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親戚朋友和同事購買松子,也為了完成消費扶貧任務,我們大理彌渡瓦哲扶貧駐村工作隊來到寅街鎮瓦哲大村建檔立卡戶李功家,向他求購松子。誰曾想李功卻面帶難色說:「不好意思了,由於我身體不好,今年採收到的松子不是很多,已經賣完了,你們到隔壁李彩珍家看看吧。」#鄉村產業發展#
我們來到李彩珍家時,果然看到她正滿臉笑意地收拾著這些上好的松子。李彩珍邊忙活著邊零散地向我們介紹:「平常兒子和老公在外面打工,自己一個人在家種地,今年看到山上的松包結得多,就讓兒子臨時回來幫她採摘松包,母子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收穫了近一噸松子,由於品質較好,也快賣完了,光松子這一項收入就3萬多元。」
果然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其實瓦哲村的華山松林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栽種下的。二十多年過去,兩萬多畝華山松樹林逐漸進入盛果期,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也為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瓦哲村,像李功、李彩珍這樣的靠採收松子就能脫貧致富的人家不在少數。
據悉,瓦哲村近年來每年能夠採摘下來的松包均超過了1000噸,松子產量更是高達到100噸以上,加上松子價格較為穩定,直接經濟效益300多萬元,已經成為繼烤菸、水晶豌豆之後的重要支柱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就是最真實寫照麼?
文圖:寅街鎮瓦哲駐村扶貧工作隊 禹學志