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而決策者是城市的核心大腦,具有戰略眼光、全球視野的決策者,能以高度的前瞻性為城市注入經久不衰的文化藝術符號,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空前崛起。對標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於1887年1月27日開建,1889年3月31日竣工,鐵塔建築之初,並非所有人都持支持態度,據說著名文學家莫泊桑、小仲馬等人,就時常在鐵塔的二樓吃飯,他們的理由是:在這裡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超過300位知名文學藝術建築界的精英參與巴黎市民聯署抗議請願書,要求停止艾菲爾鐵塔建築工程,他們聲稱艾菲爾的「大燭臺」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
但是,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因為這些反對聲而停歇。
歸根結底,艾菲爾鐵塔的成功建成,以艾菲爾為代表的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功不可沒,時任法國第四任總統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為代表的法國政府給予的強有力支持更是不可或缺。
時至今日,艾菲爾鐵塔年遊客700萬的驚人數字也為政府的支持做了最好的註解!
對標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於1884年5月建造完成,1885年6月裝箱運至紐約,1886年10月由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親自主持揭幕儀式。史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是美國第22和第24任總統。在他任內最出名的事件,也許就是自由女神像在紐約的矗立。
其實自由女神像是由法國的藝術家設計建築的,原本是想獻給法國,孰料當時法國的決策者沒有意識到自由女神像的歷史價值,錯失了這一無價之寶。
同樣是出自法國藝術家之手的傑作,不同執政者的決策竟導致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艾菲爾鐵塔誕生了,而自由女神像卻轉移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偉大的雕塑作品、藝術作品,亟待有著廣闊世界格局、超前藝術視野的決策者以其非凡的膽識與決斷力來支撐。
舉凡世界著名廣場,均有雕塑豎立其上。從建築功能布局上來看,廣場是舞臺,雕塑則是主角。沒有主角的舞臺則失去了「凝人心、聚人氣」的形象載體,可謂「無角不成戲」;沒有主角的舞臺也喪失了舞臺的基本功能,淪為了空地,沒有任何意義。而雕塑的豎立則使廣場擁有了主題化的形象主體,由此廣場就有了標識,城市亦有了靈魂。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碑
匈牙利 千年紀念碑
旺多姆廣場 紀念柱
巴黎巴士底廣場銅柱
哥倫布紀念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紀念碑
擬選位置一:青島西海岸
擬選位置二:青島小麥島
事實上,一座座偉大的建築、一座座經典的雕塑的成功豎立,考量的不僅是設計者、建築者、規劃者的才華,組織者的周密嚴謹,支持者的慷慨熱情,更有決策者的遠見卓識。
而雕塑作品所產生的經濟、文化、藝術價值,也將成為最好的禮物,為決策者的英明決斷、敢為人先作最好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