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爾蘭人》:一部回歸教科書級別的電影

2020-12-22 星期五文藝

星期五言:之所以說這部2019年末北美上映的《愛爾蘭人》是教科書級別的電影,原因有三:

首先 ,它不像歐式電影那麼反類型化與前衛,導演將精力更多用在了怎麼把故事講好上;其次,《愛爾蘭人》用到的主觀敘述與閃回事件交錯進行的手法以及蒙太奇剪輯,是美國類型片發展一百年的東西了,這種類型化的東西擱到馬丁·斯科塞斯這位近八十歲的老導演身上,更是被駕馭的爐火純青;最後,《愛爾蘭人》是一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可別小看這個數字,這如果是一部100分鐘的電影就簡單了,按照類型片的套路走什麼麻煩都沒有。如果是一部電視劇更好辦,導演可以把它拆成N個主題分集拍攝,集和集之間的遞進關係可以消除觀眾的審美疲勞;可當電影超過三小時,那麻煩就大了——如何在一個主線下一氣呵成跑到終點,同時還要讓電影始終保持它的鮮活性,諸如此類難題接踵而至。這就像馬拉松和短跑的差別:它往往考驗的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底、技法、毅力、專注度,而非天賦。

另外關於該片時長再說一句:你若能堅持把此片看完,會發現能用一個故事把整個美國近代政治史都涵蓋進來的電影,206分鐘真的是不算長,更何況故事還講的那麼緊湊、井井有條(這點也足以彌補電影「老齡化」的硬傷了)。

一、《愛爾蘭人》的故事類型

▼ 類型一:傳記

馬丁·斯科塞斯大部分犯罪題材電影都是「傳記」色彩的。換句話說,他的電影視角以及故事軸線通常是在某個特定角色身上的(從《計程車司機》到《好傢夥》再到《華爾街之狼》都是如此)。這一類型特徵決定了他電影的「反主流價值觀性」——犯罪者、作惡者成了發聲、被聆聽的一方。

《愛爾蘭人》更是此類典型,從開頭的養老院,到老人回顧起轟轟烈烈的往事,再回到終點的養老院,觀眾幾乎得堅持到最後才能醒悟過來:原來這個講故事的老頭是個「混蛋」!原來回憶並沒有那麼幸福,那更像是一場懺悔。

▼ 類型二:黑幫

當一部傳記電影的主體變成了「黑幫」,那麼它便和《阿甘正傳》、《國王的演講》這類電影形成了本質上的差別——後者是在借主角去樹立某種主流價值觀(比如說執著,比如說努力奮鬥),而前者則是在顛覆和瓦解主角的價值觀。

我們再回頭來看「黑幫」的類型,與它捆綁在一起的還有另一個類型:犯罪。從電影的角度來講,「黑幫」顯然是為商業性杜撰出來的,而犯罪則是社會性的。

一個導演在黑幫和犯罪「度」上的把握程度決定了「黑幫片」思想的高度。

回到《愛爾蘭人》上,我認為品這部電影價值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在導演對黑幫性和犯罪感火候的拿捏上。

換句話說: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如果完全陶醉在它「黑幫」的愛恨情仇中,那它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娛樂片(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教父》系列更側重於商業性)。

而觀者若是因那些犯罪場面連看都看不下去了,那它便是現實主義。顯然,《愛爾蘭人》的類型介於兩者之間。

▼ 類型三:歷史

歷史不存在絕對的和純粹的,但如果講的太過天馬行空脫離事實依據,那就叫「傳奇」了。我認為《愛爾蘭人》在故事和歷史兩個類型概念間拿捏的很均衡,來看——

在縱向上,電影故事線橫跨了半個世紀的美國,涉及到了戰前、戰後、尼克森、甘迺迪、詹森、尼克森遇刺、古巴飛彈危機等等事件元素。

橫向上,導演編劇從史料中挖出了政治背後的很多黑幕與關係網,包括政治家與黑幫的幕後交易,包括洗錢、武器交易等等。

而這些現實素材縱橫交錯形成的「歷史」線被合理地套在了黑幫、傳記的故事線上,最後用一個人的講述和幾個人的愛恨情仇關係網帶了出來。

總結以上,《愛爾蘭人》的類型化色彩自然是很突出的,它所涵蓋的黑幫概念也好,傳記歷史概念也罷,都足以單挑出來以供喜歡電影的人學習研究了。而導演能把這些類型合到一起講好一個故事,更是需要紮實的電影基本功!

當然,被導演加以利用的不光是那些歷史素材以及專業技法,「明星」效應是這部電影不可否定的因素之一。

二、「明星」對故事結構所起的作用

我們前面提到了《愛爾蘭人》的一個硬傷——主角老齡化(幾個老演員不得不從年輕演到年老)。

慶幸的是,電影的故事性彌補了這一硬傷。

當然我覺得還有另一重要因素,那就是導演對幾個老演員在戲份上的「排兵布陣」,我們把四位重量級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哈維·凱特爾)的角色、戲份列出來,便可知其布局之妙:

▼ 羅伯特·德尼羅

他是整部故事的講述者,戲份最多。然而,他在劇中的地位卻始終處於下手,他依附於其他的「大老闆」,說不好聽的,他只是個幹活的狗腿子。(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搭配)

▼ 阿爾·帕西諾

他是劇中的政治領袖(這也附和演員的氣質),同時他也和黑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換句話說他在劇中是絕對的焦點人物(或者說老大)。然而,阿爾·帕西諾的角色在劇中遲遲拖五十分鐘時才出現,又在兩小時五十分鐘左右消失了,戲份時長佔總電影比例才一般多一點。(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比例搭配)

▼ 喬·佩西

喬·佩西的角色相對於阿爾·帕西諾能多一點,比羅伯特·德尼羅少一點,他在劇中的角色地位也介於兩者之間,他更像是吸附於羅伯特·德尼羅所扮演角色的一條隱線。(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搭配)

▼ 哈維·凱特爾

哈維·凱特爾是位重量級的演員,可他在劇中的戲份不多,甚至連幾句臺詞和近景鏡頭都沒有(他更像是個客串演員),然而,他劇中的地位卻是絕對的「大哥」,他甚至都沒起過身,擱那一坐就氣場十足。(再次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比例搭配)

我們看這四位人物在劇中戲份、身份比例搭配的均衡性,便知導演編劇的用心良苦以及高超技法了——他在沒有降低演員形象的前提下,讓每個大碗在故事結構中起到了恰到好處的層次拉伸作用。他們或是戲份比較多,導演用角色身份地位來平衡,或是地位較高,導演又用減少戲份來中和,手法極其高明!

作為電影「人設環節」,這足以當電影教科書了!

三、「馬式黑幫片」與「港式黑幫片」的差別

看《愛爾蘭人》的整個過程中,當我意識到那個講故事的主角、那個由本人崇拜的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原來是個眾叛親離、無惡不作、唯利是圖的混蛋時,我的腦子開始產生了辯證思維,觀影心態也由入戲時對故事的痴迷轉變成了出戲後對罪惡的思考上來;

很奇怪,這種觀影經驗在我看「老港產黑幫片(如《英雄本色》、《古惑仔》、《無間道》之類)」的時候是沒有的。差在哪裡呢?

很簡單,老港產黑幫片拍電影的初衷是要打造明星(比如說「發哥」、「浩南哥」、「洪興十三妹」)、樹立價值觀(比如說江湖道義),而馬丁的黑幫片是在瓦解兄弟情誼(如《好傢夥》)、瓦解江湖道義、同時揭露黑幫乃至政治家追求利益、滿足私慾的本質。

與其說馬丁在幫犯罪者發聲,倒不如說他在替他們懺悔、替社會反思。

這便是《無間道風雲》(馬丁·斯科塞斯,2006)跟《無間道》(2002)的差距,也是「馬式黑幫片」跟「港式黑幫片」的差距。

四、一個導演的電影素養

我認識馬丁·斯科塞斯並不是從他的電影開始的,而是從他的《義大利電影之旅》、《美國電影之旅》兩部紀錄片開始的。我清楚地記得他在攝像機前帶著他那標誌性八字眉毛為觀眾講電影的情形。

▼ 從那時起我便意識到了兩件事情:

一是,作為一位優秀導演,其閱片量以及閱片思考量的重要性;

二是,某些導演在創作電影的同時,他還在幫助其他人成就電影夢想,他們不但是藝術家,還是不折不扣的電影教育家!

這大概便是一位「大導演」該具備的素養了吧。

最後建議所有在學習電影的人,不管你想從事商業類型片還是純藝術電影,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給自己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耐心看完這部《愛爾蘭人》吧,因為他涵蓋了各種電影構成的基本元素,從編劇到攝像到創作思維……它可以成為你學習電影的參照物。

關注【星期五文藝】,解讀經典電影。

禁止轉載,杜絕洗稿。

相關焦點

  • 《閃靈》:一部精緻的經典恐怖片,拍攝手法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展示
    《閃靈》:一部精緻的經典恐怖片,拍攝手法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展示我其實有點抗拒重看本片的心理,因為以前看完後,心底有股難以形容的不舒服感受,像跟著劇中主角,被困在無法逃脫的困境。此次,再次觀賞「閃靈」 ,不舒服感覺依舊,但不得不說電影真是很好看。
  • 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是今年最接近偉大的一部電影!
    從宣布立項那一天起,就註定會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劇情?拍攝技巧?去TM的,這幫人坐一起聊大天我都要十連刷! 這或許將是今年最接近偉大的一部電影,這樣的作品,才配叫神仙電影!
  • 5部教科書級別的華爾街電影,看看商業大佬是如何煉成的!
    歐美電影有不少描繪現實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而商業的發展始終是人們關注的區域。因為其複雜性和神秘性導致人們十分好奇,所以導演就通過電影來帶我們走進商業大佬們的世界,看看市場是如何被操控的,看看商業大佬是如何煉成的,這5部華爾街電影堪稱教科書級別。
  • 《愛爾蘭人》:德尼羅演技爆棚,預定奧斯卡影帝
    電影是綜合藝術,演技無法獨立存在,劇本、導演都很優秀,才談得上演技。約翰·凱澤爾在《教父》、《獵鹿人》、尤其是《熱天午後》的現象級演出,不僅呈現人物的邪性,還在邪性中綻放人性的不同層次和溫度,成為教科書級別的存在:
  • 蘭登教授回歸!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奧斯卡級別
    最近,由湯姆·漢克斯、費莉西蒂·瓊斯主演《地獄》釋出了首支預告,讓影迷大呼蘭登教授回歸了!!而此次飾演蘭登教授的是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更讓觀眾尤為期待。除了眾所周知的《阿甘正傳》,湯姆·漢克斯還有很多部可以堪稱是奧斯卡級別的影片,讓小編帶領你們一起來欣賞吧!生活忙碌、自律、充滿時間緊迫感的查克是一名系統工程師。一場飛機失事改變了這一切。所有人都以為查克喪生於這場災難中,然而事實上他活了下來,被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荒島上的生活就連吃喝都成問題,查克成為了現代魯濱遜。
  • 根據真實事情改編而成,二戰題材的電影,教科書級別的戰爭鏡頭
    《美麗人生》《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羅伯託·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但是讓人十分的震撼,尤其是最後的一個長鏡頭可以說是非常的經典,無聲,沉默,眼淚和最後的凝視。
  • 一部《愛爾蘭人》,他重回巔峰
    演員和真實人物對比義大利人在大西洋的另一邊依然強調自己的傳統——家庭、奮鬥、天主教會以及獨立經常出現的組織,黑手黨。1942年,義大利裔的馬丁·斯科塞斯出生在紐約長島。在他成長的街區中,義大利人、猶太人、愛爾蘭人甚至華人在這裡有著各自的地盤,彼此互有往來,也互有紛爭,形成獨特的社區文化。
  • 一部讓你戀上愛爾蘭的電影《閏年》
    《閏年》是環球影業出品的一部愛情電影,由安南德·圖克爾執導,艾米·亞當斯、馬修·古迪、 亞當·斯科特等聯袂出演。
  •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能否作為現代職場的一部教科書呢?
    最近開播的《平凡的榮耀》,又引發了新一輪熱議,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有看點,有內容的職場劇,甚至更有人說,她堪比教科書級別,那麼,作為大家心目中的教科書級別的職場劇,她到底合不合格呢?我想,吳恪之和孫弈秋的職場生涯,更像是一部教科書,一部關於怎樣在職場上生存下來的教科書。
  • 《宸汐緣》大結局,倪妮「三世三面」的演技,堪稱教科書級別
    在這樣的作品裡面,真正有「三世」的人,其實只有1人。她,就是靈汐,也就是凡間的林默。這樣的靈汐,因為身帶魔氣,所以需要渡劫消除魔氣。最終,在戰神九宸的幫助下,一切都很順利地實現了。所謂逆天改命,說的或許就是這樣的道理。
  • 愛爾蘭電影業崛起,來看看10部最受歡迎的愛爾蘭電影
    《布魯克林(Brooklyn)》《房間(room)》等傑出電影的大賣,為愛爾蘭電影產業帶來了14000萬美元的票房收益。今日,愛爾蘭電影協會在新的五年規劃中表明,如果希望愛爾蘭電影產業能繼續保持這樣良好的發展勢頭,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投資是必須的。自從上次經濟危機,政府就削減了對電影產業的投入。
  • 《愛爾蘭人》觀影指南
    它沒有《憤怒的公牛》那樣充滿力量,也不像《好傢夥》將一個義大利社區的興衰娓娓道來,更沒有早期作品鋒利得叫人驚訝的實驗氣質和才情,甚至穩重得不太有馬丁的火氣。可是如果你喜歡馬丁,並且看過他的主要作品,你會明白這是部什麼作品,也會被最後半個小時強烈的悲傷感擊得不禁流淚。《愛爾蘭人》,是老馬丁的一次告別,更是他晚年的又一座高峰。
  • 高分電影《愛爾蘭人》,一個殺手的一生
    對於這部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推薦觀眾不要在手機上觀看,因為他表示「不知道怎麼拍一部能在手機上看的電影」。他希望觀眾們去影院裡觀看電影,而不是在手機上,至少要有一個大屏iPad。更不用提他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名號,大家也應該知道馬丁·斯科塞斯,他是電影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而這部《愛爾蘭人》,是他漫長導演生涯中的第26部電影,也是他最難產的一部作品。
  • 周星馳的苦笑,鄧超的顫抖,教科書級別演技瞬間大盤點
    不少市場價值高的演員,演技卻經不起放大研究看的人「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而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卻不受市場歡迎。這部電影講述的也是小人物的生活悲喜,周星馳飾演的是一位擁有演員夢想的龍套演員,空有抱負,但一再被生活重壓。別人 大罵「命比蟻便宜」的時候,他又哭又笑的鏡頭成為了經典——被罵時,以笑臉應對,轉過身的一瞬間便哭了起來。笑只是一種表情,他傳遞的可能不是快樂。周星馳的苦笑能夠讓觀眾從他的笑裡完全領會到他的無奈與心酸。
  • 電影《愛爾蘭人》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愛爾蘭人》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愛爾蘭人影評作為一部名正言順的黑幫電影,本片的陣容可以算得上是最佳陣容了。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主演單拿出來都可以撐起一整部戲,更何況是三位年近八十的老戲骨。
  • 《愛爾蘭人》:馬丁·斯科塞斯最新演繹電影相對論
    資料圖事件的起因是斯科塞斯在英國宣傳新片《愛爾蘭人》期間,接受了《帝國》雜誌的採訪。採訪中,他把漫威電影比作「主題公園」,迎來了一眾粉絲的強烈不滿。老馬丁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具資格的電影捍衛者,他主張真正的電影應該拓寬感知、給予啟示,而不是一味遵循商業規則、迎合大眾品味。他當然也意識到這個行業正面對的兇險。
  • 堪稱都柏林旅遊宣傳片級別的浪漫電影《Once》,比愛情更美的是愛爾蘭
    愛爾蘭音樂電影《曾經。
  • 當成龍遇上愛爾蘭人共和軍
    一今年國慶檔期,有兩部電影堪稱驚喜,一部是王晶的《追龍》,一部是成龍的《英倫對決》。相比於《追龍》,《英倫對決》更為獨特,因為這部電影很不成龍,也很不香港。如果說王晶是嚴肅起來了,那麼成龍則徹底讓出了對電影的主導權。除了成龍主演之外,這部電影可以說完全看不出過去「成龍作品」的痕跡,如果把成龍換成連姆•尼森,我們會以為在看新一集的《颶風營救》。
  • 愛爾蘭電影《羅茜》影評
    《羅茜》是一部愛爾蘭小成本文藝片,一個愛爾蘭六口之家,為了找到能過夜的房間疲於奔命的一天。電影的格局不算大,也沒有聲嘶力竭的批判和激烈矛盾衝突,看過之後無奈多於難過,沒有出路的壓抑讓我覺得有些煩躁,給7.5分。「租房資源的緊張和房租的上漲,使得許多低收入家庭無法負擔得起,從私人房東處租房,一家大型慈善組織稱,愛爾蘭的流浪家庭增長率,已居歐洲最高。
  • 愛爾蘭全新踢踏舞劇《泰坦尼克》
    等待了整整二十年,那個曾經刷爆各大票房排行榜的時代經典《泰坦尼克》號,惟一紀念版,超級陣容,強勢回歸!不懼死亡 因為有愛!不苟且偷生 因為有尊嚴!全球高分 燃情美譽 重溫經典 滿載愛與能量正因為如此,他創造了這一部最原汁原味、最純粹的愛爾蘭踢踏舞劇,這個舞劇裡有大家所期待的曠世奇戀,但愛情並不是這個舞劇的全部野心。來自全球的藝術家們用舞蹈全景式地再現了1912年那艘大船上的小社會,帶你重新認識來自泰坦尼克故鄉的不為人知的20條真相,以及無數生命最後的動人悲歌。但是請注意,這部來自故鄉的舞劇並不悲痛,相反它熱烈、激情、震撼、讓人感動不已,充滿對生命和生活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