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讀不下去,我主動退學了」

2021-01-13 科技日報

◎ 作者丨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 編輯丨陳磊

2020年年末,退學後的張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場。

此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化學研究的「逃兵」。

張楚愛化學,高中時就在學校創辦了化學實驗社。大家都以為他會是未來的化學家,張楚自己也這麼堅信。

順理成章地,張楚進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學。路徑也很清晰——本科,碩士,博士,出國做博後,回國,進高校,做科研。

同樣順理成章地,大四那年,張楚起早貪黑準備了5個月,以高分考上了另一所985高校化學專業的研究生。

但設定好的路線拐了個彎。開學後不久,張楚就休了學。幾個月後,他退學了。

讀研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一些人想出去。

教育部已經明確,要加強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主動退出的人來說,這像是「及時止損」。張楚說,既然意識到自己選錯了方向,那就勇敢一點,重新找到方向再出發。「畢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找到自己的節奏,才能跑得愉快,跑得長久。」

被裹挾的「熱愛」,不是人人都適合科研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為什麼現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學」這一提問,截至1月12日記者發稿時,已經有兩萬餘個關注者,瀏覽量達到2191萬次。

知乎提問截圖

而在豆瓣,「博士,退學了嗎?」小組裡有一萬餘名成員,他們在組內傾訴、吐槽和求救。

他們遇到了坎,在掙扎,不知是放棄還是繼續。

張楚的坎來得非常早。2019年7月,他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僅僅兩周之後,他就感到無法喘息。張楚找不到歸屬感,總覺得自己是工具人;他怕做不好實驗,怕失敗,怕滿足不了老師的期待。成天渾渾噩噩,壓抑、疲憊。「有時在廁所裡偷偷哭,每天跟蹲監獄一樣。」

導師沒有壓榨他,實驗室也沒有排擠他。但是心理醫生告訴張楚,他已經有了焦慮和抑鬱情緒。

「本科時,我連科研的皮毛都沒摸到就畢業了。」當張楚真正接觸到化學科研,他才發現,這是一種他無法忍受的寂寞。

日復一日,做著可能100次會失敗99次的實驗。把青春耗在這樣一件事上,他受不了。

張楚重新思考他究竟怎麼走上了這條路。

「為什麼之前拼命想讀博?因為這似乎才是彰顯自己喜歡化學的唯一方式。」周圍所有的人都告訴他,熱愛化學的孩子就該以科研為業。但張楚後來才明白,不是所有熱愛者,都適合做科研。

和張楚相似,2016年,李湛進入某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讀研,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年選擇保研,其實是一種「路徑依賴」。

對自己本科所學的材料專業,李湛一直興味索然。他想當程式設計師,但又覺得還沒準備好轉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

「但誰知道做科研這麼難呢?以前只聽說過難,但你沒親身體會過啊。」和張楚一樣,李湛也經歷了實驗的反覆失敗,強烈的挫折感包裹住了他。

那時是研究生二年級。

李湛復盤自己當時的狀態,是進退兩難,舉棋不定。做實驗吧,做不下去;去工作吧,編程水平又是半桶水。前途未卜,時間又一直流逝。他後悔,覺得天天搞這些幹嗎,還不如早點出去賺錢。他又忐忑,早點出去,真就能賺到錢嗎?

李湛因為對未來的絕望而陷入情緒低谷。最嚴重的時候,他有時嗜睡,有時又失眠,連刷牙這件事,都覺得好難。

「我實在是扛不住了。」後來,在確定自己的編程水平能謀得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後,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學,逃離科研。

在國內某名校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博士生導師餘姚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他接觸的研究生來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讀,有三分之一是當年本科沒考上理想學校或專業,靠讀研「圓夢」;還有三分之一,則純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幫忙做的決定。「很多人做科研的動力並不足,尤其是做了基礎研究之後。此前的教育中沒人對他們進行指導,他們經常不知道研究的意義何在。」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昕紅等人曾對長學制直博生的退出情況做過一次實證研究。研究指出,一些學生雖然學業成績優異,但並不適合做科研。比如,他們缺乏對科學問題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氣和毅力。有些人也抱著很強的職業目的,當外在工作動機的誘惑大時,也容易使得研究生終止學業。

交惡的師生關係,成為壓死科研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讀到博士三年級時,王陽覺得,他上當了。

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某名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博連讀。王陽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以為上了國內頂尖高校,就可以順著流水的方向駛向更廣闊的大海。

然而他發現,自己這艘船擱淺了。

王陽喜歡遊戲,他的願望是推動中國遊戲產業的發展。但學院裡並沒有遊戲開發和設計相關專業,他就把計算機圖形學作為了自己的方向。

選導師時,王陽並不草率。他看過導師與人合寫的一篇論文,研究如何把三維模型渲染成水墨畫的畫風——這正是王陽感興趣的。拜入導師門下後他才意識到,導師對此方向知之甚少。「那篇論文他可能只是掛了個名。」

入校後,王陽先被導師派去了公司,做了兩年橫向項目。第三年,他正式開始做科研,只是個跌跌撞撞還沒摸到門道的新手。

導師似乎並沒體諒他只是個科研經驗還非常欠缺的學生。沒有遊戲中常有的新手村訓練和指引,導師直接把王陽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級打怪去吧。

沒有武器,沒有裝備,沒有地圖。

但是有人身攻擊。

這都已是舊事,但回憶起來,王陽依然能感到鮮明的刺痛。工作沒做完,導師就認為他在故意偷懶;事情做不好,導師就質問他是不是不想讀了。導師也曾直接羞辱他:「現在我去大街上隨便拉來一個程式設計師,都能做得比你快。」

在王陽看來,導師的研究方向已經過時,他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對學生的研究,也提不出太有價值的建議。「用現在流行詞的來說,他就是在精神控制我。」

偶爾,王陽也和研究所裡其他課題組的同學一起吃飯。他聽到,有的導師一個月給學生發三四千補助,有的導師溫柔、耐心、盡職盡責,再看看自己的處境,「這是最可氣的」。

博士三年級,王陽委頓了下來。

他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早上八九點就醒了,他也要賴到吃過午飯再去實驗室。

他在逃避。

「我非常厭惡科研,覺得這是我永遠也做不好的事情。」 王陽一直是個好學生,但那時他心裡的聲音是——「我什麼都不是了。」

王陽想退學。行政老師和輔導員建議他,先休學,調節一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脫離了實驗室的環境,王陽一下就重拾了自信。

他去了一家和遊戲相關的創業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後,就獨立挑頭開發遊戲。在休學滿一年要復學的時候,王陽開發的那款遊戲「出圈」了,「火」了。

在社會摸爬滾打了這一遭,王陽重新回到學校,試圖繼續學業。他換了種方式和導師溝通,但依然磨合得磕磕碰碰。「除了會侮辱我,導師給不了我任何有用的指導。」

王陽一向很討厭利用沉沒成本誘導玩家投身其中的遊戲設計。如果玩家持續向遊戲投入了好幾千塊錢,即使後來遊戲本身的吸引力已經不足,玩家也會因為不想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放棄。「我感覺導師也是用這種方式,逼迫你一直『玩』下去。」

特別是碩博連讀的學生,連碩士學位都沒有,在王陽看來,這是最容易被拿捏的群體。

王陽掙扎過,尋找其他途逕自救過。

他想做感興趣的遊戲相關方向,被導師拒絕了。他跟導師商量能不能轉為碩士,被導師批判為「你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向研究所寫信,說自己想換導師或者換研究方向。「結果,信第二天就轉到我導師手裡。」導師給的解決方案是,讓王陽再去企業做一年橫向項目,就當是調整心態。

王陽接受不了。

換導師也無果。王陽的導師在所裡頗有資歷,王陽猜測,其他年輕老師不敢收他。

幾種途徑全部無效,王陽決定抽身。「我在這裡繼續『混』個三年,也許也能混個博士文憑。」但再耗下去,就只是浪費時間。

雖然這只是極端個例,但身處高校,同為導師的餘姚能深刻感到,做導師是個良心活。他看到,確實有些導師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有些導師在指導方法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多位博士生導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導師對一名研究生的成長影響重大。「如果兩人性格不合,相處不來,這個學生會生活在很大的陰影下。」

離開或留下?選一條對自己更負責的路

「所有人都會說,遇到困難,你要克服。我克服困難的方式,就是選擇一條更高效、對自己更負責的路,而不是躺下來,為了學位,任人宰割。」王陽說。

父母自然是反對的。王陽至今也不認為他真正說服了他們。他只是用了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你們要是不同意我退學,我就去跳樓。「如果你們一定想要一個有博士學位的孩子,那你們去認一個博士畢業的乾兒子吧。」

2019年9月開學後不久,王陽嚮導師正式遞交了退學申請。那已經是他讀博的第五年。

王陽的退學申請

和導師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體面的一句「謝謝老師」。

花了兩天的時間,蓋了不同的章,王陽辦完了一系列退學相關手續。「其實,不管去哪裡蓋章,他們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你確定嗎,你想清楚了嗎?但是,當你已經非常堅決的時候,也不會覺得這些問題是拷問了。」

就連陌生人,都為王陽感到可惜。去派出所遷戶口,人家感慨:都讀了第五年了,為什麼不堅持啊?回家裡上戶口,他也聽到人念叨:哎呀,你是不是吃不了苦啊。

「沒有拿到博士學位確實是一個遺憾,但我已經獲得的知識依然還是我的。站在名牌大學肄業生的起點上,我就讓自己再活一次。放下所有物質焦慮、年齡焦慮,我就當自己只有17歲。」王陽的微信名,就叫「今年17歲的王陽」。

當你覺得自己只有17歲,那就不必給人生設限。

退學後,王陽憑著自己的本科學位以及休學期的成果,在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就職。做的,就是他最愛的遊戲。

他說,也許在多年之後,他還會去哪個地方讀個博士,了卻自己二十多歲時的這場遺憾。「如果我繼續留在當時的學校,甘於虛度光陰,才是失敗者。」

「現在回頭看,我最後悔的,是沒有早做決定。」之前,李湛在知乎上記錄下了自己糾結要不要退學的心情,後來,他的回答「火」了。

很多身陷類似困境的學生給他發私信,把他當成「樹洞」,傾訴自己的困惑。

「其實,這些苦惱的人中,絕大部分最後都順利完成了學業。」李湛無意用自己的經歷「勸退」任何人,他也清楚,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我當年那麼糾結,把自己搞得那麼痛苦,其實沒有必要。要麼果斷退學轉行,要麼老老實實潛心學業。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才是問題。」

張楚就是李湛認可的那種迅速做出決定的人。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之後,張楚給導師寫了一封長信。

「我想選擇一種我更適合的生活。」他引用別人的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在休學的日子裡,張楚認清了自己。他仍然愛化學,但他不想做科研。他想去中學當老師,把當年化學實驗給他的那份興奮、新奇,帶給更多孩子。

張楚休學期間考了教師資格證

張楚以為導師會指責他的逃避和放棄,但導師近乎溫柔地回復了他:人總得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覺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樂。我尊重並全力支持你的選擇和決定,祝你一切順利。

於是,張楚又考了研究生。這次的目標,是教育碩士。

前路依然未卜,但他想試一試。

(應受訪者要求,張楚、王陽、李湛和餘姚為化名)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由作者提供

科技日報深瞳工作室出品

微信編輯 | 張爽

審核 | 王小龍

相關焦點

  •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好累,快學不下去了,我應該退學嗎?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覺得我學不下去了,我好累,我不想每天被老師點名、被家長批評,我應該退學嗎?」短短一句話,道出了一些同學求學路上的艱辛,有時候,比起身累,更可怕的是心累,因為身累睡一覺就恢復了,而心累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且有可能會愈演愈烈的。
  • 二本大學,三本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下去嗎
    從1978年到現在,從第一批碩士點到現在的三本學校獲得了碩士點,研究生也不也不再高高在上,每年有幾十萬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很多二三本學校,結果,985、211大學是少數,你覺得二本大學,三本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下去嗎?
  • 33名博士研究生被清退:多數讀博時間已達到15年
    本次僅公示了聯繫不到的33位擬退學處理的博士研究生,還有聯繫上的並未公示,因此,西安電子科大此次給予退學處理的博士生不止33人。從名單上的學號來看,這次被退學的很多同學讀博時間已經達到15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方面。
  • 韓寒:主動申請退學 不高考也能成才
    但在信息革命的今天,世界是平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樣化,除了讀大學,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金榜題名,固可光宗耀祖;名落孫山,同樣有機會一鳴驚人。我們將推出系列策劃,選取幾名沒讀過大學的成功人士,講述他們讀書的故事、創業的故事,或許對那些落榜者有所啟發。正所謂,成功的路有千萬條,何必單擠那條獨木橋。
  • 研究生剛開學不久就要退學,多半因為這3點,導師:要引以為戒
    近幾年,研究生考試熱度依舊不減,報名人數逐年遞增,今年高達377萬。高校學生通過考試被錄取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如果讀研期間表現不好,無法修滿學分,將會面臨延期畢業或者退學,考研競爭大,順利畢業也不易。
  • 2011年那個主動從北京大學退學,非要讀技術學校的學霸,現狀如何
    9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2011年,那個主動從北京大學退學,非要讀技術學校的學霸,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而他的現狀如何了?2008年,青海省理科前五名的周浩在老師和家長的意願下,選擇了北京大學這一志願。當時的周浩其實內心是想學習一門技術的,可他認為自己會適應自己不喜歡,但是社會喜歡的專業,於是他順從了大人們的意見和決定。"
  • 通告:馬上退學!
    ,幾乎不去上課,不參加考試,學習態度極其鬆懈,經學院老師、家長多次勸說仍無效,歷經休學、延長學年,仍不努力,因超過最長年限(6年)未修滿學分,學校對其進行退學處理,現在廣州打工。得知要被退學後,該生從厭學狀態中醒悟過來,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並請求學校給予繼續學習的機會,但為時已晚,在老師幫助下辦理了主動退學手續,現已返回家中重新參加高考。
  • 30所高校清退1300名碩博研究生,博士也會「過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5月20日,中南大學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學期滿已超過2周仍未提出復學申請。對於6月3日後仍未辦理復學手續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將上報校務會給予退學處理。
  • 33名博士研究生被清退!原因竟是……
    公示稱,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有關規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擬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學處理。本次擬退學人員中,有33人聯繫不到,校方將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日。
  • 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名單)
    【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近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擬對52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此次擬退學處理的52名博士研究生均超過「在校最長年限」。其中,最早入學的一位是在2002年,意味著截至當前,其學習年限已達18年。此外,2003年入學,「讀博」17年的還有2人。
  • 他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20歲被迫退學,現在怎麼樣了?
    魏永康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兩歲時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時學完初中課程,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在魏永康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之後,多家媒體大篇幅報導,一時間魏永康成了家喻戶曉的「東方神童」。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之後魏永康卻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完善,無法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迫退學。魏永康這個「神童」全得益於他媽媽曾學梅的培養。
  • 那個660分考上北大,次年堅持退學讀技校的天才周浩,現後悔了嗎
    2008年6月底,青海省某學校的辦公室內爆發出了激烈的爭吵,一個年輕的男聲說道:「我想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話音剛落,一男一女的聲音回到:「不行,絕對不行,你那麼高的分數必須給我們報個清華北大!」另一個男聲也加入其中,說道:「是的,你不讀清華北大就可惜了!」
  • 你適合讀研究生嗎?
    其實很多學生其實只是因為身邊的人要考研,而覺得自己也要參與其中,如果動機沒有那麼強烈或者考研的目標感不強的話,是很可能成為陪考大軍了(每年最終會有70%的考生分數不夠研究生錄取線)。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話:「大學畢業後我並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我就繼續去讀研究生吧。」
  • 千餘碩博研究生為何被清退?知名高校專家深度揭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千餘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申請退學」「未報到入讀」「已超最長學習年限」等各個方面。為何會有如此多的碩博生被清退?國內在碩博研究生培養方面是何機制,下一步又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試圖揭秘千餘碩博研究生被清退背後的原因。
  • 超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想混學歷,很難了!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就在今年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發布公告,對符合應予退學情形的21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自2019年以來,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
  • 33名博士生被退學處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澎湃新聞8月2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安電子科大」)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簡稱《公示》),擬對33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失聯博士生作出退學處理。
  • 一個清華學霸決定退學
    在研究生二年級開學之際,周治宇選擇退學。他準備換個專業出國留學,考了約十次託福和GRE,成績都「慘不忍睹」。從2016年年底到次年6月,他申請了13所高校,收到12封拒信。唯一的offer來自美國東海岸一所「不怎麼好的學校」。在他眼中,這所學校相當於國內的211大學。 熟悉他的人會覺得,這不是周治宇該有的人生。
  • 在重慶大學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現在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自然讀研的也越來越多,我的碩士研究生階段是在重慶大學度過的,來談談我的真實感受,希望給還沒有讀研的同學帶來一點點參考。讀研究生在那裡,讀研的兩年(本來是3年,我提前畢業了)沒有讓我失望,我人生中寫的第一篇發表的學術論文就是從那產生的,很感恩老師對我的指導,讓我漸漸明白科研論文該如何寫作。
  • 從清華退學、抨擊谷歌,被微軟全球封殺,天才王垠為何不被理解?
    從清華退休後,進入世界常春藤名校,然後再次退學,他究竟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還是徒有虛名? 他認為,這裡仍然都是一些只會做題的呆子,根本就沒有那種與自己一樣認真鑽研計算機問題的人,折騰了一兩次退學之後,他還是不情不願的留在了川大。 後來,因為王垠成績優異,被保送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在我們看來,這簡直就是順順利利的人生。
  • 日本讀研究生要幾年?
    去日本讀研究生要幾年呢?下面為同學們介紹一下。1、 對於日語已經達到1級水平,口語、聽力皆良好,且計劃研究生階段依然讀原專業的學生,可嘗試直接在國內申請碩士課程(預科),可申請周期大概為1年。2、 對於不準備轉專業,並且已經達到日語2級以上水平,但口語和聽力沒有自信的學生,建議先上一年日語學校,在日語學校期間就開始申請日本大學的正式碩士課程,語言學校的申請周期大約為半年。原因:在日本讀碩士課程需要很好的日語文法、機敏的聽辨能力和口才,不然就會因跟不上研究生院的學習進度而導致進入「聽不懂---不想聽----更聽不懂」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