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電動汽車的人都有這個體驗:不同品牌的充電樁,要用不同的充電卡和不同的充電APP。為了順利充上電,有時候需要下載好幾個充電APP,買好幾個充電卡。麻煩得很。電駒編輯曾經和一位北京的電動計程車師傅交流過充電問題,他表示,「像開電動計程車的人,出門最少帶四張電卡,然後下載很多充電APP,不然沒法兒弄。」
不過,一個充電APP適用所有品牌的充電樁,這一天或許快來了。12月21日上午,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特來電、萬幫充電設備有限公司(星星充電)四家充電設施巨頭在河北雄安新區籤署合作協議,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以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長期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程度低等問題。
相信所有使用過公共充電樁的車主都有這樣的心聲:「如果有一張電卡就可以適用所有的充電樁,或者一個APP就能找到所有的充電樁和實現付費,那麼充電再也不用準備多張電卡和下載十來個充電APP了。」如果電動車充電想要做到這樣便捷,必須要做到充電樁的互聯互通,這家合資公司做的就是這件事兒。
兩年前這位師傅心心念念的事情,到2018年的尾聲終於要開始執行了,一旦正式落地,那便是做到一個APP可以解鎖全國所有充電樁。編輯帶大家一起看看,這家公司能幹成嗎,什麼時候互聯互通能夠真正落地?
什麼叫互聯互通?
我們知道,除了油車佔位,充電樁壞樁多等問題以外,最讓車主頭疼的便是充電樁的互聯互通問題了。也許「互聯互通」這個詞聽起來文縐縐的,但也是車主碰到的最多的問題。在論證互聯互通的可行性之前,先介紹一下什麼叫充電樁的互聯互通,概括來講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指充電過程的難點,相當於充電的兼容性問題。很多時候,車主找到一個好樁之後不一定能充上電,因為各充電樁製造商的標準不統一。
比如說,某品牌的電樁也許比較支持北汽新能源的車型,但對江淮汽車的新能源車型兼容性較差。江淮車主好不容易按照地圖找到充電場站,排隊輪到自己後,發現充電樁不兼容,沒法充電。
第一個層面是物理層面,第二個則是軟體層面,目前還沒有一個專業的運營平臺,可以囊括所有品牌充電樁的信息。充電樁背後的運營商,都各自推出自家的平臺來解決充電樁的位置信息、狀態信息、設備信息。所以車主如果想找充電站,查看充電樁使用狀態,需要下載很多APP。
第三個層面,目前沒有一家平臺可以解決所有的充電樁付費問題。在充電交易結算時,車主要辦理很多電卡,或者下載很多充電APP。比如國網有自己的APP和充電卡,普天也有自己的充電卡,這裡面需要解決不同充電平臺統一交易方式的問題。
合資公司什麼來頭?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11月底,特來電充電樁保有量為119667個,國家電網公司充電樁保有量為56549個,萬幫充電樁保有量為52144個,南方電網公司充電樁保有量為2118個。也就是說,將會有23萬個充電樁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基本覆蓋全國各個區域。
充電樁互聯互通這一問題,早已經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但一直沒有大動作。這一次,兩大電網和兩大充電樁巨頭成立合資公司,23萬個充電樁足以撼動整個充電行業。
從股比和董事會上看,就知道四巨頭在合資公司中的主次順序。
合資公司暫定名稱為河北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出資2.45億元(49%);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20%),藍天偉業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出資0.65億元(13%);特來電和萬幫各出資0.45億元(9%)。
合資公司設立董事會,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國網電動汽車提名5名,藍天偉業清潔能源提名1名、特來電提名1名、萬幫充電提名1名、獨立董事1名,由合資公司的股東大會選舉產生。
我們從網絡上查詢到,藍天偉業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屬於英大信託,而英大信託又屬於國家電網公司所屬的金融機構。藍天偉業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三級控股子公司,
聯盟以國網為主,南方電網為輔,特來電和萬邦屬於充電樁行業巨頭,但在聯盟中充電樁運營商處於底層,原因便是國網和南方電網控制了最根本的電力來源。
實現互聯互通,技術上難嗎?
技術上實現互聯互通,難嗎?不難。在互聯互通中,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物理層面,也就是充電接口的物理電氣互聯互通,實現不同電動汽車與不同充電設施間能夠插得上,充上電。這個層面涉及的利益倒不多,只要電動汽車廠家,和充電樁製造商統一標準即可。
該層面互聯互通,符合多方利益,對消費者,對汽車廠家,對充電運營商來說,都是好事。早在2015年12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正式發布關於《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5項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公告。充電「新國標」已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副主任、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永東表示,「在接口國際標準上,世界上直流充電有四種技術方案,歐標、美標、日本標準和中國標準。但是未來在中國,只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國外的企業要適應我們的標準,進行改進。」
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專門在中國建一個實驗室,用來測試這些相關設備如何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從2017年年底開始,特斯拉開始對車主提供免費的國標充電口適配器,並宣布未來所有針對中國市場製造的車型都將配備符合國標充電標準的接口。這一舉措,也使得特斯拉車主除了能用上特斯拉自家的充電樁之外,還可以用到數量更多的國標充電樁。
可以說,由於新國標的出爐,第一層面目前已經問題不大。可能有些充電樁在新國標之前已經安裝,不支持某些電動車,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運營商可能推出軟體升級,或者說早期的充電樁充電功率太小,無法跟上時代發展,必然會面臨更新換代的命運。
第二個層面是充電服務的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充電設施的位置、狀態、充電參數、運營商信息等信息跨平臺共享。這個層面也較好實現,只要充電樁運營商將數據共享即可,還可以增加充電樁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車主前來充電。
第三個層面是充電交易的付費服務互聯互通,實現跨交易平臺、跨運營商的充電支付無障礙。和第二個層面一樣,只要運營商同意,在網絡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搭建這樣的一個平臺並非難事。
什麼時候可以互聯互通?
技術上不難,但是來到支付層面,就涉及到運營商的根本利益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這個合資公司的名字,河北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位是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所以在互聯互通的三個層面,合資公司瞄準的就是第二個和第三個層面。我們可以設想,合資公司必然會建立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是個超級APP,可以查詢到全國所有充電樁的位置和使用狀態,還可以實現跨交易平臺、跨運營商的充電支付無障礙。
像特來電、星星充電等廠家自家的APP已經有了龐大的用戶和粉絲群體,而出現這樣一個超級APP平臺,對充電運營商的APP平臺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不出意外,一旦出現這個超級APP,所有的車主必然會拋掉手中各種電卡,卸載手機裡面各平臺的APP,只要有這一個APP足矣。
在早期,為了讓各民營充電運營商加盟,這個超級APP必然不會在支付環節收取費用,但是到了後期呢?等到超級APP徹底獨大以後,所有的充電運營商就徹底被掐住了脖子,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的充電運營商也都看的明白。
據悉,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已通過其在各省的電力公司,啟動對民營充電服務運營單位的整編工作。
舉個例子,所有屬地的充電樁,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被要求接入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在各省的運營網絡,並通過國網唯一的運營平臺結算電費及充電服務資費。
這意味著,用戶通過充電運營商繳納的充電費及充電服務資費,將先進入國網電動汽車的資費平臺,並由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約定與這些單位的費用結算時間。
可以看到,國網已經開始整合了,其中「通過國網唯一的運營平臺結算電費及充電服務資費」、「先進入國網電動汽車的資費平臺,並由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約定與這些單位的費用結算時間」。相信所有人都能看清楚,這一步之間有多大的利潤,只是費用結算時間這一步,只要一個月一結,這中間充電費用累計的利息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還是沒有任何手續費用的前提下。未來說不定進入該APP還要收取保證金,手續費也說不定。
總的來說,充電樁互聯互通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從技術上來說也無甚難度,難的是民營充電樁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之間的利益到底如何分配。胳膊擰不過大腿,互聯互通這一天終會到來,不過是多番利益博弈後的定局而已。
根據編輯推測,四巨頭成立合資公司,讓這23萬充電樁來實現互聯互通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希望這個超級APP儘快上線,給電動車主帶來更多便利。
來源:電駒
相關連結:有坑 「充電APP」退押金難掃碼充電,對車主來說挺方便的。
全媒體記者日前在廣州市區留意到,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在市中心隨處可見。有買了純電動汽車的車主發現:外出時,想好好利用公共充電樁資源,一個手機裡要下載四五個充電樁APP!如果說這還能接受的話,如APP要預充值、退款繁瑣等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車主們的新煩惱。
充電樁APP 給新能源車車主帶來便利
充電樁以及APP的出現,給車主帶來便利。記者實際測試後,以下功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優點1:支持各種在線支付
基本所有的充電樁APP都支持微信、支付寶和APPLE PAY三大支付功能,部分充電樁APP甚至支持銀聯銀行卡在線充值功能。沒帶錢包出門,沒關係。有手機和電動車,跑再遠都不怕。
優點2:私人充電樁能共享
星星充電雖然只能搜到自家充電樁,但特點是可以將自己安裝的星星充電充電樁開放共享,讓其他車主充電,通過掃碼支付獲得一定的收益,可以提高私人充電樁的利用率,也可以補充公共充電樁的不足。擁有這個功能的還有特來電APP等,但它顯示出來的共享私人充電樁需要另外確認才行。
一輛電動車與N個充電樁的
「不解」之緣
這事兒要從本報全媒體記者借了一輛純電動汽車做長途評測說起。本以為記者住址旁邊的那四座長期被某新能源網約車「獨享」的充電樁,已能夠解決此次評測車輛的用電問題。但第二天就發現有點太樂觀了!該純電動汽車的理論續航裡程,並不足以支撐我們測試車輛時跑遠一點的路,經常是離住址還有一段距離,系統就要提示充電,我們就要找其他公共充電樁進行充電;有的充電樁不能用,又要另外找,不然電不夠用帶來的「裡程焦慮」,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
結果就是:一星期測試下來,記者手機裡下載了四五個充電樁APP。能順利解決充電問題還好,記者還發現,因為這幾個充電樁APP背後代表了不同的充電樁公司,因此充電樁資源不共享、預充值的錢也不共享,就連退錢,也是麻煩多多。
那麼,有沒有一個APP可以整合所有充電樁的信息,只要下載一個就能解決問題呢?答案是——還真沒有!新能源車主除使用私人充電樁外,或多或少會用到公共充電服務。近年國家支持鼓勵充電樁市場多元發展,並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投資,促進充電樁的布局數量,讓車主們能在5公裡左右就能找到合適的充電樁。
市場調查:充電樁APP到底好不好用?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統計,截至2018年2月,成規模的充電運營商(充電樁數量>1000)達到14家。隨著每家充電樁企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充電樁,運營起來後各自開發不同的APP,於是用戶找樁、掃碼支付,都需要通過運營商APP。以廣州市場為例,當前常見的充電樁運營方就有七八家,如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中國普天等,新能源汽車車主基本上都將這些APP全下載了。
一個APP無法搜出全部充電樁
記者實際使用中發現,隨著電動車的發展,如今也有許多第三方軟體或者導航軟體整合不同充電樁運營商的信息。進入手機應用商店,搜索「充電樁」可下載的應用超過50個。記者查看發現,如果用車範圍較廣(如經常異地跑)的話,涉及使用的充電樁APP可能要超過十款。注意,因為各地發展的充電樁企業也有不同,不少城市之間的充電樁APP也未必通用。
這其中,兼容最佳的還是「e充電」,e充電是國家電網推出的充電樁APP,可以主要用於國家電網的充電樁的搜索和充電。但在實際使用中,除了查找國家電網的充電樁外,也只能選擇特來電和星星充電的充電樁,雖然沒有其他運營商電樁的信息,不過該APP對於國家電網電樁的信息非常全,覆蓋面廣,找樁準確,全國很多城市都可以使用,而且信息可靠性高。在APP找樁頁面,可以清楚顯示:充電站是否開放、電樁是否空閒等信息,這在車主找樁過程中能幫不少忙,可以提前掌握,不用白跑一趟,還可以搜索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樁。除此之外,其他充電樁的搜索體驗並不佳,充電樁覆蓋資源比較少。如特來電、星星充電等,都只能找到旗下的充電樁信息。
第三方APP只負責找沒法支付
記者留意到,在實際使用上,大部分第三方APP的功能也有限,在APP上號稱能找到「全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APP,基本只負責「找樁」。在車主找到合適的充電樁後,提供自帶導航或能自動跳到其他導航軟體,引導車主到達充電樁位置。但到了支付層面,許多充電樁的運營商卻不允許這些第三方來掃碼充電,等你掃碼的時候,需要你重新下載他們的獨家APP才能完成使用和支付。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不少充電類APP充電樁的詳情更新不夠及時,很多充電樁軟體頁面顯示可用,到了現場卻發現是壞的。白跑一趟的感覺可是很心累的。
充錢易,退款難
在使用公共充電服務時,大部分支持掃碼充電類的APP都要先在帳戶中充錢,帳戶內的錢易充不易退,雖然錢不多,不過每個APP裡都有點餘額也挺鬧心的。一般來說,為了保證能夠將電充滿,用戶大多會充入足夠的金額(一般會超過實際需要的預付款)。如充值50元或100元再開始充電。充電結束後,如果實際只花費了20元,那麼剩餘的錢就留在了APP內。想退?不是每家的APP都讓你那麼輕鬆愉快了。
記者留意到,最容易退款的是特來電APP,一個「退款」選項,錢從哪裡扣就從哪裡返還。但是更多的APP都在UI、流程等設計上麻煩多多。如國家電網的「e充電」APP無法操作退款,必須要登錄官網進行。而且e充電要求必須先實名,如先上傳身份證照片後,再經過人工審核通過,才能進行退款操作,整體流程較為麻煩。還有星星充電APP的餘額退款,也需要通過400熱線進行電話申請退款,APP中無法操作。至於中國普天,選擇了最原始的辦法——實體卡和實體店退款。
試著想想,本來已經要下好幾個充電樁APP了,每個APP裡面都有幾十元不等的餘額,也是挺糟心的。在實際體驗後,記者建議各位車主可充值最低額度,如30元即可。
儘管槽點不少,但國家充電聯盟專家告訴記者:這是充電行業發展中所不可避免的問題。目前來說,不少企業也在關注「資源共享」帶來的便利,如入駐第三方APP,與他們共享資源,給車主提供更多充電便利。(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