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朋友發了一篇標題黨文章,正好是關於短視頻的。由於我本人的視頻機構,是2015年左右和搜狐籤約的,所以對這行還算比較了解。
首先先可以給大家一個比較確切的答案:
1.半年漲粉200W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主要的可能是買的(投廣告)。董新堯半年微博+公眾號將近1000W粉。
2.6月初我關注的一家視頻機構,已經10W粉絲了,目測沒什麼資源投入。
我之前也寫了一篇《追上億的財富-從視頻看自媒體》,完全口水文,既有對自己項目經營不順的悔恨,也有感慨時代的變遷。
其實這又可以列為幾個問題:
1.什麼樣類型的短視頻比較火爆?
其實短視頻,確切來說,是去年將近年底,今年年初開始火爆。具體原因就不闡述了。按照新浪微博官方紅人榜的排名來看:
實際上最TOP,還是傳統的網紅佔據頭部。但是從排行可以看出,目前傳統的網紅,和短視頻製作者的區別已經不大了。因為網紅也一直拍短視頻。
其中比較特色的就是軟軟其實不太硬、董新堯,王尼瑪。王尼瑪非常老牌了,這裡就不用過多闡述了。
比較亮眼的是,堪稱「男版PAPI醬」的軟軟其實不太硬,憑藉其特色的創意獲得了無數粉絲;董新堯的幾部「社會實驗」,從萬千視頻中殺出一條血路。被魔力盒MCN內部,評為S級(最高級)。
因為我做過也混過這個圈子,我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這裡又要區分一下目的:
a,直接產品變現;
b,做大粉絲量,靠後期的估值,以及巨量粉絲的CPS/廣告變現形式變現。
a,非常好理解,就是一些直接介紹產品的,常見以拍化妝品,服裝,等其他各種產品為主。其實很多人以為爛大街了,大家去美拍裡面看下那些漂亮的小姐姐下面的評論,還是很多妹紙諮詢。
b,做大粉絲量,這個也是目前很多看中這個市場的主流。確實這幾個月,現象級產品除了董新堯,就是野食小哥了。野食小哥在競爭激烈的美食視頻下,以獨特的「無聲美食視頻」斬獲百萬級粉絲。
在這裡大家會發現一件事,想紅,要麼特別美,要麼特別有創意。
但是別急,短視頻製作比較好做的幾個方向,我給大家列出來;
好做的:街頭採訪、差異化(中國產品外國人用,外國產品中國人用。)e.g:角角SHOW,歪果仁研究協會,精深偽原創(把外國視頻自己翻譯混剪一下,太多大V號了)。
難做的:美食(費錢)、劇情(費錢)、唱歌(費錢,且傳播性差)、搞笑(競爭激烈難以突圍),時評(你懂得)。
2.短視頻要短時間內迅速躥紅有什麼訣竅?
如果有統計學的話,長得好看,肯定比醜的躥紅速度要快。但是這個樣本,匯聚了幾乎中國所有的原創作者的新浪微博,並沒去統計....(其實大家可以去偷看排行)。
目前要迅速躥紅,主要有三個方向:
a,內容特別好
b,資源特別廣
c,資本特別多
a我就不說了,有太多的運氣成分,主要講下b和c。現在短視頻,特別流行一種MCN模式。英文:(MCN(Multi-Channel Network))看上去很高大上吧,實際上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互推。
所有媒體,無論是不是短視頻,互推都是最快的。
其實知乎一直打壓大V,害怕的就是大V裹挾平臺,讓平臺不得不為之讓利。其實平臺能夠智慧的為大V讓利,才是長盛不衰的法門,微博如是。
這裡不是吹社會我浪哥,他們官方的MCN招募已經非常赤裸裸了,所以我之前所現在這個年代對於創意者是最好的:
同樣的,董新堯合作的魔力盒MCN,也有大量的優質資源:(相對門檻更高)
其實新浪微博和其他第三方的機構,一直是一種越來越平等合作的局面。
當然,加入如MCN這種類型的計劃,別人推了你,你也得推別人。有的朋友不願意啊,那就交錢吧。所以還有很多視頻機構,是靠交錢買粉的方式為主的。
常見的有:
a,新浪微博粉絲通
b,公眾號廣點通
公眾號廣點通大家比較熟悉,我就不贅述了。主要是推文下方的廣告嘛。粉絲通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新浪微博的粉絲通,厲害到什麼程度。你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內容曝光在你競爭對手的粉絲的時間線上。
.
可是,這樣做不是傷害大V嗎?其實並不會,因為新浪微博鼓勵內容的機制,導致優秀的內容此起彼伏。如果因為你的內容曝光在競爭對手粉絲的時間線上,而導致競爭對手迅速衰落,那麼社會我浪哥也不會說什麼,因為他把選擇權留給消費者。
3.短視頻在中國/國際的盈利模式?
其實FACEBOOK也好,微博也好,其他平臺也好。他們都是基於WEB下的產品。因為他們的交互,既支持PC,又支持手機移動端。所以他們對用戶數據的了解,會更透徹,同時媒體屬性會更強一點。
FACEBOOK就相對來說封閉,但是它的主頁,類似原來的人人小站。(其實人人是抄FACEBOOK的,產品設計更優於FB,但是最終還是輸給了微信。)
而越是封閉,意味著信息的擴散,主要靠傳播。前幾年,微博還限制大V簡介留公眾號,但是現在不限制了。因為大V的內容,往往是公眾號和微博一起留。當內容在公眾號內發出,同時在微信內傳播的時候,別人看到微博的水印,又回流到微博。
而公眾號一天只能發一條,微博無數條。想看新鮮的,還是去微博。
微信想做的事:用完即走
微博想做的事:爽完別走
FB想做的事:隨便你走不走
盈利模式,這還真的得感謝微信。因為微信的高度傳播,反而造就了微博內創作者的高價值。
a,廣告
b,CPS充值
c,個人IP的變現(社群、電商,等各種模式)
這裡給大家看介紹另外一個號,名字叫「執翻劑」。其實街坊的人氣一直不差,主要看創意。
他們的街坊是既有創意(粵語+話題),人又好看。然後據不準確消息,因為她和董新堯用的是一個廠商的變現接口(H5遊戲)。據說月充值,7位數。消息不準確啊,之前因為和董認識,所以看他最近火了,就打探了一下消息,嗯。
這裡也說一下,為什麼我判定「辦公室小野」的主要FACEBOOK粉絲,是靠投放FB廣告來的?
這個答案很簡單,這是WEB產品的特性。在微信誕生以前,就算微博內有天一樣的轉發量,一個人物,或者一個視頻,也很難火。但是公眾號只要10W+的閱讀(事實上,微博的閱讀數遠高於公眾號),這個事情就已經很火了。
因為微信是重度社交,而且公眾號每天只有一條。這意味著用戶訪問公眾號內容的訪問深度,是非常深的。所以咪蒙的10W+文章可以引起全民的深度討論,但是微博就做不到,FACEBOOK就更差一截了。大家在看微博,和FACEBOOK的時候,是娛樂大於認真閱讀的。
有的朋友又要說,那微博,為什麼不向公眾號學習呢?
為什麼要向公眾號學習?
所有的網際網路產品,設計出來都是用來浪費用戶時間的。我只要能夠利用海量的內容作者,浪費用戶時間,我就完成了我的戰役。而且現在公眾號的閱讀下降越來越嚴重,雖然微信官方推出了「搜一搜」和「看一看」,但是具體收效嘛..
所以WEB類的社交產品,是媒體社交產品;而APP類的社交產品,才是真正的純社交產品。而我也說過,人的社交關係是很脆弱的,所以微信在不停的工具化,微博在不停的娛樂化(內容)。
(上圖為辦公室小野FB頁面,我不做求證真偽。)
如圖,媒體社交類的產品,轉發永遠是大於互動的。不過這裡要誇一誇中國商人,「降維攻擊」玩的很厲害。微博裡面玩爛的轉發抽獎,在FB裡還是屬於比較新穎。從他們FB的布局,目前看不出變現計劃,可是,有粉絲和流量,還怕沒錢賺嗎?
回過頭來,微信公眾號一直在打擊引誘分享。不要說送錢了,連稍微帶一點引誘的都不行。
你看,我最大的尺度,還不是說:
「您的分享和點讚,是對我的對大支持,感謝!」
百度搜索:跨境電商夠資本,尋找更多答案....
有關於跨境電商獨立站、亞馬遜想交流的,歡迎掃碼,加入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