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裡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張麗鈞親筆籤名的書《做老師真好》。我喜歡她的文章,但是當時不喜歡這個書名,我心想:「做老師好,還真好!多假!」但是我讀了這本書中的文章之後,不得不承認:對於張麗鈞「做老師真好」一點都不假!好喜歡張麗鈞身上的可以徵服你的才氣、學識、理念、正氣與佛心!張麗鈞是老師中的優秀作家,也是作家中的優秀老師。讀她的文章的感覺就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就是精神大餐!我現在向大家推薦《當老師真好》中的一篇文章《原諒我在這一刻淚下》。這篇文章張麗鈞講了這樣一件事:一位教育專家應邀到一所小學去聽一節「少數民族娃娃的製作」美術手工公開課。老師的公開課從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 以及課堂氣氛上都無可挑剔!但是製作娃娃的環節,許多孩子根本不會使用剪刀,便索性用手去撕,做出來的少數民族娃娃粗陋不堪。老師卻誇讚孩子們說:「你們真棒!」下課了,老師讓教育專家跟孩子們講幾句勉勵的話。老專家也不推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幾年前,他到德國去訪問,突然遇到了雨,他決定買把雨傘,他進了商店。店員遞給他一把德國製造的雨傘,折算人民幣2000多元!他問店員:『有便宜些的嗎?』店員又遞給他一把臺灣製造折算人民幣500多元的傘,他還是嫌貴!他問了店員:『還有更便宜些的嗎?』店員指著門後一箱傘說:『中國傘,白送,不要錢。』他聽完之後淚如雨下……他說:「孩子們啊,要想讓咱的『中國製造』叫人家瞧得起,就得從你們的手工課開始抓起啊。你們要永遠記住,學會使用剪刀,比認出哪個少數民族的頭飾更重要;幹活精細,把粗製濫造當成一輩子的仇敵,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啊!」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估計這輩子我都得靠教師這個職業作為我謀生的手段了,所以我一要端正教育心態:我既然改變不了這個角色,就不要讓這個角色和自己「不搭」或者「白搭」;二要有教育資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關鍵是這桶水一定是「經過淨化的含有有益礦物質和營養元素的水」;還有這樣的「一桶水」一定要「捨得給學生喝」,捨不得給學生「喝」就會過期,就會作廢;還有就是學生的「營養缺失」和「口味」各不相同,所以儲備「一桶水」是不行的,儲備不同營養和口味的「多桶水」是必須也是必然;三是要有教育後效應:教學設計再完美教不會學生「使用剪刀」也「白搭」,所以不管是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能產生教育後效應才是最重要的。我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中的第二篇文章《這個星球有你》,張麗鈞講到:張麗鈞同時收到到西部教師培訓會上講座和參加一個會議的邀請,這兩項活動撞車了,必須推掉一個,講座是零報酬,推掉哪一項都要找個理由。張麗鈞首先上網去搜索講座的組織者彭先生的背景資料。
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畢業後到天津市一家知名軟體公司做軟體企劃。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做了一名自願「流放」西部的IT人。彭先生去了那個叫黃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義務支教。通過努力,他讓黃羊川的中學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通過努力,他讓黃羊川連上了網際網路並擁有了自己的網頁。在他的影響下,他的一位在中央氣象局工作的同學毅然辭職,來到黃羊川,做了一名長期固定教師。
張麗鈞決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數獻給西部;決意將新出版的書贈與那些與我今生有約的同行。決意充當那個可有可無的會議的叛逃者;毅然選擇參加彭先生組織的教師培訓講座;張麗鈞發給彭先生的簡訊是:「這個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讀後感:誰都少不了抱怨,我也一樣。我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太苦太煩太雜太瑣碎,跟校園這個圈子裡的人相比,還能給自己一個抱怨的理由;跟文章中的彭先生相比,這些抱怨就顯得很小氣了,自己幹的就是自己該幹的。如果有生之年我可以去做彭先生和張麗鈞那樣的公益事業,我一定去做;如果做不了,就不要抱怨,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吧。這就是我向大家推薦這篇文章的理由。
疫情期間上網課遇到這樣的一件事。學生X明每天晚上沉迷打遊戲,白天睡大覺不上課。X明的父親說:「現在的網課可把孩子坑了,不能在學校上課把孩子學習都耽誤了!」X明的母親立即打斷他說:「你不用埋怨上網課,全國的孩子都在上網課,許多人家的孩子咋能好好上課學習;還是咱們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我聽了很有感觸,我覺得家長都能這樣想該有多好!同時她的話也點撥了我:少抱怨別人,學會反思,做好自己!
以上是我張麗鈞的文章和聽一位家長的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人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要,讀書是最好的精神營養!不分身份,誰都有可能是我們的老師,所以要謙虛和低調!珍惜這份工作,不管別人怎麼看,但都要對自己說「做老師真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再遇到!所有發生的都是該發生的,所有存在的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能容、能讓、能原諒,能多為別人做點什麼就多做點!心存大愛、平和知足,心底就能踏實安詳,雲過天更藍,船過水更幽!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才能在心裡裝下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