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搞了個大新聞: 12星座正式調整為13星座!」
「佔星學家宣布:黃道星座大變動!快戳進來看你到底屬於哪個星座!」
「感謝國家,感謝NASA,我終於不是處女座了!」
我們常常在微信和微博中,見到類似這樣令人好奇又興奮的文章標題。而且就如「這些東西不要吃!速轉!」「百歲老人獨家透露養生秘訣!」之類的文章在中老年群體中大受歡迎一樣,它們被年輕人大量轉發,並成為風靡一時的話題。
人們看完這些文章後,對於發現自己星座發生「變化」的事情,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自然,就引發了黃道星座到底是12個還是13個的爭論。那麼關於黃道星座的兩種說法,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問題的解答要從了解什麼是黃道星座開始。
眾所周知,地球以橢圓形軌道圍繞著太陽公轉運動,周期為一年。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所在的平面又被稱為「黃道平面」。由於地球公轉運動的原因,地球與太陽的連線的方向會在一年中不斷變化。站在地球的視角來看,在一年的不同時間中,太陽會運行到黃道平面的不同方向,地球與太陽的連線會指向天球中不同的星座。這些星座,就被稱為「黃道星座」。在地球上的人們看來,太陽會在一年不同時間中運行到不同的黃道星座區域內。太陽運行到這個星座時,就稱這段時間屬於這個星座,但由於太陽光輝的遮擋,這段時間是看不見這個星座的。而太陽一年中在天球上運行的軌跡,就被稱為黃道。
我們所熟知的十二星座,實際上是2000多年前,由古巴比倫人所觀測記錄的十二個黃道星座。隨後,古巴比倫人的智慧流傳到了古埃及、古希臘以及更廣大的地區。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由人們對星空的觀測實踐活動中,逐漸演變分化出最早的天文學與佔星學。佔星學理論認為,黃道上分布的十二星座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平、天蠍、射手、摩羯、水瓶、雙魚座將黃道區域十二等分,每個區域被命名為對應星座的宮(如白羊座區域稱為白羊宮),對應一個月的時間。佔星學的黃道十二宮理論直至今天依然流傳甚廣,大多數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屬於哪個星座,而許多人還對佔星學理論中的星座運勢、星座配對等內容很感興趣。
那麼十三星座是從哪裡來的呢?實際上,根據現代天文學觀測,黃道星座共有十三個,它們被統稱為黃道十三星座。自春分節氣開始,太陽依次運行經過這些星座: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蛇夫、人馬、摩羯、寶瓶、雙魚星座。這十三個星座中,蛇夫座是比十二星座多出來的那一個星座,它也是人們爭論黃道星座到底有多少個的焦點。蛇夫座位於天蠍座東北、人馬座西北,黃道平面穿過蛇夫座的天球區域的一角。但由於蛇夫座區域巨大,導致黃道經過蛇夫座的長度較長,甚至比經過天蠍座的更長。因此,蛇夫座也是不折不扣的黃道星座。
讀到這裡,肯定會有人會問:「既然蛇夫座確實屬於黃道星座,那麼黃道十三星座的說法才是正確的囉?」先別急著下結論。我們不妨繼續想想,為什麼2000多年前的巴比倫人看見黃道上有十二個星座,而現代人看見黃道上有十三個星座呢?除了巴比倫人的星座區域劃分與現代理論有所差別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由於地球自身的地軸變動而產生的天體位置位移——歲差。
假如你對初中的地理知識還有所記憶的話,會記得地球的自轉軸(地軸)不是垂直於黃道平面的,而是與垂直線有一個約23.5°的夾角。正是這個夾角,使得地球大多數區域有著明顯的四季變化,而兩極地區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根據剛體轉動的力學原理,地球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傾斜的自轉軸受到一個被扶正的力;但地球自轉本身產生一個抗力。兩種力相結合的結果,使得地軸繞著與黃道平面垂直的軸非常緩慢地旋轉,最終掃過一個頂角為23.5°×2的圓錐面。整個周期非常緩慢,地軸旋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6000年。隨著地軸的旋轉,天球上星座的位置也會非常緩慢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地軸轉動帶來的歲差。比如北極星的歸屬就會在26000年的時間內不斷變化(例如在14000年前,織女星曾經是北極星)。在古巴比倫時期到今天的2000多年中,歲差的作用足以明顯地體現出來,歲差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黃道星座的變化。實際上,在這2000多年中,星座的位置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變化的是歲差帶來的觀測視角變動。而蛇夫座,恰好在這樣的變動中進入了黃道平面的區域,成為黃道星座的一員。
因此,黃道上的十二星座變為十三星座,實際上是地球自身原因造成的自然結果。它是一個天文學上的科學觀測結果,而與佔星學並無直接關聯。認為黃道星座數量變化,導致人們所屬星座發生變化觀點的說法,實質上混淆了天文學觀測與佔星學理論兩者的概念,把天文學上的星座變化代入了佔星學的理論中去,因此這種說法無論是從天文學還是從佔星學角度來看都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佔星學的黃道十二宮(The 12 Signs of Zodiac)與天文學的黃道十三星座(The 13 Constellations of Zodiac)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兩者不能簡單混同,更不能互為參照。細心的讀者應該也發現,對比黃道十二宮與黃道十三星座,除了蛇夫座以外,還有幾個星座的名字有所差異。它們是處女-室女、天平-天秤、射手-人馬、水瓶-寶瓶,其中前者是佔星學名稱,後者才是天文學星座的正式名字,這也能看出佔星學與天文學的差別。自從天文學和佔星學分道揚鑣之後,兩者已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了數百年,但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把它們混為一談。這就使得如本文開頭提到的似是而非的文章大量出現,甚至有人會把研究天文學等同於研究星象佔卜之術,這也是令人感到哭笑不得的事情。
回到本文開始提出的問題:黃道星座到底是12個還是13個呢?答案是:在你確認自己生日屬於哪個星座時,那麼黃道星座就是古巴比倫流傳下來的佔星學概念,其數量是12個;在你仰望星空,追尋浩淼宇宙時,那麼黃道星座就是現代天文學概念,其數量是13個。
PS:當有人還在為自己到底屬於哪個星座而糾結的時候,就把這篇文章pia給TA吧,保證生效。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分享轉發。)
附圖:黃道十二宮和黃道十三星座日期對比
~~ Sirius Stargazer 歷史文章連結 ~~
1、獵戶漫談
2、鵲橋會與夏季大三角
3、美杜莎的魔眼——大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