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網易科技 傅昊 製圖/網易科技 張祖韜
【編者按】繼昨天推出「垂直移動社交創業報告(一)----職場社交」後,今天我們將推出移動社交創業報導第二部----「同志社交」。職場社交、同志社交和明天將要推出的匿名社交,是我們基於用戶社會身份切入社交網絡的三個重點分析的垂直領域。
談到同志人群,創業者們一般都會提到同志的需求區隔明顯、消費力強、市場容量足夠大。但這些特質是否真正足以構成一款同志社交應用的護城河呢?我們下面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同志社交應用的護城河要去哪裡找。
本次報告的核心觀點有:
·「LBS+結識陌生同志」無法構成社交網絡的競爭優勢
作為初期切入方法和留存用戶的方式,「LBS+結識陌生同志」是可行的。但由於進入壁壘過低,所以很難保證長期的競爭優勢。進入壁壘過低的原因是,「LBS+結識陌生同志」這個定位的工具屬性過強。這種搭配只能產生一個找人的工具型功能,用戶完全可以自由的在各個基於LBS的同志應用之間進行無差別切換。
·基於地理位置的線下組群無法構成社交網絡的競爭優勢
基於地理位置的線下組群通常只有兩個社交關係維度:a)位置接近;b)某種共同點(性取向、年齡、籍貫、身材、某種興趣愛好等)。大概率而言,這兩個關係維度難以維持長期活躍的線上線下社交活動。最終只有非常有限的此類組群可能形成有質量的社交團體,但對平臺本身價值十分有限。看上去,這只是一種不得不做的低效用戶管理機制。
·性取向作為社交網絡的構建維度過於單薄,難以支撐起有效的社交網絡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維度是存在不同持久屬性或者不同發生頻次屬性的。性取向本身並不是一種持久性非常強的社交關係維度。如果社交對象之間缺乏持久性較強的關係維度(如感情、價值觀匹配度)或者發生頻次較高的關係維度(如職場等價交換),僅僅依靠一兩種持久性較弱或發生頻次過低的關係維度是難以形成有效社交網絡的。
·同志社交創業者需要找到足以支撐起社交網絡的關係維度
上面三點說的都是目前同志移動社交產品背後的邏輯缺陷。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全都無法支撐起一個有效的社交網絡。因此,如何找到足以支持起有效社交網絡的關係維度才是同志社交創業者在戰略上應該考慮的真正重點。
·建議考慮實時語音通話,或許需要戰略轉向
實時語音滿足了三類心理需求:好奇、信息饑渴症、實時反饋。另外,男同和女同在行為上都比較喜歡談論細節,細心且話多。這種機制弱化了LBS對社交平臺的束縛,強化了用戶之間的高頻互動。因此,實時語音有可能正是打開同志社交平臺之門的鑰匙。我們建議同志創業團隊嚴肅考慮實時語音方向。提醒:如果採用這個做法的話,很可能意味著戰略的整體轉向。請慎重!
同時,我們計劃在2015年初推出「網易科技創業系列叢書」第一部----《社交磁場》,將在社交領域的創業進行更為詳實的剖析。我們在中國首個社交出版平臺「讚賞」發起了《社交磁場》的首次社交出書,請點擊「
眾籌社交磁場」。你讚賞,我們一起出書。。
以下是「垂直移動社交創業報告第二部分」----同志社交
同志社交
廣義上的同志人群被稱為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狹義而言就是男同和女同兩類。我們本次涉及的同志類社交產品以男同產品為主。女同社交產品大多處於探索階段,我們會嘗試做一些淺層的分析。
我們在同志社交領域進行了專訪的CEO包括:Blued耿樂、ZANK凌絕頂和G友彭明鑫。儘管三款應用目前所處的行業地位各有不同,但由於三款應用在產品形態上的相似程度比較大,我們將這三款應用放在一起一併分析。
男同社交案例: Blued、ZANK、G友
1. 基本情況:
A)Blued
Blued是網際網路公司淡藍網旗下的一款移動端男同社交應用。淡藍網的前身是CEO耿樂於2000年在網易開設的「淡藍色的回憶」社區,社區在2006年5月正式改名淡藍網。2012年11月16日,Blued移動端應用正式上線。
(1)創始人及團隊
Blued創始人兼CEO耿樂,警校畢業,曾在河北秦皇島公安系統擔任警官多年。作為一名同志,耿樂自己從2000年起就開設了「淡藍色的回憶」社區。2006年,社區被升級成了web端的「淡藍網」。從社區起步,耿樂逐漸把個人需求升級成了事業。2009年,耿樂選擇離開家鄉和鐵飯碗,帶領10幾個秦皇島的小夥伴來到北京創業。2012年,耿樂團隊看到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到來,於當年11月16日推出Blued應用。
由於創始團隊初期在業內缺乏積累,因此團隊在組建過程中還是遭遇了不小的困難。初期的資金也非常緊張,曾經一度要去地下室辦公。2012年,隨著Blued的推出,淡藍團隊受到了清流資本的青睞,有來自百度、人人等大公司的高級技術人才也看到了Blued的前景。目前淡藍網的技術人才組成已經趨於完善。目前Blued團隊異性戀員工已經達到1/3。
(2)融資情況
2013年8月獲得中路資本300萬元天使輪投資;2014年2月獲得清流資本幾千萬元A輪投資;2014年10月底獲得DCM 3000萬美元B輪投資,B輪估值3億美元。
(3)部分運營數據
Blued 2013年10月註冊用戶150萬,DAU 40%,MAU 70%;2014年9月註冊用戶1500萬,其中有1200萬國內用戶,300萬海外用戶,DAU 20%以上。
B)ZANK
ZANK是網際網路公司贊客旗下的一款移動端男同社交應用。創始人凌絕頂於2010年利用業餘時間創立同志社交網站飛贊網。2013年5月7日,專注移動端的同志應用ZANK正式上線。
(1)創始人及團隊
ZANK創始人兼CEO凌絕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畢業後從事多年技術和產品工作。本人身為同志的凌絕頂在2010年利用業餘時間創立了飛贊網。2013年2月起,凌絕頂開始創業,5月ZANK應用上線。
由於凌絕頂從事技術和產品工作多年,因此組建的創業團隊產品研發能力較強,團隊中有來自原陌陌團隊的技術總監,來自騰訊的高級產品經理。ZANK團隊組建初期6位同事都說同志,目前ZANK團隊中的異性戀員工已經接近60%。
(2)融資情況
2013年6月獲得經緯中國合伙人張穎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2014年7月獲得聯創策源2000萬元A輪投資;目前正在運作B輪融資。
(3)部分運營數據
ZANK 2014年4月註冊用戶150萬,DAU16%;2014年7月份註冊用戶500萬,DAU20%;目前ZANK下載用戶數約為1000萬,DAU 24%。海外用戶多來自港臺、馬來西亞等。
C)G友
G友(GeeYuu)是網際網路公司G友聚樂旗下的一款移動端男同社交應用。2012年8月24日,移動端應用G友正式上線。
(1)創始人及團隊
G友創始人兼CEO彭明鑫,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大學機電系畢業,畢業後曾從事sp遊戲開發、PC端遊開發等技術工作。2008年嘗試自主創業從事端遊開發。後又曾到騰訊擔任一款遊戲平臺產品總監一職。2011年,看到了美國的同志社交應用Jack』d被廣大中國基友下載使用,身為同志的彭明鑫決定開發一款中文的移動同志社交應用。2012年5月開始研發,同年8月24日G友上線。
由於彭明鑫從事技術工作多年,因此組建的創業團隊技術能力較強,多個關鍵位置的員工都是來自騰訊等公司的技術管理人才。目前G友團隊中的異性戀員工已經接近六成。
(2)融資情況
2014年2月在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上一周內獲得136萬元的股權眾籌投資;5月份創新工場入股天使輪,融資數目未透露;目前G友正在準備展開A輪融資。
(3)部分運營數據
目前G友註冊用戶為百萬級別。
2. 三款產品目前的產品形態描述:
A)Blued目前的產品形態主要分為五個大的區塊:
首屏為「交友」(分為「附近」、「時間」、「熱度」三個按鈕,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戶頭像,頂部有「附近組群」入口);
第二屏是「聊天」(是IM功能的區塊,是與其他用戶的聊天記錄);
第三屏是「動態」(是用戶發布的動態消息,為feed流的形式,分為「附近」、「關注」、「我的」);
第四屏是「發現」(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組群」,是類似陌陌組群的功能;下半部分為「視界」,是同志相關的新聞資訊、生活資訊、小說和Blued新聞動態);
第五屏是「我的」(用於管理個人帳戶、個人關係管理以及設置應用功能)。
產品連結:http://www.blued.cn/
B)ZANK目前的產品形態主要分為五個大的區塊:
首屏為「交友」(首屏頂部為每日更新的ZANK問答內容,由嘉賓寫文章回答用戶的生活、心理問題。用戶列表均按照地理位置的遠近進行排列,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戶頭像,可以進行條件篩選查看。在最新的3.3.3版本中,首屏右下角出現了「約」的按鈕,用於速配約會對象);
第二屏是「照片」(是用戶分享的個人照片feed流,分為「熱門」、「關注」、「附近」,右上角是拍照按鈕);
第三屏是「發現」(分為「活動」和「組群」兩大部分,「活動」為用戶發起的本地線下活動,「組群」為基於地理位置的附近基友群組);
第四屏是「消息」(是IM功能的區塊,是與其他用戶的聊天記錄);
第五屏是「我的」(包括「會員中心」、管理個人帳戶、個人關係管理以及設置應用功能)。
產品連結:http://www.izank.com/
C)G友目前的產品形態主要分為四個大的區塊:
首屏為「找人」(用戶均按照地理位置的遠近進行排練,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戶頭像,可以進行條件篩選查看,頂部有「帥哥別跑」小遊戲入口);
第二屏是「緣分」(是速配約會功能,每天有24次翻牌機會。另外,還有兩款同志類小遊戲);
第三屏是「會話」(是IM功能的區塊,是與其他用戶的聊天記錄。但產品團隊把「我關注的」、「關注我的」和「看過我的」幾項功能放在這個區塊裡比較隱蔽的地方不知是何用意);
第四屏是「個人」(是個人帳戶管理,可以上傳私密照片)。
我們注意到,G友在產品中加入了幾個比較特殊的功能:明確要求用戶設置密碼鎖以保護個人隱私;照片閱後即焚;私密相冊。
產品連結:http://www.geeyuu.com/
3.目前的產品定位和所滿足的用戶需求:LBS+找人+線下組群
Blued目前的slogan是:「他在你身邊」。這說明Blued目前階段對自己的定位是基於地理位置的陌生同志交友及線下組群應用。
ZANK目前的slogan是:「為同志服務」。這說明ZANK目前階段對自己的定位是成為滿足同志多項需求的服務型應用。
G友目前的slogan是:「寂寞的都市中,總有一群人和你一樣」。這說明G友目前階段對自己的定位是基於地理位置的陌生同志交友應用。
我們在和幾位CEO溝通時,感覺到大家對同志的需求都還在逐步的摸索之中。顯然,與附近的同志結識乃至發展成約炮或者其他關係是大家可以看到一項剛需。但這項剛需很難構成一款社交產品長期的競爭優勢。
因此,如何有效的探索出同志人群的社交需求點?如何讓一款產品的社交屬性強於工具屬性?如何能夠讓同志人群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使用同志社交產品?這可能是幾位CEO最需要想明白的課題,這些問題是否可以想明白,對於產品的長期發展可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產品開發策略:開發者自己就是同志(但,這就夠了嗎?)
由於幾位CEO本人和核心團隊都是同志,因此大家很自然的都是從自身所感知到的需求出發來開發產品的。
從三款產品的形態來看,想要滿足的需求還是有很高的重疊度的。首屏的主要展示面積都是被基於地理位置的附近陌生同志列表所佔據,這說明幾款應用目前主要都採用了陌陌當年基於「LBS+結識陌生人」的切入方式。這也是目前這幾款產品最突出的功能區塊。
Blued、ZANK都提供了動態feed流或者用戶自拍照片流的異步社交區塊,同時還加入了問答、資訊等內容模塊。G友則提供了同志類型的小遊戲模塊。這些機制顯然都是為了增加用戶打開應用的頻次而設置,滿足的是用戶對其他用戶動態、UGC的消費需求。
Blued、ZANK目前的活動、組群功能都是和陌陌的產品形態非常類似的。我們理解這些功能和機制是為了促成同志群體線上線下小圈子的形成而設計的。
G友的產品目前做的比較純粹,絕大部分核心的功能區塊都是為結識附近的同志用戶而設計的。
4.用戶管理:
(1)冷啟動階段及用戶獲取:PC端論壇老用戶+公關、自製內容傳播
由於Blued和ZANK兩款產品的CEO在移動端上線之前都曾經運營過幾年PC端的線上同志社區,因此這兩款產品在啟動初期或多或少都從原有Web端平臺上的聲譽中獲得了一定的初期用戶紅利。G友在冷啟動階段並沒有特殊的做法,曾經在2012年底嘗試過微博的轉發推廣。
由於同志社交產品的新用戶都是陌生人而且同志人群本身也具備一定的隱蔽性,因此想要通過口碑傳播是不現實的。所以這類產品在進行推廣時採用的是公關和媒體方式。
Blued CEO耿樂在努力將Blued的調性陽光化,他的團隊從創業初期就參與了愛滋病防禦公益事業。耿樂本人也曾先後受到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聯合國副秘書長米歇爾·西迪貝等政要的接見。諸多身為紅絲帶大使的文體明星也都參與了Blued的公益活動。
ZANK的推廣方式則是選擇了自製《9個GAY》、《一屋贊客》等同志熱播網絡劇。這些網絡自製劇為ZANK在眾多基友和腐女那裡贏得了不少注意力。
相對而言,G友暫時還是依靠用戶的自然增長所以用戶增長稍顯滯後。
(2)用戶社交關係構建:如何尋找性取向之外的社交維度
在和幾位CEO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大家對於同志社交平臺上用戶關係的構建和維護還是相對感性的。我們在這裡嘗試著對同志平臺用戶關係構建的方向做一些分析。
通過與幾位CEO的訪談,我們大致提煉出了同志人群的一些心理和行為特徵:
由於社會大眾缺乏對同志人群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同志人群會有社會認同感的缺失;
由於同志之間的關係維繫通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同志人群內部有安全感的缺失;
由於同志之間對於彼此關係的長久維持沒有信心,因此同志人群在尋找其他同志的時候首要的是看臉、看身材而不是其他社會交往維度的相關因素;
由於同志本人通常不會為自己設置養育孩子的目標,因此同志人群活在當下的消費能力很強。
我們提到同志之間的線下關係維繫經常會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是有客觀的社會學規律可循的:
任何兩個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強度都是由不同類型的關係維度所構成的,比如等價交換、未來價值儲備、感情、價值觀匹配度,當然,也包括性取向(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
在這些關係維度中,等價交換、未來價值儲備、性取向都是屬於持久度較弱的關係維度;感情和價值觀匹配度則是持久度較強的關係維度。
由於性取向本身並非是一個持久度很強的社交維度,如果兩人的社會關係僅僅是由性取向一個維度連接在一起,這種關係顯然是非常脆弱、難以長久的。
當然,這種不穩定並不說明同志本身是朝秦暮楚的,關鍵還是這種社會學範疇的機制在起作用。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a) 工作中的同事很少會在業餘生活中發生交集,但由於工作是一個足夠強的關係維度,因此彼此之間的聯繫是相對緊密的。在離職後,這個維度上的關係強度趨近於零,如果彼此之間沒有在其他維度上建立起強度足夠的社交關係,雙方的距離將會被迅速拉開;
b) 上學時要好的同學,如果不是死黨類型的,隨著畢業後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不同,依靠感情建立起來的社交強度也會出現明顯的下降。所謂「見了老同學不知道說什麼」就是這種情況。儘管如此,如果對方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另一方還是會盡力出手相助,這就體現了感情維度的持久性。
這兩個例子說明,如果連接雙方的關係維度本身在持久性上就缺乏強度,這種關係必然就是脆弱、易鬆動的。因此,同志之間關係的不持久性並不說明同志本身有信用問題。這是社會學機制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對於目前的同志社交平臺而言,基本可以認為他們主打的社交維度是性取向維度。從我們的理解來看,從性取向這個維度切入社交是可以的。但問題的關鍵可能在於,同志社交平臺能否把用戶關係建立的維度擴大到性取向之外?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所有的同性社交平臺將會出現嚴重的同質化。在嚴格意義上講,所有的產品都只能算是找人的工具而已,用戶使用哪一款都沒有差別。
那麼我們在構建同志社交平臺的時候是否可以從構建性取向以外的關係維度入手來實現平臺的差異化和用戶規模化後社交活動的持久化?如果這些關係維度同時還能促進新用戶的進入是不是就更好了?
6. 瞄準的目標市場和後期發展形態:國內3500萬以上的男同;規模化變現仍待探索
顯然,幾款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都是男同性戀群體。我們撇開潛在的海外用戶不談,幾位受訪CEO都表示目前國內同性戀群體大約佔全部人口的5%,即7000萬。其中,男同佔比較大超過3500萬人。
由於商業化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話題,我們在此不作深究。只說一點我們看到的,目前看到的和線下的場地提供商合作,與合作夥伴辦活動等等模式可能僅僅只能作為公關形態,並不足以支撐規模化變現的業務形態。G友的收費送花、收費看私密照的模式在用戶尚未規模化之前似乎是有待商榷的,即便已經是規模化的平臺,我們對這種源自PC端相對原始的變現形態是否應該存在於一款移動端的社交應用上也是存疑的。
7.我們的一些探討和建議:
探討1. 關於活動、組群和關係維度的發掘:找到感情、價值觀和功利性的關係維度
我們觀察到,Blued和ZANK兩款產品都加入了活動、附近組群功能模塊,這種產品結構有著顯著的陌陌痕跡。我們想探討的是,這些機制是否足以形成持久性較強的社交維度?
對於基於LBS發展出的社交形態,我們一直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基於LBS發展出的陌生人線下組群用於維繫關係的維度通常來講就是兩個:
a) 地理位置接近;
b) 某種共同點(如:職業、興趣愛好、年齡段等等)。
我們從關係維度的角度來看,這兩類關係維度的持久度都是比較弱的。人們之所以能夠不考慮功利性的維度聚在一起無非是兩個類型的關係維度在起作用:
a) 感情;
b) 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當這兩個類型的關係維度無法有效建立時,這種形態的線下組織必然會迅速消失。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並不認為這種基於LBS的群組產品形態可以產生長期有效的線上以及線下社交。所以,我們也就不認為這種產品形態會構成一款同志社交產品的勝負手。擴展一點說,這種形態也不會構成陌陌作為一款社交產品的護城河。
因此,我們要對目前Blued和ZANK兩款產品推出的線下組群區塊提出一定的保留意見。我們認為,這種產品形態是有存在的價值的,但它只是滿足了少部分人、不持久的線下、線上社交需求。活動和組群的產品形態不會成為同志移動社交應用的勝負手。
還是要回到我們前面提出的這個問題:
應該如何找把用戶關係建立的維度擴大到性取向之外?
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機制讓用戶關係建立的維度趨向感情維度和價值觀維度?
如果有困難,是否可以探索一些功利性比較強的維度?
這是一組開放性的問題,留給各位思考和實踐。
建議1. 關於實時語音通話的引進:或許意味著戰略方向的轉變
我們在本次垂直社交報告的專訪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實時通話類應用:比鄰。簡單講,比鄰目前可以讓用戶在平臺上找到陌生人直接通過語音來聊天(當然,比鄰的內涵遠遠不止於此,我們不在此處展開)。
比鄰CEO劉進龍在參加2014年11月30日的五道口沙龍時提到,比鄰在上線之後迅速出現了大量拉拉(女同)尋找拉拉通話的信息,運營團隊很難完全控制住。這說明女同群體的內部的溝通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我們要問個問題:男同是否也會有同樣的行為?從我們對男同行為模式的理解(喜歡談論商品、衣服等直男不太感興趣的話題;比較敏感、細心等)來看,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對於實時語音社交,我們認為,用戶來使用時所希望滿足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點:好奇、信息饑渴症、實時反饋。
同志在尋找其他同志的時候是否也需要這樣的一種機制讓這三項心理需求獲得滿足呢?我們認為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哪家公司能夠抓住實時通話的精髓,迅速佔領潛在用戶心智,我們認為這是有可能成為形成行業分水嶺的勝負手的。
這種機制可以迅速吸引大批同志進入,甚至可以直接衍生出面向女同的社交產品。從目前各家的思路看,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陌陌、Jack』d、Grandr等產品形態在思維廣度上的限制。但我們認為,陌生人社交絕不僅僅存在LBS這一個維度。如果創業者眼裡只盯著陌陌,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們看到的是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單純的微創新。
綜上,我們認為實時語音這個方向是值得探索的,如果哪家同志創業公司決定進入這個方向,之前基於LBS的戰略構想可能需要重新構建甚至推翻。希望這個觀點能夠幫到大家開闊思路。
從全社會的認同來看,甚至可以開放出一些機制讓直男、女性也參與到實時聊天中來。這也許也是促進同志獲得非同人群理解的一個窗口。如何設計?這就需要考驗各位創業者的思維層次和執行力了。
女同社交淺析
女同社交產品大多處於探索階段,創業者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機制來把女同產品做大。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的女同社交產品有:Pinkd、Laven、The L、嗚啦啦、LesPark等。其中,Pinkd和Laven分別是淡藍和飛贊旗下的女同產品。
這些產品目前都還處於一種對模式的痛苦探索階段,究其原因就需要從女同本身的性別特質和社會傾向來分析了。我們初步總結了幾點:
a) 女性相對於男性更容易控制性衝動(可以控制自己不找其他拉拉交往);
b) 女性更容易受到家庭任務的束縛(結婚、生子會對女性形成顯性束縛);
c) 女性心理所需要的安全感程度高於男性(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主動迴避易變的同性戀愛)。
由於這些原因,女同人群本身就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性取向,不願意接觸更多的女同,LBS對女同人群來說過分露骨。另外,由於使用基於LBS的女同用戶本身就不多,因此用戶密度就不夠。如此一來,基於LBS的女同應用即便是作為找人的工具都是不合格的。
我們可以給出的建議是,實時語音很可能是切入女同社交的有力機制。限於篇幅,我們不在此展開分析女同潛在用戶的需求點和社會屬性。讀者可以參考我們對男同產品的分析自行展開。
注1:本報告所引用公司相關數據均為公開或創始人口述數據,均未經核實程序驗證,僅供參考。請勿作為準確數據引用。
注2:文報告所描述的產品形態均為截至2014年12月初時在應用渠道可公開下載的最後版本。
(網易科技獨家報告,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