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硬仗,我們攜手作戰。」1月28日,市志願者協會發出倡議書,號召市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短短幾天,大批志願者便勇敢「逆行」至了抗疫的各條戰線。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激發出成千上萬普通人的愛心與勇氣,彰顯了城市的品格與力量。
「這是您的『公筷』,夾菜建議用它哦。」徐家匯一家中餐廳內,服務生小裴在客人面前擺上餐具。「分餐分食,公筷公勺」,最近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時尚。小小的餐桌,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
精神文明建設,猶如凝魂之氣、潤物之水,滲透於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貫穿於上海的每一項事業發展之中。過去一年,上海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條件。
為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精神文明建設,建的是信仰、信念、信心,關乎每個人的精氣神,更決定著城市的軟實力,為譜寫新時代上海改革發展新篇章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過去一年,本市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先進典型、關愛禮遇道德模範等工作。30年來默默堅守航天裝配第一線、腳踏實地攻堅克難的「大國工匠」王曙群當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曹鵬等8人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年還有21名上海個人或集體入選中國文明網「好人榜」。身邊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引領越來越多的人崇德向善。
截至昨天,在上海志願者網實名認證註冊的志願者已逾470萬人,志願團體2.5萬個,其中40.9萬人分別參與了1.1萬餘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人均服務71小時。
從3月5日起,市文明辦就持續開展「致敬!最美守護者」公益形象系列展示,充分展示各行業「最美守護者」的代表人物,展現上海市民的昂揚精神和最美風採。
疫情發生以來,本市積極組織創製公益宣傳作品,加大疫情防控公益廣告宣傳力度,普及防控知識、致敬一線工作者、增強大眾信心,為開展疫情防控公益宣傳提供內容支撐和正面引導,傳遞抗擊疫情的「正能量」。
根據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部署,本市全面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全年共有近2000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市民修身行動。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為主題,本市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開展「我和我的祖國」「你好新時代」等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推出大量導向鮮明、富有內涵、出新出彩的公益廣告,在全市16個區巡展的「輝煌七十年,文明新風尚」市民修身嘉年華,共吸引了40多萬人參與,營造了共慶祖國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
將惠民工作做進群眾心坎
上善若水、潤物無聲,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於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各方面。一件件群眾關心、基層需要、社會關注的好事實事得以順利推進,精神文明工作做進了千萬市民的心坎裡。
本市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圍繞「迎進口博覽會,創文明示範窗口,樹上海服務品牌」主題,做好第二屆進博會社會宣傳與窗口服務保障工作。結合文明城區、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創建,本市不斷推進「新七不」規範宣傳,弘揚時代新風,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社會動員和志願服務。
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不少市民發現,小區裡多了一群「綠馬甲」,他們頂著烈日酷暑,起早貪黑,提醒督促居民養成良好習慣。隨著全市16個區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的組建,500餘名市民巡訪員在579個小區開展專項巡訪,以及覆蓋全市各層面、多種形式的主題宣傳,「垃圾分類新時尚」蔚然成風,迅速成為上海一道新的城市「風景線」。
立足培育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本市紮實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效,組織全市未成年人以童謠傳唱、經典誦讀等形式謳歌祖國、謳歌新時代。在跳繩世界盃上打破世界紀錄的中學生黃俊凱等5名同學成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候選人。本市還深化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建設,形成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市、區、街鎮三級網絡。
精神文明工作,要凝魂聚氣、鼓舞士氣、淳化風氣、涵養心氣。市文明辦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精神文明工作將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弘揚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為上海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記者 吳頔)
原標題:上海一以貫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
激發愛與勇氣,彰顯城市品格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