雨,只聽見林中的布穀鳥在鳴叫著,仿佛在宣告春天的到來,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下闕便是蘇軾通過美好的景色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和理想。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寶貴而不可逆的,但是對蘇軾而言,他對人生則由一番不同的見解。
誰說人生不能回到青少年?你看,門前的流水還能從東向西流呢,切莫再感嘆時光匆匆,一去不回啊。
蘇軾談到的人生可再少,指的是只要人的心中始終保持一種年輕而積極的心態,便永遠不會衰老。
可以說這句詞這對今天的我們同樣起著重要的人生意義。
每個人的年齡都會衰老,但是我們的心卻可以永遠保持年輕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