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噠噠噠……」一陣清脆的聲音傳來,幾臺縫紉機快速運轉,機針上下跳動,幾名縫紉女工正在熟練地製作防護馬甲,一派熱鬧忙碌的場景。
這個由4名女工組成的縫紉班組,來自中國鐵路北京局北京工電大修段綜合機修車間,負責製作反光馬甲、防護服、護腿、工具兜等勞保用品。該段負責集團公司管內換軌、換道岔、橋隧、電務、供電等大修施工任務,常年奮戰在各條站線,這些防護用品是後勤供應剛需中的「剛需」。
「一件反光馬甲看起來簡單,製作卻需要十多道工序,從打樣畫圖、裁剪,到縫紉匝線、鎖邊、熨燙,最後到自查、互檢、質檢員檢驗,每一件都凝結了她們大量的心血。」車間黨支部書記田柏青介紹說。
11月初到春節前,是女工們最忙的時候,不到3個月的時間要保質保量完成1000件馬甲、100件防護服的製作任務。「剛需」不到位,作業人員就不能上線作業,直接影響到正常開工。班組人雖少,責任卻重大,「娘子軍」們卯足力氣趕進度。
「明年春季開工「三新」人員多,防護用品需求量大。一件馬甲最快需要40分鐘完成,為了趕進度,大家除了喝水、上廁所,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硬是把工作量從每人每天8件提高到10件。」班組長李素傑講起姐姐們的辛勤付出。
「娘子軍」們低頭專注一針一線,手裡不停忙活著,一個姿勢就要堅持十幾分鐘。細線穿進縫紉機,固定好左邊的機針,對準衣片上要縫製的位置,雙腳輕快地踏起腳踏板,右手不時轉動輪軸,左手緩緩推進布料……
眯眼、捻線、對準針孔,輕數「一、二、三」,就將細線輕巧穿過。別小看這個小動作,不熟練的人穿不好針,很容易耽誤五、六分鐘,而每天的穿針動作要重複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一次耽誤一會兒,一天的工作量就要大打折扣。時間流逝,縫紉機旁已經做好了幾件半成品。
「反光帶、鎖邊、粘扣這些重點部位要多匝幾遍線,裁開的布料要及時剪掉邊緣鬆散的線頭。縫紉前還要熨一遍,特別是要包邊的地方,不然出現褶皺後,反光帶和粘扣容易掉。」班組年紀最大的女工蔣書華款款道來。
「娘子軍」們不光是縫紉的好手,也是「勤儉持家」的能手。今年,集團公司上下開展了「節支降耗作貢獻、改革創新立新功」主題活動,姐姐們積極響應,紛紛算起了「精細帳」。
防護馬甲分正片、反片,左片、右片,裁剪時「一正一反」或者「一左一右」這樣交錯開來,合理打樣,用料更經濟划算;邊角料別扔,小餘料常用,二次利用可以鎖邊,還可以製作卡扣掛帶,不用新裁布……姐姐們的「小算盤」讓以前100米布出140件馬甲,現在多出了3到5件。
姐姐們不把枯燥繁重的工作當成負擔,處處體現著後勤班組支援一線的人文關懷,一針一線中巧繡「心意」。
「馬甲左右兩邊的小掛帶,可以卡住電臺、小喇叭、錄音筆等小零件,兩邊粘扣之前是綁帶式的,來回解綁很費力,還容易掛倒工機具,存在安全隱患。我們把它改成粘扣式,還加大了下擺尺寸,冬夏通用、肥瘦相宜,穿上後更利落!」班組質檢員馬海燕笑著介紹這些精巧的小設計。
「我們自製了減速牌防護套,有效保證行車安全。」「還有大修專屬logo的工具袋,聯合施工時防止混拿錯拿。」「作業人員防焊花『護腿神器』,外用阻燃布,內用普通帆布,相對之前的石棉布,材質更親膚柔軟,易摺疊、易清洗。」姐姐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說自己像帶貨女主播,班組內充滿了輕鬆愉快的氛圍。
「娘子軍」們巧手縫製「防護鎧甲」,一件件勞保用品被統一送往一線,為大修施工和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吳佳澤 李俊毅)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