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親子關係都在這部劇的彈幕裡……

2021-02-12 烹小鮮

 作者|jin

 

「這屆家長不好帶。」

看到《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與女兒英子(李庚希 飾)陷入冷戰,彈幕中有不少這樣的聲音。

 

而宋倩不嚴管英子後,英子成績下滑,彈幕中又出現了「跟自己女兒鬧彆扭,可不是會成績下滑嘛」的聲音。

終於,代表家長的一方沉默不下去了,「管得太嚴要說不管也要說,這麼難伺候」。

可以說,從《小歡喜》的彈幕裡,能明顯看出代表兩個陣營的聲音。

而這部劇中對成年人與孩子的相處,以及不同教育方式的研究也是極為透徹的。

 

淡化階層概念

突出親子相處和教育方式

 

《小歡喜》是《小別離》的姐妹篇,沿襲了後者通過教育問題探討中國式親子關係的路線,但兩者同時也有很多不同點。

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小歡喜》淡化了階層概念,以三個家庭父母與孩子相處方式的不同來作為典型性。

方圓(黃磊 飾)和童文潔(海清 飾)、宋倩和喬衛東(沙溢 飾)、劉靜(詠梅 飾)和季勝利(王硯輝 飾)這三對家長,嚴格意義上來說,平衡在家庭條件上都算中產階級:方圓和童文潔都是中等管理崗,劉靜和季勝利則是政府部門的中級幹部,喬衛東雖然投資發了家,但因為與宋倩早早離婚,因此平均到宋倩和英子的生活上,還是算中產。

而淡化了階層概念後,三家父母與孩子的不同相處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就越發突出了。

 

方圓和童文潔是典型的紅白臉教育媽媽負責扮演嚴厲的角色,爸爸則負責滅火、緩和父母與孩子間的矛盾。這種教育方式也是曾經公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很多劇中的主人公都會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比如《虎媽貓爸》《小別離》《少年派》等等。

但是,隨著中國社會對教育話題越來越重視,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在被不斷地反思是否適合教育孩子。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便是會造成孩子認知混亂,也容易讓孩子學會投機取巧。

我們看看方圓、童文潔紅白臉教育出的兒子方一凡(周奇 飾)。他與其他兩家的孩子相比,是最皮實的,也是心性最不成熟的一個,用童文潔的話說,「心智還沒開始發育」,也會用嬉皮笑臉的方式忽悠媽媽和老師。

 

雖然沒辦法對紅白臉教育是否合理下定論,但《小歡喜》中呈現出的這種教育方式和結果,基本上是符合現實情況的,這也是這部劇讓人共鳴頗強的原因。

與方一凡長期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相比,喬英子和季揚揚(郭子凡 飾)獲得的愛就顯得有些破碎了。

不可否認,喬衛東和宋倩都愛著唯一的女兒英子,但兩人因為誤會很早就離了婚,由母親宋倩養大英子。單身母親的辛苦自不用多提,因此,宋倩不可避免地將女兒視作唯一的心理依靠。但是,她忘了自己女兒也會長大,會慢慢有自己的意識,正如英子所說,「當她的依靠久了,會累」

而基於特殊的家庭環境,宋倩對英子的生活、學習採取的是全方位的控制,這在英子房間書桌前的透明玻璃上便能清晰看出,再加上補習老師這個比較特殊的身份,她幾乎將女兒的生活壓縮為吃飯和學習兩件事。

 

這無疑是給了英子極大的壓力,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只有吃飯和學習,更勿論青春期的孩子,他們處在最斑斕璀璨的年華,看世界都是彩色的。因此,英子與母親發生衝突是一定的。

而女兒奴喬衛東便成了英子唯一的出口,翹課、厭學、成績下降,既是英子認識到放縱會導致嚴重後果的機會,也是母女關係發生一些小變化的契機。

季揚揚則是典型的城市留守少年。父母因工作原因6年沒有陪伴在他身邊,再次相處後,陌生、尷尬都無法避免。同時,劉靜和季勝利也是三對家長中唯一一個母親溫柔父親嚴厲的搭配。

因此,季揚揚和父母相當於在重新走進彼此,在完成這個過程後,才能談得上所謂的「教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季揚揚已滿18歲,「家庭教育」在他身上的作用實際上已經很少了,因為早已養成了自己的習慣。

 

劉靜無疑是非常聰明的,她意識到這一點並積極地接受了,因此她在教育季揚揚的問題上,實際上秉持的是引導為主、說教為輔。遇到原則性問題,比如季揚揚在公眾場合侮辱自己父親,她絕不後退;但在一些關乎選擇的問題上,比如季揚揚喜歡開車,揚言要放棄高考,劉靜也並沒有大聲呵斥他,而是引導他就算在車場工作,那些調試設備的工作人員也是專業的工程師,「每個職業都需要知識」。

劉靜在季勝利和季揚揚父子中間,起到的是磨合作用,這樣才讓這個本來帶著疏離、陌生的家庭,慢慢有了歡笑和溫情。

不過,彈幕中有很多聲音表示「方圓、劉靜、喬英子這三個人組合在一起才是最幸福、最和諧的家庭」,實際上並不然,方圓、劉靜、喬英子都不只是單純的一個人,而是分別由童文潔和方一凡、季勝利和季揚揚、宋倩和喬衛東慢慢打磨出來的。

 

家庭戲和校園戲如何平衡?

 

像《小歡喜》這樣的劇,家庭戲和校園戲的平衡和融合,通常是一件比較難的事,要麼戲份不均衡,要麼在家庭和校園之間跳來跳去顯得每部分都有些突兀,但這部劇在這方面做得是很優秀的。

首先,得益於其對孩子與父母關係的觀察和思考入微。

童文潔對方一凡恨鐵不成鋼,但也會因為看到兒子跳舞而倍感自豪;雖然嫌他起床晚,但還是笑著跟他開玩笑,眼裡心裡都是對自己兒子的愛。

這與對林磊兒(劉奇 飾)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童文潔很疼林磊兒這個小小年紀便失去母親的外甥,甚至為他考慮得比自己兒子還多,但是相處間的感覺卻迥然不同。所以,很多時候,即使她打方一凡,比如幾個孩子在酒店喝醉跳進遊泳池,你也能感覺到她對兒子深沉的愛。

 

而宋倩與英子的關係也是同樣真實。

在因為英子翹課在爸爸家玩樂高與女兒發生激烈爭吵後,被傷了心的宋倩,決定「不管英子了」,於是飯照做、湯照熬,但不再幹涉英子的學習成績,也不跟她說話,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基礎上,一旦孩子不見了,也就把這點氣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其次是讓家長和孩子都有家庭以外的生活,並創新了成年人與孩子的人物關係。

家長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是職場。劇中除了喬衛東外,基本上三對父母都給了工作戲份的呈現,雖然職場危機的部分讓人有些審美疲勞,但總體上讓人能看到父母在孩子以外的生活。

這其中,最讓人驚喜的是劉靜從事的天文館工作與英子一直喜歡的天文學相交,兩人也跨越年齡,成為彼此秘密的分享者。

這個設定,既連接了成年人與孩子的世界,也在這類型劇的人物關係搭建上做了創新。相信看到英子與劉靜相處的畫面,沒有幾個人不被觸動,女兒確實是小棉襖啊。

 

而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生活無疑是學校了。

《小歡喜》呈現的學校生活相對真實,但因為同類型劇集的重複出現,其實也有些審美疲勞,不過,劇中塑造的班主任李萌(徐梵溪 飾)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常能見到的老師——醉心於提高學生的成績但也很關心學生。

最後,家庭戲和校園戲銜接比較自然,有淚點有笑點。

校園戲再說得明白點,其實就是孩子們的戲。

兩者的銜接,由一場戲便可以說得很明白,那就是幾個孩子相約去酒店玩,喝酒、打遊戲、吃零食、遊泳,還模仿自己的父母,而這一切都被著急趕來的三對父母看得清清楚楚。

這場戲中,笑點在孩子們模仿大人和林磊兒的那句「文潔,這都小場面,慌什麼,有哥在,怕什麼」,而淚點則在季揚揚和父親相互道歉,季揚揚在聽到父親的道歉後,蒙著毛巾哭得肩膀顫,引人動容。

 

劇中這樣的戲還有很多,家庭戲和校園戲在這樣的起承轉合中相互銜接,非常自然,也不會顯得分裂。

當然,這部劇中也有一些與同類型劇重複感比較明顯的設定,但因為其節奏、轉場、人物塑造的恰當,給人的觀感還是非常不錯的。

 

願所有孩子都被尊重

所有媽媽都被溫柔以待

 

如果要問這部劇中最讓人心疼的角色是誰,那麼可能筆者的答案跟很多人都不一樣。

因為不僅有英子,還有她的母親宋倩。

英子被心疼是太理所當然的事。

這是個從小被母親360度無縫監控,父親又提早在她生活中缺位的女孩,但她又不是很多劇中看到的叛逆張揚的女孩,而是一個非常懂得站在別人角度上考慮問題、又可以時時考慮別人想法的懂事的姑娘。

因為想讓媽媽開心,她看過一遍的電影也會陪著母親再看一遍;因為體諒母親的不容易,所以很多時候她都是先道歉的那一個;因為不想父親為難,她禮貌對待他的女朋友,儘自己最大努力維護父親;因為惹母親生氣被冷對待,每天回家小心翼翼;因為怕媽媽傷心,不敢跟她開誠布公地說清楚自己的追求……太多的理由,讓人心疼這個小姑娘。

而尤為讓人感觸的,是英子和劉靜的「忘年交」情誼,而這是建立在兩人都對天文學有興趣。

這一點是英子另外讓人喜歡和心疼的原因。

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這已經比很多孩子強太多了,但為了滿足媽媽對自己的期望,她又是偷偷摸摸愛著天文學。

我們通常遇到的情況是,孩子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讓家長忙活了半天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因此很多家長養成了不聽孩子說話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喜歡為孩子主張。

不可否認,在孩子心智未成熟時,家長為孩子做選擇是無法避免的。但對於英子這樣成熟而堅韌的孩子,家長給予支持會讓他們走得更遠也走得更穩。

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被尊重的夢想。

而對宋倩心疼的感覺,則是從她因為英子與喬衛東的女朋友小夢親近吃醋而起。

宋倩除了是英子佔有欲、控制欲雙強,但同時又為她撐起一片天的母親,其實也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女人。

 

她將她的心理寄託全放在女兒身上,疑惑自己說好要相依為命的女兒怎麼有一天就要離開自己呢,可悲又可泣。

實際上,《小歡喜》裡的所有母親都讓人有種悲感。

童文潔愛著兒子,但因為喜歡管他並不被兒子理解;宋倩和劉靜,一個為女兒付出一切,一個為丈夫和兒子付出一生;就連只是客串出場的王一迪媽媽,也永遠是她帶著女兒上各種輔導班。

 

為什麼這類型劇中,都是基本都是母親扮演嚴厲管束孩子並不被理解的角色呢?這當然與現實狀況息息相關。比如海澱媽媽、順義媽媽……她們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可謂不遺餘力。

這些媽媽,或許不夠溫柔,或許不夠民主,但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這是一門永恆的課題。這一點上,《小歡喜》在同題競爭態勢嚴峻的情況下,還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關焦點

  • 中國式親子關係,這劇一刀一刀剖析
    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則將手術刀對準親子關係,細緻剖析天經地義的愛如何在扭曲的方式下毒害屬於孩子的人生。先來看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實際上,除了都有那個能控制人生進程的遙控器,這兩部劇完全不同。《人生遙控器》是主人公是主動選擇去調快自己的人生,而《媽媽的遙控器》變成了媽媽控制兒子人生的工具。
  • 奧斯卡短片《包寶寶》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映射
    這部僅7分鐘的影片表面上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的夢境,實際上則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隱喻了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幾種典型表現。如何正確地處理中國式家庭中成長與愛的問題,這一短片觸發給我們很多思考。"這部影片中的家庭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父親缺席,母親控制欲極強,孩子只顧自己、不懂得關心父母。這也是中國式親子關係的三種典型表現。了解這些不正確的親子關係,對於我們塑造健康的親子關係,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以情感為基礎的家庭生活,包含夫妻之間的親情關係和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夫妻之間的親情關係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石,而親子關係則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傳遞和延續。在家庭中也極少體驗幸福的親子關係。儘管他長大後,憑藉自己的智力因素,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家庭生活裡,他的情感生活是空白的,他也沒有可複製的幸福生活。這是很多中國家庭中孩子的現狀,也是中國親情關係中因愛的缺失導致了很多問題家庭和孩子的原因。他們要麼被親情忽略而放任自流,要麼被親情綁架,為討好父母,按照他們的心願成長,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意願。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但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看這部片子覺得特別觸動人心,甚至由此引發對兒時經歷的回憶和對父母的想念。但在西方人眼中卻無法理解這部短片是在講什麼,完全當成了一個喜劇來看。
  • 【劇評】從《中國式關係》看一出別開生面的中國浮世繪
    其次,講述親子關係的現實主義題材《小別離》的播出,無論從口碑還是收視上都為此類型題材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式關係》粉墨登場,人們來不及與黃磊塑造的「國民好爸爸」告別,又火速愛上了陳建斌的「老馬」。「老馬」,乍看之下,與「老趙、老錢、老孫、老李」並無二致。
  • 《狗十三》:電影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反思
    該片藉由少女李玩的成長曆程和真假愛因斯坦的故事,對中國式親子關係進行了剖析。一、真假愛因斯坦影片中,父親第一次送狗給李玩,是因為在學校強行將她的物理興趣班改成了英語。繼以金錢討好李玩無果之後,他又不管李玩的喜好,給她送來了一隻狗。
  • 《中國式關係》:飯局裡的人情社會
    一個是公事公辦的美國做派,一個是在人情社會裡受人巴結的中國作風,整部劇的矛盾都融在這兩句臺詞裡:飯桌上等得不耐煩的江一楠說:「我從進這個房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十五分鐘,關於我的方案我只說了兩句半和六十多個字。」《中國式關係》劇照沒等江一楠控訴完,馬國梁一句話頂回去:「您進這屋都兩個多小時了,才喝了一口酒。」
  • 這部劇揭開中國式家庭的關係癥結
    劇裡女兒弓香是一名演員,外表可愛,事業上沒什麼野心,接一些配角也能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弓香的媽媽,在外人眼裡是溫柔堅強的單親媽媽,但其實對弓香的生活隨意幹涉、過度控制。比如幹涉她的工作,不準她接有床戲的劇,專門把原著裡描寫脫衣服的部分用筆標註出來寄給經紀公司,逼迫經紀人取消工作;逼女兒的男友分手,認為男友配不上。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這部電影依然延續了前三部的喜劇基調,但是《囧媽》更像是一部笑著笑著,最終卻會流下眼淚的一部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主人公徐伊萬陰差陽錯地坐上了母親盧小花去往俄羅斯的火車,六天的火車行程中親子關係的衝突、與即將離婚妻子張璐的感情糾結。最終陪母親圓上了年輕時登臺演唱的夢想,同時也懂得了愛不是控制與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 自私又綿長的母愛:《包寶寶》,中國元素講述中國式母子關係
    在這部8分鐘的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大量熟悉的中國元素,而短片的主題,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式親子關係。一個中國老婦人在家蒸包子,其中一個包子忽然變成一個萌翻天的小娃娃,老婦又驚又喜,把它當做孩子一樣精心照顧,對他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
  • 這部劇的彈幕,又魔幻又現實
    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自11月17日上線以來,豆瓣評分8.4分,劇中大膽犀利的劇情和臺詞都讓這部劇引發了不小的熱議可能很多人都和社長有共同的疑問,這部脫胎於BBC原作的中國版《她說:女性人生瞬間》,真的能講好中國女性故事嗎?01《聽見她說》採用單元劇的模式,用8集8個故事,講述了如今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不同困境和人生痛點。
  • 《中國式關係》大結局了,這5部同類劇一樣精彩值得收藏!
    這部反映中國特色的社會人情的電視劇受到了超出預期的歡迎,也引發了大家對現實主義題材國產劇的重新關注。愛看電視劇(微信號:chuangtouji)整理了5部和《中國式關係》一樣精彩的同類劇,趕緊收藏別錯過啦!
  • 中國式親子關係:我只能站在天台上跟你說實話
    環節設置很正能量,可以預知到孩子和父母之間如何理解和溝通,但看了兩期,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為,節目裡折射出的中國式親子關係,讓我一下子像回到了小時候——這些孩子身上都有我的影子,現在的00後,還在重複我們的親子關係裡的癥結。父母和孩子換了一屆又一屆,我們的親子關係,還是老樣子。
  • 《中國式關係》出品人馬珂:好戲都不是便宜活
    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代旭等人主演,一部描述中國人情社會的現實題材劇《中國式關係》,即將於9月8日開始,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樂視視頻播出。本劇不論是選擇的題材角度,還是整個故事內核,以及它幽默中見人性的風格,都是近年來市場中少見的切入社會肌裡,但又以深入淺出姿態亮相的搶眼作品。
  •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大結局劇情介紹 中國式關係會有第二部嗎?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迎來了大結局,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代旭、李野萍、李蘭迪、田小潔、呂中、盛冠森、丁子峻等實力演員主演,從開播以來,網友們對這部電視劇十分的關注,劇情高潮迭起,看似輕鬆幽默的基調下上演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場景。
  • 《小歡喜》之中國式家庭教育圖鑑
    該劇圍繞三個不同背景下的家庭,聚焦孩子在高三這一年發生的故事,既呈現了中國式家庭的群像,也向觀眾們展現了當代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真實側寫。這部作品不再標榜「父母皆禍害」或者「孩子變形記」,反而你可以將它看作是一本中國式家庭生活裡,父母和孩子共同經歷成長最終迎來蛻變的奮鬥指南。
  • 熱播劇《少年派》引深思:一個方法,從根本上改善親子關係
    這部描繪都市家庭的電視劇,有很多內容源自生活,對照一下生活,在自己周圍的家庭裡,焦慮的媽媽們尤其多。想要改善親子關係,媽媽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爸爸們想要改善親子關係,也同樣可以從自身做起。❓孩子壓力怎麼消❓父母們的脾氣怎麼消❓親子隔閡怎麼消學習和實踐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式,就是處理不良情緒和釋壓的最優解。
  • 陌生親子關係的困境,付出卻不被接受,如何擺脫中國式家長標籤
    這便是中國式父母養育的孩子,驕縱,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為他人著想,一系列問題真真切切地擺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太小不懂事麼?爸爸媽媽們不要再捂住自己的眼睛了,拒絕發現親子間的問題,就是拒絕孩子的成長。中國式家長問題出在哪?
  • 《中國式關係》:「王寶強離婚事件」電視劇版…
    ,而且是被一部顏值不高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刷屏了,這部劇叫做《中國式關係》。就這樣,兩個人被一場命運的惡作劇被栓到了一起,於是,好戲上演了~之所以這部《中國式關係》被關注,嗶寶覺得和它的劇情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幾乎這部劇的劇情,就是前不久「王寶強離婚事件」的電視劇版。
  • 中國最好的男演員,一大半都被獵到了《獵場》這部劇裡
    《獵場》開播的第一天第一集,視頻彈幕裡全都是「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可見大家對於該劇的期盼。菌菌也趕著這熱度追看了六集。2015年《琅琊榜》大結局以後,大家一直都在盼著胡歌的新劇,而最期待的莫過於這部《獵場》,很多觀眾表示,看了這部劇後,都想組團去搞傳銷集體去蹲大牢了!為什麼會想去搞傳銷?為什麼會想去蹲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