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玉說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並不樂觀,今年更是有874萬的大學生畢業尋求工作,很多大學生畢業才發現,就業遠比想像的更加難,競爭激烈,專業不對口,受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所以很多大學生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選擇了「考研」,考研是好事畢業後找工作能多了一份保障,就業後的工資也要比大學生高出一個段位,但是考研也並非易事,並且考上了也要努力完成學業,不然很可能面臨考上不能畢業的風險。
教育部明確提出:不適合讀研究生的儘早分流退出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不斷規範和要求,近年來教育部對大學生個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從招生,考試再到入學以後的表現,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個篩選,確保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學術質量。
今日教育部聯合國務院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無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在這份文件中明確的表達了,各高校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學位授權」的流程,並且要嚴抓學位論文的開題、中期考核以及評閱、答辯、學位評定等流程。
同時還要做到論文答辯公開制度,還要把學位論文作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確保考研學位授權的真實性,公平性和嚴格性。
這份意見中還明確表示,不適合讀研究生的及時分流退出,要完善和落實好研究生的分流退出機制,對於不適合讀研究生的學生應該及早的向其他方向培養,這樣的意見無疑是在給廣大研究生敲響警鐘,如果讀研期間做不到自律,很可能會被清除研究生的隊伍。
針對教育部的這一項決策大家的看法如何?
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對於這一項舉措紛紛表示支持,很多人認為,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的錄取和學歷授權上都是寬進寬出,研究生都是在走過場,畢業順利拿到畢業證,這樣規定,不僅整頓了考研市場的制度,更是讓那些給學位擠水的學生無處可逃。
還有很多人表示,如今研究生的數量逐年上升,但是能研究出的成果卻寥寥無幾,很多學生考上研究生之後就不求上進,整頓研究生市場,分流退出部分研究生才能讓研究生產生危機感,研究出更多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科學成果。
還有部分人表示,很多大學生都是通過「保研」進入研究生的行列,所以保研也存在著一定的水分,各高校保研的標準都會有差距,研究生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教育部的這項意見如果和高校都嚴格執行,對於提高研究生自身的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
研究生就讀期間,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才能順利畢業?
1.對所研究的專業課題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眾所周知,考研要閱讀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大量文獻,還要梳理專業知識,所以對知識的涉獵一定要全面,這樣才會對你研究的課題有所幫助,才能建立完善的結構,所以在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多讀導師推薦的書籍並做好筆記,多和導師探討不同的觀點。
2.認真寫論文
論文是答辯的關鍵,寫好論文才能在答辯的時候思路清晰,有條不紊,不過寫論文不是鍛鍊表達能力,更看重的是你對所研究課題的分析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切記不要盜取他人的勞動成果,注重論文的質量和真實性,只有自己去論證去研究得出的結果,寫出來的論文才更有意義,通過的機率也更好。
3.爭取一些獎項
研究生也是可以爭取一些對畢業和就業都有幫助的獎項的,例如:學業獎學金每年都評選一次,千萬不要錯過努力去爭取,還有國家獎學金,獲得以後對就業非常有幫助,還可以以學校為單位,多發表幾篇期刊論文,對畢業就業都有幫助。
寫在後面的話:
考上研究生並不意味著今後就能高枕無憂,隨著教育部對教育的嚴格和規範,無論是大學生、碩士還是博士不努力提高自身學術水平,遲早會被分流退出。想要順利畢業,一定要做到以上三點,不要成為高等教育中的害群之馬。
今日探討話題:你覺得研究生存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你支持教育部對研究生實行分流退出制度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