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大千筆下的美女
張大千 柳蔭仕女 1941年
在張大千的人物畫裡,多以畫女性居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張大千認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畫」。在他看來,這世上夠得上「奇」的男人實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之句。
張大千 蕉蔭仕女 1945年
張大千的仕女可謂清麗秀雅、別有風姿。因為他眼中的美人標準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僅要長得美,而且氣質要「嫻靜娟好,有林下風度,遺世而獨立之姿,一涉輕蕩,便為下乘」。
張大千 拈花仕女圖 1954年
張大千筆下的美女端莊健康,充滿青春活力,不乏當代女性的氣息與風採。
2、齊白石筆下的美女
西施浣紗圖水墨設色 1898年
黛玉葬花圖
齊白石在山水人物、花鳥草蟲、水族動物等諸多題材的描繪上都有很大成就。他在不同題材的表現上亦有獨具匠心的多種樣式,如極其工整、極其粗放、工放並存等,這在歷代名畫家中實屬罕見。
紅線盜盒 軸 紙本墨筆
在該幅作品中,仕女衣帶飄飄,寬衣博帶,以墨為主,色彩為輔,見筆見墨,生動自如,飄逸清新的感覺仿佛洛神一般。仕女的周圍飾以雲霧加以烘託,用筆不多,但寥寥幾筆則氣氛倍出,給人一種煙雨濛濛,亦真亦幻的感覺,更加增添了畫作中仙境的氣氛,給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
3、李可染筆下的美女
《執扇仕女》1943年
《仕女圖》
《鍾進士送妹圖》
4、傅抱石筆下的美女
傅抱石《湘夫人》1943
國畫大師傅抱石首創「抱石皴」和現代山水畫世人皆知,而他人物畫中的「勾魂眼」卻未得到應有的、完整的總結。
大師筆下的人物均長有一雙「勾魂眼」,即單皮眼,眼角修長上挑;高士眼球突出,目光犀利;仕女眼神嫵媚,眼波如水。
「勾魂眼」奪人眼球,引人入勝,攝人心魄,讓人很是難忘。可以說,「勾魂眼」是傅抱石人物畫的形象標識,品味其中,妙不可言。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
傅抱石《白居易 麗人行》長卷 1944年,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作品表現了權傾一時的楊貴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遊的盛況。「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
全畫分為五組,每組人物多有不同,並以不同的樹木相隔,表現了作者的匠心。在技法的運用上,以樹木的濃蔭襯託人物,在這種高妙的黑白對比中,「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
5、林風眠筆下的美女
《紫衣仕女圖》
此幅作品少女的溫婉柔順、賢淑才情都表現在撫琴之中。粉的平塗,則透露出林風眠的絕詣;厚重而有質感的帘子,輕薄而透明的窗紗,淡雅而不失莊重的衣裙,新鮮而素雅的插花,甚至少女端坐撫琴的姿勢,與那靜妙的音樂娓娓訴說著少女心中那淡淡的憂傷和悵惘。此幅中的紫衣少女正是「春思」這一經典意象的集結和凝聚。
《吹笛》
在中國的詩意裡,笛子是塞外孤寒的象徵之一,林風眠的仕女畫以端莊靜穆勝,兩者在意境上相合,加之素淡清雅的色彩,流暢沉穩的筆意,更有珠聯璧合之妙。
《仕女彈阮圖》
上圖是仕女系列中的經典。保留中國書畫勾勒的技法、傳統仕女的開臉造型,在主角的神態、線性的畫面構成、裝飾性背景的運用上,則加入西方現代藝術的元素,形成林風眠風格的人物畫像,也驗證了中西繪畫融合的可能性。
6、薛林興筆下的美女
《流光容易把人拋》
美女抬頭仰望星空,是在思念自己的以上人?還是在聆聽內心對人生的感悟?衣服的下擺像美人魚似的魚尾。
美女的造型頭、胸、腿、臀部構成了一條S線,讓人浮想聯翩。
背景的芭蕉處理的獨具韻味。
《斜月照簾幃》
人物外形歸於不等邊三角形,這是一個黃金分割率。
背景樹枝穿插,隨意放縱彰顯旋律的美感。
亂中有序,濃淡相宜。
頭髮用筆,極其果斷大氣。
《月明人倚樓》
畫中美女是睡夢初醒?還是梳洗完畢?
回首欣賞著自己優美的體態。
筆墨處理的輕鬆瀟灑、隨意,最令人激動的是腿前搭垂的大帶子就像一條盤旋的遊龍,給整幅畫面帶來了視覺的衝擊力。
《窗前誰種芭蕉樹》
李清照詩意,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的形象?還是畫家在理念裡印象中的美女?還是筆墨驅使流露出來的佳麗?
繪畫形象三者都有。
流暢的線條、變化多端的墨色、衣服上不可思議用筆的神奇。
芭蕉的用筆,痛快淋漓使這幅畫美感倍增。
薛林興善於繪畫美人,也懂得欣賞美人,他能用妙女拈花的筆法,傳出女兒的心聲,這一點是他的藝術微妙。在他的筆下既有優雅的少婦,風華絕代的仙女,也有受了驚嚇的貴妃,各種類型、各種情緒美人的風情都被他刻畫得細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