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風骨,就看這四點

2021-01-18 河北新聞網

來源:京博國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

「風骨」一詞,拆開來,就是風度和骨氣,多指人剛正的氣概和卓爾不群的品格。

明朝陳繼儒在《小窗幽記》寫到: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一個人有沒有風骨,能否保持自我、秉持傲骨,往往可以從這四個方面看出端倪。

一、擔 當

一個人能擔起多大的責任,就有多少風骨

有的風骨的人,都有一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來於信仰的堅定和視天下為己任的擔當。

公元1449年,瓦剌侵略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得勝心切的瓦剌軍隊,向北京城逼近……

朝堂震驚,大臣群龍無首,議論紛紛。是迎戰?還是南遷?眾口無一。

這時,沒做過武將,沒有指揮過戰爭,沒有打過仗,沒有親手殺過人,在過去二十餘年中,只是在文案前處理公務和政事的于謙站了出來,「建議南遷之人,該殺!國家的興亡,我來擔當。」

于謙臨危受命,代理了兵部尚書,他從全國各地調集兵員,齊聚北京,訓練新兵,鼓舞士氣,重組神機營。鞏固城防,安慰百姓,主持朝政,他全部都做到了。

瓦剌軍隊趕到北京城時,看見的不是破舊的城防,而是高大威武的城牆;看不見頹廢的士兵,而是一群怒髮衝冠的天兵。

但是瓦剌不相信這一切,命令進攻。于謙有素指揮,列陣迎敵,不怕死的明軍,蜂擁而上,宣洩心中的怨氣。長刀,利劍,鐵槍,紅矛,金戈鐵馬,戰鼓爭鳴。瓦剌鐵騎被殺得人仰馬翻,落花流水。終於撤軍,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

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一個人能擔起多大的責任,就有多少風骨,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二、襟 度

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強大

人生無非是順和逆,人們往往適宜於在順境中生存,面對逆境時,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有風骨的人,有一種大氣的襟度,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是不會怨天尤人,把逆境和順境都當成是生活必須走過的路。

說到這,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蘇軾。蘇軾做過杭州、密州、徐州等一線城市的太守;也做過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農夫;也做過放浪形骸,酩酊大醉的世外高人。

他的一生中,曾兩度被皇帝提拔重用,又兩度被貶謫,大半輩子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做小官,遠離「廟堂」而居「江湖」。

儘管遭遇命運的惡待,廣博的襟度讓蘇軾還能保持淡然微笑。在黃州,由於被貶失去了俸祿,蘇軾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改穿上了農人的芒鞋短褂。他忙著築水壩,建魚池,從鄰居處移菜苗,從老家四川託人找菜種。

在惠州,他發現了荔枝這種中土罕有,豐腴甜美的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還在書信裡跟兒子開玩笑說,千萬別讓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嶺南有荔枝,否則,他們會跑過來跟他搶荔枝吃。

林語堂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人生的低谷並不難過,真正難過的,是自己這道檻。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強大。

所有的傷春悲秋,都是因為自己的襟度不夠。能接受最壞的,也能享受最好的,改變能改變的,承認不能改變的,你的襟度裡,藏著你未來的福氣。

三、涵 養

淡看得失,笑傲人生

喜和怒,是人的感情生活中最常見的情緒表達,然而,這兩種感情最容易使人的心理動搖而失去正確的判斷力。一個人有沒有風骨,涵養委實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有涵養的人,通達事理,不為喜怒所左右,不為情緒所遷移,會認真客觀地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

公元383年,秦王苻堅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統一天下。秦兵布陣於淝水之陽。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一片震驚。

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的弟弟謝石為徵討大都督,謝安的侄子謝玄為先鋒,率領十萬「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

謝安當時正和客人下圍棋,等待作戰的結果。一會兒他的侄子謝玄從淝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謝安看完了驛書,隨手收起來放在床上,臉上沒有露出一點兒喜色,繼續下棋如故。

客人忍不住問:「前方戰事到底怎麼樣了?」

謝安輕描淡寫地回答:「小兒們大破敵寇。」說話時的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了無喜色,棋如故」)

有涵養的人,榮,不喜形於色,辱,不悲天憫人。因為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才能以平常心對待無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榮辱與成敗,此謂風骨也。

四、識 見

容萬物,知進退

人在一起的時候,看這個人的談吐舉止,就可以知道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舉止,正表露出一個人的識見。

而識見,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對人世間的是與非、黑與白、善與惡、美與醜、恩與仇、長與遠等看的清楚的人,這叫識見。

《中庸》中講:「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就是說,君子自有識見,獨立不倚,不會人云亦云。

子貢曾經問孔子:「老師,假如有這樣的人,鄉裡的人都喜歡他,像這樣的人能不能任用他?」

孔子說:「不可以任用這樣的人為政。」

子貢接著問:「老師,還有一種人,鄉裡的人都討厭他,像這樣的人能不能任用他?」

孔子說:「不可以任用這樣的人為政。」

子貢又問:「那應該如何用人呢?」

孔子回答道:「要選擇鄉人中的善者喜歡的人,不善者討厭的人。」

雖然是孔子的高徒,不過子貢還是有些從眾心理,想簡單地以同鄉之人都喜歡或討厭為標準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孔子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同鄉之人有善有不善,所以不如用同鄉之人「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作標準。這是何等有識見。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有詩云:「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說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共識」還是少一些為好。真正有識見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獨到的準則,決不會盲目追隨他人。

有風骨的人,因為有了識見,所以心中有取捨,行為不盲從,保持目光長遠,不爭眼前寸利,走出更遠的人生。

|來源:京博國學(jingboguoxue)

|編輯:焦策

相關焦點

  • 「天官賜福,鴻運當頭」: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身上這四點
    前言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這回事,其實是存在的,人群中我們總會發現,有人經常福運不斷,而有人卻是厄運纏身。中國古人常說,「一運二命三風水」。人生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你自身的運勢,一個人要想成事,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給的運勢,缺一不可。所以阿文覺得,要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福運,你得看他以下幾點。能否管住自己的嘴巴古人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 一個人是否大氣,就看這四點!
    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顯是微,一個人的魅力如何,關鍵看「大氣」與否。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範、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二、大氣之人,光而不耀  威而不猛,光而不耀,這是一種大成熟。大氣的人,既莊重又溫和,所以有威嚴而不兇猛。
  • 早讀丨做人的風骨
    人活於世,屹立於天地之間,有所得、有所失,卻不可無風骨。風骨是這時代碩果僅存的英雄特質,它即便暗寂無影無聲,也默默地支撐著這世界長駐。 一個人若是有風骨,就如碧草萋萋,雖殘敗卻依舊傲骨嶙嶙。也如梅花傲雪,凜寒綻放,卻不畏懼嚴寒雨雪,具有高潔的靈魂,成為世人追求完美人生的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
  •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看這6點就知道了
    因為錢可既能給人帶來幸福,也能給人帶來災難,關鍵要看你怎麼去利用。 那怎樣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呢?看看下面這6點就知道了。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什麼樣的人,所以要想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看他周圍聚集的都是什麼人,就能看清楚了。如果他所交往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人,那他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果與他交往的都是失意落魄之人,那他的境況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 從崔永元的嘴臉看文人的風骨
    從崔永元的嘴臉看文人的風骨 章 劍 華實話實說,我以前對崔永元並不是非常喜歡,即便是他在做《實話實說》時,也不是像有些粉絲那樣熱烈地追捧他。直到這次崔永元跳出來針砭時弊,鞭撻醜惡,揭露影視界陰陽合同的黑幕,最終有人因偷稅逃稅受到嚴厲處罰並公開向全國人民致歉,挽回了國家重大損失,這才使我對崔永元刮目相看。更難得的是,他面對種種壓力甚至死亡威脅,仍然大義凜然、決不後退。這一舉動,徹底暴露了他的嘴臉。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文人風骨。
  • 衝著這五點,一個人有沒有責任心昭然若揭
    對於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我們看這些人有沒有責任心,對於判斷一個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很簡單,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責任心?看下面這五個方面就知道得很清楚了。【1】一看清不清楚幹啥。一個人只有清楚自己要幹啥,才算是一個比較懂事的人,在他身上才能夠說有一點責任心,因為這些是責任心的基礎,他知道自己幹啥,並且把這些事情每一天都堅持的幹好,這是一個人最有責任心直接體現。【2】二看明不明白標準。
  • 一個人會不會愛上你,首先看這四點
    俗話說:「驀然回首,只見人影闌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在浩瀚的人海中,不早不晚,正好趕上。」心想事成只是一瞬間的事,但到底有沒有人會愛上你,先看看這四點。第一印象莉爾·郎茲在《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一書中寫道:「你第一次見到一個意中人的時候,或者他(她)第一次瞥見你的時候,都將決定你的未來。
  • 不知道男人對你有沒有意思?聊天的時候看這四點就知道了
    男人對你有沒有意思,看他跟你聊天的方式就知道了。與其一直糾結於他有沒有喜歡你, 不如通過自己的意識去判斷他到底對你有沒有感覺。當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會流露出來的,就算我們有意地去掩飾它,也捂不住我們眼裡發出來的光。
  • 心理學: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看這四點就夠了
    心理學:擁抱變化1、愚者更容易被瑣事纏身,智者更懂得分輕重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首先看其對小事的態度。意思是我們考慮某個問題的時間和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這意思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小事上。而心理學上有一個二八定律講述人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大事, 百分之八十是小事。這意思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懂得分清楚輕重,我們才能真正做出有價值的事情。一個人永遠不要炫耀自己在雞毛蒜皮中的心眼兒,因為那些永遠都是小心眼兒;不要顯擺自己在柴米油鹽中的聰明,因為那些都是小聰明。
  • 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氣節
    文重風骨,人更重風骨,後世往往用風骨來評價一個人的品格和修養,用風骨來裁斷一個人的德行和操守,於是風骨就成為一種高邁而超拔的人格境界。人格意義上的風骨大體由氣概、氣度、風範、操行、修為等諸多道德因素構成,常被古書典籍形象地表述為風骨凜凜、風骨稜稜、風骨錚錚等等。
  • 肖鋒:我就是要說風骨,說一說聯大時期一代文人的風骨
    我覺得這就是風骨。你可以沒有風骨,但你不能有媚骨。儘管有爭議,儘管有硬傷,但還是要贊一下《無問西東》!我對電影有個四象限劃分:第一象限,既叫好又賣座,如《戰狼2》;第二象限,叫好但不賣座,如文藝片《無問西東》;第三象限,賣座但不叫好,比如《前任3》;第四象限,都不好,爛片。
  • 怎樣判斷一個人開車水平高低,不看駕齡,就看有沒有這5點特徵!
    導讀:怎樣判斷一個人開車水平高低,不看駕齡,就看有沒有這5點特徵!現在,隨著經濟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私家車了。而很多人即使是沒有車,也應該都考了駕照。在考駕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駕校教練能夠熟練的通過各個考試項目,是不是都覺得特別的羨慕!
  • 風骨,是一個男人的最高級體面
    陳道明因飾演《圍城》中的方鴻漸而一舉成名,憑藉這一角色,他成功獲得「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和「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此後,來找他拍戲者如雲,片酬也越來越高,但陳道明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劇本不行,給再多的錢我也不拍!在汶川地震之後不久,得知馮小剛要籌備《唐山大地震》時,陳道明主動找上馮小剛的家門,說了另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你要是拍地震,我免費去演!
  • 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好感,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所以,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好感,看這一點就知道了。主動關心你的生活如果只是普通朋友的話,他對你的關心,也就只是嘴上說說。但作為特殊的朋友,他就會主動關心你的生活,甚至還想照顧你的生活起居。主動關心你的戀愛史要知道,一個人主動關心你的戀愛史,問你喜歡什麼類型的人,談過幾個男朋友等等,這都說明他對你有好感。他想通過這些事情去了解你,知道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其實,說白了,他就是喜歡你,想成為你喜歡的人。
  • 一個人是否厚道,關鍵看這四點(非常經典)
    它是河水深層的潛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經常聽說做人要厚道,可怎樣才算厚道呢? 禮尚往來,不佔人便宜,是一個人基本的教養。 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無論婚喪嫁娶,都會有帳目專門記錄親戚朋友的禮金。 等別人有事的時候,會再還給別人一個厚點的紅包。 春秋時期,陽虎想要拜見孔子,趁孔子不在家,送了一隻烤豬。
  •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在混日子,不是看他有沒有努力,而是看以下三點
    判斷一個人是否在混日子,不能單單看他有沒有在努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而當到我們專業課考證的時候,宿舍只有她沒有過。 她很氣餒,說每天和我們一樣上課下課,為什麼就她沒過。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她認為她每天都有出現在課堂上,有跟我們一樣坐在教室裡聽老師天花亂墜地講課,這就說明她有在努力。
  • 識人術:一個人,格局夠不夠大,看他有沒有這四個特徵,就知道了
    有大格局的人,都有以下四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你有嗎?從識人術的角度講,一個人,格局夠不夠大,看他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也就知道了。不同格局的人,必有不同的眼界,格局大的人,必然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眼界。在很大程度上,眼界決定著一個人格局,因為你的眼界所及之處,就是你格局的上限和範圍。你的眼界中所能看到、所能容納的東西越多,你所做出正確選擇的機率越大,你的成就自然也就越大。眼界之深遠和寬闊,是一個人有大格局的重要體現。但是,眼界的深遠和寬闊一定要符合實際,也就是說,前提是你擁有自知之明。
  • 異性相處,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感覺,看這一點就夠了
    可能一個人平時是斯斯文文,不怎麼說話的形象,可遇到喜歡的人,可能就變了。當跟一個人相處的過程中,他會一改常態,會由被動變成主動,這肯定是對你有不同的想法。要知道,在愛情面前,沒有誰可以真正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緒,都會希望對方可以知道自己的真實心意。
  • 什麼是男人的風骨
    這便是男人的風骨。男人之所以稱之為男人,是因為具有男人的風骨。男人的風骨不是柔軟的垂柳和傲慢的自以為是,而是陡峭的山崖,筆直的青松。他是遇上風浪而不退卻的水手,他是四面臨箭而不顫抖的勇士。男人可以沒有風度,但不可以沒有風骨。
  • 看歷史文化,從建安風骨說起
    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就像滾滾奔流的長河一路走來,這長河中一個接一個消失的臉龐,就像樹上落下的樹葉一片一片多到數不清,這其中不知會有多少人會個性相投,意氣相同,既不能謀面又沒有交流更談不上神交,很多人悄悄的沒有隻言片語便消失在歷史的浩瀚煙波之中沒有一絲痕跡,仿佛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