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子關係,這劇一刀一刀剖析

2021-03-05 第十放映室

「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媽媽失望。」

這樣類似的話,你是不是已經聽過無數遍了?

如果不停重複,不停重複,最後會發生什麼?

臺灣70後女導演陳慧翎就用一部黑色幻想單元劇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該劇由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發行,題材暗黑,因此被譽為臺灣版《黑鏡》。《黑鏡》講的是是科技之下人心的嬗變,故事千變萬化。

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則將手術刀對準親子關係,細緻剖析天經地義的愛如何在扭曲的方式下毒害屬於孩子的人生

先來看第一個故事——

《媽媽的遙控器》

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和美國的一部電影《人生遙控器》很相似?

實際上,除了都有那個能控制人生進程的遙控器,這兩部劇完全不同。

《人生遙控器》是主人公是主動選擇去調快自己的人生,而《媽媽的遙控器》變成了媽媽控制兒子人生的工具。

交叉蒙太奇、音畫對位、低調照明、拼切的畫面、大面積的虛焦影像.劇集一開場就奠定了整部劇壓抑凝重的基調。

從凌亂的畫面和人物斷斷續續的談話中,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出劇情背景——

父親出軌有了外遇,與母親協議離婚,答應將房子留給母親和兒子,並每月償付養育金。

而連續性的閃回鏡頭,則都是屬於母親的記憶:年少時父親青澀的表白、結婚、兒子的名字是由兩人名字各出一個字組成的.全是幸福的過往。

但父親離開的理由卻是:「你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不行,她和孩子需要我。」

就在他說完這句話時,母親拿起面前的杯子,看似不合時宜地詢問是否有杯墊,並強迫似地擦拭杯子外壁上的水漬。這裡暗示了母親是屬於偏執型人格

同時詭異的是,畫面中出現了一個裸身人偶形象。這個人偶在接下來的劇情中也會重複性的出現,象徵了兒子的人生被偏執的母親所操控的事實。

不負責任的父親,偏執的母親,接下去,必定是痛苦的孩子。

隨著母親一句「我要我兒子」,第一場景結束,畫面回歸正常敘事。

兒子小偉是國中三年級的學生。

喜歡亂塗亂畫、與朋友嬉鬧、偽造成績單.令母親失望。

突然有一天,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怎麼每天都是周三?

每次都是起晚了趕不上校車、同一個計程車司機、撞見同一個人、連續三天發生的事情都是一模一樣!

直到第三天小偉像第一天一樣把偽造的成績單交給母親籤字時,母親說了一句:「我已經給了你三次機會了」。

他恍然大悟——原來母親有了一個,可以讓自己人生不停重複的遙控器。

就這樣,掌握了遙控器的母親,朝著自己所認定的「真理」堅定不移地邁進——

不讓小偉和朋友去畢業旅行,讓他上補習班,不去就按遙控器

不讓小偉和喜歡的女孩在一起,不答應就按遙控器

母親拿著遙控器讓小偉變成了自己滿意的樣子。

劇中和小偉壓抑的家庭環境截然相反的,是初戀小嵐的家庭。

小嵐的母親是畫家,父親是音樂家,家風開明,小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這個女孩仿佛一陣清風,讓平日在母親重壓下喘不過氣的小偉,有了順暢的呼吸。

然而巴不得時刻掌握著兒子生命的母親,又怎麼會縱容這段感情的存在。

果然,好景不長,母親發現了。

借著女孩是不良少女的由頭,母親輕輕按下了遙控器,將這段無比美好的感情變成了小偉劃破手腕的那把刀。

甚至連小偉的三次自殺,母親都會用按遙控器的方式讓他活過來.

連死都沒辦法自己選擇,那也只能繼續痛苦地活下去。

鏡頭一轉,已是多年後,小偉長大成人。

看似功成名就的小偉,卻一直有執念。他想法拿到了母親的遙控器,回到了和小嵐相遇的那天。

此時的畫面色彩十分清新美好,全無開頭的詭異壓迫。仿佛所有沉重的過去都憑空消失。

然而西西弗斯的巨石豈能輕易丟掉,過去的一切,都會在未來刻下無法磨滅的影子。 

比如小偉用紙巾擦拭鏡面的水漬,這與開頭母親的姿態無比的相似。

你看,逃無可逃,家庭的影響無處不在。

這部單元劇中,母親掌控兒子人生的極端做法令人深惡痛絕。

看似無我的付出中充滿了控制與自私,最終以孩子人生為代價滿足自己的欲望。

相比《黑鏡》故事的脫俗,《媽媽的遙控器》這個故事對我們來說太熟悉,甚至有點俗套。

它只是將生活中「中國父母喜歡安排孩子吃喝拉撒」的現象,藉由遙控器具象化。然而恰恰是這種俗套,才更能讓觀眾思考中國式親子關係的病痛。

同樣,這部劇的其他四個單元劇:

《貓的孩子》中,母親因為提升不了阿衍的成績經常被學歷至上的父親以貓的名義家暴。

阿衍偶然接觸到平行世界,只要他殺死一隻貓,就能獲得一次滿級分。

阿衍開啟殺貓旅程後,腦子逐漸開竅,成績穩步提升。



很明顯,這個故事借平行宇宙概念,控訴了父權缺位下,喪偶式育兒的慘劇。

《孔雀》中,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巧藝,一直被母親當作名媛栽培。

在貴族學校中,她必須精心偽裝成白富美,不能暴露母親是採茶女、爸爸是計程車司機的出身。

突然有一天,學校的孔雀告訴巧藝:我可以幫你,但你必須付出代價。

這個故事則以暗黑童話的形式,展現了試圖跨越階級的貧窮父母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壓力。

《必須過動》中呈現了唯分數論的未來世界,政府根據孩子的鑑定考試分數住房與工作。

胚胎由國家掌控,母親們可以按需求申請合格的胚胎。

這個故事雖然用了未來科技,但依然照射了血淋淋的現實:高壓社會下,孩子們的人生從母體受孕開始就是一場競爭。

《茉莉的最後一天》中,乖乖女茉莉突然跳樓自殺後,想不通的母親藉助新科技進入茉莉最後一天的意識中。由此,她也看到了女兒眼中自己的另一番模樣。

這個故事藉助《盜夢空間》式的意識入侵,揭露了無效溝通下,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我們可以看出,上述五個單元劇所有天馬行空的反烏託邦設定,最終指向的都是,表面和諧、實則殘酷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故事中的父母們難道不愛孩子嗎?他們當然愛。

故事中的孩子們不愛父母嗎?他們也愛。

只是這種承載著太多期望的愛,在歪曲的表達方式下,顯得過於沉重。

其實放眼現實,在中國,這樣的父母和孩子太多太多。

孩子的吃喝拉撒,父母都要以「為你好」的名義插一手;孩子就算不滿,也是忍無可忍才爆發。

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預定軌跡,父母的批評訓話緊隨而來,甚至不乏棍棒教育;孩子在父母的或柔情或粗暴的教育下,愈發溫順聽話。

孩子表達出不勵志的人生規劃,父母的人生經驗就成了苦口婆心的規勸;聽了老人言,多數孩子也放棄了追逐詩和遠方。

從古至今,我們的社會深受「身之髮膚,受之父母」、「父母大於天」、「父為子綱」這樣的倫理觀影響。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背後,永遠捆綁著「服從」「回報」

殊不知,會犯錯的父母註定成不了正確的標準;子女除了孩子的身份,也得有獨立的人格

認識到這兩點才算體會到該劇製作方的良苦用心。

最後不能不提,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取自紀伯倫的著名詩作《論孩子》,不妨讀一讀吧。

你們的孩子

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

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

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

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

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

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地射了出來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

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推薦閱讀

中國式逗孩子 | 如何保護下一代 

相關焦點

  • 《狗十三》:電影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反思
    該片藉由少女李玩的成長曆程和真假愛因斯坦的故事,對中國式親子關係進行了剖析。一、真假愛因斯坦影片中,父親第一次送狗給李玩,是因為在學校強行將她的物理興趣班改成了英語。繼以金錢討好李玩無果之後,他又不管李玩的喜好,給她送來了一隻狗。
  • 中國式的親子關係都在這部劇的彈幕裡……
    淡化階層概念突出親子相處和教育方式 《小歡喜》是《小別離》的姐妹篇,沿襲了後者通過教育問題探討中國式親子關係的路線,但兩者同時也有很多不同點。 雖然沒辦法對紅白臉教育是否合理下定論,但《小歡喜》中呈現出的這種教育方式和結果,基本上是符合現實情況的,這也是這部劇讓人共鳴頗強的原因。與方一凡長期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相比,喬英子和季揚揚(郭子凡 飾)獲得的愛就顯得有些破碎了。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囧媽》是一部反映中國式親情關係的家庭倫理喜劇片,反映親疏的母子關係,由徐崢導演並擔綱兒子這一主要角色,著名演員結果也是徐伊萬的妻子要離開徐伊萬,而徐伊萬又總是設法擺脫母親,這也是親情關係雙方缺乏溝通與理解,彼此缺少關愛與接納而造成的。 大家對電影《囧媽》一片的熱衷,是不僅僅這是一部賀歲檔的喜劇片,更重要的在於片中的中國式親情是不是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仿佛讓人在看自己的故事、體驗自己的經歷,這種搞笑和喜劇效果只是對自己內心壓抑情緒的一種釋放而已。
  • 奧斯卡短片《包寶寶》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映射
    這部僅7分鐘的影片表面上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的夢境,實際上則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隱喻了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幾種典型表現。如何正確地處理中國式家庭中成長與愛的問題,這一短片觸發給我們很多思考。這也是中國式親子關係的三種典型表現。了解這些不正確的親子關係,對於我們塑造健康的親子關係,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但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看這部片子覺得特別觸動人心,甚至由此引發對兒時經歷的回憶和對父母的想念。但在西方人眼中卻無法理解這部短片是在講什麼,完全當成了一個喜劇來看。
  • 錯位的中國式家庭關係,是謀殺幸福的真兇
    這兩天,張靚穎和媽媽張桂英的事就像連續劇一樣,上演得沸沸揚揚。透過各種八卦+剖析,我活脫脫看到了電視劇《中國式關係》裡那對母女的低配版。那個媽媽也叫「桂英」——閆桂英,那個女兒也經歷了跟媽媽的撕裂般的「分離」,就連生活背景都極其相似:閆桂英也是又當爹又當娘把女兒劉俐俐拉扯大。
  • 《中國式關係》背後的「秘密」
    聲明: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中國式關係》背後的「秘密」文/黃偉亮近日,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田小潔等主演的《中國式關係》正式收官。近日,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田小潔等主演的《中國式關係》正式收官,作為2016年「後暑期檔」的現實主義題材都市劇,《中國式關係》憑著一路高歌猛進的收視率,向那些「霸屏好多年」的玄幻、諜戰劇們狠狠地示了一次威。《中國式關係》作為一部都市劇確實觸碰了一些前人沒去觸及的領域,因而讓它成為了一部「前無古人」的電視劇。
  • 《中國式關係》大結局了,這5部同類劇一樣精彩值得收藏!
    這部反映中國特色的社會人情的電視劇受到了超出預期的歡迎,也引發了大家對現實主義題材國產劇的重新關注。愛看電視劇(微信號:chuangtouji)整理了5部和《中國式關係》一樣精彩的同類劇,趕緊收藏別錯過啦!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電影的主題圍繞著徐伊萬父母的失敗婚姻、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之間不和諧的親子關係,以及徐伊萬和妻子張璐之間的失敗婚姻,用這三段感情向我們揭示了中國家庭中,輪迴鏈條造就了中國家庭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的弊病。02不幸福的婚姻會影響孩子一生中國式家庭中有一條可怕的輪迴鏈條,電影《囧媽》中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鏈條。
  • 中國式親子關係:我只能站在天台上跟你說實話
    因為,節目裡折射出的中國式親子關係,讓我一下子像回到了小時候——這些孩子身上都有我的影子,現在的00後,還在重複我們的親子關係裡的癥結。父母和孩子換了一屆又一屆,我們的親子關係,還是老樣子。無論是80後、90後、00後,對這兩句話都不會陌生。家長當然要引導孩子,但「聽話」的前提是愛和理解,否則就只是施加道德壓力:因為我是你媽,是為了你好,你得聽我的。
  • 《中國式關係批判》——揭示中國人的三大類人際關係
    【書籍信息】  書 名 中國式關係批判  作 者 趙建國著  出版日期 2013.9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定價 38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特色的人情關係為考察對象,致力於關於中國式關係理論的梳理和拓展。
  • 《中國式關係》沈運成公敵 趙立新感謝遭恨
    趙立新劇照  搜狐娛樂訊 由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等共同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大戲《中國式關係》目前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熱播。該劇「全員演技在線」令觀眾對《中國式關係》好評如潮。
  • 自私又綿長的母愛:《包寶寶》,中國元素講述中國式母子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是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另一個代名詞,媽媽對孩子的愛多是用「吃」來表達的,在孩子印象裡,媽媽也總是和廚房密不可分。相比較西方文化,中國文化中對「吃」的重視充分浸透進家庭關係中,成為親子關係的重要紐帶。
  • 【劇評】從《中國式關係》看一出別開生面的中國浮世繪
    其次,講述親子關係的現實主義題材《小別離》的播出,無論從口碑還是收視上都為此類型題材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式關係》粉墨登場,人們來不及與黃磊塑造的「國民好爸爸」告別,又火速愛上了陳建斌的「老馬」。「老馬」,乍看之下,與「老趙、老錢、老孫、老李」並無二致。
  • 陌生親子關係的困境,付出卻不被接受,如何擺脫中國式家長標籤
    這便是中國式父母養育的孩子,驕縱,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為他人著想,一系列問題真真切切地擺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太小不懂事麼?爸爸媽媽們不要再捂住自己的眼睛了,拒絕發現親子間的問題,就是拒絕孩子的成長。中國式家長問題出在哪?
  •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大結局劇情介紹 中國式關係會有第二部嗎?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迎來了大結局,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代旭、李野萍、李蘭迪、田小潔、呂中、盛冠森、丁子峻等實力演員主演,從開播以來,網友們對這部電視劇十分的關注,劇情高潮迭起,看似輕鬆幽默的基調下上演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場景。
  • 這部劇揭開中國式家庭的關係癥結
    叛逆期時鬧彆扭,從不按她說的做,母女關係時常在冷戰裡維持。她也會說,「等你自己有了孩子,就知道我的這些苦心了。」還沒等到有孩子,我就已經意識到:在我媽看來,她這句話確實真心實意;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卻變成了我不是很想要的「硬塞」過來的好意。這種母女關係,最近看到的一個極端案例,是日劇《惡毒女兒,聖潔母親》。
  • 《中國式關係》完美落幕 田小潔:演反派很過癮
    田小潔《中國式關係》劇照田小潔飾演羅世豐  搜狐娛樂訊 由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陳建斌、馬伊琍、田小潔、代旭、趙立新、胡可等共同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大戲《中國式關係》近日完美落幕。  電視劇《中國式關係》講述了一個年近四十正春風得意的體制內官員馬國梁(陳建斌飾)在因緣際會之下離開官場,從零開始經歷職場打拼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該劇採用犀利幽默的手法展現真實生活,揭秘社會苦澀,直面官場商海百態,剖析人情冷暖,角度新穎獨特。  自《中國式關係》播出以來,田小潔飾演的羅世豐一直備受關注。
  • 熱播劇《少年派》引深思:一個方法,從根本上改善親子關係
    前不久剛剛完結的熱播劇《少年派》,講述了四個高中生和父母在高中階段備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幾乎覆蓋了高考季的全部熱門話題。劇中,閆妮飾演的母親是一個囉嗦敏感的媽媽,她對待自己剛上高中的女兒的態度,簡直和很多母親一模一樣,母女二人經常因為閆妮的嘮叨爭吵的不可開交。
  • 《中國式關係》曝光首波劇照 陳建斌馬伊琍十年後再攜手
    』由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天馬映像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金牌導演沈嚴執導,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領銜主演的國內首部直面官場商海百態,剖析人情關係的重磅劇作《中國式關係》近日發布首波劇照,主要人物形象全曝光:陳建斌飾演不苟言笑的體制內官員,馬伊琍則變身海歸職場白骨精,趙立新和胡可首次嘗試出演熒幕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